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传略
刘希平(1873年~1924年)
原名刘畹蘅,字兰香,号希平,施家桥人。1906年,刘希平留学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师范部,毕业后,升入明治大学法政经济系,不久加入同盟会,积极投入反清爱国斗争。1912午,刘希平学成回国,在安庆江淮大学任教授。1913年“二次革命”时,他参与组织安徽讨袁军、安徽临时军政府。不久事败,避居上海,但仍与卢仲农、王肖山等人密商推翻安徽军阀倪嗣冲的计划。1916年,刘希平在芜湖省立第五中学任教,后被推选为该校校长。同年,与朱蕴山、沈子修等人回到六安,筹办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为皖西培养了大批人才。“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安徽,刘希平在芜湖首倡响应,组织学联、教联发动罢课、罢工、罢市斗争,宣传科学与民主,提倡新文化,成为安徽响应“五四”运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1921年安徽的“六二”学生运动和反对省第二届议员贿选运动,刘希平都给予积极地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浪潮,因而为北洋军阀所嫉恨。1923年春,刘希平遭到安徽督军马联甲通缉,遂去南京筹办新民中学,典当私产,多方筹集办学资金,因积劳成疾,于次年8月17日逝世,享年51岁。
刘希平一生乐于助人,清贫如洗,卒后家人无钱以葬,灵柩长期厝于芜湖法华庵(今中共芜湖市委党校后门外)。1929年春,刘希平的一些学生捐资将其迁葬于芜湖赭山之巅,同乡高一涵为其撰书墓碑;1932年又在刘希平墓侧筑“爱晚亭”,取其一生爱护晚辈、培育人才之意。
刘百川(1870年~1968年)
本县城北十里沟人,幼时家境贫寒,双亲早故,由兄嫂抚养。9岁时替财主放羊,遇高僧杨澄云秘传少林罗汉门的罗汉拳、罗汉神打(即内八腿、外八腿、内八锤、外八锤、明八打、暗八打)等武术,得其精髓,身手非凡,尤其是腿功精湛,有“江南第一腿”之美誉。中年时期,刘百川以走镖为业,常奔走于安徽、浙江、河南、河北、山东等省。民国初年,刘百川旅游上海,以子母鸳鸯腿击败英国大力士康泰尔,受到孙中山先生赞誉,以亲书“尚武精神”横匾一幅为赠,嘉惠他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壮举。1929年,刘百川到了南京,曾与自然门高手杜心武比武,两人打成平局,互相敬佩,成为好友。同年,刘百川到杭州国术馆任教。30年代初,曾一度应聘为湖南国术训练所顾问。抗日战争时期,刘百川回到六安闲居,曾用气功为国民党安徽省主席李品仙治疗眩晕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刘百川重返杭州,一面传艺授徒,一面行伤科医术。1968年病逝,葬于老东岳山麓,弟子何长海等12人为之刻石立碑于墓前。
高一涵(1885年~1968年)
原名高水浩,别名涵庐、梦弼等,南官亭人。高一涵自幼读书好学,13岁能作诗文。1912年,自费留学日本,入明治大学政法系就读。1916年,高一涵毕业回国,任北京大学编译委员,兼中国大学、法政专门学校教授。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高一涵赴武昌途中于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武昌中山大学教授、政治系主任、法科委员会主任兼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译委员会主任,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等职。“四·一二”后,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高一涵脱离了共产党,避居上海,任法政大学教授、政治系主任和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社会科学院院长。1931年至1949年,高一涵先后任国民政府监察院委员、两湖监察使、甘宁青监察使、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大学教授、政治系主任、法学院院长、南京市监察委员、江苏省司法厅厅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50年高一涵经周新民、陈敏之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江苏省副主任、民盟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68年4月病逝于北京。
高一涵一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在北大任教时,高一涵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颇有交往,曾主编《晨钟报》、《甲寅日报》、《每周评论》、《努力月刊》、《现代评论》等重要刊物,主要著作有《政治学大纲》、《政治学纲要》、《欧美政治思想史》等,并翻译过美国《杜威的实用哲学》和《杜威哲学》等。
唐晓光(1912年~1968年)
原名唐庆甫,安徽省舒城县人。1938年,唐庆甫任六安县财政科长,不久升任县长。1939年7月,调离六安,出任合肥县县长。唐庆甫在本县任职期间,思想进步,靠近共产党,积极开展抗日工作。
1940年,他参加革命工作,改名唐晓光;1942年1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唐晓光随军南下,回到皖西地区打游击。自1948年11月至1949年4月,任中共皖西三地委(六安)第二书记,曾多次派人潜入六安城进行地下活动,为本县全境解放作出积极贡献。
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唐晓光在华东局计经委驻江西第二基建指挥部任副指挥时,被迫害致死。1978年9月,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为他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
胡浩川(1896年~1972年)
原名胡本瀚、胡涣,后改名胡浩川,张店区胡大湾人,胡苏民之胞兄,有“茶叶大师”之称。
1922年冬,胡浩川赴日本留学,在静岗县农场茶叶部当见习生,学习制茶理论和技术。1924年回国,却无用武之地,只得回到家乡石河小学任教。1927年初,胡浩川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因家事羁绊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先后受聘担任六安县中校长,县教育局长。1929年,胡浩川到上海,任园林场技佐。1934年9月,改任上海实业部商品检验局技士,做出口茶叶检验工作,兼任祁门茶叶改良场技士、场长,专事茶叶研究。1941年,胡浩川应聘于复旦大学,任茶叶系教授,系主任、研究室主任。1943年6月,胡浩川又回到祁门茶场工作。1949年后,他继续担任祁门茶场场长,1955年调任中国茶叶公司任总技师,兼技术室主任、计划处处长,参与制订全国茶叶产销计划,指导全国各地兴建茶场的工作,贡献颇大。1962年,胡浩川被遴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63年,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胡浩川一生从事茶叶技术研究工作,前后达40年之久,著作主要有《中国茶叶复兴计划》、《祁门红茶复兴计划》,《茶树害虫》、《祁红毛茶怎样复制》、《中国茶树原是乔木大叶种》、《中外茶叶艺文志序》、《茶叶改进初议》、《六安大茶改良初议》等等,同时对古典《茶经》一书,曾作深入研究,予以详加校订。
李道甫(1902年~1972年)
原名李开泰,鲍兴集人。李道甫自幼习医,勤学不倦。业成后,于鲍兴集行医,凡50年。由于他医术精湛,尤善针灸之术,对癫狂、妇科、时病、杂症有独到之功,故被世人誉为“当代神针李”。患者崔××,精神病,癫狂乱跑,痴呆数月不语,李道甫针刺其哑门诸穴,立愈;另有思古潭患者,狐惑症,西医谓之“白赛氏综合症”,久治不愈,李道甫拟乌枚丸汤剂3付,药到病除,一时名噪乡里,乡人赠其“仁术济世”精制匾额一副,对文曰:“烟霞痼疾,泉石膏盲,着手自回春,仿佛人间逢扁鹊;冰雪聪明,风流潇洒,闲情多乐事,逍遥湖上仍骑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李道甫曾出席地区、县开明人士会议。1951年当选为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
刘美三(1916年~1973年)
张店人,出身贫农家庭,1948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荣立军功七次。1954年,刘美三复员回乡务农,历任初级社主任、高级社副主任、人民公社副业部长,五次被评为县优抚工作、民兵工作模范。
1958年,淠史杭水利工程开工,刘美三率一百多名民工奔赴工地,参加水利建设。在樊通桥切岭工程中,他成功地创造了“刘美三劈土法”,提高挖土工效十倍多。1960年,刘美三光荣出席了全国群英大会,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和奖励,淠史杭工程指挥部授予他“特等劳动模范”的称号。1973年秋,刘美三因患脑溢血病逝。
张月潭(1896年~1979年)
原名张全俊,号季贤,石婆店人。张月潭少年读书,聪明好学,善于质疑问难,1919年考入“三农”学校,当选为学生会委员,在“五四”运动薰陶和进步师长教诲下,积极参加了驱逐贪官县知事骆通的学生运动,在反贿选的斗争中,他走在最前列,为警察棒击所伤;经常上街宣传爱国思想,开展抵制日货斗争。1924年初,张月潭考入西安国立西北大学,后因策动反军阀割据斗争,被开除学籍。1926年,他东渡日本,考入东京工业大学,专攻应用化学,同时加入国民党,参加了反日大同盟,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曾三陷囹圄;1930年春,毕业回国,先后于安徽大学、芜湖女中、庐州中学、凤阳师范等校任教。抗战时期,张月潭曾任六安县建设科长,向进步县长唐晓光建议,筹办九丫树(今属霍山县)纸厂,亲自兼任厂长,为抗战中宣传、教育用纸奇缺解了燃眉之急。1941年夏,张月潭任省立第一临时中学校长;1944年改任六安县立中学校长,年余辞职,去省立六安中学任化学教员。
1948年冬,张月潭与校长胡苏民、教导主任韦上伊等人率领百余名进步学生,奔向毛坦厂山区,追随共产党,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月潭于1952年调任安徽省工业厅基建处副处长,处长,不久晋升工业厅副厅长,并提任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委员、省人大代表。1959年反右倾时,张月潭受到错误处理,“文化大革命”中又横遭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1979年5月,党组织为他平了反,他的是非功过得到澄清,7月病故于六安。
胡苏明(1897年~1980年)
原名胡本树、胡澍,后改为胡苏民、胡苏明,张家店胡大湾人。中共六安特区委员会首任书记,为安徽省有影响的教育家、书法家之一。
胡苏明少年读书时期,思想比较进步,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受到开除学籍处理。1923年,胡苏明在六安城古楼街开设“进化书局”,推销新文化书刊,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1925年,胡苏明加入中国国民党,担任国民党芜湖市党部秘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六安,在西门外紫竹林小庙内秘密成立了中共六安特区委员会,胡苏明任特区委书记,致力于发展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同年,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胡苏明参与改组国民党六安县临时县党部,并出任县党部常务委员,发表了“关于改组六安县国民党临时县党部的宣言”,表示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使革命统一战线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当年秋,六安白色恐怖严重,特区委转入地下,省委决定组织农民暴动。因讨论暴动时机问题,胡苏明与中共中央巡视员尹宽发生意见分歧,被宣布开除了党籍。
抗战期间,胡苏明受中共六安县委的委托,出任国民党张店区区长,积极开展抗日活动。1938年后,胡苏明先后在六安县中、省教育厅、省立三临中,省立六安中学、凤阳农校、六安农校、黄山林校等处从事教育工作。1947年至1949年胡苏明在任六安中学校长时,与中共皖西三地委第二书记唐晓光频繁联系,配合地下党工作人员做六安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为党搜集情报,动员省中、县中一大批师生参加革命,开办“皖西公学”为革命输送人才。
胡苏明一生主要从事教育事业,治学严谨,教育有方,盛誉遍乡梓,桃李满天下,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他酷爱书法,造诣颇深,更以篆,隶著称,墨迹被国内外收藏家视为珍品。晚年时,胡苏明转至安徽省文史馆任馆员,从事文史资料研究工作,并为促进祖国统一作出了努力。1980年8月,胡苏明在安庆市政协常委任上病逝。
桂景元(1925~1983年)
淠东乡人,出身贫农家庭,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初级社社长、高级社主任、大队书记、公社书记、县农科所所长等职。
桂景元是安徽省著名的农业劳动模范。自1953年始,他就与科技人员密切合作,研究小麦栽培技术,选用良种,不断更新小麦品种,采用里稀外稠的小麦条播方法,合理提高每亩基本苗株数,正确解决在密植条件下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他的经验,曾在县内外推广,受到省农业科学院的重视,桂景元被誉为小麦生产的“土专家”。1956年,桂景元被评为安徽省农业劳动模范,并当选为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1958年至1960年,曾三次出席全国农业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参加过国庆观礼,受到国家奖励。1983年11月,桂景元因病去世。
张晋善(1928年~1983年)
寿县陶圩乡人,1949年在家乡参加教育工作,次年调入本县,三十多年如一日,鞠躬尽瘁于社会主义主义教育事业,为省模范教育工作者。
1950年,张晋善调入本县毛坦厂中学任数学教师,工作勤奋,教学成绩突出,很快就成为该校骨干教师。1953年,张晋善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毛坦厂中学教导主任。肩负教学业务领导工作的张晋善始终不脱离教学实践,他认真钻研各科教材,从理科到文科,以至外语课,成为能够胜任中学各科课程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1955年、1963年、1977年,他三次被评为省和县教育战线积极分子和先进工作者。
“文化大革命”初期,张晋善被强加以“顽固推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罪名,被开除党籍,押送生产队劳动改造。身处逆境之中,张晋善始终坚持革命节操,保持共产党员本色,主动缴纳党费。不久,张晋善恢复了党籍和职务。1972年,他多次谢绝学校为其调资、分房、安排家属就业等照顾,廉洁克己,甘于清苦。1977年,县领导决定调他去县城六安,任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在当地群众的挽留下,他毅然放弃了条件优厚的工作,坚守教学第一线。1980年,张晋善升任毛坦厂中学校长。在他的领导下,该校教学质量提高很快,被定为县重点中学之一。1981年底,他已病入膏盲,经组织上再三劝导,才同意去上海治疗,但仍坚持亲属自费陪同;临行当天,还坚持上了最后两节课,全校师生无不感动。
1983年3月,张晋善因病逝世。5月,中共六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安徽教育厅追认他为“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教育工作者”,“安徽省模范教育工作者”。
二、简介
皋陶(yáo)
一作咎繇,传说中东夷族的首领,偃姓,曾佐舜掌管刑法,后被禹选作继承人,因早死,未继位。据《史记》载:“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故六安又名皋,
英布
秦时六县(今六安县)人,因年少受过黥刑,故又名黥布。
秦末农民大起义时(公元前209年),英布率骊山刑徒数千人响应,归属项羽,作战常为前锋,率部从间道击破守函谷关秦军,项羽得入关据咸阳。封布为九江王,都六。
楚汉战争中,英布叛楚归汉,从刘邦击灭项羽于垓下,被封为淮南王,仍都六。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因韩信、彭越相继被诛,英布遂举兵反汉,兵败被杀。
丁奉
字承渊,三国时安丰(今六安)人,吴国大将,以骁勇闻名,累立战功。孙亮即位(公元252年),丁奉被封为冠军将军,破诸葛诞,斩孙琳,迁任大将军领徐州牧。孙皓即位(公元264年)丁奉任右大司马,后因骄矜坐罪而殁。
焦焕
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戊申科特奏进士第一。六安城西武陟山上,旧有“焦状元读书台”遗迹。
焦焕品行端良,誉满桑梓。曾在赴试途中,遇旅舍主妇失金环一枚。行数日,焦焕发觉为其仆人拾得,急欲返归,同行的人告诉他,试期已迫在眉睫。焦焕却认为:该妇失物,必定怀疑身边之人,捶楚相逼,赴水投环,抑或有之,怎能忍心以一第误一命呢?遂返,将金环还归原主。
汪立信
字诚甫,少时随叔祖迁居六安,龙穴山上有汪立信读书处旧址。
南宋淳佑六年(公元1246年),汪立信登进士第,得理宗(赵昀)赏识曰:“此帅才也”,授乌江簿、知桐城县、判建康荆湖制置使。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改知江州、充沿江制置副使,不久升江西安抚使、湖南安抚使。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任兵部尚书、荆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府。
时值元兵大举南侵,汪立信献策,劝贾似道尽国中兵沿江分屯置府,联络固守,为贾似道所忌恨而罢斥。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元兵沿江东进,迫及建康(今南京),贾似道督诸军次江上,复起用汪立信为端明殿学士、沿江制置江淮招讨使,命他至建康募兵增援江上诸郡。受诏当日,汪立信抛妻别子赶至建康,守兵悉溃,率所部转至高邮,闻贾似道兵败芜湖,江汉守臣望风降遁,知大势已无法挽回,乃慷慨悲歌,大恸曰:“吾今日犹得死于宋土”,竟扼吭而卒。死后,追赠光禄大夫,加太傅。
朱亮祖
本县人,明初将领。元末被举为义兵元帅,兵败,归降朱元璋,授广信卫指挥使,参与攻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役。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随廖水忠取两广,战功累累,封永嘉侯,出镇广东。朱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于洪武十三年被召入京,鞭死。
潘镗
本县人,字宗节,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进士,任满城知县,以清廉著称。时母丧忧归,清风两袖,行囊不满一车。继知滑县,擢御史,陈时务大计四项,为孝宗嘉纳。后为刘瑾诬以奸党革职。瑾诛,复起用任广东按察司佥事。著有《团山集》刊行。
喻仁、喻杰
龙门冲人,明代著名兽医学家。
喻仁(字本元)、喻杰(字本亨)二人为同胞兄弟,学识渊博,兽医学术造诣极深,终生致力于治疗牛、马的实践,医技精湛,牛、马“应手而痊”,“民赖以有耕者无算”;又聚毕生之工作经验,“会萃群书”,从事兽医学理论研究,兄弟俩合著《疗马集》并附牛经及驼经一书,为我国现存兽医学遗产的不朽之作。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以《元亨疗马集》之名正式刊行,辗转翻印,流传极广,清代被收入《四库全书》,数百年风行海内,且流传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和地区,现已成为世界兽医学之宝典。
周鼎
本县人,字玉铉,明末画家。曾为左良玉将军绘《出师图》一幅,“累纸十余丈”,“人马器仗、旌旗壁垒、铙吹镇鼓、铠袍、盾、槽、车、牛、驴、驼、辎重之属,备极精细”,极为左良玉所赏识。
涂乾吾
龙门冲人,清初制茶能手,因感一般茶农制茶不得法,“致色、香、味皆失”,遂亲自动手,“采摘烘焙,精工细作,一经其手迥异常品”。“涂茶”一时名声遐迩,求购者络绎不绝。但其制法不以授人,故未能流传。
周勋
本县人,字东侯,清初围棋国手,毕生研习围棋,各地争相邀约演赛,见闻广博,经验丰富,积多年心得著于一书,名《奕悟》,妙绝一时。
熊一本
字以贯,号介臣,城关人,生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卒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
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熊一本被派往台湾,先后任知府,道台等职。十三年间,他在台湾加强海防、剿灭海盗、兴建水利,对地方秩序的安定及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后期,又主持了四次地方考试,选拔了不少有才学的人委以重任,对台湾的文明开化起了促进作用。
熊一本晚年因病退职回乡闲居,终年75岁,葬于本县东三十铺。
鲍篾匠父子
父子名皆不详,晚清时本县著名工匠。“父子有异能,破蔑丝细如线,制成洗脸盆、酒杯、茶盅、空心筷、笔筒皆能盛水、注汤。清末皖垣提倡工艺,适其父已死,州守荐其子充省内工艺学校教习,未几病殁,技失传”。
苗衡峰(女,1890年~1930年),
大椿树岗人,幼读私塾,成年嫁霍山吴海峰。夫亡,苗衡峰以自己分得的赡养田产全部捐出,在六安城创办一所女子学校;为纪念亡夫,校名定为“私立海峰女子小学”。1923年,海峰女校正式开学,苗衡峰自任校长,以校为家,并不惜重金至江、浙一带聘请女教师主持教学,校声日振。后积劳而逝。
邹廷淦(1887年~1938年)
字敬铭,城关人,与沈筱东、吴贯之、刘益庵、罗让溪五人同为民国《六安县志》编修,全书实际总其成者,著作有《夏小正考》一卷、《铭又堂诗文集》八卷,毁于兵燹。
夏开泰(1871年~1939年)
又名连和,字均安,城关人。1905年开办“一品斋”毛笔店,制作毛笔,工艺精良,深受赞誉;1909年所制“大卷紫毫”等毛笔,在南洋工艺品赛会上获“一等工艺品”奖。
吕碧城(女,1833年~1943年)
名贤锡,字圣因,原籍皖南旌德,幼年随母移居六安。吕碧城多才多艺,长于诗文、绘画,刻石和声律,柳亚子称其“为南社女诗人中的佼佼者”。1903年,吕碧城受聘于《大公报》,任助理编辑,著有《晓珠词》、《信芳集》和《欧美漫游录》等。
卢务之(1879年~1954年)
名本森,城关人。幼年曾与高一涵、关云农三人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六安州中学堂,被保送入安庆优级师范深造。民国时期,曾任中央高等小学堂学监、一高校长,女高校长等职,一生不愿脱离学校岗位。1931年,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他为本县唯一享受养老金的教员。
姚宗海(1899年~1963年)
号寿如,大岭乡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武陟山农民暴动总指挥,参加红军后负伤返乡务家。1949年后,历任乡长、县人民法院陪审员。
吴季讷(1904年~1966年)
原名志锐,江苏睢宁人。吴季讷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睢宁、泗县、肖县等县委委员,1931年与党失去联系;抗日战争期间,历任睢宁县动委会负责人兼第五战区游击司令部独立团团长、邳睢县县长等职;解放战争中,受命打入国民党军队中搜集情报,后回到中共淮北第二军分区工作。1948年后,吴季讷先后担任了雪枫中学校长、怀远中学校长;建国后调任六安中学校长,1955年任六安县政协副主席,“文革”中被迫害致死,1978年平反昭雪。
谈成泉(1920年~1968年)
化名舒政,城关人。1938年,谈成泉参加新四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长、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军政治处主任等职;建国后,调任上海吴淞要塞步兵团政治处主任、上海公安四十七团政治处主任;1953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任上海卷烟二厂、国棉十二厂、中国纺织机械厂党委书记,厂长等职,“文革”中受迫害致死,1978年平反昭雪。
张庆初(1892年~1968年)
原名正友,徐家集人。上海南洋医科大学毕业,曾任黄埔军校中尉医官;后离职还乡,在六安城开设“庆初医院”,研制“白附子合剂”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有良效,被誉为本县“医术能手”。建国后,张庆初参加县人民医院工作,曾获省人民委员会表彰,历任县医院主治医师、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县政协第二、三、四届常委等职。
李隆贵(1905年~1972年)
号耀庭,青山乡人。1929年,李隆贵参加六霍起义后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曾担任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师政委兼中共鄂豫陕特委书记,参加了长征,战斗中左眼负伤致残,后自愿复员还乡,“文革”中被诬为“叛徒”,折磨致死。
李南田(1905年~1979年)
南官亭人,又名玉如,建国前曾任六安森林施业所所长,农业推广所所长,建国后历任安徽省林业厅工程师、造林处副处长、经营处副处长等职,主持全省森林病虫害普查、参与省水土保持实地调查等工作,专著有《板栗树的栽培和管理》、《马尾松栽培技术》、《造林技术问答一百例》等。
李梦樵(1907年~1986年)
名钧节,南官亭人。1936年,李梦樵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先后在六安县中、省一临中、八临中、十二临中、六安高中等校任教;抗日战争间,创办私立广城中学;1954年调入安徽师范学院(今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任讲师,有“安徽平面几何王”之称,李梦樵文学造诣也深,著述中《安徽数学家小传》、《平面几何一题多解研究》、《天文趣谈》和《金陵诗话》等影响较大。
王逸常(?~]986年)
高皇乡人。1923年,王逸常就读于上海大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参加过两次东征和平定文州商团叛乱的战斗。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被派随中共中央巡视员尹宽到皖西巡视工作;1月,中共六安特区委于南岳庙改组为中共六安县委,王逸常任县委书记。年底,去上海中共中央汇报工作,因眼疾而留治上海,后与中共脱离关系。1949年1O月后,在湖北省文史馆工作,病故于武汉。
周范文(?~1986年)
南岳庙人,1927年曾任中共皖中特委书记,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民革中央机关工作,病故于北京。
夏云峰(?~1929年)
苏家埠人,皖西大刀会首领之一,1924年大刀会攻打六安城的主要发动者、指挥者,1927年为国民党军队收编,任特务团团长,1929年在国民党军队的内讧中被乱枪射杀。
权广义(?~1930年)
寿县三觉寺人,1929年在家乡发动农民起义,转移到本县龙穴山一带打富济贫,逐渐沦为土匪;1930年4月被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收编,任工农革命军第三十五师师长;同年9月反水,投靠国民党军队;不久又被六安、寿县地方当局控告和通缉,逃亡上海,后自杀。
武庭麟(?~?)
河南省巩县人,1934年至1936年任六安行政督察专员兼县长,政治上反共,但在地方上也做了一些实事,如创办六安县立中学、开六德门、兴建六德公园、创办民生工厂、广修村镇公路、开设图书馆和体育场、厉行三禁(禁赌、禁娼、禁吸鸦片)以及保护庙宇和重视卫生等。
涂晴岚(1907年~1949年)
毛坦厂人,自1928年起,历任本县第九区区长、县自卫大队队长、张家店联防区主任、三区剿共团团长、县保警大队大队长等职,二十余年中坚持反共立场,以枪杀、刀砍、活埋等残忍手段,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200余人,焚烧村庄35座、房屋758间,抢掠粮食1700余担,霸占良田1100余亩;1949年4月,被六南县民主政府逮捕,在张家店南河湾公审枪决。
谢堂(1910年~1949年)
新安镇人,历任国民党六安县党部书记长、县参议员等职,是杀害赵翅生烈士的刽子手;1949年初逃亡南京隐匿,7月被抓获,押回本县,在新安镇万人大会上公审枪决。
下一篇:第三节 将军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