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药材生产
60年代,本县药材种植多为单一品种,种植面积约数十亩。至80年代,种植和家养的药材发展到30余种,其中引种试种成功的有黄连、元胡、连翘、枳壳、厚朴、黄柏、一见喜、川芎、生地、玄参、款冬花、白术、天麻、木瓜、丹皮等;野改家种家养成功的有桔梗、山枝、射干、山芋肉、皖贝母、杜仲、牛蒡子、明党参、苡仁、丹参、紫苏、白及、半夏、土元、梅花鹿等。据1985年统计,全县种药面积1276亩,其中厚朴40亩,杜仲224亩,山茱萸315亩、枳壳20亩、木瓜19亩、山枝415亩、半夏20亩、元胡5亩、黄连6亩、贝母2亩、桔梗150亩、丹皮20亩、黄柏40亩。自60年代至80年代,本县共生产商品药材5000余担。
1958年,本县在山区棠溪乡曹村建立全省第一家养鹿场。20余年来,养鹿场历经三次捕鹿失败,改捕仔鹿,两下“关东”引进东北梅花鹿等过程,终使人工驯鹿获得成功,珍贵的中药材—鹿茸在本县已能生产。1988年,曹村养鹿场存圈鹿109头(其中公鹿87头),当年割取鹿茸31.4公斤。
1987年全县共有5个药材培植场,种药面积810亩;26个药材生产个体户,种药面积193亩。
1987年全县药材场简况表

1958年,本县在山区棠溪乡曹村建立全省第一家养鹿场。20余年来,养鹿场历经三次捕鹿失败,改捕仔鹿,两下“关东”引进东北梅花鹿等过程,终使人工驯鹿获得成功,珍贵的中药材—鹿茸在本县已能生产。1988年,曹村养鹿场存圈鹿109头(其中公鹿87头),当年割取鹿茸31.4公斤。
1987年全县共有5个药材培植场,种药面积810亩;26个药材生产个体户,种药面积193亩。
1987年全县药材场简况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