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师范学校
池州师范学校民国8年(1919年)省立第七师范学校(简称七师)建于青阳县,当年招生200名,并将该县蚕桑讲习所(民国6年建)内的师范科学生转入七师。10年,七师奉令由青阳县迁至本县杏花村原省立蚕讲习所地址,此为本县师范教育之始。12年,各师范学校奉命改制,七师遂并入省立第七中学,称省立第七初级中学师范部,15年,改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本部设于安庆)第一分校。16年秋,省颁布《安徽省中等学校改造方案》,按规定该校与省立七中一起并入第五职业学校。
民国18年6月,在原师范校址新建安徽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23年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易名安徽省立池州师范学校,程勉任校长,操震球任教导主任。是年,该校设师范科、乡师科各1个班,简师科4个班,学生共178名,教职员27名。27年日军进逼县城,学校停办。
民国29年,池州师范在青阳县陵阳镇复课。当年设4个班,学生163名。次年,省教育厅决定,将设于泾县的省立第十二临时中学中师班并入池州师范。35年开始,该校逐步改办为蚕桑职校,但校名依旧。至37年7月,池州师范易名安徽省青阳师范学校。38年4月,易名皖南区青阳师范学校。
1950年9月,池州专署决定将皖南区青阳师范由青阳县迁入本县府学故址,改名皖南区池州师范学校,校长霍子余。在学校创办的艰苦条件下,霍带领师生艰苦创业,卓有成效。是年,除招收新生外,将贵池中学简师班移入,并另设短期师资训练班。此后每年初师、中师各招两班,二年制简师1班。池州师范课程设置,除不设外语外,其他同普通中学,并增设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各科教学法等课程。毕业班学生在毕业前,由学校组织到县郊学区驻校实习。
1952年9月,随行政区划变动,皖南区池州师范学校易名为安徽省池州师范学校。该校每年的毕业生,除少数升入高一级师范学校深造外,绝大部分按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分配到各县担任小学教师,
1961年,池州师范奉令将已入学的初师四年制二、三年级学生计424人下放回乡。1965年,该校增设耕读小学师资速成班,培训社,队耕读小学教师。
1969年底,根据池州地区革命委员会的决定,池州师范学校停办,至次年勉强复课,但只招收不经考试,直接由大队、公社和县推荐的工农兵学员入学。1972年春,学校奉令增设中学部,最多时有初高中12个班,至1979年停办。
1977年该校设大专班,始名“安徽劳动大学池州地区专科班”,后改为“安徽师范大学池州地区专科班”。1979年恢复考试招生制度。1982年大专班撤销,该校定为四年制中等专业学校。至1988年,池州师范在校学生人数667名,教职工89名。
县教师进修学校1970年元月,县在城西长岗建“五·七”大学一所,以培养社队农业生产技术人员。当年4月1日开学,设电力、农机、农技共3个班,学员120人;附设有工厂、农埸供实习用。是年,教职工20人,胡长青任学校革委会主任。1972年,该校始设“社来社去”师范班,培养农村小学教师。1980年,“五·七”大学易名教师进修学校,招收普师班学生120人,为本县培养小学师资,并设小学教师轮训班。1985年,县教师进修学校迁县城南湖路新校址。1988年在校学生562名。
二、医药卫生学校
县药材培植学校
1958年秋建于棠溪乡,校长陈玉寿。是年招高小毕业生60名。开设文化课和专业课,学制三年,其中文化课两年,一年学习中药培植、加工和制剂等专业。课余组织师生上山捕捉野生梅花鹿驯养,以获取珍贵中药——鹿茸。1961年秋,药材培植学校停办。学校选拔了13名毕业生到县医药公司工作,其余回乡自谋职业。校舍改作养鹿场。
县卫生学校1960年9月创建于县城郭西街(县水电局旧址),校长高升。设护士、卫生、医士三个班。当年招生140人。学制分别为三年(护士、医士)和一年(卫生)。文化课由专职教师传授,专业课由县医院医生兼任。1961年该校停办,少数学生由公社医院录用为护士,部分学生进入大队卫生室,大部分学生回乡生产。
三、农业学校
建国前,县境先后设置农业中学四所。详见下表:

建国后,本县相继创办了各类农业中等专业学校14所。
马衙高级农业中学1958年9月创建于马衙。时名贵池县马衙初级农校(简称县农校),校长王思义。招生70人,翌年增至302人。1963年停办。1964年,改名贵池农业职业学校。1968年,该校转办为普通中学(仅高中部),称马衙中学。1978年增招初中,成为完全中学。1983年,马衙中学又设一个农业班。次年,仍恢复农业职业学校建制和校名,招收初中毕业生。
公社农业中学1960年前后,本县有10个人民公社办起了农业中学,计10所,共设11个班,学生446名。后因经费困难,逐年减少。“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境公社农业中学全部停办。
贵池县牛头山茶校1965年秋由县劳动局、文化局和牛头山茶场联合创办,称“牛头山机耕茶厂半耕半读学校”,简称“牛头山茶校”。该校旨在解决部分城镇青年的就业问题。学校开设文化课和专业课,学制三年。第一年招生50名。校长胡茂东。学生入学后边学习边劳动。办学经费除经办单位拨给外,另以学生的采茶收入弥补。学生在校免费食宿。1968年,该校停办。
四、中等职业学校
乌沙高级职业中学1959年创办,“文革”前为初级中学,王精忠任校长。1970年开始增设普通高中。1982年,乌沙中学设一个农业班。1984年正式将该校改为县乌沙高级职业中学。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开设农业课,学生毕业后可对口升学,或回乡生产。
梅街高级职业中学1978年创办,校名梅街中学,校址在潘桥,首任校长叶善发,始为普通中学,称梅街中学,1982年在梅街始设一个林业班,学生50名,次年,林业班继续招生。1984年,将梅街中学正式改为职业高中,设林果专业。1985年,将县职业中学的中专班并入该校。
贵池县高级职业中学1984年将贵池县立第三中学改为贵池县高级职业中学,并将县立第二中学附设的一个财会班并入该校。校址在城北青枫岭。
县职业高中设家用电器、财会、土建等班。学制两年。1986年,该校首届毕业生中有30名被贵池发电厂录用为正式职工。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