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抗灾措施
水灾、旱灾及其他自然灾害关系到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及生命财产和安全。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加强防汛抗旱领导,把它当作全党人民的一件大事来抓,每年防汛抗旱都做好思想、组织、物资、工程、通讯保障等各项准备,以防患于末然,做好两手准备,有汛防汛,遇旱抗旱。
(一)组织机构
为统一领导和指挥防汛抗灾斗争,专署和各县、市政府都分别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由专署和县市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层层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指挥部下设常设的防汛抗旱办公室,由专署和各县市编委安排编制2~3人,在专署和县市水电局办公,属水电局挂靠单位,由地、县(市)水电局确定一名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沿江干堤及内河五千亩以上圩口和中型水库,分别设立防汛指挥所(或指挥部),按照分段管理的原则,由受益区内的党、政领导或县(市)领导担任指挥长,就近指挥防汛抢险。当长江水位超过警戒线,汛情紧张时,地区防汛指挥部将抽调指挥部领导成员和地直机关干部分赴全区“五圩两库”防汛重点,协助地方搞好防汛抗旱工作,五圩即秋江大圩、广丰圩、大同圩、七里湖圩、东南湖圩,两库即大板水库、东山水库。
县(市)以下有防汛任务的乡、镇和行政村,也相应成立防汛指挥机构,根据防汛任务的大小,有称防汛大队的,有称防汛指挥所的,并确定专人办公,负责上下联系,直接指挥和参加防汛抗洪斗争。
各级防汛机构,负责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按级负责,分段巡守,层层建立防守责任制并建立抢险基层组织和后备力量。根据部署,沿江干支堤防,一般由沿堤乡(镇)、村组织巡逻队、抢险队和预备队的三线防汛队伍。当长江水位达到设防水位时(池口13.2米),堤脚上水,堤段开始巡逻检查。一般圩堤以堤防、闸站管理单位职工和护堤员为主,组织巡逻队日夜轮巡,重点江堤由沿堤防守责任乡(镇)、村抽调民工(每公路5~10人)上堤轧帘挡浪护堤,检查险段隐患,修补雨淋沟、浪坎、挑预备土、日夜轮巡防守,当长江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时(池口14.5米),地区防汛指挥部及时动员沿江县市和重点圩口防汛指挥长要上堤坐阵指挥,沿堤乡(镇)、村要按照防守堤段,每公路20~30人的要求,抽调年青力壮、有防汛抢险经验的民兵骨干组成抢险队,上堤负责防汛抢险任务。同时,各县(市)以乡(镇)、村为单位做好抢险预备队准备,每队150人左右作为第二梯队,一旦堤防发生危急时,一声令下立即上堤。当长江水位进入危险水位时(池口15.6米),沿江、沿河地区紧急动员,各级党政领导全面上阵,一切服从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和指挥,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保证防汛抢险需要。1949年、1954年、1970年、1983年和1991年几次较大洪水年份,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地部队也奉命参加防汛抢险和抗灾救灾。一般河道和灌区以及中小水库的防洪,基本上是就近以受益区的村民参加,由乡(镇)、村负责分段分库包干,实行岗位责任制,承担防洪抢险任务。
(二)汛期检查
汛期每年历时5个月左右,除突发性的暴风雨外,每年在汛前3、4月间,层层开展一次汛前大检查,方法是首先由各县(市)防汛指挥部会同修防、闸站管理单位,对所属堤防、水库、闸站等工程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逐个自查,内容包括河道排洪能力,阻水障碍,堤防险工隐患,岁修计划完成情况,涵闸和泵站的操作运用,水库安全以及防汛组织、通调设备、防汛物资储备等。通过检查,一边发现问题,一边落实处理措施,并写出书面检查报告地区防汛指挥部。地区根据各县(市)的检查情况及重点问题,会同省防汛修防部门,采取重点抽查,地、县(市)各级党、政领导也在汛前到重点圩口、水库、闸站察看检查。
汛期结束后,层层又组织一次汛后检查,针对汛期水利工程暴露出来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制定冬春水利兴修计划,编报重点岁修加固处理工程的设计文件,以便及早安排实施,如遇破堤溃决和工程重大水毁,影响秋冬生产的,则汛后立即组织恢复。
(三)排灌控制运用
汛期适时做好防洪、除涝的控制运用和调度,是夺取防汛抗灾斗争胜利的重要环节。
对中型和重要的小(一)型水库的控制运用,地区防汛指挥部根据省防汛指挥部批准的文件规定,每年下达汛期限蓄水位计划;其他小型水库由县(市)防汛指挥部下达控制动用计划,目的是确保汛期水库防洪安全。
对沿江沿河圩区涵闸、排涝站的控制运用,规定有圩内排涝水位标准。汛前,当江河水位低于圩内水位,在无旱灾天气发生的一般情况下,开闸自排,腾空底水;不能自排时,也要开机抢排,做到未涝先排,腾空底水。入汛后,按排涝水位标准控制运用。
对境内较大湖泊的控制运用,由地、县(市)防汛指挥部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都明确规定有汛前限蓄水位标准,由地、县(市)防汛指挥部行文下达各地执行。贵池市东南湖圩白沙湖区,还专门规定汛期限蓄水位高程,超过汛限水位时,市防汛指挥部立即下达分洪命令。一方面开机抽水外排,由下清溪站担负外排任务;加一方面,有计划地分一部分洪水入东湖屯蓄,以减轻白沙湖堤压力,确保地、市城区防洪安全。
(四)防洪物资
防汛物资是抗洪斗争的物质基础。为了加强防汛物资的妥善管理和调拨使用,本区沿江12座干支堤防建有防汛仓库25座,建筑面积总计5882.5平方米,储备的防汛物资有:杉木1276立方米,草袋6.8万条,铅丝5吨,麻袋6780条,元钉0.6吨,土工布1960平方米,黄沙922吨,碎石1117吨、瓜子片石119吨、块石90吨。
防汛物资的管理和使用,每年汛前由各县(市)防汛指挥部编报计划,按供应渠道申请供应,国家计划主要物资,由省统一安排;对于柴草、浪椿、麻袋、芦席、异渗砂石料等一般物资由各县(市)自行安排,每年汛前地、县(市)防汛指挥部结合汛前检查,深入各仓库对库存防汛物资进行一次检查;在汛期,对防汛仓库储备的物资,各堤防在警戒水位以下,一般不动用,超过警戒水位遇有险情,由地区防汛指挥部负责掌握根据需要动用,紧急抢险堵口动用时,由县(市)防汛指挥部或前线防汛指挥部(所)批准,并逐级上报;紧急情况下,事前可先凭上级电报或电话允许动用,事后补办正式动用手续。坚持“专材专用”。对所有防汛物资不乱挪乱用,仓库有保管员,建立物资领发制度,有账册记载,收、发、运、退记录,做到出库有据,报销按实用量,经领导批准并凭证核销,保证账物相符。汛后,地、县(市)防汛指挥部和各圩口防汛指挥所,深入各仓库复查,对不同物资分别进行清理、收回、翻晒和维护保养工作,核实库存数,逐级上报。
防汛木材,已不适应当前及今后防汛之需要,加上存放几十年之久,腐烂变质严重。1992年省防汛指挥部批准本区一次性处理腐变防汛木材856立方米(贵池605立方米,东至251立方米),除省调运走745.5立方米,已付给更新砂石料经费20万元之外,其余110.5立方米木材,由贵池、东至两县(市)自行变价处理,并更新砂石料入库建账。目前,实际库存防汛木材为420立方米。
(五)防汛通讯
通讯是保障防汛抗旱上下联络调度的必需工具。地区和省、县(市)防汛指挥部的通讯联络,1993年前由邮电部门电话转接;1993年后改由程控直拨电话,沿江12座干支堤防和两座中型水库的通讯设施,大多还是靠50年代架设的防汛专用线路,仅东至县1991年装配有指挥部、广丰圩、东流修防所三部无线电话机;1993年青阳县东山水库装备有高频率电话;贵池市防汛指挥部和沿江5座重点圩堤修防段,装备有对讲机。全区沿江专用防汛通讯线路230杆公路,由于架设年久,线杆腐蚀,在汛期恶烈天气情况下,大多不能保证正常通话。有的虽经线杆更新,如贵池东南湖圩城区至上清溪、下清溪修防站,大同圩梅埂至西堤修防站等专用线路20多杆公路,无偿交由邮电部门管理。平时维修由他们负责。但未交邮电部门管理的专用线路,都因缺少更新维修资金,难以保证正常通讯联络。东至县大板水库通话,县防汛指挥部要通过县总机和昭潭总机两道转接,十分不便,地区防汛指挥部更无法与其直接联络,使之汛期水情不能及时报出。
(一)组织机构
为统一领导和指挥防汛抗灾斗争,专署和各县、市政府都分别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由专署和县市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层层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指挥部下设常设的防汛抗旱办公室,由专署和各县市编委安排编制2~3人,在专署和县市水电局办公,属水电局挂靠单位,由地、县(市)水电局确定一名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沿江干堤及内河五千亩以上圩口和中型水库,分别设立防汛指挥所(或指挥部),按照分段管理的原则,由受益区内的党、政领导或县(市)领导担任指挥长,就近指挥防汛抢险。当长江水位超过警戒线,汛情紧张时,地区防汛指挥部将抽调指挥部领导成员和地直机关干部分赴全区“五圩两库”防汛重点,协助地方搞好防汛抗旱工作,五圩即秋江大圩、广丰圩、大同圩、七里湖圩、东南湖圩,两库即大板水库、东山水库。
县(市)以下有防汛任务的乡、镇和行政村,也相应成立防汛指挥机构,根据防汛任务的大小,有称防汛大队的,有称防汛指挥所的,并确定专人办公,负责上下联系,直接指挥和参加防汛抗洪斗争。
各级防汛机构,负责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按级负责,分段巡守,层层建立防守责任制并建立抢险基层组织和后备力量。根据部署,沿江干支堤防,一般由沿堤乡(镇)、村组织巡逻队、抢险队和预备队的三线防汛队伍。当长江水位达到设防水位时(池口13.2米),堤脚上水,堤段开始巡逻检查。一般圩堤以堤防、闸站管理单位职工和护堤员为主,组织巡逻队日夜轮巡,重点江堤由沿堤防守责任乡(镇)、村抽调民工(每公路5~10人)上堤轧帘挡浪护堤,检查险段隐患,修补雨淋沟、浪坎、挑预备土、日夜轮巡防守,当长江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时(池口14.5米),地区防汛指挥部及时动员沿江县市和重点圩口防汛指挥长要上堤坐阵指挥,沿堤乡(镇)、村要按照防守堤段,每公路20~30人的要求,抽调年青力壮、有防汛抢险经验的民兵骨干组成抢险队,上堤负责防汛抢险任务。同时,各县(市)以乡(镇)、村为单位做好抢险预备队准备,每队150人左右作为第二梯队,一旦堤防发生危急时,一声令下立即上堤。当长江水位进入危险水位时(池口15.6米),沿江、沿河地区紧急动员,各级党政领导全面上阵,一切服从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和指挥,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保证防汛抢险需要。1949年、1954年、1970年、1983年和1991年几次较大洪水年份,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地部队也奉命参加防汛抢险和抗灾救灾。一般河道和灌区以及中小水库的防洪,基本上是就近以受益区的村民参加,由乡(镇)、村负责分段分库包干,实行岗位责任制,承担防洪抢险任务。
(二)汛期检查
汛期每年历时5个月左右,除突发性的暴风雨外,每年在汛前3、4月间,层层开展一次汛前大检查,方法是首先由各县(市)防汛指挥部会同修防、闸站管理单位,对所属堤防、水库、闸站等工程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逐个自查,内容包括河道排洪能力,阻水障碍,堤防险工隐患,岁修计划完成情况,涵闸和泵站的操作运用,水库安全以及防汛组织、通调设备、防汛物资储备等。通过检查,一边发现问题,一边落实处理措施,并写出书面检查报告地区防汛指挥部。地区根据各县(市)的检查情况及重点问题,会同省防汛修防部门,采取重点抽查,地、县(市)各级党、政领导也在汛前到重点圩口、水库、闸站察看检查。
汛期结束后,层层又组织一次汛后检查,针对汛期水利工程暴露出来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制定冬春水利兴修计划,编报重点岁修加固处理工程的设计文件,以便及早安排实施,如遇破堤溃决和工程重大水毁,影响秋冬生产的,则汛后立即组织恢复。
(三)排灌控制运用
汛期适时做好防洪、除涝的控制运用和调度,是夺取防汛抗灾斗争胜利的重要环节。
对中型和重要的小(一)型水库的控制运用,地区防汛指挥部根据省防汛指挥部批准的文件规定,每年下达汛期限蓄水位计划;其他小型水库由县(市)防汛指挥部下达控制动用计划,目的是确保汛期水库防洪安全。
对沿江沿河圩区涵闸、排涝站的控制运用,规定有圩内排涝水位标准。汛前,当江河水位低于圩内水位,在无旱灾天气发生的一般情况下,开闸自排,腾空底水;不能自排时,也要开机抢排,做到未涝先排,腾空底水。入汛后,按排涝水位标准控制运用。
对境内较大湖泊的控制运用,由地、县(市)防汛指挥部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都明确规定有汛前限蓄水位标准,由地、县(市)防汛指挥部行文下达各地执行。贵池市东南湖圩白沙湖区,还专门规定汛期限蓄水位高程,超过汛限水位时,市防汛指挥部立即下达分洪命令。一方面开机抽水外排,由下清溪站担负外排任务;加一方面,有计划地分一部分洪水入东湖屯蓄,以减轻白沙湖堤压力,确保地、市城区防洪安全。
(四)防洪物资
防汛物资是抗洪斗争的物质基础。为了加强防汛物资的妥善管理和调拨使用,本区沿江12座干支堤防建有防汛仓库25座,建筑面积总计5882.5平方米,储备的防汛物资有:杉木1276立方米,草袋6.8万条,铅丝5吨,麻袋6780条,元钉0.6吨,土工布1960平方米,黄沙922吨,碎石1117吨、瓜子片石119吨、块石90吨。
防汛物资的管理和使用,每年汛前由各县(市)防汛指挥部编报计划,按供应渠道申请供应,国家计划主要物资,由省统一安排;对于柴草、浪椿、麻袋、芦席、异渗砂石料等一般物资由各县(市)自行安排,每年汛前地、县(市)防汛指挥部结合汛前检查,深入各仓库对库存防汛物资进行一次检查;在汛期,对防汛仓库储备的物资,各堤防在警戒水位以下,一般不动用,超过警戒水位遇有险情,由地区防汛指挥部负责掌握根据需要动用,紧急抢险堵口动用时,由县(市)防汛指挥部或前线防汛指挥部(所)批准,并逐级上报;紧急情况下,事前可先凭上级电报或电话允许动用,事后补办正式动用手续。坚持“专材专用”。对所有防汛物资不乱挪乱用,仓库有保管员,建立物资领发制度,有账册记载,收、发、运、退记录,做到出库有据,报销按实用量,经领导批准并凭证核销,保证账物相符。汛后,地、县(市)防汛指挥部和各圩口防汛指挥所,深入各仓库复查,对不同物资分别进行清理、收回、翻晒和维护保养工作,核实库存数,逐级上报。
防汛木材,已不适应当前及今后防汛之需要,加上存放几十年之久,腐烂变质严重。1992年省防汛指挥部批准本区一次性处理腐变防汛木材856立方米(贵池605立方米,东至251立方米),除省调运走745.5立方米,已付给更新砂石料经费20万元之外,其余110.5立方米木材,由贵池、东至两县(市)自行变价处理,并更新砂石料入库建账。目前,实际库存防汛木材为420立方米。
(五)防汛通讯
通讯是保障防汛抗旱上下联络调度的必需工具。地区和省、县(市)防汛指挥部的通讯联络,1993年前由邮电部门电话转接;1993年后改由程控直拨电话,沿江12座干支堤防和两座中型水库的通讯设施,大多还是靠50年代架设的防汛专用线路,仅东至县1991年装配有指挥部、广丰圩、东流修防所三部无线电话机;1993年青阳县东山水库装备有高频率电话;贵池市防汛指挥部和沿江5座重点圩堤修防段,装备有对讲机。全区沿江专用防汛通讯线路230杆公路,由于架设年久,线杆腐蚀,在汛期恶烈天气情况下,大多不能保证正常通话。有的虽经线杆更新,如贵池东南湖圩城区至上清溪、下清溪修防站,大同圩梅埂至西堤修防站等专用线路20多杆公路,无偿交由邮电部门管理。平时维修由他们负责。但未交邮电部门管理的专用线路,都因缺少更新维修资金,难以保证正常通讯联络。东至县大板水库通话,县防汛指挥部要通过县总机和昭潭总机两道转接,十分不便,地区防汛指挥部更无法与其直接联络,使之汛期水情不能及时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