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地区组织沿革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举突破长江防线,至24日,池州全境解放。随军渡江的南下区党委第4支队干部,与在皖南坚持斗争的皖浙赣工委、沿江工委一批干部在贵池县城会师。5月13日,中共皖南区池州地方委员会成立,机关驻地为贵池县城,隶属皖南区党委领导,辖贵池、东流、至德、铜陵、青阳、石埭、太平县委。同年7月,增设大通市委。1950年,繁昌县委划归池州地区。同年,撤销大通市委。在这期间,池州地区领导全区军民开展了剿匪反霸、生产救灾、恢复和发展经济、支援前线以及民主政权建设等一系列工作。1952年1月20日,中共皖南区党委与皖北区党委合并成立中共安徽省委,池州地区与安庆行署合并。隶属池州地区领导的各县委,除石埭、太平两县委划归徽州地区领导,繁昌县委划归芜湖地区领导外,其余县委均属安庆行署领导。
1965年7月,中共安徽省池州地方委员会重新建立,隶属中共安徽省委领导,辖贵池、东至、石台、青阳、铜陵5个县委。1968年7月21日,池州专区革委会成立,上属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正式取代池州专区党政领导机构的职能。1970年1月,中共池州专区革委会核心小组成立,行使相当于地区的权力。1971年3月7日至11日,中共池州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池州地区委员会。地区成立后与地区革委会合署办公,地区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结束工作。1974年2月,将隶属徽州地区的太平县委划归池州地区领导;同年11月,铜陵县委划归铜陵市委领导,1979年4月,中共青阳县九华山管理处委员会升格为中共九华山管理处委员会(县级),隶属池州地区。1980年1月,池州地区被撤销,地区停止工作,贵池、东至县委转属安庆行署,石台、太平县委转属徽州地区,青阳县委转属宣城地区,九华山管理处党委转属芜湖市委。
自1980年3月始,设立安庆行署驻池州管理处党组,1984年5月改为池州办事处党委,隶属安庆行署。
1988年8月,国务院决定恢复池州地区,重新建立中共池州地区委员会,辖贵池市委、东至、石台、青阳县委和九华山管理处党委。
1949年5月地区始建时,设组织部、宣传部、社会部。
1950年陆续增设秘书处、党校、研究室、办公室、纪律检查委员会和报社办事处等机构。同时,还成立了财委会、工委会、妇委会、青委会、学委会。1951年增设党训队。
1965年7月,地区复建时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省委监委驻地区监察组、工业交通政治部、财贸政治部、直属机关党委、党校、政法领导小组。
1968年7月21日,专区革委会成立 ,设办事组、政工组、生产指挥组、人民保卫组等工作机构。到1970年9月,除办事组外,均设了党的核心小组。1971年1月,建立池州报社党支部。是年9月,设五·七干校党的核心小组。
1971年3月,中共池州地区第一届委员会成立初期,没有设立单独的工作机构,地区革委会的四大组即为地区的工作机构。
1972年5月地区设办公室,与地区革委会办公室是同一机构。
1973年3月设地直单位党委。
1976年1月,撤销地区革委会办事组,政治工作组、生产指挥及其党的核心小组等机构,同时,设立地区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是年4月,将地直单位党委改为地直机关党委。1977年2月,地区五·七干校改为地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10月复设地区党校。
1988年8月,池州地区重新建立时,工作机构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地直党委、人大工作办公室、党史办、保密委员会办公室、政策研究室、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办公室、讲师团、老干局、池州报社。同时,设置中共池州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池州地区领导人更选表

地委顾问:胡详和(1988.8-1990.7)、姜宗良(1992.7-)、雷澍生(1993.2-)
说明:1、年份是指第一书记或书记任职期间;
2、副书记的排列是按在第一书记或书记任职期间先后到任的时间为序;
3、1952年1月至1965年6月、1980年1月至1988年7月因池洲地区行政区划变更,地委被撤销。
(二)基层党组织与党员
1949年5月,地区建立后,有18个区委(不含铜陵、太平县和大通市)。是年9月统计,全区基层党支部为107个,其中农林水支部47个、机关支部59个、街道支部1个。至1950年春,全区区委数发展到32个,党支部数为113个。1965年地区复建,至年底,全区基层党委135个,其中县委5个、区委16个;基层党总支委员会45个,其中工业5个、农业9个、商业5个、文化教育2个、机关24个;基层党支部1620个,其中工业75个、交通邮电30个,农林水1069个、商业财贸金融98个、文教卫生及公用事业52个、党政群机关 279个、其它17个。1988年8月,地区复建后,共有党委137个,党总支委员会99个,基层党支部2767个。1993年底,全区党委123个,党总支委员会126个,基层党支部3114个。
1949年5月地区初建时有党员75人,其中,大部分是在河北正定县组成的南下干部大队第4支队的一批干部和坚持在池州进行革命斗争的党员。当时,地区根据皖南区党委的指示,采取严肃慎重的方针,有重点地发展党员,建设基层组织。到同年9月,党员已有1515人。此后,各基层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至1965年地区复建时,党员人数发展到23662人,其中工业战线党员803人,农业部门和农村党员17906人,交通邮电部门党员373人,商业、生活服务行业党员932人,科研文艺卫生部门党员494人,金融部门党员331人,机关单位党员2676人,其它方面党员147人。从1988年至1993年,全区党员总数由47516人发展到53004人。党员中女性所占的比例由1949年的7.3%上升到1993年的10.6%;党员中具有中等专业文化以上的工作者所占的比例由1949年的0.3%上升到1993年的15.7%。
池州地区几个年份支部与党员发展情况

全区党员行业分布与年龄结构表

(三)党的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安徽省池州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经中共安徽省委批准于1971年3月7日至11日在贵池县城召开。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吕玉堂代表中共池州专区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所作的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中共池州地区第一届委员会委员43人、候补委员8人。其中,不脱产的党员20名,占委员(含候补委员,下同)总数的40%;地方干部16名,占委员总数的31%;军队干部15名,占委员总数的29%。在第一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上,选举产生了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12名常委中军队干部6名,占常委总数的50%;地方干部4名,占常委总数的33%;不脱产的党员2名,占常委总数的17%。
(四)中共池州地区党校
1949年5月,池州地区建立。同时,地区党校建立,是年8月,在贵池县城天主教堂附近开办第一期干部训练班。1952年1月,地区党校随池州地区一并撤销。
1965年7月,池州地区重建。是年11月,地区党校建立。“文化大革命”期间,党校领导机构是“军、干、群”三结合组成的革命领导小组。1968年8月,党校停办,原有教学、工作人员全部调离。1970年11月,成立“池州专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1971年4月,地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与地区“五·七”干校合并,名称为安徽省池州地区“五·七”干校。1974年8月以后,“五·七”校和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并称,一套机构,两块牌子,承办两方面的教学任务。1975年9月,“五·七”干校、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从大渡口迁往贵池县北河外任金山新校址(今贵池师专内)。1977年10月改“五·七”干校、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为中共池州地区党校,同时成立党校党委会,并开办第一期工农干部学习班。1980年1月因池州地区划变更,地区党校撤销。
1980年9月,安庆行署原池州地区党校为安庆行署党校池州分校,直至1982年2月撤销。
1988年8月,池州地区重新组建。1989年6月24日地区编委下达“池编字(89)046号”文件,同意成立池州地区党校。1990年11月成立地区党校筹建办公室。
1949年至1952年,带办各类训练班,短训班10余期,培训党员、干部1000余人。1965年至1980年,举办各类轮训班、读书班、学习班50余期,培训党员、干部5770余人次。1991年12月至1992年1月,地区党校筹建办以贵池市委党校为依托,举办池州地区首届区乡镇长岗位培训班,共培训学员93名;1993年9月,协助省委党校开设中专专科升转全科函授班课程,学制1年,招收政工、经管专业学员248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