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地貌分区
(一)东南中山低山山间盆地区
东起九华山脉,西止黄山西脉牯牛降,为北东向西南延伸的狭长地带,主要在青阳、石台二县境内,局部进入贵池市和东至县。以低山为主,中山兀立两端,山间分布串珠状盆地,在盆地边缘和盆底分布零星丘陵。除中山外,山地海拔以500—1000米为主,西部牯牛降为最高峰海拔1728米,东部十王峰最高1342米,山坡峻峭坡度多为25°以上,比高以500—600米为主,中山带可达800—1000米。山地自然垂直分带比较明显,尤其中山地带更为清晰,具有发展立体农业的条件。目前九华山为国家级山岳风景名胜区,牯牛降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二)中部低山丘陵山间盆地区
东起青阳县境,西南至东至县的皖赣省界,呈北东——南西延伸,大部在贵池市和东至县境内,局部属青阳县、石埭县所辖。本区处于山区向平原区的过渡带,上升作用的强度和频率都已减弱,下降至400—600米,且分布大片丘陵和盆地。低山和丘陵间被秋浦河、九华河、青通河、黄湓河、尧渡河、后河等大小河流贯穿,沿河形成了规模不等的河谷平原。低山和丘陵由花岗闪长岩、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砂岩、粉砂质页岩和紫红色砂砾岩等组成。
(三)西北沿江岗地平原区
东起青阳县木镇,向西南方面延伸,经青阳县城、贵池市区至东至县东流镇西南皖赣省界,大部在贵池市、东至县境内,仅东北部进入青阳县内。本区在间歇性沉降作用影响下,接受多次河湖相堆积,在总的沉降趋势过程中,也曾发生轻度隆起,导致中生界、新生界红层形成剥蚀岗地,早第四系堆积形成堆积岗地,沿江湖一带晚第四系堆积构成冲积湖积平原和江中沙洲。岗地海拔60米左右,比高25—30米,岗间发育冲、坳谷地,呈微波状起伏,地势高亢,不易受洪涝威协,现一些工作、学校等单位,经常建于其上。冲积平原地势坦荡,海拔小于50米,比高小于10米,水利条件优越,是农耕中心,盛产稻、麦和棉花等作物。
东起九华山脉,西止黄山西脉牯牛降,为北东向西南延伸的狭长地带,主要在青阳、石台二县境内,局部进入贵池市和东至县。以低山为主,中山兀立两端,山间分布串珠状盆地,在盆地边缘和盆底分布零星丘陵。除中山外,山地海拔以500—1000米为主,西部牯牛降为最高峰海拔1728米,东部十王峰最高1342米,山坡峻峭坡度多为25°以上,比高以500—600米为主,中山带可达800—1000米。山地自然垂直分带比较明显,尤其中山地带更为清晰,具有发展立体农业的条件。目前九华山为国家级山岳风景名胜区,牯牛降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二)中部低山丘陵山间盆地区
东起青阳县境,西南至东至县的皖赣省界,呈北东——南西延伸,大部在贵池市和东至县境内,局部属青阳县、石埭县所辖。本区处于山区向平原区的过渡带,上升作用的强度和频率都已减弱,下降至400—600米,且分布大片丘陵和盆地。低山和丘陵间被秋浦河、九华河、青通河、黄湓河、尧渡河、后河等大小河流贯穿,沿河形成了规模不等的河谷平原。低山和丘陵由花岗闪长岩、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砂岩、粉砂质页岩和紫红色砂砾岩等组成。
(三)西北沿江岗地平原区
东起青阳县木镇,向西南方面延伸,经青阳县城、贵池市区至东至县东流镇西南皖赣省界,大部在贵池市、东至县境内,仅东北部进入青阳县内。本区在间歇性沉降作用影响下,接受多次河湖相堆积,在总的沉降趋势过程中,也曾发生轻度隆起,导致中生界、新生界红层形成剥蚀岗地,早第四系堆积形成堆积岗地,沿江湖一带晚第四系堆积构成冲积湖积平原和江中沙洲。岗地海拔60米左右,比高25—30米,岗间发育冲、坳谷地,呈微波状起伏,地势高亢,不易受洪涝威协,现一些工作、学校等单位,经常建于其上。冲积平原地势坦荡,海拔小于50米,比高小于10米,水利条件优越,是农耕中心,盛产稻、麦和棉花等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