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青阳县
位于区境的东北部,1993年有6镇、13乡、178村。总人口27.6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5万人。全县土地面积1180.6平方公路,在总面积中,耕地面积26.5863万亩,人均耕地1.07亩。县境内中低山和丘陵居多,佛教名山九华山位于县境西南,向以山川秀丽著称。
青阳在汉时称陵阳县,汉元二年(公元109年)始建,属丹阳郡,三国时为临城县、定陵县,东晋咸康四年(338)改陵阳县为广阳县,隋改广阳县为南阳县,唐天宝元年(742)置县城于青山之阳,故更名为青阳县。
青阳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山区县,农产品以稻、茶、麻、蚕桑为主,素有“蚕桑之地”之誉。全县森林覆盖率50万亩,品位较高的宜采矿物有铅锌、硫铁、大理石等。全县工业企业2288个,其中全民企业32个,集体企业161个(含乡办12个),较具规模的有:青阳丝绸总厂、青阳硫铁矿、青阳白水泥厂等。主要工业产品和土特产品有竹编工艺品、白丝、精干麻丝、白水泥、草墙纸、笋干、石耳等。
青阳县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已发现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3处,宋代冶铜遗址1处,西周至晋代古墓葬13处。境内流传的九华民歌,曲调优美,独具特色。稀有剧种“青阳腔”,在明代即广传国内,远及海外。
1993年,青阳县工农业总产值3.4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323万元,工业总产值1.37亿元(乡级以上)。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乡镇企业产值1.49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4亿元。游客流量24.3万人次,创收100万元,财政收入112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22元。
青阳在汉时称陵阳县,汉元二年(公元109年)始建,属丹阳郡,三国时为临城县、定陵县,东晋咸康四年(338)改陵阳县为广阳县,隋改广阳县为南阳县,唐天宝元年(742)置县城于青山之阳,故更名为青阳县。
青阳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山区县,农产品以稻、茶、麻、蚕桑为主,素有“蚕桑之地”之誉。全县森林覆盖率50万亩,品位较高的宜采矿物有铅锌、硫铁、大理石等。全县工业企业2288个,其中全民企业32个,集体企业161个(含乡办12个),较具规模的有:青阳丝绸总厂、青阳硫铁矿、青阳白水泥厂等。主要工业产品和土特产品有竹编工艺品、白丝、精干麻丝、白水泥、草墙纸、笋干、石耳等。
青阳县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已发现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3处,宋代冶铜遗址1处,西周至晋代古墓葬13处。境内流传的九华民歌,曲调优美,独具特色。稀有剧种“青阳腔”,在明代即广传国内,远及海外。
1993年,青阳县工农业总产值3.4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323万元,工业总产值1.37亿元(乡级以上)。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乡镇企业产值1.49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4亿元。游客流量24.3万人次,创收100万元,财政收入112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2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