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职工体育
民国前期,本县城镇居民自发地开展摔跤、拔河、武术等传统项目。30年代,城关、叶集、河口等地始有新的体育活动,城关始建篮球队。40年代,时常进行比赛。
新中国建立后,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的干部、职工、教师等自行组织篮球队进行训练和比赛。
1952年10月县举行首届运动会,参加运动员400人。
1956年,成立县体育运动委员会,县城及各镇共建7个体育协会,活动项目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武术、游泳等,以篮球为主,职工积极参加篮球运动。年底篮球队发展到18个。除每天傍晚及星期天开展小型自由比赛外,还有定期或不定期的不同层次的比赛活动。每年在“国庆”、“五一”、“元旦”、“春节”等节日,都进行规模较大、项目较多的比赛。
进入80年代,职工体育活动活跃,从机关单位、工厂、学校走向家庭,以家庭为单位组成篮球队的,1984年已有三家。当年春节期间举行一次“家庭篮球赛”,三家共有17名运动员参赛,2月18日《安徽日报》发表特写《家庭篮球赛》,对首创这种家庭篮球队的李朝存、张德新、李佩凡3家给予宣扬。
随着体育活动的逐步开展,运动项目也逐年增加,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自行车、中国象棋、围棋、游泳、太极拳、太极剑、气功、武术、射击、钓鱼、拔河、竞走等20多个。城关及各镇,经常参加各种体育锻炼的有7000余人。篮球开展最为普及,1987年,全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街道共有篮球队40多个,队员400多人。
二、农民体育
建国前,本县农村只有传统的摔跤、斗鸡、拔河、抵牛、掰腕子等项目,而且都是零散自发的活动,没有组织。建国以后,城乡交流频繁,部分干部调往农村,推动了农村体育活动的兴起与活跃,篮球、田径进入农村乡镇。
1952年县第一届运动会上,就有周集、新店等地8名农民运动员参加篮球、田径、武术等项目比赛。1955年,岔路、河口2区体育活动发展较快,当年2区各乡都举行了农民运动会,比赛项目有篮球、田径、拔河、摔跤等。此后,普遍发展,日趋正常、正规,从县内走向县外。1959年,首次参加地区农民运动会,并与邻近各县进行友谊比赛。1974年,农民体育活动与民兵训练结合,运动项目有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投弹、射击、刺杀、抵棍、拔河、爬竿、长跑、短跑、游泳等。1976年,全县已学会游泳的有24万余人。1978年以后,篮球发展较快。1987年3月,参加地区在寿县正阳关举办的农民“丰收杯”篮球赛,获第二名,得“丰收杯”一座。
建国后的农村体育活动,多数项目都有女性参加,改变了建国前活动只有男性没有女性的情况。
三、传统体育
本县传统体育项目虽多,但以武术历史悠久。科举时代,县城东北角设小校场、演武厅,供考生比试。历代至民国初年,常有人家延请武师教习武术。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周集拳师黄树生设馆授徒。此后马承智、汝东山、李济航等人也较有影响。
民国18年(1929》,本县成立武术馆,教授枪、刀、剑、棍、拳术,并由城镇转到农村。抗日战争爆发,武术馆被迫解散。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关马承智、朱港李豪英、叶集骆长友等私人传艺。1957年,成立县武术训练班。1973年,成立县业余体校武术班,对本县群众武术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80年代以后,武术活动发展很快。各地农村青年,自发投师练武,群众武术运动的开展反过来促进了本县武术运动水平的提高,本县运动员多次代表省参加全国比赛并获得名次。1982年12月,县武术队教练余永年参加省代表团,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1984年5月,余永年被批准为国家一级武术裁判。
除武术外,“中国象棋”在群众中开展得也较普遍。60年代,“围棋”也开始发展。这两种棋类,近年均在春节或“五一”劳动节举办群众性比赛。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