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人口发展
(一)历代人口
据唐开元二十八年(740)池州户口统计,有户1900,人口87967人。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对安徽执行了有利于生产发展、人口繁衍的照顾政策,池州人口有所发展。但到明弘治年间,人口数字又降下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南方地方豪强盛行奴婢制度,对户口的隐瞒特别严重,其次是逃入深山谋生的农民,户口难以注册统计。清代为了定赋税数额,对户口统计较明代更为详细。清初,池州府辖地6县,总户数达到123209户,人口比明时大幅度上升。咸丰三年至同治年间,由于战争和瘟疫流行,池州府人口大减。
民国时期,区内血吸虫病危害,影响人口增长,如贵池县珂田乡珂田村,清末有村民730人,后来有百分七十人死于血吸虫病,至解放前夕,全村只剩200人。民国33年(1944),池州辖8县,总人口632582人,其中贵池县132866人,至德县81469人,太平县70115人,东流县24330人,石埭县47264人,青阳县113677人,铜陵县162861人。
(二)建国后人口
建国后,池州人口迅猛增长。1972年,全区人口达到1184253人,比1949年增加了517683人,增长77.66%,年增长率为3.11%。1973年后,开始认真贯彻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过速逐步得到控制。1949年至1993年,全区人口发展情况如表:
1949—1993年池州地区人口发展情况一览表
据唐开元二十八年(740)池州户口统计,有户1900,人口87967人。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对安徽执行了有利于生产发展、人口繁衍的照顾政策,池州人口有所发展。但到明弘治年间,人口数字又降下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南方地方豪强盛行奴婢制度,对户口的隐瞒特别严重,其次是逃入深山谋生的农民,户口难以注册统计。清代为了定赋税数额,对户口统计较明代更为详细。清初,池州府辖地6县,总户数达到123209户,人口比明时大幅度上升。咸丰三年至同治年间,由于战争和瘟疫流行,池州府人口大减。
民国时期,区内血吸虫病危害,影响人口增长,如贵池县珂田乡珂田村,清末有村民730人,后来有百分七十人死于血吸虫病,至解放前夕,全村只剩200人。民国33年(1944),池州辖8县,总人口632582人,其中贵池县132866人,至德县81469人,太平县70115人,东流县24330人,石埭县47264人,青阳县113677人,铜陵县162861人。
(二)建国后人口
建国后,池州人口迅猛增长。1972年,全区人口达到1184253人,比1949年增加了517683人,增长77.66%,年增长率为3.11%。1973年后,开始认真贯彻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过速逐步得到控制。1949年至1993年,全区人口发展情况如表:
1949—1993年池州地区人口发展情况一览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