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贡 献
金寨县人民为根治淮河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库区人民作出了重大牺牲。
建库后,淹没金家寨、麻埠、流波三镇。金家寨原为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抗日战争时期为临时省会,人口8万余,城区方圆十余公里;外销土特产以生丝、桐油、生漆、皮油等为主。麻埠镇是皖西最大的土特产品集散地,素以茶麻著称,《安徽省民国23年统计年鉴》记载:麻埠出口茶叶63.5万公斤,征正税11427元,附加税22854元。流波镇,以经营竹、木、盐、茶为主,为本县最大竹、木集散地。三镇的淹没,对本县工商业的发展和县级财政税收影响极大。
梅山、响洪甸两水库淹没土质肥沃的良田9万余亩,仅此一项,每年少收粮食4000万公斤,损失800万元;淹没林、茶山15万亩,每年减少收入700万元。多年来水库一直超水位蓄水,每次多淹上游数万亩土地和数千亩茶园、桑园。这些在正常水位时尚能进行生产、取得经济收入的土地又年年无收,库区农民无力承受。1985年3月,中共六安地委、中共金寨县委联合调查组调查报告称:“库区农民1984年人均纯收入只有93元,比本县农民人均173元相差80元。南湾乡曹畈村12个村民组、333户、1659人,纯靠吃供应粮的有182户、913人,占55%。他们多一日两餐稀饭,并有55人出外讨生。1985年起,农村供应粮价调整,库区农民生活费用增加;两水库多年超全赔水位蓄水,给库区农民造成新的经济损失,增加脱贫难度。1987年9月,按国务院关于“县建簿、乡造册、户立卡”的要求,对库区贫困户进行全面调查和建档工作。调查结果表明,人均收入不到200元和人均收入150元以下的特困户占库区总人数的59%;今库区人均耕地0.27亩,茶、桑等经济作物0.28亩;人均虽有山地7.63亩,但多幼林和水源涵养林;人均可养水面虽有1.52亩多,由库区农民直接经营的面积极小。生产无园地,劳力无出路,库区农民生产、生活十分困难。
自梅山、响洪甸两水库蓄水后,为解决吃粮问题,两库区群众一度开荒种粮,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失调。1985年调查统计,库区范围内中度水土流失面110.42平方公里,强度流失面109.87平方公里,合计占两库区总面积的30.2%。梅山库区年侵蚀模数为3305吨/平方公里,年流入水库泥沙量103万吨,1956~1985年累计泥沙淤积量1438万立方米,年淤积量48万立方米。响洪甸水库区年侵蚀模数为2754.2吨/平方公里,年流入水库泥沙量154万吨,1958~1985年,累计泥沙淤积量达2770万立方米。水土流失,土地肥力降低,库床淤垫,库容量缩减,水位抬高,扩大淹没面积,也使下游灌区供水量减少。又常因库水混浊,造成鱼苗死亡;山洪暴发,冲垮库湾拦坝和网箱。库区急待治本措施。
梅山、响洪甸两库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的综合利用工程。
防洪史河、淠河缺乏治理,源头两岸山坡水土流失,致使河床淤高,洪涝灾害频发。历史上曾出现过“山洪暴溢,南北合流,上下百里,悉为泽国”的情景。1954年7月11日当史河洪峰流量仅为4380立方米/秒时,梅山地区平地水深1米许。梅山水库总控制面积1970平方公里,占县内史河流域面积的83.19%。根据资料测算,水库大坝建成后,可使百年一遇洪峰流量由11210立方米/秒,削减为2450立方米/秒;千年一遇洪峰流量由20200立方米/秒,削减为5500立方米/秒;万年一遇洪峰流量由27440立方米/秒,削减为6820立方米/秒。1956年蓄水以来,拦蓄500立方米/秒以上洪水达199次,超过下游安全泄洪量1500立方米/秒洪峰63次,超过5000立方米/秒洪峰11次。1969年7月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水库上游20天中连续降雨800多毫米,最多1天降雨250毫米,山洪暴发时最大洪峰流量达13978立方米/秒,经水库拦蓄调节,仅下泄1560立方米/秒,使下游免遭灾害。响洪甸水库控制西淠河县内的全部流域面积1431平方公里。百年一遇洪水,除下泄发电用水外,可全部拦蓄。千年一遇洪水,可将洪峰流量由9810立方米/秒削减为1370立方米/秒。万年一遇洪水,可将洪峰流量由13320立方米/秒削减为1420立方米/秒。1969年7月21日入库洪峰流量达10200立方米/秒,全部拦蓄,安然无患。
灌溉两库总库容49亿立方米,为河南、安徽两省三个地区商品粮基地提供了稳产保收的良好水源。到1985年,共计向灌区提供用水569.64亿立方米。响洪甸水库和佛子岭水库共同灌溉下游660万亩农田,梅山水库灌溉268.5万亩。两库水费省、地收入2.28亿元。
发电梅山、响洪甸两水电站装机容量各为4万千瓦,合计年均发电1.88亿千瓦小时。到1987年止,梅山水电站已发电29.5亿千瓦小时,响洪甸水电站已发电25.6亿千瓦小时,合计55.1亿度,产值3.54亿元,超过国家修建两水库总投资1.54亿元的1.3倍。
航运两库内总航道267公里,有公办、民办客货运输,促进城乡物资交流,改善山区交通,但翻坝转运给联接外河运输带来困难。
养殖梅山水库可养水面5.95万亩,响洪甸水库可养水面6.57万亩;共建库湾21个,已养面积4980亩,为发展水产养殖提供基地。
建库后,淹没金家寨、麻埠、流波三镇。金家寨原为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抗日战争时期为临时省会,人口8万余,城区方圆十余公里;外销土特产以生丝、桐油、生漆、皮油等为主。麻埠镇是皖西最大的土特产品集散地,素以茶麻著称,《安徽省民国23年统计年鉴》记载:麻埠出口茶叶63.5万公斤,征正税11427元,附加税22854元。流波镇,以经营竹、木、盐、茶为主,为本县最大竹、木集散地。三镇的淹没,对本县工商业的发展和县级财政税收影响极大。
梅山、响洪甸两水库淹没土质肥沃的良田9万余亩,仅此一项,每年少收粮食4000万公斤,损失800万元;淹没林、茶山15万亩,每年减少收入700万元。多年来水库一直超水位蓄水,每次多淹上游数万亩土地和数千亩茶园、桑园。这些在正常水位时尚能进行生产、取得经济收入的土地又年年无收,库区农民无力承受。1985年3月,中共六安地委、中共金寨县委联合调查组调查报告称:“库区农民1984年人均纯收入只有93元,比本县农民人均173元相差80元。南湾乡曹畈村12个村民组、333户、1659人,纯靠吃供应粮的有182户、913人,占55%。他们多一日两餐稀饭,并有55人出外讨生。1985年起,农村供应粮价调整,库区农民生活费用增加;两水库多年超全赔水位蓄水,给库区农民造成新的经济损失,增加脱贫难度。1987年9月,按国务院关于“县建簿、乡造册、户立卡”的要求,对库区贫困户进行全面调查和建档工作。调查结果表明,人均收入不到200元和人均收入150元以下的特困户占库区总人数的59%;今库区人均耕地0.27亩,茶、桑等经济作物0.28亩;人均虽有山地7.63亩,但多幼林和水源涵养林;人均可养水面虽有1.52亩多,由库区农民直接经营的面积极小。生产无园地,劳力无出路,库区农民生产、生活十分困难。
自梅山、响洪甸两水库蓄水后,为解决吃粮问题,两库区群众一度开荒种粮,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失调。1985年调查统计,库区范围内中度水土流失面110.42平方公里,强度流失面109.87平方公里,合计占两库区总面积的30.2%。梅山库区年侵蚀模数为3305吨/平方公里,年流入水库泥沙量103万吨,1956~1985年累计泥沙淤积量1438万立方米,年淤积量48万立方米。响洪甸水库区年侵蚀模数为2754.2吨/平方公里,年流入水库泥沙量154万吨,1958~1985年,累计泥沙淤积量达2770万立方米。水土流失,土地肥力降低,库床淤垫,库容量缩减,水位抬高,扩大淹没面积,也使下游灌区供水量减少。又常因库水混浊,造成鱼苗死亡;山洪暴发,冲垮库湾拦坝和网箱。库区急待治本措施。
梅山、响洪甸两库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的综合利用工程。
防洪史河、淠河缺乏治理,源头两岸山坡水土流失,致使河床淤高,洪涝灾害频发。历史上曾出现过“山洪暴溢,南北合流,上下百里,悉为泽国”的情景。1954年7月11日当史河洪峰流量仅为4380立方米/秒时,梅山地区平地水深1米许。梅山水库总控制面积1970平方公里,占县内史河流域面积的83.19%。根据资料测算,水库大坝建成后,可使百年一遇洪峰流量由11210立方米/秒,削减为2450立方米/秒;千年一遇洪峰流量由20200立方米/秒,削减为5500立方米/秒;万年一遇洪峰流量由27440立方米/秒,削减为6820立方米/秒。1956年蓄水以来,拦蓄500立方米/秒以上洪水达199次,超过下游安全泄洪量1500立方米/秒洪峰63次,超过5000立方米/秒洪峰11次。1969年7月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水库上游20天中连续降雨800多毫米,最多1天降雨250毫米,山洪暴发时最大洪峰流量达13978立方米/秒,经水库拦蓄调节,仅下泄1560立方米/秒,使下游免遭灾害。响洪甸水库控制西淠河县内的全部流域面积1431平方公里。百年一遇洪水,除下泄发电用水外,可全部拦蓄。千年一遇洪水,可将洪峰流量由9810立方米/秒削减为1370立方米/秒。万年一遇洪水,可将洪峰流量由13320立方米/秒削减为1420立方米/秒。1969年7月21日入库洪峰流量达10200立方米/秒,全部拦蓄,安然无患。
灌溉两库总库容49亿立方米,为河南、安徽两省三个地区商品粮基地提供了稳产保收的良好水源。到1985年,共计向灌区提供用水569.64亿立方米。响洪甸水库和佛子岭水库共同灌溉下游660万亩农田,梅山水库灌溉268.5万亩。两库水费省、地收入2.28亿元。
发电梅山、响洪甸两水电站装机容量各为4万千瓦,合计年均发电1.88亿千瓦小时。到1987年止,梅山水电站已发电29.5亿千瓦小时,响洪甸水电站已发电25.6亿千瓦小时,合计55.1亿度,产值3.54亿元,超过国家修建两水库总投资1.54亿元的1.3倍。
航运两库内总航道267公里,有公办、民办客货运输,促进城乡物资交流,改善山区交通,但翻坝转运给联接外河运输带来困难。
养殖梅山水库可养水面5.95万亩,响洪甸水库可养水面6.57万亩;共建库湾21个,已养面积4980亩,为发展水产养殖提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