目录
第四节 化学工业
建国初,城区仅有制香作坊16户、肥皂作坊5户、爆竹作坊5户,从业人员93人。1956年,由方善夫、苏守山等几家制香作坊联合组建的六安香业社(后更名为六安城关香料厂,今为市香料厂)。1958至1959年,兴建了六安化肥厂、六安化工厂、六安火柴厂,城区才有现代化学工业生产。1964年,国家投资560万元兴建的年产5000吨合成氨的六安淠河化肥厂,规模居六安地区化肥厂之首。1965年,华东计委委托中国医药公司上海、南京两分公司援建的六安制药厂在三里桥兴建(后更名为安徽省朝阳制药厂),是六安地区第一个化学药品生产厂。1966年,城关香料厂生产矿烛,1969年生产哈蜊油,更名为六安百货厂。1970年,六安城关制刷社试制癸二酸成功,更名为六安塑料厂。1973年,六安水运社部分船民于大岗头建成以生产硫酸和硫酸铝为主的磷肥厂,不久全部转产磷肥。1977年,城关文具厂(今市文具厂)生产的熊猫牌鞋油,行销19个省市;城关刻字社增加了塑料加工生产,后更名为六安塑料二厂;城关盲聋哑人弹花社改产机械润滑油,更名为六安石油加工厂。1978年,六安淠河化肥厂通过第一期技术改造后,合成氨年产量突破万吨大关。
进入80年代,六安化工产品的产量、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1981年;市火柴厂研制成功的纸代木蜡梗火柴投产;市化工厂转产普钙磷肥和复合肥料;市香料厂开发生产桂花浸膏、留兰香油,被轻工业部定为香精、香料定点生产厂。1983年,六安淠河化肥厂知青厂开发生产聚乙烯化肥包装袋,改名为六安市塑料编织袋厂。1984年,六安淠河化肥厂合成氨年产量突破2万吨大关,市化肥厂合成氨年产量猛增到8973吨。1985年,市一品斋毛笔厂开发生产塑料捆扎绳,增挂了“六安市塑料三厂"牌子;市胶木制品厂开发生产涂料、塑料打包带,增挂了“六安市塑料四厂"牌子。1986年,市文具厂在生产牙膏、雪花膏等化妆品的基础上,与上海佳佳日用化工厂联营,又开发了头油、甘油、花露水、珍珠露等化妆品生产。
至1986年底,全市共有化学工业企业17个,全行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729万元,职工3628人(技术人员154人),年产值3388万元,实现税金83万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税金的11.7%和6.5%。亏损57万元,是本市亏损最多的行业。主要化工产品有合成氨、碳酸氢铵、磷肥、复合肥、塑料制品、农用塑料薄膜、肥皂、火柴、机械油脂、化学编织袋、桂花浸膏、留兰香油、维生素K4、尼可刹米、大输液和注射、口服葡萄糖等130多个品种。其中部优产品3个、省优产品4个。产品不仅行销国内,桂花浸膏、留兰香油、化妆品还出口美国、苏联、日本等国家和东南亚、香港等地区。
工厂选介
六安淠河化肥厂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市工业局,位于华山路,占地面积422712平方米,建筑面积49080平方米。
该厂是1964年由国家投资560万元,利用原六安地区钢厂厂址兴建的。原按小型化肥厂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合成氨5000吨,1967年建成投产。“文化大革命"初期,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生产极不稳定,产量停滞不前,造成连年亏损,累计亏损额达300万元。1975年通过贯彻中央全面整顿方针,加强企业管理,生产才有所好转,产量上升,扭亏转盈。同年自筹资金200万元进行第一期技术改造。1978年合成氨产量达到1.26万吨,实现产值847.3万元、利润59.7万元、税金31.9万元。1979年获化工部“化肥生产红旗单位"奖旗。1980年受到安徽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是年再次投资564万元进行第二期技术改造,1983年底竣工,合成氨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当年实现产值852.4万元、利润121.3万元、税金32万元。1984年生产合成氨20005吨,盈利100.5万元,获化工部“全国小氮肥行业扭亏增盈先进单位"称号。1986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488万元、净值980万元,职工778人.(技术人员28人),年产值1042万元,实现利润13万元;税金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3393元。
六安市化工厂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市工业局,位于华山路北端,占地面积5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79平方米。
该厂兴建于1958年,主产电解烧碱,因连年亏损,1962年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停产。1970年恢复生产。1971年筹建磷肥车间改产磷肥。1974年试制硫酸亚铁。1976年又利用朝阳制药厂的葡萄糖母液生产焦糖和白酒,但均因原料不足或销路不畅而相继停产。据统计,1971至1979年9年中累计亏损91万元。1980年起,该厂确定以普钙磷肥为主导产品,先后进行2次技术改造,于1985年建成一条年产3万吨的干式磷肥生产线。当年产磷肥7000吨、复合肥80吨;次年通过三级计量验收,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要求。1986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98万元、净值48万元,职工144人(技术人员5人),年产值75万元,亏损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236元。待其扩建的年产5000吨氮磷钾复合肥生产线竣工后,该企业将成为安徽省定点生产磷肥、复合肥的厂家之一。
六安市香料厂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市轻纺局,位于三里桥以北,占地面积18475平方米,建筑面积5862平方米。
该厂前身是1956年合作化高潮中组建起来的六安香业社。1966年买下原六安专区百货厂矿烛生产设备后,开始生产矿烛。1969年又开发生产蛤蜊油,职工逐渐增加到100多人,更名为“六安百货厂"。1975年兴建肥皂车间,购置0.7吨立式锅炉1台、制皂锅3口、成皂基锅1口,增加了肥皂生产,被列为安徽省13家定点肥皂生产厂家之一。1980年研制桂花浸膏获得成功,先后从银行贷款70万元,在三里桥以北征地16650平方米建立新厂,更名为六安市香料厂。1981年生产桂花浸膏420公斤。1984年桂花浸膏评为省优产品。1985年开发生产留兰香油。次年开发生产乳化桔子香精,获省优秀新产品称号;留兰香油评为省优产品。桂花浸膏评为部优产品,不仅内销津、京、杭等地,还出口法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东南亚等地区,深受外商青睐。1986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9万元、净值92万元,职工158人(技术人员4人),主要生产设备有离心式清水泵9台、往复泵3台、真空泵2台、工业用冰箱和冰机各1台,年产值504万元、利税1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190元。是年被轻工部定为全国15个香精香料生产厂家之一。
安徽省朝阳制药厂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市工业局,位于解放北路三里桥北,占地面积121409平方米,建筑面积39380平方米。
该厂兴建于1965年,时名六安制药厂,对外使用朝阳化工厂牌子(后改名为安徽省朝阳制药厂)。1966年正式投产,主要生产工业烟酸、维生素K4、尼可刹米等,创产值13.8万元。1969至1970年,开发生产注射用葡萄糖和大输液。1983年起,国家又投资扩建和改造大输液、右旋醣酐、葡萄糖、异维C钠生产线,提高了生产能力,增加了产品品种,产品由建厂初的三四种增加到包括原料药、制剂药在内的70多个品种。其中维生素K4于1985年评为省优产品,口服葡萄糖和尼可刹米于次年评为省优产品。1986年,该厂已具有年产医药24大类800吨的生产能力,是皖西地区最大的化学药品制造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21万元、净值605万元,职工970人(技术人员85人),年产值698万元,实现税金42万元,亏损8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7196元。
进入80年代,六安化工产品的产量、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1981年;市火柴厂研制成功的纸代木蜡梗火柴投产;市化工厂转产普钙磷肥和复合肥料;市香料厂开发生产桂花浸膏、留兰香油,被轻工业部定为香精、香料定点生产厂。1983年,六安淠河化肥厂知青厂开发生产聚乙烯化肥包装袋,改名为六安市塑料编织袋厂。1984年,六安淠河化肥厂合成氨年产量突破2万吨大关,市化肥厂合成氨年产量猛增到8973吨。1985年,市一品斋毛笔厂开发生产塑料捆扎绳,增挂了“六安市塑料三厂"牌子;市胶木制品厂开发生产涂料、塑料打包带,增挂了“六安市塑料四厂"牌子。1986年,市文具厂在生产牙膏、雪花膏等化妆品的基础上,与上海佳佳日用化工厂联营,又开发了头油、甘油、花露水、珍珠露等化妆品生产。
至1986年底,全市共有化学工业企业17个,全行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729万元,职工3628人(技术人员154人),年产值3388万元,实现税金83万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税金的11.7%和6.5%。亏损57万元,是本市亏损最多的行业。主要化工产品有合成氨、碳酸氢铵、磷肥、复合肥、塑料制品、农用塑料薄膜、肥皂、火柴、机械油脂、化学编织袋、桂花浸膏、留兰香油、维生素K4、尼可刹米、大输液和注射、口服葡萄糖等130多个品种。其中部优产品3个、省优产品4个。产品不仅行销国内,桂花浸膏、留兰香油、化妆品还出口美国、苏联、日本等国家和东南亚、香港等地区。
工厂选介
六安淠河化肥厂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市工业局,位于华山路,占地面积422712平方米,建筑面积49080平方米。
该厂是1964年由国家投资560万元,利用原六安地区钢厂厂址兴建的。原按小型化肥厂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合成氨5000吨,1967年建成投产。“文化大革命"初期,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生产极不稳定,产量停滞不前,造成连年亏损,累计亏损额达300万元。1975年通过贯彻中央全面整顿方针,加强企业管理,生产才有所好转,产量上升,扭亏转盈。同年自筹资金200万元进行第一期技术改造。1978年合成氨产量达到1.26万吨,实现产值847.3万元、利润59.7万元、税金31.9万元。1979年获化工部“化肥生产红旗单位"奖旗。1980年受到安徽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是年再次投资564万元进行第二期技术改造,1983年底竣工,合成氨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当年实现产值852.4万元、利润121.3万元、税金32万元。1984年生产合成氨20005吨,盈利100.5万元,获化工部“全国小氮肥行业扭亏增盈先进单位"称号。1986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488万元、净值980万元,职工778人.(技术人员28人),年产值1042万元,实现利润13万元;税金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3393元。
六安市化工厂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市工业局,位于华山路北端,占地面积5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79平方米。
该厂兴建于1958年,主产电解烧碱,因连年亏损,1962年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停产。1970年恢复生产。1971年筹建磷肥车间改产磷肥。1974年试制硫酸亚铁。1976年又利用朝阳制药厂的葡萄糖母液生产焦糖和白酒,但均因原料不足或销路不畅而相继停产。据统计,1971至1979年9年中累计亏损91万元。1980年起,该厂确定以普钙磷肥为主导产品,先后进行2次技术改造,于1985年建成一条年产3万吨的干式磷肥生产线。当年产磷肥7000吨、复合肥80吨;次年通过三级计量验收,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要求。1986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98万元、净值48万元,职工144人(技术人员5人),年产值75万元,亏损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236元。待其扩建的年产5000吨氮磷钾复合肥生产线竣工后,该企业将成为安徽省定点生产磷肥、复合肥的厂家之一。
六安市香料厂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市轻纺局,位于三里桥以北,占地面积18475平方米,建筑面积5862平方米。
该厂前身是1956年合作化高潮中组建起来的六安香业社。1966年买下原六安专区百货厂矿烛生产设备后,开始生产矿烛。1969年又开发生产蛤蜊油,职工逐渐增加到100多人,更名为“六安百货厂"。1975年兴建肥皂车间,购置0.7吨立式锅炉1台、制皂锅3口、成皂基锅1口,增加了肥皂生产,被列为安徽省13家定点肥皂生产厂家之一。1980年研制桂花浸膏获得成功,先后从银行贷款70万元,在三里桥以北征地16650平方米建立新厂,更名为六安市香料厂。1981年生产桂花浸膏420公斤。1984年桂花浸膏评为省优产品。1985年开发生产留兰香油。次年开发生产乳化桔子香精,获省优秀新产品称号;留兰香油评为省优产品。桂花浸膏评为部优产品,不仅内销津、京、杭等地,还出口法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东南亚等地区,深受外商青睐。1986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9万元、净值92万元,职工158人(技术人员4人),主要生产设备有离心式清水泵9台、往复泵3台、真空泵2台、工业用冰箱和冰机各1台,年产值504万元、利税1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190元。是年被轻工部定为全国15个香精香料生产厂家之一。
安徽省朝阳制药厂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市工业局,位于解放北路三里桥北,占地面积121409平方米,建筑面积39380平方米。
该厂兴建于1965年,时名六安制药厂,对外使用朝阳化工厂牌子(后改名为安徽省朝阳制药厂)。1966年正式投产,主要生产工业烟酸、维生素K4、尼可刹米等,创产值13.8万元。1969至1970年,开发生产注射用葡萄糖和大输液。1983年起,国家又投资扩建和改造大输液、右旋醣酐、葡萄糖、异维C钠生产线,提高了生产能力,增加了产品品种,产品由建厂初的三四种增加到包括原料药、制剂药在内的70多个品种。其中维生素K4于1985年评为省优产品,口服葡萄糖和尼可刹米于次年评为省优产品。1986年,该厂已具有年产医药24大类800吨的生产能力,是皖西地区最大的化学药品制造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21万元、净值605万元,职工970人(技术人员85人),年产值698万元,实现税金42万元,亏损8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719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