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耕牛血防
1956年冬,对屠宰后耕牛进行解剖检查,在24头黄牛中发现患血吸虫病18头,阳性率75%。在15头水牛中发现阳性6头,阳性率为40%。此后,每年进行一次耕牛血吸虫病查治。
50年代,耕牛血防工作由县血防站与各区兽医联合诊断协同开展,主要项目是通过耕牛粪便孵化和肠粘膜检查,掌握耕牛阳性率。1962年,县血防站对城关沿东南湖地区的耕牛94头作了肠粘膜刮取检查,发现阳性13头,占14%。
1964年,县兽医站调入耕牛血防科技人员。是年底,省农业厅在本县棠溪公社举办了耕牛血防训练班,参加培训的本县、区、社兽医人员会后对全县耕牛作了普查。1970年,县兽医站购麻油2000公斤,制药物“血防846”,治疗病牛。
1974年,省在贵池县召开耕牛血防现场会,与会人员在四岭和丰收圩参观了血防成果。1978年,本县获省耕牛血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几个年度耕牛血防成果表
(1988年)

1986年,已有晏塘、解放、刘街、高坦四个乡消灭了耕牛血吸虫病。
县兽医站是省血防研究会团体会员之一。1980年,省研究会在本县江口公社作耕牛血防药物“8440”服用试验,获省级科技成果奖。1987年,本县作为省“七·五”计划的血防攻关项目——“湖区消灭传染源以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研究”的协作单位,对试区茅坦乡汀洲村4个生产队的76头耕牛和部分下湖的生猪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治疗。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行一粪三检,头头治疗,已完成了当年的科研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