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林业区划
本县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貌类型较复杂。为因地制宜指导林业生产,根据1983年林业资源清查资料,按照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综合农业区划为基础划分3个林区。
一南部中山峡谷用材林和水源涵养林区
该区属省级大别山中部中山亚区,包括漫水河、大化坪、磨子潭3个区和诸佛庵、佛子岭两区的部分乡、村,面积793.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9%。山场面积113.6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52.7%,人均山场14.4亩,耕地0.8亩。平均在海拔500米以上。全县800米以上的高峰大都分布在这里。年均气温低于12℃,降雨量1500毫米以上,无霜期200天以下。山高雾重,日照短,湿度大,对发展林业十分有利。保留有较完整的林相,森林覆盖率在50%左右。木材蓄积量141.3万立方米,占全县66%。可伐量居全县首位。珍稀动植物绝大部分集中在这里。
二中部低山盆谷用材林、水源涵养林和多种经济林区
该区属省级大别山低山丘陵亚区,包括诸佛庵、佛子岭、磨子潭、大化坪、与儿街5个区的22个乡100个村,面积819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0%。林业用地90.2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的38.7%,人均7.9亩。在海拔200——500米织间,山体破碎,坡度渐缓(仍在25度以上),盆谷相间,河谷较宽。年均气温14.6——14.8℃,降雨量1400毫米以上,无霜期205——215天。土壤大部分是黄棕壤,土层较厚,土质疏松,通透性好,表土酸性,给林木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立地条件。经济林、毛竹林的面积和蓄积量均居全县首位,森林蓄积量41.3万立方米,只占全县的16.1%,森林覆盖率35%。水土流失严重,40度以上高山陡坡划为水源涵养林区。25——40度坡地以松、杉、栎为主,发展用材林。25度左右的的缓坡发展毛竹、油茶、油桐、生漆、板刘、杜仲等经济林。
三北部丘陵薪炭、用材、经济林区
该区属省级大别山北坡低山丘陵亚区,地势平缓,盆地较大,人口集中,交通方便,包括下符桥、与儿街、佛子岭、诸佛庵和城关镇的16个乡94个村,面积430.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1%。人均耕地1.21亩,山场7.5亩。在海拔200米下,丘岗多为黄棕壤和紫色土,偏酸和微酸、偏中性,年均气温15.1℃,无霜期220天。林少、四旁隙地和荒山秃岭多,近10万亩宜林地处于半荒芜状态,群众烧柴、用材困难,宜发展松、栎、槐、泡桐、枫香、竹林等速生用材及薪炭林和板栗、生漆、杜仲、油桐等经济林。
一南部中山峡谷用材林和水源涵养林区
该区属省级大别山中部中山亚区,包括漫水河、大化坪、磨子潭3个区和诸佛庵、佛子岭两区的部分乡、村,面积793.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9%。山场面积113.6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52.7%,人均山场14.4亩,耕地0.8亩。平均在海拔500米以上。全县800米以上的高峰大都分布在这里。年均气温低于12℃,降雨量1500毫米以上,无霜期200天以下。山高雾重,日照短,湿度大,对发展林业十分有利。保留有较完整的林相,森林覆盖率在50%左右。木材蓄积量141.3万立方米,占全县66%。可伐量居全县首位。珍稀动植物绝大部分集中在这里。
二中部低山盆谷用材林、水源涵养林和多种经济林区
该区属省级大别山低山丘陵亚区,包括诸佛庵、佛子岭、磨子潭、大化坪、与儿街5个区的22个乡100个村,面积819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0%。林业用地90.2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的38.7%,人均7.9亩。在海拔200——500米织间,山体破碎,坡度渐缓(仍在25度以上),盆谷相间,河谷较宽。年均气温14.6——14.8℃,降雨量1400毫米以上,无霜期205——215天。土壤大部分是黄棕壤,土层较厚,土质疏松,通透性好,表土酸性,给林木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立地条件。经济林、毛竹林的面积和蓄积量均居全县首位,森林蓄积量41.3万立方米,只占全县的16.1%,森林覆盖率35%。水土流失严重,40度以上高山陡坡划为水源涵养林区。25——40度坡地以松、杉、栎为主,发展用材林。25度左右的的缓坡发展毛竹、油茶、油桐、生漆、板刘、杜仲等经济林。
三北部丘陵薪炭、用材、经济林区
该区属省级大别山北坡低山丘陵亚区,地势平缓,盆地较大,人口集中,交通方便,包括下符桥、与儿街、佛子岭、诸佛庵和城关镇的16个乡94个村,面积430.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1%。人均耕地1.21亩,山场7.5亩。在海拔200米下,丘岗多为黄棕壤和紫色土,偏酸和微酸、偏中性,年均气温15.1℃,无霜期220天。林少、四旁隙地和荒山秃岭多,近10万亩宜林地处于半荒芜状态,群众烧柴、用材困难,宜发展松、栎、槐、泡桐、枫香、竹林等速生用材及薪炭林和板栗、生漆、杜仲、油桐等经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