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图书 档案
一、书店
省政府驻立煌期间,县境开设书店较多,有时代书店、联立书店、德纯书店等,国民党省党部主办的文化服务社兼营图书。影响较大的有一品斋书店、生活书店、北新书店、中原书店。1949年后,县境图书业务统由新华书店经营,各区供销合作社设图书门市部。1978年以后,各区、镇逐渐开设有个体、集体书店,经营图书、年画等。
金寨县新华书店1949年9月在金寨镇新街建立,3间门面,2名干部,初名新华书店金寨支店,1955年迁梅山,1956年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一座,面积135平方米。1958年,改名为金寨县新华书店。1978年,建新大楼一座。
〔表26—5〕
金寨县新华书店若干年份图书销售统计表
基层图书发行网点1951年,各区设1名发行干事,乡设1名义务发行员。1953年各区供销社设图书门市部。同年,麻埠镇设新华书店门市部,营业员1人。1956年,响洪甸设门市部,营业员2人。1958年南溪设门市部。1966~1972年期间,发行《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为主。1973年后,基层供销社、站经销图书。1981年起,新华书店向集体、个体商贩批发图书,发行量增加。1985年基层图书发行网点93个。1949~1987年,全县共发行各类图书3330多万册。
二、图书馆、室
金寨县图书馆1950年,县文化馆内设图书室,有图书六、七百册,报刊30余种。1964年3月建立县图书馆,与文化馆合并办公,工作人员2人。“文化大革命”期间,2000余册图书被焚或失落。1979年1月单独设馆,工作人员4人,馆房面积150平方米,藏书2万余册。1985年1月,迁至梅山文苑二楼,面积250平方米,设借书室、综合阅览室、儿童阅览室和办公室。1987年藏书3.7万册,工作人员7人。年均接待成人阅览2.4万人次,儿童阅览4.5万人次,借书者3.5万人次。
基层图书室1956年,全县有32个图书室、84个图书组。1960年后大多消失。1978年后开始恢复和发展,至1985年,全县有44个图书室、藏书7万余册。其中,梅山电站图书室藏书1.2万余册、订科技报刊100余种,县医院图书室订阅近200种医学杂志,金光钢厂俱乐部图书室有文艺类图书4000余册、订阅报刊200余份,金寨师范建图书楼一座,藏书1万余册。金寨一中,县委党校均有图书室。
附抗日战争时期安徽省立图书馆
民国27年,省立图书馆由安庆搬迁到立煌。民国29年2月正式开馆,设于金寨镇石稻场,藏书3万余册。民国32年1月,日本侵略军侵犯立煌,该馆房屋、图书被焚毁。后新建两层小楼,取名德邻图书馆,运来疏散于桐城黄甲铺的2万余册图书,新增图书1万余册,于民国33年5月1日正式开放。同时,建碑亭一座,藏《戏鸿堂碑》113方。民国35年,图书馆迁往合肥。1950年,《戏鸿堂碑》送合肥。
三、档案馆、室
1949年,中共金寨县委、县人民政府秘书室内均设档案室。1956年,县委、县人民委员会档案室合并。1959年7月成立金寨县档案资料馆,定编2人。有库房180平方米,档案柜架20张,首批接收县直机关部份档案共有30个全宗、4852卷。1966~1969年,档案机构瘫痪。1973年县档案馆职能恢复,1979年开始恢复整顿各级档案。1981年1月,县档案局成立,与档案馆合署办公,定编6人;县直机关、区、乡亦建立档案室。全县档案干部216人(包括兼职),由县档案馆分批培训辅导。1982年,县档案馆对全县126个局级单位档案检查验收,合格率为90.5%。1984年,复制旧政权档案34卷1918件。1985年9月,档案馆四层大楼建成,建筑面积1805平方米,其中库房1021平方米,办公室784平方米。库房外环走廊,内设防潮、隔热、防腐设备,可藏档案9万余卷。1987年,县档案局(馆)12人,馆藏档案106个全宗、25384卷,资料6561册(本)、1203种。馆藏有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徐向前等题词手迹。还增加了科技档案,声像档案,具有地方特色的革命历史档案,为经济开发服务的资源档案等。有多种检索目录。1982~1987年,利用档案6395人次。
省政府驻立煌期间,县境开设书店较多,有时代书店、联立书店、德纯书店等,国民党省党部主办的文化服务社兼营图书。影响较大的有一品斋书店、生活书店、北新书店、中原书店。1949年后,县境图书业务统由新华书店经营,各区供销合作社设图书门市部。1978年以后,各区、镇逐渐开设有个体、集体书店,经营图书、年画等。
金寨县新华书店1949年9月在金寨镇新街建立,3间门面,2名干部,初名新华书店金寨支店,1955年迁梅山,1956年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一座,面积135平方米。1958年,改名为金寨县新华书店。1978年,建新大楼一座。
〔表26—5〕
金寨县新华书店若干年份图书销售统计表
基层图书发行网点1951年,各区设1名发行干事,乡设1名义务发行员。1953年各区供销社设图书门市部。同年,麻埠镇设新华书店门市部,营业员1人。1956年,响洪甸设门市部,营业员2人。1958年南溪设门市部。1966~1972年期间,发行《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为主。1973年后,基层供销社、站经销图书。1981年起,新华书店向集体、个体商贩批发图书,发行量增加。1985年基层图书发行网点93个。1949~1987年,全县共发行各类图书3330多万册。
二、图书馆、室
金寨县图书馆1950年,县文化馆内设图书室,有图书六、七百册,报刊30余种。1964年3月建立县图书馆,与文化馆合并办公,工作人员2人。“文化大革命”期间,2000余册图书被焚或失落。1979年1月单独设馆,工作人员4人,馆房面积150平方米,藏书2万余册。1985年1月,迁至梅山文苑二楼,面积250平方米,设借书室、综合阅览室、儿童阅览室和办公室。1987年藏书3.7万册,工作人员7人。年均接待成人阅览2.4万人次,儿童阅览4.5万人次,借书者3.5万人次。
基层图书室1956年,全县有32个图书室、84个图书组。1960年后大多消失。1978年后开始恢复和发展,至1985年,全县有44个图书室、藏书7万余册。其中,梅山电站图书室藏书1.2万余册、订科技报刊100余种,县医院图书室订阅近200种医学杂志,金光钢厂俱乐部图书室有文艺类图书4000余册、订阅报刊200余份,金寨师范建图书楼一座,藏书1万余册。金寨一中,县委党校均有图书室。
附抗日战争时期安徽省立图书馆
民国27年,省立图书馆由安庆搬迁到立煌。民国29年2月正式开馆,设于金寨镇石稻场,藏书3万余册。民国32年1月,日本侵略军侵犯立煌,该馆房屋、图书被焚毁。后新建两层小楼,取名德邻图书馆,运来疏散于桐城黄甲铺的2万余册图书,新增图书1万余册,于民国33年5月1日正式开放。同时,建碑亭一座,藏《戏鸿堂碑》113方。民国35年,图书馆迁往合肥。1950年,《戏鸿堂碑》送合肥。
三、档案馆、室
1949年,中共金寨县委、县人民政府秘书室内均设档案室。1956年,县委、县人民委员会档案室合并。1959年7月成立金寨县档案资料馆,定编2人。有库房180平方米,档案柜架20张,首批接收县直机关部份档案共有30个全宗、4852卷。1966~1969年,档案机构瘫痪。1973年县档案馆职能恢复,1979年开始恢复整顿各级档案。1981年1月,县档案局成立,与档案馆合署办公,定编6人;县直机关、区、乡亦建立档案室。全县档案干部216人(包括兼职),由县档案馆分批培训辅导。1982年,县档案馆对全县126个局级单位档案检查验收,合格率为90.5%。1984年,复制旧政权档案34卷1918件。1985年9月,档案馆四层大楼建成,建筑面积1805平方米,其中库房1021平方米,办公室784平方米。库房外环走廊,内设防潮、隔热、防腐设备,可藏档案9万余卷。1987年,县档案局(馆)12人,馆藏档案106个全宗、25384卷,资料6561册(本)、1203种。馆藏有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徐向前等题词手迹。还增加了科技档案,声像档案,具有地方特色的革命历史档案,为经济开发服务的资源档案等。有多种检索目录。1982~1987年,利用档案639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