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医政
一、药政
1979年起药政管理工作由市卫生局负责,对市属各医疗单位和朝阳制药厂、六安地区医药公司等药品生产经营单位,以及市场上的游医、药贩进行管理;对西药、中成药的质量鉴定和对伪劣药品的查处。1985年6月,市组织药检人员对医药市场进行整顿,出动宣传车沿街宣传药品管理知识。各影剧院采取映前加映幻灯银幕报,市广播站设专题节目,《皖西报》提供版面,宣传《药品管理法》。12月12日和15日,六安电视台2次播放销毁伪劣药品的实况录像。
至1986年底,全市共查出伪劣假冒药品127种、伪劣中药18种。其中西药9638支,价值28914.76元(均为1974年前生产的麻醉药剂);伪劣中药材1318公斤,价值3654.39元;淘汰西药22587瓶(粒、盒),价值3100多元;伪中成药15846瓶(盒),价值6471.9元。取缔无证游医、药贩327人,没收伪劣药品包括自制膏丹丸散249种180多公斤,自制锦旗45面,自印说明书(传单)、广告4000多份。所查获的伪劣药品集中于市体育场统一销毁。
二、医疗制度
公费医疗1979年建市后,享受公费医疗的单位有市委、市政府机关和文、教、卫、体等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但由于公费医疗制度执行不严,少数人乱开补药和浪费药品,历年超支很大。1984年市政府发出(84)49号文件,对公费医疗费用进行控制,采取门诊费(占公费医疗费70%)承包到单位,住院费(占公费医疗费30%),由市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统筹安排。当年市直享受公费医疗的行政、事业单位102个、3213人。其中50岁以上的682人,内有离休101人、退休221人。每人全年30元,应拨款9.64万元,实际支出25.5万元,人均79元,超支15.86万元,人均超支49元。1985年,市政府又发出《关于1985年公费医疗管理办法的通知》,公费医疗实行单位包干。当年,市直享受公费医疗的单位102个,人员3254人,每人全年50元,应拨款16.27万元(实际拨款30.35万元)。实际支付30.35万元,人均93.27元,超支14.08万元,人均超支43.27元。其中离休干部106人,支付10.7万元,人均1009.57元;在职及退休人员3148人,支付19.65万元,人均62.42元。1986年市直享受公费医疗的行政、事业单位102个,人员3545人,每人全年50元,应拨款17.72万元(实际拨款36.41万元),全年支出36.39万元,人均102.65元,超支18.66万元,人均超支52.65元。其中离休干部111人,支付11.69万元,人均1053.15元,在职及退休人员3434人,支付24.7万元,人均71.93元。
劳保医疗市区企业单位职工实行劳保医疗制度,职工免费医疗,其医疗费用由各企业从职工福利费中列支,企业则与医院签订合同结算。享受免费医疗的职工持劳保医疗卡到指定医院就诊。在就诊中,由于药费由单位统支,出现少数病人指名要药,医生出具药方、一人公费医疗全家享受的弊端,企业医药费负担过重。1985至1986年,市区各企业相继改为按职工工龄长短确定医药费标准,包干到人(住院病人例外)的方法,医药费支付明显下降。
合作医疗1979年3个公社17个大队中实行合作医疗的有12个大队,共有赤脚医生46人。1980年有6个大队实行合作医疗、9个大队实行包医不包药。1981年1个大队实行合作医疗,2个大队包医不包药,赤脚医生41人。1982年赤脚医生37人,2个大队实行合作医疗。1983年赤脚医生28人,1个大队实行合作医疗。此后合作医疗逐渐解体,赤脚医生改为乡村医生,个人开业行医。
老干部保健建市后,为老干部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1982年,市区医疗单位为离休干部进行健康检查107人次。1984年健康检查215人次。1985年健康检查143人次。1986年健康检查200人次。市区部分医院设立了老干部门诊和病房,方便离休干部看病,医疗费用实报实销。
1979年起药政管理工作由市卫生局负责,对市属各医疗单位和朝阳制药厂、六安地区医药公司等药品生产经营单位,以及市场上的游医、药贩进行管理;对西药、中成药的质量鉴定和对伪劣药品的查处。1985年6月,市组织药检人员对医药市场进行整顿,出动宣传车沿街宣传药品管理知识。各影剧院采取映前加映幻灯银幕报,市广播站设专题节目,《皖西报》提供版面,宣传《药品管理法》。12月12日和15日,六安电视台2次播放销毁伪劣药品的实况录像。
至1986年底,全市共查出伪劣假冒药品127种、伪劣中药18种。其中西药9638支,价值28914.76元(均为1974年前生产的麻醉药剂);伪劣中药材1318公斤,价值3654.39元;淘汰西药22587瓶(粒、盒),价值3100多元;伪中成药15846瓶(盒),价值6471.9元。取缔无证游医、药贩327人,没收伪劣药品包括自制膏丹丸散249种180多公斤,自制锦旗45面,自印说明书(传单)、广告4000多份。所查获的伪劣药品集中于市体育场统一销毁。
二、医疗制度
公费医疗1979年建市后,享受公费医疗的单位有市委、市政府机关和文、教、卫、体等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但由于公费医疗制度执行不严,少数人乱开补药和浪费药品,历年超支很大。1984年市政府发出(84)49号文件,对公费医疗费用进行控制,采取门诊费(占公费医疗费70%)承包到单位,住院费(占公费医疗费30%),由市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统筹安排。当年市直享受公费医疗的行政、事业单位102个、3213人。其中50岁以上的682人,内有离休101人、退休221人。每人全年30元,应拨款9.64万元,实际支出25.5万元,人均79元,超支15.86万元,人均超支49元。1985年,市政府又发出《关于1985年公费医疗管理办法的通知》,公费医疗实行单位包干。当年,市直享受公费医疗的单位102个,人员3254人,每人全年50元,应拨款16.27万元(实际拨款30.35万元)。实际支付30.35万元,人均93.27元,超支14.08万元,人均超支43.27元。其中离休干部106人,支付10.7万元,人均1009.57元;在职及退休人员3148人,支付19.65万元,人均62.42元。1986年市直享受公费医疗的行政、事业单位102个,人员3545人,每人全年50元,应拨款17.72万元(实际拨款36.41万元),全年支出36.39万元,人均102.65元,超支18.66万元,人均超支52.65元。其中离休干部111人,支付11.69万元,人均1053.15元,在职及退休人员3434人,支付24.7万元,人均71.93元。
劳保医疗市区企业单位职工实行劳保医疗制度,职工免费医疗,其医疗费用由各企业从职工福利费中列支,企业则与医院签订合同结算。享受免费医疗的职工持劳保医疗卡到指定医院就诊。在就诊中,由于药费由单位统支,出现少数病人指名要药,医生出具药方、一人公费医疗全家享受的弊端,企业医药费负担过重。1985至1986年,市区各企业相继改为按职工工龄长短确定医药费标准,包干到人(住院病人例外)的方法,医药费支付明显下降。
合作医疗1979年3个公社17个大队中实行合作医疗的有12个大队,共有赤脚医生46人。1980年有6个大队实行合作医疗、9个大队实行包医不包药。1981年1个大队实行合作医疗,2个大队包医不包药,赤脚医生41人。1982年赤脚医生37人,2个大队实行合作医疗。1983年赤脚医生28人,1个大队实行合作医疗。此后合作医疗逐渐解体,赤脚医生改为乡村医生,个人开业行医。
老干部保健建市后,为老干部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1982年,市区医疗单位为离休干部进行健康检查107人次。1984年健康检查215人次。1985年健康检查143人次。1986年健康检查200人次。市区部分医院设立了老干部门诊和病房,方便离休干部看病,医疗费用实报实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