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池州历代著作人
池州自唐至民国时期,历代著作人书目在清乾隆《池州府志》、明嘉靖二十四年《池州府志》和民国《安徽通志稿·艺文志》中有载,但今仅有部分作品尚存,其余只有书目,存佚难考。较知名的著作人及其书目如下表:
池州历代知名著作人书目简表

(二)建国后文艺创作
建国后,地区文艺创作在悠久历史和丰富遗产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各类艺术都创作了一大批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作品。据统计,至1993年,全区作者队伍已达到800余人,50年代成长起来的作者已到离、退休年龄,多数仍在坚持写作,中、青年作者茁壮成长,作品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一定的水平。全区有97名作者参加了省级各类文艺家协会,其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4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5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1人。
诗歌建国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诗歌作品约千余首,诗歌集有《一个女歌手的歌》(贵池市姜秀珍著)、《山花吐艳》(贵池市文化局主编)、《迷你一朵水仙花》(贵池市钱国胜著)、《新潮集》、《绿雨》(地区宣传部吴昭元著)等。较有影响的作者有九华山管理处万稼祥、贵池市文化局陶顺义、池州地区文联芮武等。石埭县人苏阿芒在1958年至1980年曾以汉语和世界语写下了大量的诗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集《闪烁的绿星》,他的诗在很多国家产生影响。
散文较有影响的作者有王有路(地区文联)、丁育民(池州报社)、方雪松(师专)、杜根源(地区旅游局)、余贵侠(地区百货站)、王善政(青阳县文化局)、潘文煌(青阳县劳动局)、陈锦华(青阳县)等。陕西出版社和天津人民出版社先后于1985年、1987年出版了王有路的游证。散文《九华山》、《中国画里的乡村》,1989年至1991年,丁育民的游记。散文《李白游秋浦》、《江南奇观大王洞》先后由黄山书社、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
小说、故事发表于省级以上的短篇小说50余篇,故事80余篇、1983年,陈小初(江南轴承厂工人)的中篇小说《在自然风景区里》连载于《钟山》和《小说月报》,后拍摄成电影。青阳县施玉清的故事集《九华山传奇》、《九华山的传说》分别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剧本60年代至70年代,区内剧作者先后改编上演的黄梅戏传统剧目有《卖花记》、《花亭会》、《奇缘记》、《三戏牡丹》等。贵池市王义礼改编的《花亭会》拍成舞台电视艺术片。本区现代戏剧创作较为活跃,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小剧本有50余个,大型戏曲剧本3个,其中参加地区级以上汇演的30多个;东至县吴坚的《三颗红心》、《直大嫂》,方文章的《琐夫》、青阳县施玉清、朱存德的《舒姑泉》、贵池市范开平的《小楼春秋》、五延康的《露水街》、巩质斌的《祭山》较有影响。青阳县作者金海涛与他人合著的电影剧本《月亮湾的笑声》经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全国放映。进入90年代,池州地区交通局何修创作的电视连续剧本《谈迁》被拍摄放映。池州地区文化局创研室和地区文联还先后发动剧作者创作了一批电视小品脚本,其中地区文化局黎承刚的《龙嫂》获安徽省计划生育电视小品二等奖,石埭县苏天辅的《问字》获安徽省第六届电视小品大赛一等奖。
音乐创作本区音乐创作活动始于1958年,当时以民歌谱曲、戏曲音乐创作为主要内容。进入80年代,创作活动发展较快,先后有一批优秀创作歌曲被省以上广播电台采用播放,同时发表在省级以上报刊。较有成就的作者、群众歌曲作者有方绍廉(贵池第二中学)、石怀生(贵池市文化馆)、佘凤龙(青阳县)、阎泽民(青阳县)、王闻中(东至县)等;戏曲音乐作者有李俊文(东至县)、罗生道(池州地区黄梅剧团)、杨一汉(贵池市黄梅剧团)、纪明庭(池州地区文化局)等。佘凤龙的歌曲《竹编姑娘心欢畅》获省一等奖。阎泽民、康龙年、五民松合作的《凤凰松的传说》获省最佳创作奖。阎泽民、王善政合写的《赶麻雀》获省全国少年歌曲评比佳作奖、省评比一等奖。纪明庭的戏曲音乐《花亭会》唱腔选段,1987年由广东夏里巴音带厂录制合式磁带,全国发行。
美术建国后,美术创作有长足的发展。50年代初,国画家黄叶村在池州师范学校任美术教员,黄叶村以山水花卉见长,他画的竹子在全国美术界受到高度评价。继黄叶村之后,怀宁人程心到池州师范任教,培养了一大批青年美术工作者。建国以来,较有影响的美术作者,有贵池市程心、陈志精,汪肃清、杨宗智、刘祖甲、饶永、徐华翔、宋江等;青阳县罗同良、吴秀玉、张平安、杨必武、尹勇、胡国庆、周韧、许建中、胡跃等;东至县王如松、宣恒秀、韦光渝、管文军等;石埭县岳云书、吴越等。陈志精的版画《养鹿图》曾赴欧洲展出,《驯鹿》收入日本国出版的《中国现代版画集》。参加全国性美展的美术作品有《驯鹿》(陈志清)、《晨》(陈志清)、《藏书票》(桂遂平)、《水上拔洱》(郑如瑞)等。
书法、金石本区书法、金石创作源远流长,代不乏人。明清时期涌现不少名家。清末,贵池人孙必达、孙学渊父子双攻柳、颜二体,稍后有贵池乡绅方灼以柳体、楷书胜于前辈,曾为重修昭明文选楼书写楹联。民国38年4月池州全境解放后,贵池人丁君千曾以柳体为革命烈士凌霄之墓书写碑文,笔力遒劲。
50年代至90年代初,池州师范学校骆承敬的书法作品先后参加江浙联展,全国14省联展、青阳县潘华敏、陈庆安的行草、唐大笠的草书多次参加省以上展出,并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贵池市文化馆桂遂平的篆刻作品《敢为》一组收入《安徽现代篆刻集》。近年来,区内各县涌现一批硬笔书法新秀,贵池市苏福应的钢笔书法作品曾获省硬笔书法赛二等奖。
雕刻宋、元、明时期,池州即有雕刻珍品面世。青阳县老田、陵阳、沙洛;贵池市池州镇、姚街等地的门坊、牌坊及梁雕柱刻,九华山寺庙的佛事图案,刀工精美。明、清时期,青阳县雕刻作坊大多以事佛象雕刻。民国时期区内著名雕工有青阳县林恒山、周鸿才、贵池市谢树荣等。建国初,仍保留传统雕刻工艺。“文化大革命”中,传统工艺废止,作品多遭破坏。1978年以后,传统雕刻工艺逐渐恢复。青阳县老艺人刘本荣雕刻的傩戏脸谱被送省参加美展。1989年,青阳县庙前乡尚后有傩戏面具作坊。
80年代至90年代,新兴工艺美术树根造型在各县、市流行,涌现了一批作者。青阳县陶长年利用形态各异的树根雕刻成各种工艺品计120余件,1984年至1987年,先后在安庆市、南京市举办个人展览。他的根雕作品《亦步亦趋》、《迎宾》、《比翼》、《雏龙初腾》、《远眺》、《舞恋》等被芜湖市农业系统赴日考察团选赠送日本友人。
摄影民国初年,本区即有摄影作品问世。建国后,摄影艺术活动广泛展开,爱好者逐年增多,至1993年,全区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参加省级以上展览的摄影作品达800余幅。较有成就的作者东至县有王文奎、檀国干;贵池市王庆东、陈渭水;青阳县施俊、吴绍龙;石埭县程度明;池州专署直属机关杜根源、吕光群、齐太平等编著《中国安徽贵池傩文化艺术》、《中国佛教圣九华山》摄影画册发行国内外。王文奎的《放学以后》获1984年香港画报佳作比赛金牌奖。五庆东的《归》等10幅获1986年全国大赛奖。
(三)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池州地区文艺界联合会简称池州地区文联,1988年9月建立,为正县级单位,与池州专署文化局、广播局合署办公。其工作任务是联络全区文艺家个人和团体,贯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开展文艺创作活动,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设有8个所属协会、一个刊物编辑部。所属协会的会员共有588人,其中参加国家各类文艺家协会安徽分会(简称“省协会”)会员的108人。还有贵池市文联、东至县文联,原有青阳县文联。
《大九华》是池州地区文联创办的综合性文艺刊物(季刊),1992年2月创刊。协助办刊的单位是九华山管理处。其宗旨是积极培育人才,宣传池州地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风貌,把刊物办成融旅游、经济、文化于一体的园地。1992年至1993年,《大九华》已出版8期。
上一篇:第三节 电影
下一篇:第五节 图书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