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为摸清本县农业自然资源,找出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的途径,为制定规划和指导生产提供科学依据,1981年7月,县成立“农业区划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组织专业人员调查研究全县自然资源,并总结解放以来农业生产正反两方面经验,根据本县国民生产发展的需要以及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和农业自然资源状况,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一致性,农业生产基本特征的类似性,农业发展方向和重大措施的共同性,以及保证村级行政区完整性的原则,全县划分为三大区。
一丘陵粮油桑渔区
该区位于县东北部,地势低缓,土壤以水稻土为王,光热资源充足,农田基本设施较好,淠源渠贯穿大部地区,有小型水库32座,灌溉水源稳定,生产水平较高,养殖业基础较好,但荒山荒坡多,抗灾能力弱,社员收入低。应立足粮、油,主攻蚕桑,实行农、林、牧、渔业综合发展,逐步建设成粮、油、桑、渔生产基地。
二低山林茶粮渔区
该区位于县中部,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低山连绵起伏,盆地、冲谷交错分布,适合全面发展。土层较深厚,以黄棕壤为主;水资源丰富,水土条件优越,多种经营基础好,中草药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经济。但水土流失严重,水利条件较差。应大力发展茶叶和多种经营,兼顾林、农、牧、副、渔业,逐步建成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经济林和渔业基地。
三中山林牧药特区
该区位于县西南部,属省级区划的大别山中部林牧亚区。山地较多,海拔较高,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在区内。土地类型多,有利于林、农、牧、药的发展;草场面积大,有利于食草牲畜的发展;森林资源丰富,发展林业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但山多坡陡,气温低,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应以林业为基础,林、牧、药、特综合经营,大力发展经济林、用材林、水源涵养林。逐步建成经济林、用材林、中药材、食草牲畜、食用菌和名优茶叶基地。
1981年农业分区表

下一篇:第四节 种植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