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三
《寿县志》成书付梓,是寿县人民精神生活的一件大事,值得庆贺。
原寿县志办公室主任孙子连诗云:“十年志海苦操舟”,诚哉斯言!为了编修一部新方志,县志编纂人员呕心沥血,历尽艰辛,数易其稿,终于奉献出洋洋百万言巨著,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在此,我们谨代表中共寿县县委、寿县人民政府和全县百万人民并以个人的名义,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寿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革命老区。《陈书》云:“寿春者古之都会,襟带淮、汝,控引河、洛,得之者安,是称要害。”历史上这里曾编修过数部志书,惜多散佚,仅存明嘉靖《寿州志》和清光绪《寿州志》,瑕瑜互见,讹漏颇多。民国期间无志书,留下了数十年空白。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盛世修志,《寿县志》遂应运而生。纵览这部志书,上自寿地事物之发端,下迄公元1987年,悠悠2000余载。举凡地理、建置、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山川形胜、风土人情等,无不备载。尤其是突出了博大精深、光耀千古的楚文化和《淮南子》,突出了以举世闻名的八公山、安丰塘为轴心的山川之秀和风物之美,较好地体现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
我们于1992年奉调来寿主政,短短几年,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地方,并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期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寿县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浪潮汹涌澎湃,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步伐加快,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财政收入创历史新水平,精神文明之花竞相开放。这些成绩无疑是在寿县历届主政者坚实的工作基础之上取得的,我们只是做了一个人民公仆所应该做的工作。由于县志受下断时间所限,未能载入,但毕竟为将来续修县志积累了生动丰富的资料。
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寿县志》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传之久远,发挥着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它是人们必备的典籍,可为我们鉴古知今,了解县情,擘画蓝图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命题,使我们认识到传统不是古玩,更不是华贵的摆设,而是一种优势,一种有待发掘的智慧和效益,从而促使我们考虑如何做好这篇大文章。它又是向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用以激发人们对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无比热爱,从而为振兴中华、建设寿县而竭智尽力。
爰为之序。
中共寿县县委书记王文有
寿县人民政府县长汪锡文
1995年3月
凡例
一、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实事求是地记述寿县的经济、政治、自然地理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二、本志分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志、附录五个部分;采用记、志、传、图、表、录六种形式,以志为主。
三、本志贯串古今,立足当代,详今略古。对事物的记述,上限溯自发端,下限断至1987年底。
四、本志采用语体文,记述体。大事记采用编年体与记事本末体相结合的方法,只记事实,不作评价,寓褒贬于客观记述之中。
五、对建国以来的政治运动,本着“宜粗不宜细”的原则,一般不作集中的详细记述,分述于大事记与有关章节中。
六、人物,生不立传;立传人物以对社会发展有较大贡献者为主;以本县籍为主,亦载少数长期活动于寿县的客籍人士;立传人物只记事实,不作评述;不区别人物类别,以卒年为序排列。
七、纪年,遵照国家有关出版物的规定,清代以前用帝王年号纪年,注以公元纪年;民国时期用民国纪年,夹注公元纪年;1949年1月17日寿县解放后一律用公元纪年。
八、本志资料来自省、地、县档案资料,各专业志和正史、旧志、家谱,以及有关报、刊、专著,除少数摘录外,一般不注明出处。
九、本志所用数字,一律用寿县统计局数字。统计局缺的或与有关单位数字有出入者,经过考证,采用有关单位数字;数字书写,依照1987年12月31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出版局等七个单位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书写。
十、本志使用计量单位,个别地方沿用旧制时用括号加注说明;历史地名、职官等用当时的称谓,必要的以括号加注。
原寿县志办公室主任孙子连诗云:“十年志海苦操舟”,诚哉斯言!为了编修一部新方志,县志编纂人员呕心沥血,历尽艰辛,数易其稿,终于奉献出洋洋百万言巨著,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在此,我们谨代表中共寿县县委、寿县人民政府和全县百万人民并以个人的名义,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寿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革命老区。《陈书》云:“寿春者古之都会,襟带淮、汝,控引河、洛,得之者安,是称要害。”历史上这里曾编修过数部志书,惜多散佚,仅存明嘉靖《寿州志》和清光绪《寿州志》,瑕瑜互见,讹漏颇多。民国期间无志书,留下了数十年空白。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盛世修志,《寿县志》遂应运而生。纵览这部志书,上自寿地事物之发端,下迄公元1987年,悠悠2000余载。举凡地理、建置、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山川形胜、风土人情等,无不备载。尤其是突出了博大精深、光耀千古的楚文化和《淮南子》,突出了以举世闻名的八公山、安丰塘为轴心的山川之秀和风物之美,较好地体现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
我们于1992年奉调来寿主政,短短几年,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地方,并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期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寿县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浪潮汹涌澎湃,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步伐加快,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财政收入创历史新水平,精神文明之花竞相开放。这些成绩无疑是在寿县历届主政者坚实的工作基础之上取得的,我们只是做了一个人民公仆所应该做的工作。由于县志受下断时间所限,未能载入,但毕竟为将来续修县志积累了生动丰富的资料。
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寿县志》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传之久远,发挥着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它是人们必备的典籍,可为我们鉴古知今,了解县情,擘画蓝图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命题,使我们认识到传统不是古玩,更不是华贵的摆设,而是一种优势,一种有待发掘的智慧和效益,从而促使我们考虑如何做好这篇大文章。它又是向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用以激发人们对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无比热爱,从而为振兴中华、建设寿县而竭智尽力。
爰为之序。
中共寿县县委书记王文有
寿县人民政府县长汪锡文
1995年3月
凡例
一、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实事求是地记述寿县的经济、政治、自然地理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二、本志分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志、附录五个部分;采用记、志、传、图、表、录六种形式,以志为主。
三、本志贯串古今,立足当代,详今略古。对事物的记述,上限溯自发端,下限断至1987年底。
四、本志采用语体文,记述体。大事记采用编年体与记事本末体相结合的方法,只记事实,不作评价,寓褒贬于客观记述之中。
五、对建国以来的政治运动,本着“宜粗不宜细”的原则,一般不作集中的详细记述,分述于大事记与有关章节中。
六、人物,生不立传;立传人物以对社会发展有较大贡献者为主;以本县籍为主,亦载少数长期活动于寿县的客籍人士;立传人物只记事实,不作评述;不区别人物类别,以卒年为序排列。
七、纪年,遵照国家有关出版物的规定,清代以前用帝王年号纪年,注以公元纪年;民国时期用民国纪年,夹注公元纪年;1949年1月17日寿县解放后一律用公元纪年。
八、本志资料来自省、地、县档案资料,各专业志和正史、旧志、家谱,以及有关报、刊、专著,除少数摘录外,一般不注明出处。
九、本志所用数字,一律用寿县统计局数字。统计局缺的或与有关单位数字有出入者,经过考证,采用有关单位数字;数字书写,依照1987年12月31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出版局等七个单位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书写。
十、本志使用计量单位,个别地方沿用旧制时用括号加注说明;历史地名、职官等用当时的称谓,必要的以括号加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