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成果选介

1978~1987年全县获省以上科技成果奖23项,其中中央级4项,省级19项,选介于后。


黄牛人工授精1980年由畜牧师裴家乐主持引进“西门塔尔”、“夏洛来”等优良品种的冷冻精液颗粒,在古碑区大湾公社和县园艺场设立配种点,施行人工授精。当年输精15头,受胎14头,繁殖成活牛犊11头。1981年输精41头,受胎27头,繁殖牛犊25头。1982年输

〔表25—3〕
1978~1987年获省以上科技成果奖一览表

精37头,受胎28头。人工受精所产的黄牛,具有初生重、增长快、发育好、耐粗饲等特点,与当地黄牛相比有明显的杂交优势。1983年安徽省农业科技先进代表会,获“黄牛人工受精技术推广奖”。


中华猕猴桃酒1980年,梅山酒厂以本县野生优质猕猴桃鲜果为原料,采用先进技术研制成功,当年投产。1981年在安徽省第一届评酒会上被评为优质酒。1983、1984年获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南京、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省市和香港、日本等地。


小蚕共育1982年,县蚕桑科技人员在全县推广小蚕共育和木框薄膜覆盖育,取得明显效益,每张种增加蚕茧3公斤,每张产值提高15元。当年增产蚕茧16.5万公斤,增收66万余元,并节省资金30余万元。该项成果获省农牧渔业厅授予“技术推广三等奖”。获奖励证书的有5人。


桑树萎缩病综合防治1984年由安徽农学院蚕桑系、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县农业局

〔表25—4〕
1985~1987年获省、地优秀证书的论文篇目表

蚕桑股、县植保站的科技人员,针对境内桑树萎缩病迅速蔓延和危害情况,联合制定防治措施,挖出病株,更换抗病品种,加强施肥培土管理等综合防治办法,控制桑树萎缩病的蔓延。该项成果获省农牧渔业厅“技术改进三等奖”。


红麻科技咨询成果1985年本县种植红麻9万多亩。由于气候因素影响,播种40~50天,苗高80~120厘米时,有10~30%出现早蕾早花,同时发生立枯病、碳疽病,有些群众悲观失望,翻犁麻苗达1000余亩。县人民政府立即成立麻类生产领导组,县长陶芳侯任组长,聘请省农牧渔业厅高级农艺师王守本,与县农艺师陈远鹏等技术干部,组成科技服务队到开顺、江店、双河、响洪甸等重点麻区调查分析,确认早花是因播种时混有少量(10~30%)早熟品种,对产量影响不大;病害是管理不善所致。提出加强技术辅导,追施肥料,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抢晴中耕除草,改善生产环境,辅以施药保护。县政府及时通知各麻区,停止了盲目翻犁。这一科技咨询成果显著,经农艺师杨大环在江店区实地调查,每亩挽回经济损失41.2元。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县科技协会优秀科技咨询成果奖。

BV型向心力演示器1986年金寨一中教师李博全、宋安全、龚仁道共同设计制作,能较准确地验证向心力公式,获省第三次物理实验教学经验交流会二等奖,并被选送参加全国第二次物理实验教学经验交流会。

二、论文

据初步统计50年代至1987年,全县有47名科技人员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论文63篇,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80篇。

部份在外地工作的本县籍专家、教授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论文的,据不完全统计有:马师超、廖家骅、卢秉嵩、成克坚、江丕林、江去疾、江焕湖、后德俊、杨湜、张毅辉、张传槐、李宗邺、沈显生、陈闻桐、罗迪、罗炤、罗胜、郑其龙、林承杰、林承惠、桂遵义、詹振宇、雷经亚、雷经农。

1985~1987年被评为优秀论文15篇,其中省级8篇、地级7篇。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