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开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百多年以来受制于西方列强的屈辱外交的历史宣告结束,代之而起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的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的新篇章。安徽省的对外交往也随之翻开新的一页。
50年代初,来皖的外国人主要是苏联水利专家和参观治淮工程的外宾,接待工作由国家水利部设在蚌埠市的治理淮河委员会招待所和皖南、皖北行署交际科负责。1953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设立交际处,接待来皖的外宾。1959年4月,中共安徽省委设立外事小组,同时安徽省人民委员会也设立外事办公室,作为省委外事小组的办事机构和省政府的职能机构。合肥、芜湖、蚌埠、六安、淮南等地、市作为对外开放地区,均先后设立地、市委外事领导小组。
1949年12月,中苏友好协会皖北分会建立。1952年安徽省中苏友好协会建立,全省各地、市、县以至厂矿、乡村等基层单位相继建立分会。这一民间团体,配合了国家当时的外交。
安徽省50年代的外事工作,主要是配合中央的外交工作,接待中央有关部门安排来皖的外宾。
1961年,由于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安徽曾一度暂停对外开放。但1961年到1966年,每逢重要节庆活动,中央均安排外宾来皖参观访问。“文化大革命”期间,安徽的对外交往基本上围绕着国家援外工作而开展。这一时期接收了不少外国实习生,从1959年第一批越南实习生来皖接受培训,到1978年最后一批越南实习生结业,安徽共接受越南、阿尔巴尼亚、朝鲜等国实习生540名,先后在泾县、淮南、马鞍山、嘉山、合肥、安庆、铜陵、芜湖等地的厂矿中进行培训。从1965年起,安徽开始承担国家统一安排的对外援助项目,截止1983年,安徽共承担9个国家39个援外项目,先后派出各类工程技术、医务、劳务人员1573人次。
据统计,1951年到1960年来皖外宾共934名,1961年至1965年来皖外宾共386名,1966年至1976年来皖外宾共852名;1951年至1977年间,安徽公派出国人员仅有80余名,前往的国家限于苏联、朝鲜、保加利亚、波兰和民主德国。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对外开放政策,安徽的对外交往逐步发展、不断深入,并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对外交往局面。
1981年来皖外宾约2万人次,超过1951年至1980年的总和,1991年达15万人次。从1981年至1991年,来皖进行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以及旅游的外宾累计约67万人次。1992年全省各类来访的外宾3.2万人次,1993年为15万人次,1994年约为11.4万人,1995年为14.27万人(以上统计均包括入境的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及台湾同胞)。1981年安徽因公出国、赴港澳地区的人员为162人,1991年达近4000人。从1981年至1991年累计公派出国(境)2万多人次,分赴世界100个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1992年到1995年因公出国(境)分别为5884人、7529人、5775人和6433人。
对外交往的国家和地区逐年增多。1981年安徽仅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往来关系,90年代发展到同5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各种形式的交往。
1981年,安徽仅限于合肥、芜湖、马鞍山3市以及黄山、九华山游览区对外开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交往的扩大,1991年安徽的开放地区达到51个县市和游览区。1995年全省开放县市达64个,占县市总数的82%。1980年芜湖港对外开放,安徽开始有了开放口岸。到1995年,全省共开放9个口岸,其中一类口岸6个(芜湖港、安庆港、马鞍山港、铜陵港、合肥空港、黄山空港)、二类口岸3个(池州港、蚌埠路站、阜阳路站)。
1980年5月,合肥市与日本国久留米市结成友好城市关系。同年6月,安徽省与美国马里兰州结成友好省州关系。至1991年,安徽省及有关省辖市分别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丹麦、意大利、土耳其、加拿大、塞拉利昂、布隆迪等10个国家的州(大区、县)、城市建立15对友好城市关系和5对经济贸易伙伴关系。1995年友好城市关系增加到23对。
80年代初,安徽仅有外事、侨务、旅游、外贸、体育等少数部门、单位有涉外业务,到90年代,对外交流在各个部门、各个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开展,如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及军事、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都有对外交往。随着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全省各级外事机构相继建立,各地、市、县和省直有关部门、大学及中央驻皖单位基本上都设立了外事机构,形成全省外事工作的网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及其他政府职能部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结合安徽实际,制定出一批涉外规章制度,使外事工作有章可循。各级外事部门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利用对外接触面广、渠道多、信息灵的优势,牵线搭桥,积极配合经济部门推动了全省多方面的对外交流和合作。
1981年安徽外贸进、出口额分别为2606万美元和8769万美元,1991年分别达1.4964亿美元和7.0454亿美元。1995年进出口总额达23.07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5.77亿美元,进口7.3亿美元。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工作始于1980年,至1990年全省利用外资余额达4.18亿美元,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达898项。“八五”期间,累计利用外资协议额31.7亿美元,实际到位11.7亿美元。1984年7月,安徽出现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合肥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至1991年外商投资企业达270多家。截止1995年底,全省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403家。1984年只有香港、美国和意大利商人来皖投资,1995年则有5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人前来投资。
对外交往的日益深入,使安徽走向世界,使世界了解了安徽,增进了安徽与各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了安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