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明、清时,仅池州府学及各县县学设有靶场。民国期间,各中学、师范建有篮球场,其中石埭县私立崇实中学建有足球场和风雨操场。此外,贵池县东门大操场和至德县尧渡镇老街各有一处体育场。
建国后,体育场地及设施建设有很大发展。50年代,全区各县城乡广泛开展篮球活动,仅青阳县蓉城镇就建有简易球场10余个,其间,贵池县体委将东门体育场扩建成300m煤碴跑道田径场,成为当时全区最大最好的田径比赛、足球训练场地。嗣后,贵池县工人俱乐部和体委又先后在体育场上兴建了篮球场和50m简易靶场,1963年,贵池县体委又将篮球场增设了灯光设备,并用杉木和条石修成了能容纳600名观众的看台。操场四周古树参天,夏日午后,绿荫覆盖,田径篮球场成了群众业余假日极为喜爱的场所。60年代初,师范及各中学先后开辟体育场地建成田径场和篮球场,贵池中学还建有25m简易游泳池一座;一些机关、厂矿也先后建起了篮球场。
1966年,池州专区并贵池县,根据市政建设规划,将贵池县东门田径场改建于县城北门(即现池州体育运动学校大操场),名“池州专区、贵池县人民广场”。同时,在城东向洋河畔兴建50×25m游泳池一座,开工不久因“文化大革命”而停建。之后,东至县于1968年秋将一小东边约6亩多的菜园建成东至县人民广场,设有简易灯光篮球场1个、一般篮球场3个、排球扬2个。1974年,地区体委于城北人民广场增设能容纳4000观众看台的灯光球场1座、水泥灯光球场2座、排球场3个。1975年,贵池县体委又在球场附近建乒乓球房1幢(450m2)。1977年底,400m环形跑道标准田径场竣工。1978年,50×25m游泳池、更衣室及3000人座位的看台又相继落成,至此,城北人民广场体育设施初具规模。与之同时,青阳县1974年于县城北门建成县体育运动场,总面积23400m2。场内,先后于1979年建乒乓球房3间,1980年建300m跑道,1981年建灯光球场,1985年建成可容纳3000名观众的看台,看台池内可进行篮球、排球、手球比赛。东至县1976年发动县直机关职工填老河道新建人民广场,总面积24200m2。石埭县1980年在城关镇木棉山西麓建成县体育运动场,总面积10400m2,东侧筑有七级石砌看台,可容纳观众1000人;场内辟有250m环形跑道和标枪、铁饼、铅球投掷区,并设有跳高、跳远的沙地、单、双杠器械。
改革开放后,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贵池县先后于1983年于烟柳园内新建溜冰场1座;1988年动工兴建长25m、宽14m、有6条泳道的游泳馆,至1992年建成开放。此外,全区所有机关、厂矿、学校均有棋类活动室。1993年,地区于池州汽车运输公司建“池州棋院”,总面积120m2,总投资20多万元。院内棋具一应俱全,一次性可容纳50人相互对弈。
学校体育设施自80年代后,随着普及初等教育、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相继实施而得到改造和充实。据统计,至1993年,全区改建、新建小学60m直跑道、中学100m直跑道的田径场90多个,其中200—250米环形跑道场地31个,300—400米环形跑道场地12个,其中400米环跑道场地4个(分别是池州师表、池州体校、贵池二中、东至二中),生均活动面积达到12m2。农村完全小学以上的学校都具备了必要的体育活动器材,贫困地区的小学也在不断配置。其中,贵池市的完全中学全部添置了体充育活动组合器材。此外,全区中、小学发动师生自制体育器材10000余件,修旧利废3200多件,其中包括单、双杠,水泥乒乓球台,垫子、跳高架、水泥篮球架等;城乡小学还根据儿童特点发动学生自制跳绳、沙包、跳皮筋等小件器材,此举既弥补了体育器材的不足,又大大丰富了小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一些学校、为贵池市的唐田初中、牌楼初中,九华山中学,东至的七里湖初中,青阳的陵阳职高等学校,都是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发动师生自己动手修建体育场地的。还有一些山区和圩区学校,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无法开拓出符合要求的场地,他们便因地制宜,利用沙滩、圩堤和山头 上的小平地开展体育活动。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