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供电
通电初期,城关和佛子岭、磨子潭两水电站所在地的区、乡由电站直接供电。60年代,一批小三线厂陆续迁来本县,先后建成651、655、7011、7012及城关5个变电所,通电乡镇逐步改由各变电所配电供电。小水电也由低压独立运行逐步过渡到高压联网运行。境内用电分别由5个单位管理,各供电单位供电范围:地区供电局为各三线厂、皖西医院、真龙地乡、诸佛庵纤维板厂。佛子岭电站8号开关为313地质队、佛子岭镇、迎驾厂镇、县师范学校、酒厂、林化厂、制药厂、纸厂、砖瓦厂。磨子潭电站7号开关为磨子潭镇、扫帚河乡、汪家冲乡。县供电局为城关及下符桥、与儿街、佛子岭、诸佛庵、磨子潭5个区20个乡的138个村。县小水电公司为大化坪、漫水河两区及落儿岭乡的部分村。未联网运行的小水电站独立向所在地用户低压供电。1985年,全县城乡供电总量4400万千瓦时,其中县供电局供电1500万千瓦时,两水电站和地区供电局供电2500万千瓦时,小水电供电400万千瓦时。
一输变电
境内有110千伏输电线路3条98.6公里,升压站两座(省管)。35千伏线路82公里,变电所6座,主变21950千伏安(城关变电所归县供电局管理,孔家河升压站归县小水电公司管理,其余4座归地区供电局管理)。10千伏配电线路808公里,配电变压器448台/36735千伏安。低压主干线路3324.7公里,其中小水电供电区10千伏线路344.9公里,配电变压器129台/9450千伏安,低压主干线1202.7公里。
小水电联网及同国家电网并网为本省小水电建设填补了一项空白。1978年开始规划设计,1980—1984年建成烂泥坳到城关35千伏输变电工程。1984年5月8日,烂泥坳、大化坪两片联、并网工程竣工。目前已联成系统电网的有:烂泥坳一、二、三站到大化坪小电站群,漫水河区10千伏为独立小网,诸佛庵区石家河水口电站用10千伏线路经江北厂同651变电所并网,全县已联网送电4340千瓦。500千瓦的有烂泥坳二、三站3台机组,出线电压6300伏,其余500千瓦以下的出口电压均为400伏。35千伏输电线路17.5公里,35千伏变电所1处,容量2850千伏安,10千伏输电线路344.9公里。
(一)110千伏输电线路佛—六线从佛子岭水电站到六安开关站,是佛—六—合(肥)线中的一段,全长58.1公里。有铁塔57座,水泥杆228基,导线为LGJ—95型。是省内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1956年8月14日投入运行。佛一磨线原为35千伏输电线路,是佛子岭水电站为磨子潭水库大坝施工架设的临时线路,全长14.8公里。磨子潭水电站投产后,因原导线参杂不一,电量损耗大,1964年,开始改造,1965年投入运行,用LGJ—95型导线,避雷线GJ—35,水泥杆63基,铁塔4座。磨—晓线从磨子潭水电站到舒城晓天,全长25.7公里,有“П”型水泥杆95基,铁塔1座,导线为LGJ—150型,GJ—35型架空地线2根。通过毛尖山水电站和晓天变电所,把六安、安庆两地区连接起来。
(二)35千伏输电线路1965—1972年,先后建成35千伏军工线路13条,长182.41公里。有佛—诸线(651变),磨—单线(655变),佛—城线、城—樊线(7011变)、樊—真线、真—下线。所有线路都已连在一起,西端从佛子岭水电站出线,上联磨子潭水电站;东端从110千伏晓天变电所出线,上联毛尖山水电站,构成双回路电源,并由110千伏磨—晓线连接成环型路线,加强了供电可靠性。
二变电所
(一)城关变电所位于九桠树附近,1969年9月并网运行。主变2台,容量3600千伏安(其中备用1台1800千伏安)。1985年有10千伏出线6条,使小水电多余电力能就地转化,以促进地方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小水电并网点选在城关变电所,增设烂泥坳—城关35千伏进线,以解决烂泥坳—大化坪及今后漫水河区小水电的并网问题。
(二)诸佛庵变电所(代号651)位于诸佛庵镇东南两公里的蓼杆冲,1969年8月投入运行。电源接佛子岭水电站,主变两台,容量3200千伏安,35千伏开关4台,一路进线。另了条35千伏到658变电所,上接响洪甸水电站;另两台开关到变压器,10千伏出线3条。
(三)单龙寺变电所(代号655)位于单龙寺乡政府南百余米处,1969年5月投入运行。主变2台,容量3600千伏安(其中备用1台1800千伏安),10千伏出线3条。
(四)樊冲变电所(代号7011)位于樊冲乡政府西0.5公里处,1973年3月投入运行。主变1台,容量1800千伏安,10千伏出线两条。
(五)真龙地变电所(代号7012)位于真龙地乡政府南200米处,1973年3月投入运行。主变1台,容量3150千伏安,10千伏出线4条。
(六)烂泥坳升压站附设在烂泥坳三站内,是小水电联网的枢纽工程,建于1984年5月,装机容量为2850千伏安,变压器两台,35千伏进出线3回,10千伏进出线6回,把孔家河已开发的1820千瓦和大化坪小水电站群余电600千瓦的电能输送到城关,缓和了城关地区供电紧张状况。
(七)大化坪小水电管理所位于大化坪镇,承担青枫岭、毛岭畈、百家山、八斗滩、琵琶地、黄泥田、汪家铺等7个100千瓦以上电站联、并网的调度与管理。以10千伏线路把余电送到烂泥坳升压站同国家大电网并网,并架设青枫岭到升压站的10千伏主干线路23.5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100公里。通过联网,效益大增。1984年前,全区年均发电量仅50万千瓦时,1985年,年发电435万千瓦时,并入大电网250万千瓦时。
(八)漫水河小水电管理所位于西镇河坪村民小组,建于1984年,1985年交付使用。管辖的是一个独立小网,包括鸡冠山、河坪、千工堰、三河、茶园5座水电站和正在筹备并网的陡沙河、河口两座水电站,总装机10台1540千瓦。已架10千伏线路19公里和通往各站的10千伏载波通讯线路。各联网站装有并车盘及部分电气设备和载波通讯分机。联网运行后,日负荷只有100—450千瓦,月发电仅14万千瓦时,各站不能满负荷运行。今后的出路是在漫水河—烂泥坳升压站35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后,同国家电网连接,才能充分发挥效益。
一输变电
境内有110千伏输电线路3条98.6公里,升压站两座(省管)。35千伏线路82公里,变电所6座,主变21950千伏安(城关变电所归县供电局管理,孔家河升压站归县小水电公司管理,其余4座归地区供电局管理)。10千伏配电线路808公里,配电变压器448台/36735千伏安。低压主干线路3324.7公里,其中小水电供电区10千伏线路344.9公里,配电变压器129台/9450千伏安,低压主干线1202.7公里。
小水电联网及同国家电网并网为本省小水电建设填补了一项空白。1978年开始规划设计,1980—1984年建成烂泥坳到城关35千伏输变电工程。1984年5月8日,烂泥坳、大化坪两片联、并网工程竣工。目前已联成系统电网的有:烂泥坳一、二、三站到大化坪小电站群,漫水河区10千伏为独立小网,诸佛庵区石家河水口电站用10千伏线路经江北厂同651变电所并网,全县已联网送电4340千瓦。500千瓦的有烂泥坳二、三站3台机组,出线电压6300伏,其余500千瓦以下的出口电压均为400伏。35千伏输电线路17.5公里,35千伏变电所1处,容量2850千伏安,10千伏输电线路344.9公里。
(一)110千伏输电线路佛—六线从佛子岭水电站到六安开关站,是佛—六—合(肥)线中的一段,全长58.1公里。有铁塔57座,水泥杆228基,导线为LGJ—95型。是省内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1956年8月14日投入运行。佛一磨线原为35千伏输电线路,是佛子岭水电站为磨子潭水库大坝施工架设的临时线路,全长14.8公里。磨子潭水电站投产后,因原导线参杂不一,电量损耗大,1964年,开始改造,1965年投入运行,用LGJ—95型导线,避雷线GJ—35,水泥杆63基,铁塔4座。磨—晓线从磨子潭水电站到舒城晓天,全长25.7公里,有“П”型水泥杆95基,铁塔1座,导线为LGJ—150型,GJ—35型架空地线2根。通过毛尖山水电站和晓天变电所,把六安、安庆两地区连接起来。
(二)35千伏输电线路1965—1972年,先后建成35千伏军工线路13条,长182.41公里。有佛—诸线(651变),磨—单线(655变),佛—城线、城—樊线(7011变)、樊—真线、真—下线。所有线路都已连在一起,西端从佛子岭水电站出线,上联磨子潭水电站;东端从110千伏晓天变电所出线,上联毛尖山水电站,构成双回路电源,并由110千伏磨—晓线连接成环型路线,加强了供电可靠性。
二变电所
(一)城关变电所位于九桠树附近,1969年9月并网运行。主变2台,容量3600千伏安(其中备用1台1800千伏安)。1985年有10千伏出线6条,使小水电多余电力能就地转化,以促进地方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小水电并网点选在城关变电所,增设烂泥坳—城关35千伏进线,以解决烂泥坳—大化坪及今后漫水河区小水电的并网问题。
(二)诸佛庵变电所(代号651)位于诸佛庵镇东南两公里的蓼杆冲,1969年8月投入运行。电源接佛子岭水电站,主变两台,容量3200千伏安,35千伏开关4台,一路进线。另了条35千伏到658变电所,上接响洪甸水电站;另两台开关到变压器,10千伏出线3条。
(三)单龙寺变电所(代号655)位于单龙寺乡政府南百余米处,1969年5月投入运行。主变2台,容量3600千伏安(其中备用1台1800千伏安),10千伏出线3条。
(四)樊冲变电所(代号7011)位于樊冲乡政府西0.5公里处,1973年3月投入运行。主变1台,容量1800千伏安,10千伏出线两条。
(五)真龙地变电所(代号7012)位于真龙地乡政府南200米处,1973年3月投入运行。主变1台,容量3150千伏安,10千伏出线4条。
(六)烂泥坳升压站附设在烂泥坳三站内,是小水电联网的枢纽工程,建于1984年5月,装机容量为2850千伏安,变压器两台,35千伏进出线3回,10千伏进出线6回,把孔家河已开发的1820千瓦和大化坪小水电站群余电600千瓦的电能输送到城关,缓和了城关地区供电紧张状况。
(七)大化坪小水电管理所位于大化坪镇,承担青枫岭、毛岭畈、百家山、八斗滩、琵琶地、黄泥田、汪家铺等7个100千瓦以上电站联、并网的调度与管理。以10千伏线路把余电送到烂泥坳升压站同国家大电网并网,并架设青枫岭到升压站的10千伏主干线路23.5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100公里。通过联网,效益大增。1984年前,全区年均发电量仅50万千瓦时,1985年,年发电435万千瓦时,并入大电网250万千瓦时。
(八)漫水河小水电管理所位于西镇河坪村民小组,建于1984年,1985年交付使用。管辖的是一个独立小网,包括鸡冠山、河坪、千工堰、三河、茶园5座水电站和正在筹备并网的陡沙河、河口两座水电站,总装机10台1540千瓦。已架10千伏线路19公里和通往各站的10千伏载波通讯线路。各联网站装有并车盘及部分电气设备和载波通讯分机。联网运行后,日负荷只有100—450千瓦,月发电仅14万千瓦时,各站不能满负荷运行。今后的出路是在漫水河—烂泥坳升压站35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后,同国家电网连接,才能充分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