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六节 专业教育
一、概况
民国元年(1912),清末举人孟振先,回乡创办蚕桑学校。亲赴湖州购买桑苗数万株,借叶家集火神庙为校舍,附近30亩农田为园地,招生70人,教习蚕桑养植技术。民国3年(1914)停办。民国4年(1915),为适应办学急需,有些区乡设立了师范传习所。周集师范传习所设在敷文高级小学校内。民国9年(1920),本县开办义务教育师资养成所,有学员63人。民国19年(1930),县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会,在白塔畈(今属金寨)设师范班,培训教师在工农中扫除文盲。
民国25年(1936),筹建安徽省霍邱农业职业学校,因受战争影响,至29年(1940)才正式开学。“九临中”开办后,招过女后师班。民国31年(1942),县国民政府举办师资训练班,分期调训登记或未登记的不合格小学教师,并通过考试,招收部分高、初中毕业而无力升学的学生,经短期培训后,充实各校师资力量,是年共调训教师50人。
民国31年(1942)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自颍上县清凉寺迁入本县李家圩“九临中”校址。当年有4班,学生200人,教职工16人。32年冬,进步人士翟宗文、石锦昭子(日本人)夫妇,应聘来校任教。利用讲台,向学生传播进步思想。民国34年(1945),有一年制师范科1班,36人,四年制简师科2班、94人,教职工20人。民国35年并入寿县女子师范学校。
民国33年(1944),王耕阳等在王家祠堂、天主教堂,创办本县简易师范学校。开设3班,一年制1班45人,四年制2班100人。民国36年(1947)春,简易师范并入县立中学(校址不变)。该期学生生活费114万元至5月份国民党县政府始签发。此时,米价已涨至80万元1斗,全期生活费仅可购米1.4斗。为此,学生罢课,开展“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国民党县政府派警察镇压,学生结队游行,砸抄了县中队长赵锡九的家,发布了《告全县学生书》和对国民党政府的抗议书。成立学生联合会,斗争很快扩展到全县各地。是年,简师有4班,学生200人(女21人),教职员21人(女1人)。民国37年(1948),简师第一届毕业生甲组48人,乙组44人,计92人。1949年该校并入县立中学。
1951年,人民政府为了培养小学教师,开办初级师范学校,设在简易师范旧址。次年,命名为“霍邱县初级师范学校。1957年创办园艺中学,学习花木栽培技术。招1班,学生40人。是年,霍邱初师增设中师速成班,次年,更名“安徽省霍邱师范学校”,仍设初师班。1958年,在中央“学校办工厂、农场,工厂、企业和农场办技术学校”的号召下,全县教育系统共办半农半读技术学校30所、学生2335人;机关单位、企业办的职业学校(初农,初技)10所,学生1082人。教学质量较差。主要有县农校、林校、农林水中学、财贸学校。
1963年,在马店初中校址创办县初级农业职业学校。次年,招高小毕业生100人。县人委决定迁校至分水闸管理所,有平房85间、草房30间、土地100亩。是年,遵专署指示改为半工半读初中。
1963年,县成立函授师范学校,设8个区辅导站,49个函授分站,有专职函授教师6人,聘请函授辅导员57人,函授学员547人。开设语文,数学2种,采取中师课本,学制三年。1965年有56个分站,学员812人“文化大革命”中撤销。
1964年,在县城南关外(今霍邱二中址)成立霍邱南关农业技术学校,招收城镇初中毕业生入学,当年开设2班,学生100人,其中城关30人。1965年招生51人,在校学生144人,教职工20人,专任教师9人,学制三年。1964年,县安置部门在扈胡农场创办农垦学校,招收叶集镇商品粮知识青年50人,开设语文、数学、农业知识等课程,主要学习农业知识和劳动技能。1968年有毕业生150名,此年秋停办。
“文化大革命”中,半工半农学校相继停办。1970年迫于需要,县教育局在河口中学附设师范班1班,学生50人。师资设备均由该校调剂。1971年姚李中学开设兽医、卫生专业培训班,学制6个月,至次年,共结业等兽医2期、卫生3期、学员近200人。1974年,恢复霍邱师范,招收2班、学生80人。1976年县“五·七大学”成立,校址设在扈胡农场。同年10月,迁至西皋三里湾。当年招卫生专业1班,72名学员,教职工9人,兼任教师13人。学制一年,实行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方法,从社队集体单位招生,毕业后仍回原单位。同年,全县共有社办“五·七”大学75所,招收843人。短训班在学2200人,结业753人。教职工324人(公办9人)。1978年,县办“五·七”大学有毕业生250人,在校50人,教职工35人(民办36人)。这些大学只是初级职业培训班,空有大学之名而无其实。1978年8月,县办“五·七”大学与霍邱师范合并,创建小学教师进修班。1983年经六安行署批准正式成立“霍邱县教师进修学校”。
1983年起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陈埠、姚李、石店3所高级中学先后改为职业中学,或附设职业班,学制3年。1985年,3所职业中学高中在校生246人,与普通高中学生数比为1∶8,专业课教师7人,与中等师范教师数比为1∶10。1987年,全县有职业中学9班,在校学生498人,比1985年增加1倍;教职工38人,比1985年增加3.2倍。专任教师34人,其中本科毕业的6人,专科毕业的26人,中专毕业的2人。迄至1987年,全县共毕业316名职业高中生(如表23-8)。
表23-81985年专业学校统计表
单位:个、人
二、专业学校选介
安徽省霍邱农业职业学校民国25年(1936)筹建,因抗日战争起,29年(1940)8月方正式开课。有校产万余元,实验基地20亩。学员来自皖豫2省10余县。当年,招农作,园艺2科各2班,学生220人。民国30年(1941)有5班,学生252人,专任教师27人。民国32年(1943)春,迁校至城北关外(今霍邱一中址),增招高级农作、畜牧各1班,学生100人;招初职园艺1班、学生50名。是年,共有7班,学生320名,教职工32人。改名“安徽省霍邱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民国33年(1944)停招初职班,招高级班2班,学生100人。民国36年(1947),有高级7班,学生350名,教职员34人。解放后,1949年春并入县立中学。
自1943年(民国32年)至1949年,共毕业初级7班,学生300人(女2人);高级6班,学生270余人。学生毕业不包分配,允许自由升学,少数推荐使用。
学校经费由省教育厅直拨,部分靠校产,每生月发公粮2.3斗(折34.5斤),另发菜金若干。不收学费,仅收灯油、茶水、讲义等费。该校前后共发生学潮4次。民国31年(1942)4月至5月,反对校长管琦克扣学生公粮及难童服装费,停课月余,省教育厅派督学前来处理,管被免职。民国34年(1945)8月,县长漆仍素限制学生观看庆祝抗日胜利的京剧演出,农职学生联系县中、简师学生向漆仍素质问,漆派县常备队中队长王砥平带人镇压。学生捣毁了军事科长赵锡九的家。冯维新等4名学生被捕(由校方交涉释放),校长马联芳被免职。
霍邱师范学校1951年筹办,首届招3班、学生150名;教师21人,专任教师9人。1958年,按照省招生计划,从上海招收支援安徽教育建设的初中毕业或高中肄业青年学生52名,编入中师速成班学习一年后,分配在六安、金寨及本县工作。
1961年有25班,在校学生1238人,教职工98人,专任教师58人,是年秋“调整”,撤销初师部,学生除少数升入中师外,其余一律回乡。1963年,该校并入金寨师范。
1974年复办霍邱师范。1978年招2班、学生102人,毕业120人,在校学生246人。教职工34人,专任教师18人。同年附设小学教师进修班1班,学生50人。1979年迁校至城东烈士塔附近,招高中中专一届2班,学生115人,学制二年。1983年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与该校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个班子”。是年,进修学校招2班110人,学制二年。全校学生共488人,教职工84人。1987年,有15班,学生640人,其中进修3班105人。教职工112人,专任教师62人。高级讲师11人,讲师23人,本科毕业的教师37人,专科毕业的12人。1977年至1987年共培养中小学教师1865人,其中专业班2届5班,毕业247人。普师6届19班,毕业971人。脱产进修11班,毕业647人。该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6篇,在省级有关专业论文评比中,有8人获奖。1987年学生陈鹏鸣获全国中师生作文竞赛三等奖。次年,教师谢文宏获华东地区生物科学论文一等奖。
该校占地面积72亩,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2幢2004平方米,实验楼1幢1575平方米,生活用房4050平方米(教师住宅1750平方米)。实验楼同时可进行24组实验,图书楼藏书万余册。
霍邱县卫生学校1958年创办,校址在城关城隍庙。县卫生院、防疫站,中药材经营站让出27间房屋作校舍,全县卫生系统筹资2130元作开办经费。初系二年制半工半该卫生中学,首届招卫生员专业3班、学员150人;有专职教师2人,兼职7人。次年,招卫生员、保健、护理3个专业180人。1960年经省卫生厅批准,改为“霍邱县中级卫校”。是年,招五年一贯制医士专业60人,有专职教师9人,兼职教师3人,工人7人。1962年更名为“安徽省霍邱卫校”,迁址于原师范学校。是年,在校学生220名,教职工17人、专任教师9人。同年11月,奉省卫生厅令撤销,有五年一贯制58名学员延至1963年暑假毕业。
1980年卫生局筹建,次年,省卫生厅批准,正式成立霍邱县卫生进修学校,分期分批培训新招工的卫生人员。当年,招医疗基础理论专业班2班、学生116人。学制半年,成绩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1982年共培训区乡卫生院长、会计、保健员及四项手术人员378人。1984年开设妇产、内科、检验、麻醉、骨科5个专业,招一年制提高班50人。同时招医学基础理论培训2班117人。1985年3月,招一年半制基础理论班2班,学生108人。5月开办职工中专班,向全省招生;9月经省卫生厅、省教委统考,招医士专业49人,学制3年。1987年招学员43人,在校学生136人,教职工22人,教师13人。同年12月,经省卫生厅批准,改校名为“霍邱县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开生物、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内外、妇产等17科。
1958年,该校在县医院制剂室,利用库房器材创办“五星药厂”,有中成药、西药、中药饮片加工3个车间。是年,共生产药品80余种,加工中成药801.59万斤,创产值5.6万元。1961年产品增加到200多种,产值达300万元。产品远销7省20余县。1960年6月,校长张玉柱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
该校占地面积6.5亩,建筑面积283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1幢936.8平方米,教职工宿舍1493平方米。图书室藏书2000册。实验室2个。大型教学设备,仪器30余件,其中显微镜26台,放像机、幻灯机、电冰箱各1台,另有光电比色计、挂图、模型、标本若干。
陈埠高级职业中学1976年秦良友等人创办。初设农机、卫生专业2班,学员80人,教职工19人。同年,《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分别播发这一消息。1978年,实行正规办学,更校名为“陈埠初级中学”,有初中5班,学生390人;高中1班、学生86人。全校有女生110人,教职工20人(民办4人)。
1981年招高中2班、80人,更名为“陈埠高级中学”。1983年,改该校为职业中学,更名为“陈埠高级职业中学”。1985年高中班开设畜牧、农技、水利3个专业,学制3年,招生120人。另招普高1班28人,计有高中生148人,教职工9人,专职专业教师7人。1987年有13个教学班,在校生616人:其中自费中专4班,学生175人;农学、畜牧、经济管理3个职业高中班,学生139人;6个初中班,学生302人。全校有教职工89人,专任教师50名;其中基础课教师35名,专业课教师15名(高级教师2人)。该校占地面积325亩,其中种植业基地15亩,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教学楼1幢,2层24间。
1985年与县水利局合作,先后开办3届学制为半年的农田水利培训班,结业95名学员。1987年为沿淮灾区200村培训林果、畜禽防疫员、食用菌技术员,每村各1名。次年研究成功的“活鹅药物拔毛技术”自《中国教育报》刊登后,广东、云南、湖南等10余省市来函来人要求学习。该校成立“活鹅药物拔毛技术咨询服务部”,用面授和函授方式推广普及这项技术。国家教委专请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来本县,拍摄《霍邱皖西白鹅系列开发工程》专题片。该校还办有兽医诊所、电孵房、玻璃钢家具厂,养鱼、蟹,种果木。1987年,校长贾本昌被评为全国优秀德育工作者。
附:霍邱县中、小学校分布图。
民国元年(1912),清末举人孟振先,回乡创办蚕桑学校。亲赴湖州购买桑苗数万株,借叶家集火神庙为校舍,附近30亩农田为园地,招生70人,教习蚕桑养植技术。民国3年(1914)停办。民国4年(1915),为适应办学急需,有些区乡设立了师范传习所。周集师范传习所设在敷文高级小学校内。民国9年(1920),本县开办义务教育师资养成所,有学员63人。民国19年(1930),县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会,在白塔畈(今属金寨)设师范班,培训教师在工农中扫除文盲。
民国25年(1936),筹建安徽省霍邱农业职业学校,因受战争影响,至29年(1940)才正式开学。“九临中”开办后,招过女后师班。民国31年(1942),县国民政府举办师资训练班,分期调训登记或未登记的不合格小学教师,并通过考试,招收部分高、初中毕业而无力升学的学生,经短期培训后,充实各校师资力量,是年共调训教师50人。
民国31年(1942)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自颍上县清凉寺迁入本县李家圩“九临中”校址。当年有4班,学生200人,教职工16人。32年冬,进步人士翟宗文、石锦昭子(日本人)夫妇,应聘来校任教。利用讲台,向学生传播进步思想。民国34年(1945),有一年制师范科1班,36人,四年制简师科2班、94人,教职工20人。民国35年并入寿县女子师范学校。
民国33年(1944),王耕阳等在王家祠堂、天主教堂,创办本县简易师范学校。开设3班,一年制1班45人,四年制2班100人。民国36年(1947)春,简易师范并入县立中学(校址不变)。该期学生生活费114万元至5月份国民党县政府始签发。此时,米价已涨至80万元1斗,全期生活费仅可购米1.4斗。为此,学生罢课,开展“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国民党县政府派警察镇压,学生结队游行,砸抄了县中队长赵锡九的家,发布了《告全县学生书》和对国民党政府的抗议书。成立学生联合会,斗争很快扩展到全县各地。是年,简师有4班,学生200人(女21人),教职员21人(女1人)。民国37年(1948),简师第一届毕业生甲组48人,乙组44人,计92人。1949年该校并入县立中学。
1951年,人民政府为了培养小学教师,开办初级师范学校,设在简易师范旧址。次年,命名为“霍邱县初级师范学校。1957年创办园艺中学,学习花木栽培技术。招1班,学生40人。是年,霍邱初师增设中师速成班,次年,更名“安徽省霍邱师范学校”,仍设初师班。1958年,在中央“学校办工厂、农场,工厂、企业和农场办技术学校”的号召下,全县教育系统共办半农半读技术学校30所、学生2335人;机关单位、企业办的职业学校(初农,初技)10所,学生1082人。教学质量较差。主要有县农校、林校、农林水中学、财贸学校。
1963年,在马店初中校址创办县初级农业职业学校。次年,招高小毕业生100人。县人委决定迁校至分水闸管理所,有平房85间、草房30间、土地100亩。是年,遵专署指示改为半工半读初中。
1963年,县成立函授师范学校,设8个区辅导站,49个函授分站,有专职函授教师6人,聘请函授辅导员57人,函授学员547人。开设语文,数学2种,采取中师课本,学制三年。1965年有56个分站,学员812人“文化大革命”中撤销。
1964年,在县城南关外(今霍邱二中址)成立霍邱南关农业技术学校,招收城镇初中毕业生入学,当年开设2班,学生100人,其中城关30人。1965年招生51人,在校学生144人,教职工20人,专任教师9人,学制三年。1964年,县安置部门在扈胡农场创办农垦学校,招收叶集镇商品粮知识青年50人,开设语文、数学、农业知识等课程,主要学习农业知识和劳动技能。1968年有毕业生150名,此年秋停办。
“文化大革命”中,半工半农学校相继停办。1970年迫于需要,县教育局在河口中学附设师范班1班,学生50人。师资设备均由该校调剂。1971年姚李中学开设兽医、卫生专业培训班,学制6个月,至次年,共结业等兽医2期、卫生3期、学员近200人。1974年,恢复霍邱师范,招收2班、学生80人。1976年县“五·七大学”成立,校址设在扈胡农场。同年10月,迁至西皋三里湾。当年招卫生专业1班,72名学员,教职工9人,兼任教师13人。学制一年,实行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方法,从社队集体单位招生,毕业后仍回原单位。同年,全县共有社办“五·七”大学75所,招收843人。短训班在学2200人,结业753人。教职工324人(公办9人)。1978年,县办“五·七”大学有毕业生250人,在校50人,教职工35人(民办36人)。这些大学只是初级职业培训班,空有大学之名而无其实。1978年8月,县办“五·七”大学与霍邱师范合并,创建小学教师进修班。1983年经六安行署批准正式成立“霍邱县教师进修学校”。
1983年起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陈埠、姚李、石店3所高级中学先后改为职业中学,或附设职业班,学制3年。1985年,3所职业中学高中在校生246人,与普通高中学生数比为1∶8,专业课教师7人,与中等师范教师数比为1∶10。1987年,全县有职业中学9班,在校学生498人,比1985年增加1倍;教职工38人,比1985年增加3.2倍。专任教师34人,其中本科毕业的6人,专科毕业的26人,中专毕业的2人。迄至1987年,全县共毕业316名职业高中生(如表23-8)。
表23-81985年专业学校统计表
单位:个、人
二、专业学校选介
安徽省霍邱农业职业学校民国25年(1936)筹建,因抗日战争起,29年(1940)8月方正式开课。有校产万余元,实验基地20亩。学员来自皖豫2省10余县。当年,招农作,园艺2科各2班,学生220人。民国30年(1941)有5班,学生252人,专任教师27人。民国32年(1943)春,迁校至城北关外(今霍邱一中址),增招高级农作、畜牧各1班,学生100人;招初职园艺1班、学生50名。是年,共有7班,学生320名,教职工32人。改名“安徽省霍邱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民国33年(1944)停招初职班,招高级班2班,学生100人。民国36年(1947),有高级7班,学生350名,教职员34人。解放后,1949年春并入县立中学。
自1943年(民国32年)至1949年,共毕业初级7班,学生300人(女2人);高级6班,学生270余人。学生毕业不包分配,允许自由升学,少数推荐使用。
学校经费由省教育厅直拨,部分靠校产,每生月发公粮2.3斗(折34.5斤),另发菜金若干。不收学费,仅收灯油、茶水、讲义等费。该校前后共发生学潮4次。民国31年(1942)4月至5月,反对校长管琦克扣学生公粮及难童服装费,停课月余,省教育厅派督学前来处理,管被免职。民国34年(1945)8月,县长漆仍素限制学生观看庆祝抗日胜利的京剧演出,农职学生联系县中、简师学生向漆仍素质问,漆派县常备队中队长王砥平带人镇压。学生捣毁了军事科长赵锡九的家。冯维新等4名学生被捕(由校方交涉释放),校长马联芳被免职。
霍邱师范学校1951年筹办,首届招3班、学生150名;教师21人,专任教师9人。1958年,按照省招生计划,从上海招收支援安徽教育建设的初中毕业或高中肄业青年学生52名,编入中师速成班学习一年后,分配在六安、金寨及本县工作。
1961年有25班,在校学生1238人,教职工98人,专任教师58人,是年秋“调整”,撤销初师部,学生除少数升入中师外,其余一律回乡。1963年,该校并入金寨师范。
1974年复办霍邱师范。1978年招2班、学生102人,毕业120人,在校学生246人。教职工34人,专任教师18人。同年附设小学教师进修班1班,学生50人。1979年迁校至城东烈士塔附近,招高中中专一届2班,学生115人,学制二年。1983年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与该校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个班子”。是年,进修学校招2班110人,学制二年。全校学生共488人,教职工84人。1987年,有15班,学生640人,其中进修3班105人。教职工112人,专任教师62人。高级讲师11人,讲师23人,本科毕业的教师37人,专科毕业的12人。1977年至1987年共培养中小学教师1865人,其中专业班2届5班,毕业247人。普师6届19班,毕业971人。脱产进修11班,毕业647人。该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6篇,在省级有关专业论文评比中,有8人获奖。1987年学生陈鹏鸣获全国中师生作文竞赛三等奖。次年,教师谢文宏获华东地区生物科学论文一等奖。
该校占地面积72亩,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2幢2004平方米,实验楼1幢1575平方米,生活用房4050平方米(教师住宅1750平方米)。实验楼同时可进行24组实验,图书楼藏书万余册。
霍邱县卫生学校1958年创办,校址在城关城隍庙。县卫生院、防疫站,中药材经营站让出27间房屋作校舍,全县卫生系统筹资2130元作开办经费。初系二年制半工半该卫生中学,首届招卫生员专业3班、学员150人;有专职教师2人,兼职7人。次年,招卫生员、保健、护理3个专业180人。1960年经省卫生厅批准,改为“霍邱县中级卫校”。是年,招五年一贯制医士专业60人,有专职教师9人,兼职教师3人,工人7人。1962年更名为“安徽省霍邱卫校”,迁址于原师范学校。是年,在校学生220名,教职工17人、专任教师9人。同年11月,奉省卫生厅令撤销,有五年一贯制58名学员延至1963年暑假毕业。
1980年卫生局筹建,次年,省卫生厅批准,正式成立霍邱县卫生进修学校,分期分批培训新招工的卫生人员。当年,招医疗基础理论专业班2班、学生116人。学制半年,成绩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1982年共培训区乡卫生院长、会计、保健员及四项手术人员378人。1984年开设妇产、内科、检验、麻醉、骨科5个专业,招一年制提高班50人。同时招医学基础理论培训2班117人。1985年3月,招一年半制基础理论班2班,学生108人。5月开办职工中专班,向全省招生;9月经省卫生厅、省教委统考,招医士专业49人,学制3年。1987年招学员43人,在校学生136人,教职工22人,教师13人。同年12月,经省卫生厅批准,改校名为“霍邱县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开生物、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内外、妇产等17科。
1958年,该校在县医院制剂室,利用库房器材创办“五星药厂”,有中成药、西药、中药饮片加工3个车间。是年,共生产药品80余种,加工中成药801.59万斤,创产值5.6万元。1961年产品增加到200多种,产值达300万元。产品远销7省20余县。1960年6月,校长张玉柱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
该校占地面积6.5亩,建筑面积283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1幢936.8平方米,教职工宿舍1493平方米。图书室藏书2000册。实验室2个。大型教学设备,仪器30余件,其中显微镜26台,放像机、幻灯机、电冰箱各1台,另有光电比色计、挂图、模型、标本若干。
陈埠高级职业中学1976年秦良友等人创办。初设农机、卫生专业2班,学员80人,教职工19人。同年,《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分别播发这一消息。1978年,实行正规办学,更校名为“陈埠初级中学”,有初中5班,学生390人;高中1班、学生86人。全校有女生110人,教职工20人(民办4人)。
1981年招高中2班、80人,更名为“陈埠高级中学”。1983年,改该校为职业中学,更名为“陈埠高级职业中学”。1985年高中班开设畜牧、农技、水利3个专业,学制3年,招生120人。另招普高1班28人,计有高中生148人,教职工9人,专职专业教师7人。1987年有13个教学班,在校生616人:其中自费中专4班,学生175人;农学、畜牧、经济管理3个职业高中班,学生139人;6个初中班,学生302人。全校有教职工89人,专任教师50名;其中基础课教师35名,专业课教师15名(高级教师2人)。该校占地面积325亩,其中种植业基地15亩,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教学楼1幢,2层24间。
1985年与县水利局合作,先后开办3届学制为半年的农田水利培训班,结业95名学员。1987年为沿淮灾区200村培训林果、畜禽防疫员、食用菌技术员,每村各1名。次年研究成功的“活鹅药物拔毛技术”自《中国教育报》刊登后,广东、云南、湖南等10余省市来函来人要求学习。该校成立“活鹅药物拔毛技术咨询服务部”,用面授和函授方式推广普及这项技术。国家教委专请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来本县,拍摄《霍邱皖西白鹅系列开发工程》专题片。该校还办有兽医诊所、电孵房、玻璃钢家具厂,养鱼、蟹,种果木。1987年,校长贾本昌被评为全国优秀德育工作者。
附:霍邱县中、小学校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