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五节 卫生交流
80年代以前,安徽对外卫生交流甚少,除70年代开始组建一支援外医疗队以外,几乎没有其他外事活动。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特别是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谈话以后,卫生外事工作日趋活跃。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安徽省卫生厅于1986年正式成立外事机构,在认真做好援外医疗队的组建与管理,办好援外培训中心的同时,积极组织对外友好往来与科技合作,选派优秀人才出国深造,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
70年代开始,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安徽负责组建派遣中国援也门(南)医疗队工作,20多年中,连续派出13批、629名队员参加医疗队工作。他们坚决贯彻执行我国的外交政策与援外方针,全心全意为也门人民服务,受到也门人民和政府的高度评价。
到1995年,安徽已与20多个国家和国际卫生组织开展了国际合作项目与科技交流,对提高安徽卫生科技和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安徽红十字会也与国外、国际红十字组织加强了合作与交流。
一、主要出访活动
随着对外扩大交流,安徽卫生部门出国考察访问、参加学术会议人员增多,出访涉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瑞典、瑞士、比利时,韩国、澳大利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阿曼、加拿大、印尼、利比亚、科威特、朝鲜、巴西、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20多个国家。
主要出访情况如下:
1956年春,省卫生厅副厅长朱世汉随卫生部组织的中国卫生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近1个月,主要考察苏联的医疗卫生工作。
1972年10月,省卫生厅医疗预防处副处长史银龙随卫生部组团到越南进行战伤医疗考察。
1979年8月,省卫生厅厅长朱世汉随卫生部组织的中国卫生代表团先后访问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在罗马尼亚重点考察城市卫生与老年病防治工作,在南斯拉夫重点考察3个共和国的医疗卫生组织和实行农业责任制后农村卫生工作。
1985年1月,安徽省医药卫生代表团赴日本进行考察访问。
5月,省卫生厅副厅长陆亚一率安徽省卫生友好代表团一行10人,赴日本高知县进行友好访问。
7月,省卫生厅副厅长武从祥率安徽省医疗器械考察团一行7人,赴美国考察医疗器械。
9月,省卫生厅厅长周维海随王厚宏副省长率领的安徽省科技教育代表团一行8人,赴德国下萨克森州进行友好访问。
10月,省卫生厅援外干部汪志龙赴也门进行援外医疗队工作调研。
1986年11月,省卫生厅副厅长陆亚一率安徽省卫生代表团一行4人,赴德国下萨克森州访问。
1987年5月,省卫生厅副厅长张亚民率安徽省医疗器械考察组赴日本考察。
1988年10月,受卫生部委托,省卫生厅医政处崔可英处长率中国基层卫生保健代表团一行5人,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考察访问。
1990年8月,省卫生厅副厅长陆亚一等2人,赴也门考察援外医疗队工作。
1991年5月,省卫生厅援外办公室副主任叶宏全赴也门共和国商谈医疗队议定书,并进行援外医疗队工作调研。
1992年4月,省卫生厅副厅长陆亚一率安徽省卫生厅实验室设备考察团一行7人,赴日本考察。
6月,省卫生厅副厅长张亚民随卫生部组团赴巴西执行考察消灭脊髓灰质炎任务。卫生厅药政局副局长杨德普随省技术进出口公司医疗器械考察组赴美国考察。
1993年3月,省卫生厅防病局局长随卫生部组团,赴日本考察血吸虫病防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4月,省卫生厅厅长许占山率安徽省卫生友好代表团一行3人,赴日本高知县中村市进行友好访问。
5月,省卫生厅副厅长崔可英等赴美国参加“5·8”世界红十字日庆祝活动及技术交流活动。
7月,卫生厅妇幼处处长许冬梅随卫生部组团赴美波士顿参加妇幼卫生管理人员讲习班。
8月,省中医管理局局长邓大学随省报业经营、新闻现状和发展趋势考察团赴美国考察。
1994年1月,省卫生厅外事办公室副译审张正英随卫生部代表团赴阿曼、阿联酋执行商谈合作事宜。
4月,省卫生厅厅长许占山作为中国卫生代表团副代表随卫生部组织的中国卫生代表团赴瑞士参加第47届世界卫生大会。这是安徽第一次派员参加世界卫生首脑会议。省卫生厅副厅长周可能等2人随卫生部教育管理学习考察团赴澳大利亚进行学习考察活动。省卫生厅副厅长戴光强等2人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第12届农村卫生和医学国际大会。
9月,省卫生厅副厅长崔可英率安徽省卫生友好访问团一行5人,赴日本高知县中村市进行友好访问。
1995年3月,省卫生厅厅长许占山等2人随卫生部组团赴澳大利亚进行ⅠV项目的考察学习任务。
4月,卫生厅外事办公室派员赴日本高知县中村市研修日语及行政管理。卫生厅医教处处长随卫生部组团赴美国执行ⅠV项目的考察学习任务。
5月,省卫生厅副厅长戴光强等4人赴加拿大参加儿童健康2000年世界大会。卫生厅外事办公室主任叶宏全随卫生部组团赴阿联酋、科威特、巴林考察。
7月,省卫生厅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等2人赴澳大利亚进行ⅠV项目的卫生人力规划技术考察任务。
9月,省卫生厅医政处派员赴日本进修护理专业。
12月,金树滋副厅长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团,赴日本考察日本医学和调研日本的中医药市场。崔可英副厅长率安徽卫生考察组一行4人,赴韩国考察生物制品技术和输血管理工作。
同一时期安徽卫生技术人员出国考察、进修、讲学、出席会议的有:
1987年11月,省立医院主治医师吴竞生等3人赴德国下萨克森州进修1年。
1988年4月,省职业病防治所医师陈葆春等4人赴德国下萨克森州进修1年半。
1990年5月,省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主治医师施有奇赴泰国讲学。
1991年4月,省卫生厅派员赴阿曼针灸按摩组工作2年。
8月,经卫生部中卫公司等联合考试录取,安徽孙新等10名护士赴科威特工作。
1992年2月,省立医院主任医师王德生赴日本参加第11届亚洲小儿科学术会议。
3月,省妇幼保健所医师计国平赴美国进修妇幼卫生专业1年。
4月,省立医院副主任医师沈春明等5人赴美考察并学习先进设备操作技术。省立医院徐荣楠教授等4人赴美国考察和学习先进设备操作培训。
7月,省立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吴恩光等3人赴法国执行中法政府科技合作项目——神经外科与脑立体定向技术学术交流活动。
8月,省血防所所长徐伏牛赴日本考察研讨寄生虫病防治及对策。
10月,省立医院主任医师董以健赴美国参加北美放射学术第78届年会。省立医院医学顾问陆正伟主任医师赴汉城参加第12届亚洲太平洋地区胸肺疾病研讨会。省皮肤病防治所周健民医师赴日本东京JⅠCA国际中心进修麻疯病防治专业1年。省职业病防治所主管技师史庆华赴德国GST—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进行合作研究1年。
11月,省立医院主治医师傅先明赴法国进修神经外科专业1年。
12月,省卫生厅副厅长金树滋教授赴新加坡参加国际中医药学术会议。
1993年4月,省优生优育医学遗传中心主任叶文虎等3人赴俄罗斯联邦医院儿科研究所考察访问并商谈合作事宜。省立医院主任医师刘认华赴洛杉矶参加美国医学会第35届头颈外科年会。
5月,省立医院副主任医师曹金兰等3人赴美国考察医疗器械。
7月,省立医院主任医师赵维章赴美参加第5届美国国际针灸中医大会。副厅长金树滋赴纽约参加美国国际东方医学学术会议。
8月,省地方病防治局办公室主任张学福等2人去美国参加第14届国际麻疯病学术会议,打破了安徽省在国际麻疯学术会议上无人出席的局面。
10月,省立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陆正伟、胸外科主任医师吴恩光赴新加坡出席第三次亚太呼吸病学术研讨会。
12月,省卫生防疫站副站长戴振威随卫生部组团赴印度尼西亚执行常规接种率考察。
1994年4月,省卫生干校主管医师王亚东赴美国执行世界银行贷款农村卫生人员规划项目培训任务,在美国进修1年。
5月,省立医院主治医师翟羽佳赴德国进行医疗设备的技术培训。
7月,省卫生干校助理工程师李勇赴韩国参加第78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省立医院副主任医师张明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由国家教委派往美国进修血液学专业半年。
8月,省卫生防疫站医师钱强赴泰国参加初级卫生保健管理进展全球培训班。
9月,省立医院主管技师陈怀亮等2人赴德国进行医疗设备技术培训。省红十字会主管医师安德礼随中国红十字会血液事业考察团前往日本考察红十字会输血工作。省立医院主任医师袁华音赴美国加尼福利亚州参加眼科协会第13届教学科研会议。省立医院主任医师殷保书赴美国参加第10届世界胃肠病学术会议。
11月,省红十字会主治医师张麟瑞赴柬埔寨参加亚洲地区卫生救护工作研讨会。省立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建生赴日本参加第1届血管外科会议。省结核病防治所副主任医师周健赴美国参加94’美国纽约国际中国传统医学学术会议。
12月,省立医院主任医师汪业汉等2人赴新加坡参加第1届亚洲立体定向功能性和计算机辅助神经外科大会。
1995年1月,省卫生防疫站主管医师刘丹青赴日本执行控制脊髓灰质炎任务。省皮肤病防治所主管护师左根玲随中国麻疯病康复研修团赴日本研修。
2月,省血吸虫病防治所所长徐伏牛赴印度尼西亚考察血吸虫病防治。
4月,省立医院副院长陈昆州等4人赴法国进行中法科技合作项目学术交流活动。
5月,省血防所主管医师汪天平赴美国进修血吸虫病防治技术。
6月,省卫生干校副教授叶宜德等2人赴澳大利亚执行ⅠV项目的医学教育考察任务。
8月,省立医院主任医师殷保书赴比利时参加国际内科学术研讨会。
10月,省卫生防疫站主管医师刘宏杰赴美国进修流行病学艾滋病专业。省立医院主任医师汪业汉等2人赴瑞典参加神经立体定向系统学习班。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副所长吴维铎等2人赴韩国参加中韩寄生虫病防治研讨会。省立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吴恩光等3人赴德国爱尔兰根西门子公司考察。
11月,省寄生虫病研究所所长葛继华赴韩国考察血吸虫病控制及健康教育工作。
12月,省立医院主任医师潘理明赴美国参加国际血液病学术会议。省优生优育医学遗传中心主任研究员叶文虎等3人赴美国、印度尼西亚考察交流精神发育迟缓康复工作。省地方病办公室副主任医师章学和等2人赴美国执行世界银行贷款V项目的培训考察。省妇幼保健所主管医师张业武赴日本进修新生儿筛查技术。省卫生防疫站主管医师沈永刚赴日本进修消灭脊髓灰质炎技术。
二、主要来访活动80年代以后,安徽卫生部门接待外宾访问不断增多。比较重要的来访有:
1980~1982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医学部主任瓦伦博士和上海医科大学苏德隆教授在贵池县开展化疗防治对策和综合防治对策的对比研究。
1983年10月,日本东北大学池田和渡边教授来皖考察,在合肥市进行苯、甲苯、混苯对接触工人影响的剂量—效应调查研究。
1985年5月,美国密执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莱文副教授来皖作印度博帕尔化工毒气泄漏事件与有关卫生化学分析的短期讲学。
1986年,中国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在铜陵市举办MPH/WHO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病学防治讲习班,来自全国湖沼地区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的血防技术骨干参加了学习。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莫特博士一行参加该讲习班的举办。
4月,德国下萨克森州卫生代表团团长海因茨博士访皖,与省卫生厅陆亚一副厅长进行会谈,并就两省州互派卫生技术人员进修访问事宜签署了《会谈纪要》。
6月,在滁州市举办全国农村初级保健研讨班,世界卫生组织(WHO)驻华代表基恩博士、卫生部胡熙民副部长出席,王厚宏副省长主持会议。
9月,美国卫生部高级寄生虫病学家代表团克莱因博士、奇佛博士来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所访问,并考察铜陵县湖区现场。
10月,卫生部顾问、著名麻疯病专家马海德博士陪同日本汤浅扬博士等来淮南市麻疯病医院——马山医院考查访问。
1989年5月,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系主任巴克教授来省血防所作学术报告。
1990年10月,日本国立多摩研究所麻疯病专家神农男、金真藏考察芜湖市麻疯病院。
1991年3月,应省优生优育遗传中心邀请,日本东京大学专家马正高、日本国立神经研究所医学专家樱川宣男来皖访问讲学。
5月,世界卫生组织泰国鲁特拉库教授来皖南医学院访问。苏联巴什基尔自治区共和国首府鸟发市针灸门诊所主任弗·维·堪达罗夫医师来安徽中医学院附院针灸经络研究所访问。
6月,WHO驻华代表基恩博士来皖参加在黄山市召开的WHO合作项目县“初级卫生保健管理干部讲习班”活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索勒撒拉及夫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帕克得夫人、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官员明托他帕来安徽金寨、六安、霍山等县考察妇幼卫生合作项目执行情况及洪涝灾害对卫生工作影响。
10月,德国波鸿大学劳动医学研究所福斯博士等来省职业病防治所讲学。
1992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主任韩相泰博士来安徽参加安徽医科大学举办的实用康复治疗技术培训班的开幕式。
3月,省血防所接待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莫托博士。
4月,日本驻华长期专家千叶靖男和狱崎峻郎应邀到安徽参加消灭脊髓灰质炎培训班。
6月,世界银行高级官员迪根一行6人,来皖对世界银行贷款的农村卫生人力开发项目进行评估。
10月,德国下萨克森州州立吕内堡医院院长于尔根、洛策博士应邀来皖访问,并与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进行学术交流、讨论合作问题。10月,日本大阪感染防止、灭菌技术顾问滕冈一郎应省护理学会邀请来合肥作《医院感染防止的具体措施、消毒药使用及灭菌技术提高》讲座。
10月,世界银行贷款“传染病与地方病控制”项目血吸虫病部分联合技术监督团鸟帕蒂亚、韦伯莱来繁昌、贵池作实地考察。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扩大免疫项目官员埃克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设备官员阿罗拉来合肥参加卫生部主办“省级人员冷链监测卡应用培训班”讲课。
11月,世行贷款卫V项目督导团韦伯博士来繁昌、贵池县督导。
11月,省抗癌协会邀请世界卫生组织顾问麦克唐纳等来安徽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在合肥举办的中国癌症疼痛培训班,来自全国各省、市学员100余人参加了学习。
1993年4月,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在黄山市举办9省市60余位代表参加的“县医院规划设计讲习班”,世界卫生组织顾问理查德·约翰逊、世界银行顾问路思马丽、格兰威尔来皖为讲习班讲课。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基德森博士来省血防所、省防疫站对TDR项目进行考察。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哈什米博士、基德森博士来省血防所考察。
5月,世界卫生组织临时顾问泰乐博士来省血防所访问,并在“全国血吸虫病诊断和控制培训班”讲课。法国神经外科专家NGCYEN教授、神经组织移植专家CESARO教授应邀来省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
9月,日本山梨医科大学中岛教授等4人来省血防所进行短期科研协作。
9月,德国CBM顾问克里斯蒂博士应邀到合肥、滁州、凤阳、舒城、寿县等地进行防盲、治盲合作项目考察。
10月,俄罗斯医科院儿科研究所所长米·维·斯杜建杜教授等应邀来省优生优育遗传中心访问考察。德国GSF研究所施韦姆博士到省职防所作遗传病理学术讲座。美国PTP牙科医学代表团应省中华医学会邀请来安徽中医学院及附院、安医大口腔系、肥西三河医院进行学术交流。阿曼苏丹国哈菲兹家族企业集团经销部总经理阿里由卫生部外事司交流中心处长陪同来皖,先后来半汤疗养院、弋矶山医院考察。
12月,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西太区规划协调主任韦尔博士、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西奇博士等来安徽参加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日活动,同时为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提供咨询。
1994年5月,威廉博士来安徽进行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检查,先后到无为、枞阳两县考察。
5月,英国国际麻疯救济会沃森来淮南市和无为县麻疯康复试点单位指导与考察。
8月,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布朗克等考察芜湖、无为两县麻疯联合化疗执行情况。世界银行贷款卫V项目督导团韦伯博士来皖督导,对安徽省项目管理、疾病控制进行考察。
9月,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教授雷诺·勃戈来省血防所和繁昌、铜陵考察访问。
三、选派技术人员出国学习
建国后,国家选送一批青年到苏联高等医学院校学习,他们于60年代前后回国,成为安徽医疗卫生单位的技术骨干。
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安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卫生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先后选送100多名卫生技术人员出国留学、进修。
在培养人才方面,安徽省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及川医学奖学金派出留学生是一个重要方面。世界卫生组织项目是我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最基本的合作方式之一,自1978年签署协议至1995年底,安徽派出留学人员15人;川医学奖学金是中国卫生部与日本协力事业财团合作的项目,自1986年至1996年,其中安徽派出留学人员13人。
上述两项目安徽28名留学人员平均年龄为33.2岁(男性25人,女性3人),派往7个国家,涉及15个专业和学科。在国外平均学习时期为11.38个月。在国外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39篇,获得硕士学位2人,博士学位2人。28人中已有26人回国,后又有人赴外读博士学位。在回国人员中,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4项,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作为负责人承担部省级科研课题6项,参加省级科研课题10项;作为负责人承担厅局级科研课题5项。
四、安徽援外医疗队
从1963年起,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中国政府应邀先后向6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援外医疗队,开创了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合作的新局面,援也门(南)医疗队就是其中的一支。
根据中国政府与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政府签订的协议,1969年冬,国家卫生部安排安徽省组建派遣中国援南也门医疗队。
1970年1月31日,安徽派出中国援南也门医疗队第一队一行25人。之后,每2年轮换1次,至1995年,共计派出13队,累计629人次。医疗队在也门(南)分为5个分队(即亚丁分队、阿比洋分队、赛永分队、拉哈杰分队和卡登分队),分别在也门南部的亚丁省亚丁人民医院、共和国教学医院、阿比洋省的拉兹医院、哈达拉毛省赛永地区的夏玛赫烈士医院、拉哈杰省的拉哈杰医院和卡登地区的群众医院工作。
中国援也门(南)医疗队分别设有内科、外科、妇产、小儿、泌尿、骨科、胸外、脑外、眼科、五官、针灸、放射、麻醉、药剂、检验及护理等16个科别,每队保持60人左右。
中国医疗队在也门积极开展医疗工作,为也门人民诊治疾病,做了大量工作。据1996年底统计,共诊治门诊病人641.6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8.6万人次,施行各类手术16.4万余例,抢救垂危病人1.1万人次,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他们的精湛医术和良好的医德受到也门政府和人民的欢迎,并受到很高评价。
我国援也门(南)医疗队在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援外方针,全心全意为也门人民解除痛苦,他们被誉为“白衣使者”和“最受欢迎的人”。
中国医疗队在也门医院与同行合作共事,积极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同时,还以传、帮、带和集中讲座等形式,向也方传授临床诊治和护理经验。他们还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成功地开展许多新项目,施行了如颅内肿瘤摘除、食道癌根治、肾切除、断肢再植等多种高难度或较大难度的手术,治愈了多例疑难病症。针对也门边远地区缺医少药情况,中国医疗队组织力量进行巡回医疗,受到当地人民和政府的热烈欢迎。1975年1月,南也门总统委员会主席阿里·萨勒姆·鲁巴伊同安徽医疗队第三队总队长田玉秀谈到中国医疗队在边远地区进行巡回医疗时说:“送医送药给边远地区的贫苦患者,不要说外国医生,就是也门医生也做不到,而你们却这样做了,也只有社会主义中国的医生才能这样做。所以,我和我的人民都感谢你们。”
中国援也门(南)医疗队不仅以高超的医疗技术为也门患者解除痛苦,而且用自己的血肉拯救也门的患者,医疗队第三队为抢救一大面积烧伤的患者,放射科医生刘庭芳毅然献出自己身上两块8×5寸的皮肤、药剂师倪庆华主动地献出600CC鲜血。一位也门朋友感慨地说:“我看过英文版的《纪念白求恩》,深为白求恩式的精神所感动,想不到我会在自己的国家亲眼看到白求恩式的中国医生!”在也门工作的中国医务人员都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他们出现在南也门任何地方,都会听到“绥尼,特曼姆!”(中国人好!)那亲切友好的招呼声。
由于中国医疗队全力以赴地为也门人民解除病痛,也门的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多次进行报道。1975年,当中国医疗队第三队副总队长、省立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徐荣楠成功地为也门一位患儿做了颅脑肿瘤摘除手术后,南也门国家报《十月十四日报》发表《天使手中的努娅娜》(努娅娜为患者名)一文赞扬道:“在也门不敢想象,在印度、埃及望之却步,在英国伦敦亦为罕见的巨大手术,在民主也门的亚丁人民医院成功了!我们衷心地感谢中国医疗队!衷心地感谢中国医疗队的徐大医生!”
中国医疗队员与也门国家医务人员和普通群众真诚合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方有困难,也方朋友立即伸出援助的手。
1986年,南也门“一·一三事件”发生后,中国医疗队奉命撤退,汽车在途中抛锚,也门朋友冒着纷飞的炮火冲到车前,帮助医疗队抢修汽车,直到汽车开走,他们才匆匆隐蔽到安全地带。也门朋友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们经常向中国朋友说的一句话:“中国人和也门人是朋友和兄弟!”
1993年6月,南也门最高人民委员会主席阿里·海达尔、阿塔斯,在宴请援也门(南)医疗队卡登分队全体队员时,亲笔给医疗队题词:“对卡登医院的中国医疗队,在有建设性、成果性的友好合作领域所作的努力,我表示钦佩和赞赏。驻也门中国医疗队所作的工作,体现了深厚的革命人道主义友谊,正是这种友谊,把两个友好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我祝愿所有医疗队员身体健康!生活愉快!祝愿也门和中国的友谊长存!祝愿中也两国的友谊进一步发展!”
中国医疗队员有的为也门人民写书。第13队队员李军在也门工作期间,写了一本名为《也门眼病图谱》的书稿,也门总统阿里·阿布杜拉·萨利赫,特批1.5万美元,资助李军出书。
一些中国医疗队员在也门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1994年5月4日,也门突然爆发全面内战,中国驻亚丁总领事馆决定中国医疗队全部撤离。阿比洋队所在地为南北方内战的主战场。18名医疗队员为了执行总领事馆指示,帮助107厂的中国17名专家撤离时,副队长、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张承坚不幸中弹身亡。安徽省政府追认张承坚为革命烈士。
1995年3月,应也门政府邀请首批派出先遣队3人赴也门(南)进行复派准备工作。4月至10月,第13队其余55名队员重返也门(南)。
为了不断巩固与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与合作,积极宣传中国援外医疗队工作。中国卫生部专门开会表彰援外医疗队,在1988年召开的“全国援外医疗队25周年纪念暨表彰会”上,援南也门医疗队第9队被评为全国先进援外医疗队,主派该队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被评为先进管理单位,该队总队长、皖南医学院副院长兼弋矶山医院院长林元浩被评为模范医疗队长;该队两名队员刘庭芳(省立儿童医院)、周文鼎(蚌医附院)被评为优秀的援外医疗队员。在1993年卫生部召开的“全国出国医疗队工作会议”上,援南也门医疗队第10队赛永分队、第11队卡登分队被评为全国先进援外医疗队;第10队总队长、省立医院主任医师柴仲培被评为模范医疗队长;第11队医疗队员冯春琴(安医大附院)、龚兴宝(合肥市精神病院)被评为优秀援外医疗队员。
安徽省卫生部门也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彰和纪念安徽省组派援也门(南)医疗队。1983年,作为安徽省援外医疗队回国人员的代表、省立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范广洲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1994年,为了纪念安徽组派援也门(南)医疗队派出25周年,表彰援也门(南)医疗队作出成绩,安徽省卫生厅援外办公室编辑了《中国援也门(南)医疗队纪念册》(1970~1994)。傅锡寿省长为纪念册题词:“红海岸边盛开中也人民友谊之花”。
安徽援民主也门医疗队各队情况见表2—6—10。
安徽省援民主也门医疗队第1~13队情况统计表

五、红十字会与其他国际交往
安徽省红十字会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地方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的社会救助团体。安徽省红十字会始建于195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活动被迫中断,1984年恢复工作,办事机构挂靠在卫生厅内。主要职责是发展红十字会组织和红十字会员;宣传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参加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伤病员和受害者的救助;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推动公民无偿献血;开展红十字青少年和其他人道主义服务活动;完成人民政府委托事宜;为海峡两岸同胞寻找亲人;与国际间红十字组织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安徽省红十字会奉行人道主义宗旨,努力把减轻各类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的疾苦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1985年,省红十字会发起了援助非洲战胜饥荒的募捐活动,募集人民币38万元支援非洲灾民抗灾。
1986年11月,省红十字会秘书长崔可英随省卫生代表团出访德国下萨克森州,该州红十字会赠送安徽省红十字会一辆救护车和部分救护器材。
1991年夏,安徽省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及德国、日本、朝鲜、波兰、泰国、伊朗、新加坡、香港、台湾等20个国家和地区捐赠的救灾物、款总值8000多万元人民币。省红十字会接待境外察灾代表团15批50余人次。1991年全省16个地市、67个县(市)全部建立了红十字会,受援物款通过红会系统及时转运灾区,救济灾民。
1992年,安徽省继续接受红十字会国际联合会及香港、台湾地区红十字组织等援助款物总值2000多万元、物资4000余吨,接待境外红会代表10人次。
1993年,由香港、台湾地区红十字组织援建安徽省灾区65个乡镇红十字卫生院、298个村红十字卫生站、24个中小型自来水厂、11所中小学校舍基本建成使用。省红十字会接待境外来访客人7批25人次。
1993年6月20日至7月15日,副省长、省红十字会会长杜宜瑾,随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出访加拿大、美国。
1994年香港、台湾地区红十字组织援助安徽省价值110万元人民币的医疗设备和自来水厂续建资金。
1994年9月,省红十字会派员随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赴日本考察红十字会输血工作。同年11月,省红十字会张麟瑞主治医师赴柬埔寨参加亚洲地区卫生救护工作研讨会。
1995年,省红十字会共接受红十字国际联合会、台湾地区红十字组织、美国驻华使馆、德国政府援助救灾物资总值308万元,接待境外红十字组织来宾4批6人。
为增强红十字会自身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安徽省红十字会先后创办了安徽省红十字医院、安徽省红十字会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和红业贸易公司,建立了安徽省红十字基金会,并兴建3500平方米的中国红十字会安徽省备灾救灾中心。六、安徽与国际组织、外国政府、民间团体卫生合作
〔安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卫生合作〕
计划免疫、冷链合作项目:该项目合作双方为卫生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内容为配备运输和制冷设备,使疫苗在低温条件下储存、运输、使用,保证每年接种次数不少于6次,并保证接种效果,于1988年和1990年分别达到以省和县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85%的目标。
项目执行年限:1986~1990年。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物资,折合人民币2000万元,安徽省和县两级政府为该项目提供财政拨款共800多万元(其中省级430多万元)购买相应运输、制冷设备、冷藏和接种器材,随同无偿援助的进口设备,于1986年和1990年分两批完成省、地、县、乡、村的冷链设备装备。
该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安徽计划免疫工作条件,大大地提高接种率和接种质量。1988年和1990年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两次对安徽审评,结果表明安徽分别实现以省和县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85%目标。
加强卫生防疫工作项目:该项目合作双方为卫生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内容为建立省级和一个地级冷链维修中心;建立计划免疫实验室监测中心;加强贫困地区的冷链建设;消灭脊髓灰质炎;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项目执行年限:1990~1996年。
项目执行后安徽于1990年、1992年和1993年各派1人前往美洲和印度尼西亚考察消灭脊髓灰质炎和常规接种报告工作,并通过对冷链设备补充和更新,及对制冷设备的维修,保证全省冷链设备正常运行;实验室设备的增添,使免疫监测工作正常开展;提高了各级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的素质。1995年实现以乡镇为单位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相应传染病得到进一步控制或消除。
健康教育合作项目暨中学生控烟模式研究子项目:该项目合作双方为安徽省卫生厅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执行年限为1994~1995年,二期合作为1996~2000年。安徽参加上述项目县市为界首市、宁国市;参加上述项目学校为合肥八中、界首二中。
项目内容为生命知识传播,强化省、市、县健康教育机构,并使界首、宁国两市70%的目标人群(5岁以下儿童的母亲、孕妇和婚后5年内未生育的妇女)知晓70%以上的生命知识信息。中学生控烟模式研究,通过该研究的实施,期望获得有效的可推广的中学生控烟模式,以控制中学生吸咽,维护中学生健康。
地方病防治合作项目:该项目合作双方为省卫生厅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执行年限为1996~2000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该项目无偿援助人民币120万元,项目服务于安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项目执行后,安徽省防疫站派一名技术人员于1996年9月23日至11月4日赴美国亚特兰大接受管理培训。安徽全省从1996年春开始,普遍实施全民食盐加碘。
〔安徽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
控制脊髓灰质炎项目:该项目合作双方为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执行年限为1989~1990年,项目内容为启动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项目执行后安徽举办控制消灭脊灰培训班1期。
91中国减灾项目:该项目合作双方为安徽省卫生厅与世界卫生组织,执行年限为1991年,项目内容为补充因灾害损坏的冷链设备,项目开展后将世界卫生组织援助的冷链物品发放至受灾地区,保证受灾地区的计划免疫工作正常开展。
〔安徽接受世界银行卫生项目贷款〕
血吸虫病控制项目:1990年和1991年中国与世界银行谈判并签署了世界银行贷款“中国传染病和地方病(含血吸虫病)控制项目”协议。安徽在本项目血防部分的借贷资金为572万个特别提款权(约合800余万美元),省和流行区地方财政计划投入配套资金约8000万元人民币。项目预期5年,采用以化疗为主加重点易感地带灭螺和健康教育的策略,以期在5年内使流行区居民和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40%,钉螺自然感染率和感染性钉螺密度降低50~60%。这是安徽省第一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及其疾病控制策略于血吸虫病防治。
全省自1992年启动世界银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共覆盖8个地、市,32个县(市、区),3255个行政村,人口549.4万人,钉螺分布面积2.25亿平方米。通过5年实施世界银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的技术策略,截至1996年底,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平均下降了33.96%,牛血吸虫感染率平均下降了33.11%,钉螺平均密度和感染螺平均密度分别下降了30.34%和66.45%;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获得科研中标课题(JRMC课题)17项;流行区居民血防常识知晓率达到76.74%、卫生行为形成率达到74.84%;流行区地、市和重点县血防机构均装备了微机、B超、汽车、彩电等设备,信息管理和技术设备均有所改善;有22个县市的重点有螺环境获得了改造,从而为进一步控制和阻断血吸虫病传播创造了条件。为进一步巩固防治效果,世界银行与中国卫生部已达成协议,本项目的终止期将继续延迟到1998年底。
农村卫生人力开发贷款项目:项目总经费为2426.13万美元。农村卫生人力开发项目实施期共6年,1992年10月通过最后评估,1993年11月23日正式生效,开始实施。农村卫生人力开发是根据《安徽省卫生事业八五计划和2000年规划设想》,以解决目前项目地区农村卫生问题为出发点,改善项目地区乡、村两级卫生人力质量、适当发展数量、优化人力的知识、技能、专业结构和地区分布,制定并实施稳定农村卫生队伍的政策,不断提高乡、村两级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能力,从而为改善项目地区农村卫生状况,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总目标服务。项目执行地区为合肥、阜阳、六安、滁州、安庆、黄山6地市,共覆盖44个县(市、区)、1799个乡、16589个村,合肥人口2807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9.58%。
〔安徽与各国政府、民间团体卫生合作〕
安徽与法国卫生合作项目:项目名称为神经外科与脑立体定向技术,这一合作项目是1990年在巴黎举行的中法科技协商会议,商讨1991年中法政府间科技合作计划时确定。项目合作双方为中国安徽省立医院、安徽省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与法国巴黎十二大学医学院附属亨利·蒙多尔医院神经外科。1991年4月,法方卡拉韦尔、拉孔布两位教授来皖讲学、考察并与中方拟定具体合作交流计划。1992年4月,法方两位教授再次来访,并作学术报告。同年7月,安徽省立医院院长吴恩光教授、立体定向所所长许建平教授、神经外科主任汪业汉教授组成访法医学代表团对亨利·蒙多尔医院进行了访问、讲学和考察。1993年5月,法方由内居埃纳、赛扎尔教授组成代表团访皖并参加在大连召开的中国第三届立体定向及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大会。1993年9月,法方两位教授第三次访皖并作学术报告。1994年5月,法方两位教授来皖讲学并考察。与此同时,安徽多位卫生专家赴法考察学习。1992年11月,中方派出傅先明医师赴法亨利·蒙多尔医院神经外科进行为期两年的工作与研究,圆满完成进修任务回国。此后,中方又先后派出两名技术人员继续进行研修任务,按时回国。1995年4月,省立医院副院长陈昆州、主任医师徐荣楠、立体定向所所长汪业汉、副主任医师傅先明赴法国进行合作项目交流活动。5月,中法双方在合肥举办“中法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大会”,全国各地100多位代表参加。中法双方各派5位著名专家在大会作学术报告,对神经外科前沿学科进行了广泛讨论。这次会议代表中法两国乃至世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
中法合作的另一项目为援助安徽潜山县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该项目在省科委协助下,于1992年4月至1994年5月已执行完毕,法方提供给潜山县101万元人民币的捐助,用于改善县农村基层医疗卫生设备之不足。项目执行双方为法国南方卫生组织和安徽省卫生厅。
安徽与德国医疗卫生合作:1985年9月,安徽省卫生厅周维海厅长随王厚宏副省长率领的安徽省科技教育代表团访问德国下萨克森州,并与该州签署了安徽省与下萨克森州在卫生领域进行科技交流的协议书,议定在结核病、职业病的防治与研究方面进行科技合作。次年春,下萨克森州医学专家海因兹等3人来皖考察。
1986年起,下萨克森州为安徽免费提供8名卫生技术人员赴德进修12个月至18个月。安徽根据本省急需卫技人才,选送了小儿内科、小儿外科、新生儿监护、精神神经病学、医学检验、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及医学德语7个专业技术人员前去进修,均已学成回国。
1989年,根据德方要求,安徽选派了以省针灸医院罗庆道教授为代表一行2人赴德国下萨克森州汉诺威市,帮助其建立针灸医疗技术专业,并赠送一具“仿古针灸模型人”和一本新版英文本《针灸学》及针灸用具等。
安徽与英国卫生合作项目:项目名称为中英麻疯康复合作项目,合作双方为安徽省卫生厅和英国麻疯救济会,实施单位为安徽淮南市马山医院和无为县皮肤病防治站,项目执行时间为1995年5月至1998年5月。项目执行后,到1995年底,全省累计治愈麻疯病人6000余名,占病人总数近80%。世界卫生组织西亚太平洋地区顾问菲利浦和格莱齐奥到无为县考察,对该县基本消灭麻疯病达标情况,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许。
安徽与日本卫生合作项目:1993年4月,安徽省卫生厅许占山厅长率安徽省卫生友好代表团访问日本高知县中村市,并签订了安徽省与高知县中村市在医学领域进行交流协议书。同年11月,安徽举办了为期1年的半脱产的日语培训班,参加学习的有中医、针灸、推拿等13名技术骨干。为实施“东洋医学之乡”计划做准备,1994年5月,中村市市长冈本淳、副议长滕田丰作和市民病院院长氏原一等4人应邀来皖进行访问与考察。通过访问,更加坚定在中村市建立“东洋医学之乡”的信心。同年10月,崔可英副厅长率省立医院、安医大附院院长、省中医附院副院长等人组成安徽省卫生厅医疗交流团赴中村市访问,通过访问,促进了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安徽与加拿大卫生合作项目:项目名称为儿童健康援助项目,合作双方为安徽省卫生厅与加拿大中国儿童健康基金会,项目自1991年8月起分4期进行,第一期为1991年8月至1992年12月。经两次商谈,凤台、寿县、霍邱、颍上、阜南等5个县为第一批灾后受援县。9月,又增加临泉、阜阳、怀远、长丰、太湖、枞阳、潜山、六安、舒城、庐江、和县、无为、全椒、嘉山、定远(1993年定远调整为凤阳)等15个项目县,两次共20个县,每个县有3个乡接受加中儿童健康基金会的援助。
主要工作是对20个县的县、乡、村级儿童保健人员进行儿童常见疾病防治和预防接种的培训、免费为60个乡的1~14岁儿童进行义诊。
第二、三期为1992年12月至1994年12月。主要是对20个县县级有关人员进行儿童保健、儿童营养和婴幼喂养以及儿童贫血、肠道寄生虫感染的调查与防治。
第四期为1994年12月起。主要是进行儿童保健人员培训、儿童缺铁性贫血的调查与防治以及儿童龋齿防治。这期工作基本完成。另外,这期项目实施过程中,还接受了建设3个“爱幼中心”的援助,至1996年底,全椒、霍邱、无为3县“爱幼中心”的土建工程已全部完成。
中国欧盟卫生医疗合作项目:合作项目为预防控制性病、艾滋病,培训省级性病、艾滋病防治师资,时间为1995~1997年,合作内容为培训省级性病、艾滋病防治师资,并在省内开展二级培训,提供性病、艾滋病培训设备。项目开展后,有5人参加全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师资培训。省内举办了流行病学、检查诊断两个培训班,分别培训地市级专业人员70余人,为全省的性病、艾滋病防治打下了良好基础。
安徽除与上述国家和区域组织进行卫生合作外,还得到以色列政府和瑞士政府医疗项目贷款:
以色列政府贷款:1994年下半年,以色列向安徽贷款45万美元,还款期为10年,宽限期1年。这笔贷款主要用于省立医院、中医学院附院、弋矶山医院、蚌埠市二院、宿县地区医院购买美国美联公司生产的TCV、CCV设备,以提高安徽省医疗急救设备的性能。
瑞士政府贷款:1995年8月,瑞士向安徽贷款8.8万瑞士法郎,用于引进手术显微设备,以加速聋哑盲疾病的康复水平。贷款85%由瑞士政府提供,其中赠款40%,贷款60%,还款期5年。接受此项贷款的有省立医院、弋矶山医院、合肥市一院,用于加强康复领域装备建设。
70年代开始,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安徽负责组建派遣中国援也门(南)医疗队工作,20多年中,连续派出13批、629名队员参加医疗队工作。他们坚决贯彻执行我国的外交政策与援外方针,全心全意为也门人民服务,受到也门人民和政府的高度评价。
到1995年,安徽已与20多个国家和国际卫生组织开展了国际合作项目与科技交流,对提高安徽卫生科技和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安徽红十字会也与国外、国际红十字组织加强了合作与交流。
一、主要出访活动
随着对外扩大交流,安徽卫生部门出国考察访问、参加学术会议人员增多,出访涉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瑞典、瑞士、比利时,韩国、澳大利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阿曼、加拿大、印尼、利比亚、科威特、朝鲜、巴西、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20多个国家。
主要出访情况如下:
1956年春,省卫生厅副厅长朱世汉随卫生部组织的中国卫生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近1个月,主要考察苏联的医疗卫生工作。
1972年10月,省卫生厅医疗预防处副处长史银龙随卫生部组团到越南进行战伤医疗考察。
1979年8月,省卫生厅厅长朱世汉随卫生部组织的中国卫生代表团先后访问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在罗马尼亚重点考察城市卫生与老年病防治工作,在南斯拉夫重点考察3个共和国的医疗卫生组织和实行农业责任制后农村卫生工作。
1985年1月,安徽省医药卫生代表团赴日本进行考察访问。
5月,省卫生厅副厅长陆亚一率安徽省卫生友好代表团一行10人,赴日本高知县进行友好访问。
7月,省卫生厅副厅长武从祥率安徽省医疗器械考察团一行7人,赴美国考察医疗器械。
9月,省卫生厅厅长周维海随王厚宏副省长率领的安徽省科技教育代表团一行8人,赴德国下萨克森州进行友好访问。
10月,省卫生厅援外干部汪志龙赴也门进行援外医疗队工作调研。
1986年11月,省卫生厅副厅长陆亚一率安徽省卫生代表团一行4人,赴德国下萨克森州访问。
1987年5月,省卫生厅副厅长张亚民率安徽省医疗器械考察组赴日本考察。
1988年10月,受卫生部委托,省卫生厅医政处崔可英处长率中国基层卫生保健代表团一行5人,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考察访问。
1990年8月,省卫生厅副厅长陆亚一等2人,赴也门考察援外医疗队工作。
1991年5月,省卫生厅援外办公室副主任叶宏全赴也门共和国商谈医疗队议定书,并进行援外医疗队工作调研。
1992年4月,省卫生厅副厅长陆亚一率安徽省卫生厅实验室设备考察团一行7人,赴日本考察。
6月,省卫生厅副厅长张亚民随卫生部组团赴巴西执行考察消灭脊髓灰质炎任务。卫生厅药政局副局长杨德普随省技术进出口公司医疗器械考察组赴美国考察。
1993年3月,省卫生厅防病局局长随卫生部组团,赴日本考察血吸虫病防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4月,省卫生厅厅长许占山率安徽省卫生友好代表团一行3人,赴日本高知县中村市进行友好访问。
5月,省卫生厅副厅长崔可英等赴美国参加“5·8”世界红十字日庆祝活动及技术交流活动。
7月,卫生厅妇幼处处长许冬梅随卫生部组团赴美波士顿参加妇幼卫生管理人员讲习班。
8月,省中医管理局局长邓大学随省报业经营、新闻现状和发展趋势考察团赴美国考察。
1994年1月,省卫生厅外事办公室副译审张正英随卫生部代表团赴阿曼、阿联酋执行商谈合作事宜。
4月,省卫生厅厅长许占山作为中国卫生代表团副代表随卫生部组织的中国卫生代表团赴瑞士参加第47届世界卫生大会。这是安徽第一次派员参加世界卫生首脑会议。省卫生厅副厅长周可能等2人随卫生部教育管理学习考察团赴澳大利亚进行学习考察活动。省卫生厅副厅长戴光强等2人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第12届农村卫生和医学国际大会。
9月,省卫生厅副厅长崔可英率安徽省卫生友好访问团一行5人,赴日本高知县中村市进行友好访问。
1995年3月,省卫生厅厅长许占山等2人随卫生部组团赴澳大利亚进行ⅠV项目的考察学习任务。
4月,卫生厅外事办公室派员赴日本高知县中村市研修日语及行政管理。卫生厅医教处处长随卫生部组团赴美国执行ⅠV项目的考察学习任务。
5月,省卫生厅副厅长戴光强等4人赴加拿大参加儿童健康2000年世界大会。卫生厅外事办公室主任叶宏全随卫生部组团赴阿联酋、科威特、巴林考察。
7月,省卫生厅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等2人赴澳大利亚进行ⅠV项目的卫生人力规划技术考察任务。
9月,省卫生厅医政处派员赴日本进修护理专业。
12月,金树滋副厅长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团,赴日本考察日本医学和调研日本的中医药市场。崔可英副厅长率安徽卫生考察组一行4人,赴韩国考察生物制品技术和输血管理工作。
同一时期安徽卫生技术人员出国考察、进修、讲学、出席会议的有:
1987年11月,省立医院主治医师吴竞生等3人赴德国下萨克森州进修1年。
1988年4月,省职业病防治所医师陈葆春等4人赴德国下萨克森州进修1年半。
1990年5月,省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主治医师施有奇赴泰国讲学。
1991年4月,省卫生厅派员赴阿曼针灸按摩组工作2年。
8月,经卫生部中卫公司等联合考试录取,安徽孙新等10名护士赴科威特工作。
1992年2月,省立医院主任医师王德生赴日本参加第11届亚洲小儿科学术会议。
3月,省妇幼保健所医师计国平赴美国进修妇幼卫生专业1年。
4月,省立医院副主任医师沈春明等5人赴美考察并学习先进设备操作技术。省立医院徐荣楠教授等4人赴美国考察和学习先进设备操作培训。
7月,省立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吴恩光等3人赴法国执行中法政府科技合作项目——神经外科与脑立体定向技术学术交流活动。
8月,省血防所所长徐伏牛赴日本考察研讨寄生虫病防治及对策。
10月,省立医院主任医师董以健赴美国参加北美放射学术第78届年会。省立医院医学顾问陆正伟主任医师赴汉城参加第12届亚洲太平洋地区胸肺疾病研讨会。省皮肤病防治所周健民医师赴日本东京JⅠCA国际中心进修麻疯病防治专业1年。省职业病防治所主管技师史庆华赴德国GST—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进行合作研究1年。
11月,省立医院主治医师傅先明赴法国进修神经外科专业1年。
12月,省卫生厅副厅长金树滋教授赴新加坡参加国际中医药学术会议。
1993年4月,省优生优育医学遗传中心主任叶文虎等3人赴俄罗斯联邦医院儿科研究所考察访问并商谈合作事宜。省立医院主任医师刘认华赴洛杉矶参加美国医学会第35届头颈外科年会。
5月,省立医院副主任医师曹金兰等3人赴美国考察医疗器械。
7月,省立医院主任医师赵维章赴美参加第5届美国国际针灸中医大会。副厅长金树滋赴纽约参加美国国际东方医学学术会议。
8月,省地方病防治局办公室主任张学福等2人去美国参加第14届国际麻疯病学术会议,打破了安徽省在国际麻疯学术会议上无人出席的局面。
10月,省立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陆正伟、胸外科主任医师吴恩光赴新加坡出席第三次亚太呼吸病学术研讨会。
12月,省卫生防疫站副站长戴振威随卫生部组团赴印度尼西亚执行常规接种率考察。
1994年4月,省卫生干校主管医师王亚东赴美国执行世界银行贷款农村卫生人员规划项目培训任务,在美国进修1年。
5月,省立医院主治医师翟羽佳赴德国进行医疗设备的技术培训。
7月,省卫生干校助理工程师李勇赴韩国参加第78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省立医院副主任医师张明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由国家教委派往美国进修血液学专业半年。
8月,省卫生防疫站医师钱强赴泰国参加初级卫生保健管理进展全球培训班。
9月,省立医院主管技师陈怀亮等2人赴德国进行医疗设备技术培训。省红十字会主管医师安德礼随中国红十字会血液事业考察团前往日本考察红十字会输血工作。省立医院主任医师袁华音赴美国加尼福利亚州参加眼科协会第13届教学科研会议。省立医院主任医师殷保书赴美国参加第10届世界胃肠病学术会议。
11月,省红十字会主治医师张麟瑞赴柬埔寨参加亚洲地区卫生救护工作研讨会。省立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建生赴日本参加第1届血管外科会议。省结核病防治所副主任医师周健赴美国参加94’美国纽约国际中国传统医学学术会议。
12月,省立医院主任医师汪业汉等2人赴新加坡参加第1届亚洲立体定向功能性和计算机辅助神经外科大会。
1995年1月,省卫生防疫站主管医师刘丹青赴日本执行控制脊髓灰质炎任务。省皮肤病防治所主管护师左根玲随中国麻疯病康复研修团赴日本研修。
2月,省血吸虫病防治所所长徐伏牛赴印度尼西亚考察血吸虫病防治。
4月,省立医院副院长陈昆州等4人赴法国进行中法科技合作项目学术交流活动。
5月,省血防所主管医师汪天平赴美国进修血吸虫病防治技术。
6月,省卫生干校副教授叶宜德等2人赴澳大利亚执行ⅠV项目的医学教育考察任务。
8月,省立医院主任医师殷保书赴比利时参加国际内科学术研讨会。
10月,省卫生防疫站主管医师刘宏杰赴美国进修流行病学艾滋病专业。省立医院主任医师汪业汉等2人赴瑞典参加神经立体定向系统学习班。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副所长吴维铎等2人赴韩国参加中韩寄生虫病防治研讨会。省立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吴恩光等3人赴德国爱尔兰根西门子公司考察。
11月,省寄生虫病研究所所长葛继华赴韩国考察血吸虫病控制及健康教育工作。
12月,省立医院主任医师潘理明赴美国参加国际血液病学术会议。省优生优育医学遗传中心主任研究员叶文虎等3人赴美国、印度尼西亚考察交流精神发育迟缓康复工作。省地方病办公室副主任医师章学和等2人赴美国执行世界银行贷款V项目的培训考察。省妇幼保健所主管医师张业武赴日本进修新生儿筛查技术。省卫生防疫站主管医师沈永刚赴日本进修消灭脊髓灰质炎技术。
二、主要来访活动80年代以后,安徽卫生部门接待外宾访问不断增多。比较重要的来访有:
1980~1982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医学部主任瓦伦博士和上海医科大学苏德隆教授在贵池县开展化疗防治对策和综合防治对策的对比研究。
1983年10月,日本东北大学池田和渡边教授来皖考察,在合肥市进行苯、甲苯、混苯对接触工人影响的剂量—效应调查研究。
1985年5月,美国密执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莱文副教授来皖作印度博帕尔化工毒气泄漏事件与有关卫生化学分析的短期讲学。
1986年,中国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在铜陵市举办MPH/WHO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病学防治讲习班,来自全国湖沼地区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的血防技术骨干参加了学习。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莫特博士一行参加该讲习班的举办。
4月,德国下萨克森州卫生代表团团长海因茨博士访皖,与省卫生厅陆亚一副厅长进行会谈,并就两省州互派卫生技术人员进修访问事宜签署了《会谈纪要》。
6月,在滁州市举办全国农村初级保健研讨班,世界卫生组织(WHO)驻华代表基恩博士、卫生部胡熙民副部长出席,王厚宏副省长主持会议。
9月,美国卫生部高级寄生虫病学家代表团克莱因博士、奇佛博士来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所访问,并考察铜陵县湖区现场。
10月,卫生部顾问、著名麻疯病专家马海德博士陪同日本汤浅扬博士等来淮南市麻疯病医院——马山医院考查访问。
1989年5月,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系主任巴克教授来省血防所作学术报告。
1990年10月,日本国立多摩研究所麻疯病专家神农男、金真藏考察芜湖市麻疯病院。
1991年3月,应省优生优育遗传中心邀请,日本东京大学专家马正高、日本国立神经研究所医学专家樱川宣男来皖访问讲学。
5月,世界卫生组织泰国鲁特拉库教授来皖南医学院访问。苏联巴什基尔自治区共和国首府鸟发市针灸门诊所主任弗·维·堪达罗夫医师来安徽中医学院附院针灸经络研究所访问。
6月,WHO驻华代表基恩博士来皖参加在黄山市召开的WHO合作项目县“初级卫生保健管理干部讲习班”活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索勒撒拉及夫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帕克得夫人、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官员明托他帕来安徽金寨、六安、霍山等县考察妇幼卫生合作项目执行情况及洪涝灾害对卫生工作影响。
10月,德国波鸿大学劳动医学研究所福斯博士等来省职业病防治所讲学。
1992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主任韩相泰博士来安徽参加安徽医科大学举办的实用康复治疗技术培训班的开幕式。
3月,省血防所接待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莫托博士。
4月,日本驻华长期专家千叶靖男和狱崎峻郎应邀到安徽参加消灭脊髓灰质炎培训班。
6月,世界银行高级官员迪根一行6人,来皖对世界银行贷款的农村卫生人力开发项目进行评估。
10月,德国下萨克森州州立吕内堡医院院长于尔根、洛策博士应邀来皖访问,并与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进行学术交流、讨论合作问题。10月,日本大阪感染防止、灭菌技术顾问滕冈一郎应省护理学会邀请来合肥作《医院感染防止的具体措施、消毒药使用及灭菌技术提高》讲座。
10月,世界银行贷款“传染病与地方病控制”项目血吸虫病部分联合技术监督团鸟帕蒂亚、韦伯莱来繁昌、贵池作实地考察。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扩大免疫项目官员埃克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设备官员阿罗拉来合肥参加卫生部主办“省级人员冷链监测卡应用培训班”讲课。
11月,世行贷款卫V项目督导团韦伯博士来繁昌、贵池县督导。
11月,省抗癌协会邀请世界卫生组织顾问麦克唐纳等来安徽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在合肥举办的中国癌症疼痛培训班,来自全国各省、市学员100余人参加了学习。
1993年4月,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在黄山市举办9省市60余位代表参加的“县医院规划设计讲习班”,世界卫生组织顾问理查德·约翰逊、世界银行顾问路思马丽、格兰威尔来皖为讲习班讲课。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基德森博士来省血防所、省防疫站对TDR项目进行考察。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哈什米博士、基德森博士来省血防所考察。
5月,世界卫生组织临时顾问泰乐博士来省血防所访问,并在“全国血吸虫病诊断和控制培训班”讲课。法国神经外科专家NGCYEN教授、神经组织移植专家CESARO教授应邀来省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
9月,日本山梨医科大学中岛教授等4人来省血防所进行短期科研协作。
9月,德国CBM顾问克里斯蒂博士应邀到合肥、滁州、凤阳、舒城、寿县等地进行防盲、治盲合作项目考察。
10月,俄罗斯医科院儿科研究所所长米·维·斯杜建杜教授等应邀来省优生优育遗传中心访问考察。德国GSF研究所施韦姆博士到省职防所作遗传病理学术讲座。美国PTP牙科医学代表团应省中华医学会邀请来安徽中医学院及附院、安医大口腔系、肥西三河医院进行学术交流。阿曼苏丹国哈菲兹家族企业集团经销部总经理阿里由卫生部外事司交流中心处长陪同来皖,先后来半汤疗养院、弋矶山医院考察。
12月,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西太区规划协调主任韦尔博士、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西奇博士等来安徽参加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日活动,同时为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提供咨询。
1994年5月,威廉博士来安徽进行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检查,先后到无为、枞阳两县考察。
5月,英国国际麻疯救济会沃森来淮南市和无为县麻疯康复试点单位指导与考察。
8月,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布朗克等考察芜湖、无为两县麻疯联合化疗执行情况。世界银行贷款卫V项目督导团韦伯博士来皖督导,对安徽省项目管理、疾病控制进行考察。
9月,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教授雷诺·勃戈来省血防所和繁昌、铜陵考察访问。
三、选派技术人员出国学习
建国后,国家选送一批青年到苏联高等医学院校学习,他们于60年代前后回国,成为安徽医疗卫生单位的技术骨干。
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安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卫生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先后选送100多名卫生技术人员出国留学、进修。
在培养人才方面,安徽省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及川医学奖学金派出留学生是一个重要方面。世界卫生组织项目是我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最基本的合作方式之一,自1978年签署协议至1995年底,安徽派出留学人员15人;川医学奖学金是中国卫生部与日本协力事业财团合作的项目,自1986年至1996年,其中安徽派出留学人员13人。
上述两项目安徽28名留学人员平均年龄为33.2岁(男性25人,女性3人),派往7个国家,涉及15个专业和学科。在国外平均学习时期为11.38个月。在国外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39篇,获得硕士学位2人,博士学位2人。28人中已有26人回国,后又有人赴外读博士学位。在回国人员中,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4项,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作为负责人承担部省级科研课题6项,参加省级科研课题10项;作为负责人承担厅局级科研课题5项。
四、安徽援外医疗队
从1963年起,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中国政府应邀先后向6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援外医疗队,开创了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合作的新局面,援也门(南)医疗队就是其中的一支。
根据中国政府与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政府签订的协议,1969年冬,国家卫生部安排安徽省组建派遣中国援南也门医疗队。
1970年1月31日,安徽派出中国援南也门医疗队第一队一行25人。之后,每2年轮换1次,至1995年,共计派出13队,累计629人次。医疗队在也门(南)分为5个分队(即亚丁分队、阿比洋分队、赛永分队、拉哈杰分队和卡登分队),分别在也门南部的亚丁省亚丁人民医院、共和国教学医院、阿比洋省的拉兹医院、哈达拉毛省赛永地区的夏玛赫烈士医院、拉哈杰省的拉哈杰医院和卡登地区的群众医院工作。
中国援也门(南)医疗队分别设有内科、外科、妇产、小儿、泌尿、骨科、胸外、脑外、眼科、五官、针灸、放射、麻醉、药剂、检验及护理等16个科别,每队保持60人左右。
中国医疗队在也门积极开展医疗工作,为也门人民诊治疾病,做了大量工作。据1996年底统计,共诊治门诊病人641.6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8.6万人次,施行各类手术16.4万余例,抢救垂危病人1.1万人次,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他们的精湛医术和良好的医德受到也门政府和人民的欢迎,并受到很高评价。
我国援也门(南)医疗队在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援外方针,全心全意为也门人民解除痛苦,他们被誉为“白衣使者”和“最受欢迎的人”。
中国医疗队在也门医院与同行合作共事,积极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同时,还以传、帮、带和集中讲座等形式,向也方传授临床诊治和护理经验。他们还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成功地开展许多新项目,施行了如颅内肿瘤摘除、食道癌根治、肾切除、断肢再植等多种高难度或较大难度的手术,治愈了多例疑难病症。针对也门边远地区缺医少药情况,中国医疗队组织力量进行巡回医疗,受到当地人民和政府的热烈欢迎。1975年1月,南也门总统委员会主席阿里·萨勒姆·鲁巴伊同安徽医疗队第三队总队长田玉秀谈到中国医疗队在边远地区进行巡回医疗时说:“送医送药给边远地区的贫苦患者,不要说外国医生,就是也门医生也做不到,而你们却这样做了,也只有社会主义中国的医生才能这样做。所以,我和我的人民都感谢你们。”
中国援也门(南)医疗队不仅以高超的医疗技术为也门患者解除痛苦,而且用自己的血肉拯救也门的患者,医疗队第三队为抢救一大面积烧伤的患者,放射科医生刘庭芳毅然献出自己身上两块8×5寸的皮肤、药剂师倪庆华主动地献出600CC鲜血。一位也门朋友感慨地说:“我看过英文版的《纪念白求恩》,深为白求恩式的精神所感动,想不到我会在自己的国家亲眼看到白求恩式的中国医生!”在也门工作的中国医务人员都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他们出现在南也门任何地方,都会听到“绥尼,特曼姆!”(中国人好!)那亲切友好的招呼声。
由于中国医疗队全力以赴地为也门人民解除病痛,也门的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多次进行报道。1975年,当中国医疗队第三队副总队长、省立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徐荣楠成功地为也门一位患儿做了颅脑肿瘤摘除手术后,南也门国家报《十月十四日报》发表《天使手中的努娅娜》(努娅娜为患者名)一文赞扬道:“在也门不敢想象,在印度、埃及望之却步,在英国伦敦亦为罕见的巨大手术,在民主也门的亚丁人民医院成功了!我们衷心地感谢中国医疗队!衷心地感谢中国医疗队的徐大医生!”
中国医疗队员与也门国家医务人员和普通群众真诚合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方有困难,也方朋友立即伸出援助的手。
1986年,南也门“一·一三事件”发生后,中国医疗队奉命撤退,汽车在途中抛锚,也门朋友冒着纷飞的炮火冲到车前,帮助医疗队抢修汽车,直到汽车开走,他们才匆匆隐蔽到安全地带。也门朋友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们经常向中国朋友说的一句话:“中国人和也门人是朋友和兄弟!”
1993年6月,南也门最高人民委员会主席阿里·海达尔、阿塔斯,在宴请援也门(南)医疗队卡登分队全体队员时,亲笔给医疗队题词:“对卡登医院的中国医疗队,在有建设性、成果性的友好合作领域所作的努力,我表示钦佩和赞赏。驻也门中国医疗队所作的工作,体现了深厚的革命人道主义友谊,正是这种友谊,把两个友好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我祝愿所有医疗队员身体健康!生活愉快!祝愿也门和中国的友谊长存!祝愿中也两国的友谊进一步发展!”
中国医疗队员有的为也门人民写书。第13队队员李军在也门工作期间,写了一本名为《也门眼病图谱》的书稿,也门总统阿里·阿布杜拉·萨利赫,特批1.5万美元,资助李军出书。
一些中国医疗队员在也门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1994年5月4日,也门突然爆发全面内战,中国驻亚丁总领事馆决定中国医疗队全部撤离。阿比洋队所在地为南北方内战的主战场。18名医疗队员为了执行总领事馆指示,帮助107厂的中国17名专家撤离时,副队长、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张承坚不幸中弹身亡。安徽省政府追认张承坚为革命烈士。
1995年3月,应也门政府邀请首批派出先遣队3人赴也门(南)进行复派准备工作。4月至10月,第13队其余55名队员重返也门(南)。
为了不断巩固与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与合作,积极宣传中国援外医疗队工作。中国卫生部专门开会表彰援外医疗队,在1988年召开的“全国援外医疗队25周年纪念暨表彰会”上,援南也门医疗队第9队被评为全国先进援外医疗队,主派该队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被评为先进管理单位,该队总队长、皖南医学院副院长兼弋矶山医院院长林元浩被评为模范医疗队长;该队两名队员刘庭芳(省立儿童医院)、周文鼎(蚌医附院)被评为优秀的援外医疗队员。在1993年卫生部召开的“全国出国医疗队工作会议”上,援南也门医疗队第10队赛永分队、第11队卡登分队被评为全国先进援外医疗队;第10队总队长、省立医院主任医师柴仲培被评为模范医疗队长;第11队医疗队员冯春琴(安医大附院)、龚兴宝(合肥市精神病院)被评为优秀援外医疗队员。
安徽省卫生部门也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彰和纪念安徽省组派援也门(南)医疗队。1983年,作为安徽省援外医疗队回国人员的代表、省立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范广洲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1994年,为了纪念安徽组派援也门(南)医疗队派出25周年,表彰援也门(南)医疗队作出成绩,安徽省卫生厅援外办公室编辑了《中国援也门(南)医疗队纪念册》(1970~1994)。傅锡寿省长为纪念册题词:“红海岸边盛开中也人民友谊之花”。
安徽援民主也门医疗队各队情况见表2—6—10。
安徽省援民主也门医疗队第1~13队情况统计表

五、红十字会与其他国际交往
安徽省红十字会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地方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的社会救助团体。安徽省红十字会始建于195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活动被迫中断,1984年恢复工作,办事机构挂靠在卫生厅内。主要职责是发展红十字会组织和红十字会员;宣传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参加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伤病员和受害者的救助;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推动公民无偿献血;开展红十字青少年和其他人道主义服务活动;完成人民政府委托事宜;为海峡两岸同胞寻找亲人;与国际间红十字组织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安徽省红十字会奉行人道主义宗旨,努力把减轻各类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的疾苦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1985年,省红十字会发起了援助非洲战胜饥荒的募捐活动,募集人民币38万元支援非洲灾民抗灾。
1986年11月,省红十字会秘书长崔可英随省卫生代表团出访德国下萨克森州,该州红十字会赠送安徽省红十字会一辆救护车和部分救护器材。
1991年夏,安徽省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及德国、日本、朝鲜、波兰、泰国、伊朗、新加坡、香港、台湾等20个国家和地区捐赠的救灾物、款总值8000多万元人民币。省红十字会接待境外察灾代表团15批50余人次。1991年全省16个地市、67个县(市)全部建立了红十字会,受援物款通过红会系统及时转运灾区,救济灾民。
1992年,安徽省继续接受红十字会国际联合会及香港、台湾地区红十字组织等援助款物总值2000多万元、物资4000余吨,接待境外红会代表10人次。
1993年,由香港、台湾地区红十字组织援建安徽省灾区65个乡镇红十字卫生院、298个村红十字卫生站、24个中小型自来水厂、11所中小学校舍基本建成使用。省红十字会接待境外来访客人7批25人次。
1993年6月20日至7月15日,副省长、省红十字会会长杜宜瑾,随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出访加拿大、美国。
1994年香港、台湾地区红十字组织援助安徽省价值110万元人民币的医疗设备和自来水厂续建资金。
1994年9月,省红十字会派员随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赴日本考察红十字会输血工作。同年11月,省红十字会张麟瑞主治医师赴柬埔寨参加亚洲地区卫生救护工作研讨会。
1995年,省红十字会共接受红十字国际联合会、台湾地区红十字组织、美国驻华使馆、德国政府援助救灾物资总值308万元,接待境外红十字组织来宾4批6人。
为增强红十字会自身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安徽省红十字会先后创办了安徽省红十字医院、安徽省红十字会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和红业贸易公司,建立了安徽省红十字基金会,并兴建3500平方米的中国红十字会安徽省备灾救灾中心。六、安徽与国际组织、外国政府、民间团体卫生合作
〔安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卫生合作〕
计划免疫、冷链合作项目:该项目合作双方为卫生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内容为配备运输和制冷设备,使疫苗在低温条件下储存、运输、使用,保证每年接种次数不少于6次,并保证接种效果,于1988年和1990年分别达到以省和县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85%的目标。
项目执行年限:1986~1990年。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物资,折合人民币2000万元,安徽省和县两级政府为该项目提供财政拨款共800多万元(其中省级430多万元)购买相应运输、制冷设备、冷藏和接种器材,随同无偿援助的进口设备,于1986年和1990年分两批完成省、地、县、乡、村的冷链设备装备。
该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安徽计划免疫工作条件,大大地提高接种率和接种质量。1988年和1990年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两次对安徽审评,结果表明安徽分别实现以省和县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85%目标。
加强卫生防疫工作项目:该项目合作双方为卫生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内容为建立省级和一个地级冷链维修中心;建立计划免疫实验室监测中心;加强贫困地区的冷链建设;消灭脊髓灰质炎;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项目执行年限:1990~1996年。
项目执行后安徽于1990年、1992年和1993年各派1人前往美洲和印度尼西亚考察消灭脊髓灰质炎和常规接种报告工作,并通过对冷链设备补充和更新,及对制冷设备的维修,保证全省冷链设备正常运行;实验室设备的增添,使免疫监测工作正常开展;提高了各级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的素质。1995年实现以乡镇为单位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相应传染病得到进一步控制或消除。
健康教育合作项目暨中学生控烟模式研究子项目:该项目合作双方为安徽省卫生厅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执行年限为1994~1995年,二期合作为1996~2000年。安徽参加上述项目县市为界首市、宁国市;参加上述项目学校为合肥八中、界首二中。
项目内容为生命知识传播,强化省、市、县健康教育机构,并使界首、宁国两市70%的目标人群(5岁以下儿童的母亲、孕妇和婚后5年内未生育的妇女)知晓70%以上的生命知识信息。中学生控烟模式研究,通过该研究的实施,期望获得有效的可推广的中学生控烟模式,以控制中学生吸咽,维护中学生健康。
地方病防治合作项目:该项目合作双方为省卫生厅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执行年限为1996~2000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该项目无偿援助人民币120万元,项目服务于安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项目执行后,安徽省防疫站派一名技术人员于1996年9月23日至11月4日赴美国亚特兰大接受管理培训。安徽全省从1996年春开始,普遍实施全民食盐加碘。
〔安徽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
控制脊髓灰质炎项目:该项目合作双方为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执行年限为1989~1990年,项目内容为启动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项目执行后安徽举办控制消灭脊灰培训班1期。
91中国减灾项目:该项目合作双方为安徽省卫生厅与世界卫生组织,执行年限为1991年,项目内容为补充因灾害损坏的冷链设备,项目开展后将世界卫生组织援助的冷链物品发放至受灾地区,保证受灾地区的计划免疫工作正常开展。
〔安徽接受世界银行卫生项目贷款〕
血吸虫病控制项目:1990年和1991年中国与世界银行谈判并签署了世界银行贷款“中国传染病和地方病(含血吸虫病)控制项目”协议。安徽在本项目血防部分的借贷资金为572万个特别提款权(约合800余万美元),省和流行区地方财政计划投入配套资金约8000万元人民币。项目预期5年,采用以化疗为主加重点易感地带灭螺和健康教育的策略,以期在5年内使流行区居民和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40%,钉螺自然感染率和感染性钉螺密度降低50~60%。这是安徽省第一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及其疾病控制策略于血吸虫病防治。
全省自1992年启动世界银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共覆盖8个地、市,32个县(市、区),3255个行政村,人口549.4万人,钉螺分布面积2.25亿平方米。通过5年实施世界银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的技术策略,截至1996年底,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平均下降了33.96%,牛血吸虫感染率平均下降了33.11%,钉螺平均密度和感染螺平均密度分别下降了30.34%和66.45%;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获得科研中标课题(JRMC课题)17项;流行区居民血防常识知晓率达到76.74%、卫生行为形成率达到74.84%;流行区地、市和重点县血防机构均装备了微机、B超、汽车、彩电等设备,信息管理和技术设备均有所改善;有22个县市的重点有螺环境获得了改造,从而为进一步控制和阻断血吸虫病传播创造了条件。为进一步巩固防治效果,世界银行与中国卫生部已达成协议,本项目的终止期将继续延迟到1998年底。
农村卫生人力开发贷款项目:项目总经费为2426.13万美元。农村卫生人力开发项目实施期共6年,1992年10月通过最后评估,1993年11月23日正式生效,开始实施。农村卫生人力开发是根据《安徽省卫生事业八五计划和2000年规划设想》,以解决目前项目地区农村卫生问题为出发点,改善项目地区乡、村两级卫生人力质量、适当发展数量、优化人力的知识、技能、专业结构和地区分布,制定并实施稳定农村卫生队伍的政策,不断提高乡、村两级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能力,从而为改善项目地区农村卫生状况,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总目标服务。项目执行地区为合肥、阜阳、六安、滁州、安庆、黄山6地市,共覆盖44个县(市、区)、1799个乡、16589个村,合肥人口2807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9.58%。
〔安徽与各国政府、民间团体卫生合作〕
安徽与法国卫生合作项目:项目名称为神经外科与脑立体定向技术,这一合作项目是1990年在巴黎举行的中法科技协商会议,商讨1991年中法政府间科技合作计划时确定。项目合作双方为中国安徽省立医院、安徽省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与法国巴黎十二大学医学院附属亨利·蒙多尔医院神经外科。1991年4月,法方卡拉韦尔、拉孔布两位教授来皖讲学、考察并与中方拟定具体合作交流计划。1992年4月,法方两位教授再次来访,并作学术报告。同年7月,安徽省立医院院长吴恩光教授、立体定向所所长许建平教授、神经外科主任汪业汉教授组成访法医学代表团对亨利·蒙多尔医院进行了访问、讲学和考察。1993年5月,法方由内居埃纳、赛扎尔教授组成代表团访皖并参加在大连召开的中国第三届立体定向及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大会。1993年9月,法方两位教授第三次访皖并作学术报告。1994年5月,法方两位教授来皖讲学并考察。与此同时,安徽多位卫生专家赴法考察学习。1992年11月,中方派出傅先明医师赴法亨利·蒙多尔医院神经外科进行为期两年的工作与研究,圆满完成进修任务回国。此后,中方又先后派出两名技术人员继续进行研修任务,按时回国。1995年4月,省立医院副院长陈昆州、主任医师徐荣楠、立体定向所所长汪业汉、副主任医师傅先明赴法国进行合作项目交流活动。5月,中法双方在合肥举办“中法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大会”,全国各地100多位代表参加。中法双方各派5位著名专家在大会作学术报告,对神经外科前沿学科进行了广泛讨论。这次会议代表中法两国乃至世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
中法合作的另一项目为援助安徽潜山县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该项目在省科委协助下,于1992年4月至1994年5月已执行完毕,法方提供给潜山县101万元人民币的捐助,用于改善县农村基层医疗卫生设备之不足。项目执行双方为法国南方卫生组织和安徽省卫生厅。
安徽与德国医疗卫生合作:1985年9月,安徽省卫生厅周维海厅长随王厚宏副省长率领的安徽省科技教育代表团访问德国下萨克森州,并与该州签署了安徽省与下萨克森州在卫生领域进行科技交流的协议书,议定在结核病、职业病的防治与研究方面进行科技合作。次年春,下萨克森州医学专家海因兹等3人来皖考察。
1986年起,下萨克森州为安徽免费提供8名卫生技术人员赴德进修12个月至18个月。安徽根据本省急需卫技人才,选送了小儿内科、小儿外科、新生儿监护、精神神经病学、医学检验、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及医学德语7个专业技术人员前去进修,均已学成回国。
1989年,根据德方要求,安徽选派了以省针灸医院罗庆道教授为代表一行2人赴德国下萨克森州汉诺威市,帮助其建立针灸医疗技术专业,并赠送一具“仿古针灸模型人”和一本新版英文本《针灸学》及针灸用具等。
安徽与英国卫生合作项目:项目名称为中英麻疯康复合作项目,合作双方为安徽省卫生厅和英国麻疯救济会,实施单位为安徽淮南市马山医院和无为县皮肤病防治站,项目执行时间为1995年5月至1998年5月。项目执行后,到1995年底,全省累计治愈麻疯病人6000余名,占病人总数近80%。世界卫生组织西亚太平洋地区顾问菲利浦和格莱齐奥到无为县考察,对该县基本消灭麻疯病达标情况,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许。
安徽与日本卫生合作项目:1993年4月,安徽省卫生厅许占山厅长率安徽省卫生友好代表团访问日本高知县中村市,并签订了安徽省与高知县中村市在医学领域进行交流协议书。同年11月,安徽举办了为期1年的半脱产的日语培训班,参加学习的有中医、针灸、推拿等13名技术骨干。为实施“东洋医学之乡”计划做准备,1994年5月,中村市市长冈本淳、副议长滕田丰作和市民病院院长氏原一等4人应邀来皖进行访问与考察。通过访问,更加坚定在中村市建立“东洋医学之乡”的信心。同年10月,崔可英副厅长率省立医院、安医大附院院长、省中医附院副院长等人组成安徽省卫生厅医疗交流团赴中村市访问,通过访问,促进了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安徽与加拿大卫生合作项目:项目名称为儿童健康援助项目,合作双方为安徽省卫生厅与加拿大中国儿童健康基金会,项目自1991年8月起分4期进行,第一期为1991年8月至1992年12月。经两次商谈,凤台、寿县、霍邱、颍上、阜南等5个县为第一批灾后受援县。9月,又增加临泉、阜阳、怀远、长丰、太湖、枞阳、潜山、六安、舒城、庐江、和县、无为、全椒、嘉山、定远(1993年定远调整为凤阳)等15个项目县,两次共20个县,每个县有3个乡接受加中儿童健康基金会的援助。
主要工作是对20个县的县、乡、村级儿童保健人员进行儿童常见疾病防治和预防接种的培训、免费为60个乡的1~14岁儿童进行义诊。
第二、三期为1992年12月至1994年12月。主要是对20个县县级有关人员进行儿童保健、儿童营养和婴幼喂养以及儿童贫血、肠道寄生虫感染的调查与防治。
第四期为1994年12月起。主要是进行儿童保健人员培训、儿童缺铁性贫血的调查与防治以及儿童龋齿防治。这期工作基本完成。另外,这期项目实施过程中,还接受了建设3个“爱幼中心”的援助,至1996年底,全椒、霍邱、无为3县“爱幼中心”的土建工程已全部完成。
中国欧盟卫生医疗合作项目:合作项目为预防控制性病、艾滋病,培训省级性病、艾滋病防治师资,时间为1995~1997年,合作内容为培训省级性病、艾滋病防治师资,并在省内开展二级培训,提供性病、艾滋病培训设备。项目开展后,有5人参加全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师资培训。省内举办了流行病学、检查诊断两个培训班,分别培训地市级专业人员70余人,为全省的性病、艾滋病防治打下了良好基础。
安徽除与上述国家和区域组织进行卫生合作外,还得到以色列政府和瑞士政府医疗项目贷款:
以色列政府贷款:1994年下半年,以色列向安徽贷款45万美元,还款期为10年,宽限期1年。这笔贷款主要用于省立医院、中医学院附院、弋矶山医院、蚌埠市二院、宿县地区医院购买美国美联公司生产的TCV、CCV设备,以提高安徽省医疗急救设备的性能。
瑞士政府贷款:1995年8月,瑞士向安徽贷款8.8万瑞士法郎,用于引进手术显微设备,以加速聋哑盲疾病的康复水平。贷款85%由瑞士政府提供,其中赠款40%,贷款60%,还款期5年。接受此项贷款的有省立医院、弋矶山医院、合肥市一院,用于加强康复领域装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