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明清时期原东流县明沿元制,清嘉庆二十三年(1817),县下划为4乡40保,区为7里,县城内外分15坊。即:
唐丰上乡,设稠林矶、香口、湖西、鹤延冲、曹溪、港东、港西、青板、梅湾、湖东、莲花洲11保。
唐丰下乡,设长狭畈、刘家畈、宋沙湾、瓦垄桥、吉阳、青历塘、东舒村、徐湖8保。
晋阳乡,设张高、蒲桥、葛仙、湖坦、蓝桥、青峰、中河、石潭、杨百坳、招石、塘下、小路嘴、张剑湾13保。
维新乡,设黄石矶、白沙洲、雁汊、丝毛墩、徐濠、张岭嘴、宋家埠、两塘汊8保。
七里为一都、三都、五都、八都、十四都、一图、二图,各领10甲。
县城内外15坊是:城内正东坊、新义坊、明伦坊、开元坊、民化坊、朝宗坊、字民坊、安仁坊、水清坊、居贤坊、新民坊;城外太平坊、开元坊、字民坊(《东流县志》漏记1坊)。
原至德县在明洪武初年(1368)为49里,洪武十四年(1403)为18里,永乐十年(1412)为14里,永乐二十年(1422)为12里,宣德七年(1432)缩为11里,弘治五年(1492)并为9里。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增设2里共为11里。分一都、九都、十一都、十二都、十四都、二十五都、二十七都、二十九都、坊市都、三十一都、三十二都。此后设立4乡4镇。4乡即:永丰、阐教、石门、太原乡;4镇即:尧城、永丰、古港、葛公镇。永丰乡辖上四都,阐教乡辖上四都,太原乡辖下五都,石门乡辖下五都。县治内设13坊:惠安坊、洋宫坊、来苏坊、显应坊、迎恩坊、省元坊、修丰上坊、修丰下坊、仁寿坊、善政坊、阐教坊、德义坊、禅林坊。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设乡保,全县划分上、中、下3个乡、42保。二、民国时期
东流县民国初(1914),改设5乡60保。
香隅乡设新建、茅林、梅湾、漕塘、港东、稠林、合延、龙岗、漕溪、通沟、谨西、七风、香口、城内街等14保。
张溪乡设石山、珠虹、青峰、八音、迭山、青山、历山、雁窝、溪前、石潭、雁塔、燕田、张剑、石坡、侯店计15保。
坦埠乡设蒲店、坦埠、白笏、湖安、蒲桥、英山、龙山、滨湖、蓝水、葛仙、白石等11保。
瓦垄乡设秋阳、徐薛、白密、长岭、彭岭、金沙、桃源、同义、镇湖、埠吉、三合、黄石、青云计13保。
檀村乡设沿岸、万年、胜利、万盆、新华、联合、民主计7保。
民国22年(1933),改乡为联保,东流县境共设4个区,47个联保,223个保,2270个甲。
民国27年10月至34年,日军侵占东流,全县12乡85个保,实际管辖4乡28保,其余8乡57保沦为日陷区。
管辖区的蒲泉乡置蒲塘、蒲桥、塘下、白笏、滨湖、招山6保;清溪乡置燕田、青山、雁塔、石潭、溪前、张高、历山7保;石湖乡置洋湖、石山、迭山、珠虹、八音、青峰、石坡、侯店、张剑9保;坦埠乡置坦埠、白石、葛村、龙山、兰水、胡安6保。
沦陷区的香隅乡有港西、港东、漕塘、漕溪、鹤延、湖东、香口、湖西保;菊江乡有天然、秀峰、莲洲、稠林、茅林、梅湾、龙岗、梅源保;瓦垄乡有瓦垄、军桥、吉阳、阜康、黄石、龙山、横州保;永乐乡(民国36年改为同乐乡)有檀村、沿河、大桥、岭塘、天林、小汊、青云保;明德乡有里仁、临湖、白沙、安全、大同、仁和、三汉保;安民乡(后改新民)有镇西、镇东、兴安、和泽、兴棋、石亭、新河保;政和乡(民国36年改为政德乡)有永兴、章村、姜坝、中垄、晓村、广济保;长安乡有长岭、金山、桃源、白密、狭阳、沙湾、徐薛保。
日军侵占期间,将沦陷区编为3区9乡96保。第一区设在东流城内,置长沙、菊泉、香山3乡26保;第二区驻大渡口,设广永、安和、友政3乡35保;第三区驻瓦垄桥,设金瓦、和平、爱民3乡35保。
抗日胜利后,东流县划分4区12乡85保。
原至德县民国初沿用清制,民国22年改乡保制为联保制,全县共设5个区47个联保,177个保,1823个甲。后几经变动,到民国37年行政区划演变为4区、8乡、1镇、82保,一区设尧渡镇、兰溪乡计16个保;二区设葛大、马田2乡15个保;三区设高坦、栗埠乡25个保;四区设永丰、青山、盐田3乡26个保。
民国31年,日军占领至德县城,一区所辖尧渡镇、兰溪乡的16保,随被沦陷,直至民国34年8月日军投降后,才恢复原来建置。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东流、至德两县于1949年5月分别成立县人民政府,并参照旧制建立区公所和乡人民政府。
东流县置城关、张溪、檀村、大渡口4个区公所,12个乡人民政府。翌年春,废除保甲,取消乡制,全县建立85个行政村。1950年1月,改城关区为香隅区(一区),设港西、港东、漕东、梅湾、通河、龙岗、梅源、漕溪、七风、鹤延、香口、茅林、稠林、城内14个行政村。撤张溪区分置雁塔区(二区)、坦蒲区(三区)。雁塔区设历山、青山、洋湖、石山、珠虹、青峰、八音、侯店、张剑、石坡、燕田、张高、溪前、迭山、石潭、雁塔16个行政村;坦蒲区设龙山、葛仙、蒲桥、蒲塘、塘下、白笏、招山、滨湖、白石、湖安、坦埠、兰水12个行政材。划檀村区为瓦垄(四区)、檀村(五区)两个区。瓦垄区设龙山、瓦垄、黄石、阜康、吉阳、横州、白密、金山、沙湾、长岭、徐薛、狭阳、军桥、桃源、青云、岭塘16个行政村;檀村区划为大桥、永兴、中垄、檀村、章村、晓村、万全、姜坝、广济、天林、沿河11个行政村。大渡口区(六区)名称不变,置仁和、三汊、里仁、杨、白沙、大同、临湖、安全、裕丰、永庆、石亭、兴安、和济、兴棋、镇东、镇西16个行政村。1952年划乡建政后,全县共建立70个乡、镇、港人民政府。同时,改区公所为区人民政府。香隅区建龙岗、稠林、香口、通河、梅湾、新建、鹤延、漕东、漕风、合镇、茅林、永胜、城内镇、河口港等14个乡、镇、港;雁塔区复名张溪区,建三汊、侯店、东湖、张石、新政、燕石、团结、八音、雁潭、珠虹、青山、青峰、历山乡和张溪镇14个乡镇;坦蒲区建龙桥、白笏、湖安、滨湖、招山、兰水、葛仙、蒲店、白石、坦蒲10个乡;瓦垄区建狭阳、桃源、青云、徐薛、同义、白密、镇湖、长岭、阜吉、彭岭、三合、金沙、黄石13个乡;檀材区建沿岸、新华、公益、民主、联合、万年、胜利、八都湖(水上)8个乡;大渡口区建大渡口镇、和济、新庭、大同、庆丰、合建、民乐、石棋、合意、安全、新丰11个乡。
1955年12月扩区并乡,将6个区并为香隅、张溪、瓦垄、大渡口4个区,70个乡、镇、港,并成37个乡。香隅区的城内镇更名城关镇。1956年8月,撤销河口港人民政府,境地划归城关镇。同年9月,行政区划又进行了调整,东流县所属乡镇合并为21个,乡镇人民政府改称乡镇人民委员会,区人民政府复称区公所。香隅区置香口、新岗、合镇、临江4乡;张溪区置珠虹、汪坡、坦蒲、白笏、五丰、长安、张溪7乡;瓦垄区置桃源、长岭、广惠、胜利4乡;大渡口区置王墩、庆丰、姜坝、八都湖、大渡口5乡;城关镇为县属镇。1957年2月,撤销区级机构。10月撤销大渡口、庆丰、王墩3乡。庆丰乡的永庆、石棋农业社,王墩乡的群发、大同农业社,大渡口镇的镇联、正荣、新庭、合意、新丰、联合农业社划归安庆市;庆丰乡的裕丰农业社划归贵池县;大渡口镇的济众、民乐农业社及王墩乡的安全农业社合并,成立临湖乡人民委员会。
至德县于1949年废除民国时期8乡1镇82个保公所旧制,在全县设立4区8乡1镇,82个村公所。即:一区区公所设尧渡镇、兰溪乡人民政府和16个村公所;二区设葛天、马田乡人民政府,15个村公所;三区设高坦、栗埠乡人民政府,25个村公所;四区设永丰、青山、盐田乡人民政府,26个村公所。1950年,取消乡的建制,各区的村、镇公所,普遍更名为村镇行政委员会。同时,在泥溪增设第四区,原四区改为第五区。一区置梅城、历山、河西、孝义、玉峰、官田、新民、良田、乃滩、黄泥、东村、兰峰、尧渡、樟树、詹村、东山16个行政村;二区置葛源、奠龙、天井、柴坑、尧封、西山、葛公、南山、九都、龙湖、长岭、花山、锦溪、四都、相望15个行政村;三区置北城、镇南、源潘、长溪、石城、外河、黄柏、下畈、马坑、花园、南溪、祠堂、桃源、栗埠、南畈、鳌畈16个行政村;四区置大田、分流、木塔、毛峰、南阳、黎浑、栲溪、水口、宋阳、隐西、隐东、双溪、杨林、永丰、观音、集义、茶溪、龙潭18个行政村;五区置昭潭、桥柱、何村、瀼溪、英村、龙泉、香山、圣林、赤塘、铁炉、吉南、青山、双港、梅塘、港东、新庄、大板、师源18个行政村。1952年2月,划乡建政,建立县、区、乡三级人民政府,全县共设5个区69个乡1个镇人民政府,并改一区为城关区,建兰峰、新民、樟树、东山、历山、乃滩、良田、东参、建新、建东、黄泥、城东、山河13乡和尧渡镇;改二区为葛公区,建高山、金周、长河、普庆、平原、留山、双河、乐安、洪方、永安、永胜、高兰、南山、新四、长岭15个乡;改三区为官港区,建北城、下畈、镇南、源潘、长溪、祠堂、黄柏、栗园、共和、桃源、马坑、南畈、外河、石城14个乡;改四区为永安区,建水口、栲溪、茶溪、富强、民主、胜利、和平、隐溪、永丰、龙官、联盟、荣兴、新华13个乡;改五区为昭潭区,建吉南、昭潭、双港、梅塘、铁炉、桥柱、青山、双安、林丰、河溪、富安、新庄、大板、师源14个乡。1955年12月,撤销永安区,将其所辖的永丰、龙官、新华、胜利、民主5个乡划属昭潭区,隐溪、水口、栲溪、茶溪、荣兴、富强、联盟、和平8乡划属官港区。1956年5月,改区人民政府为区公所,乡人民政府为乡人民委员会。撤销城关区人民政府,建梅城区公所和城关镇。同时,全县69个乡1个镇,调整为42个乡1个镇。
1957年春,行政区划再次进行调整,全县43个乡镇调整为25个乡镇,并改梅城区为尧渡区。至此,至德县有4区1镇24乡。即:尧渡区辖城关镇和樟树、梅城、历山、建东4乡;葛公区辖平原、洪方、高山、普庆、马田5乡;官港区辖官港、石城、隐溪、荣兴、木塔、桃源、祠堂、马坑8乡;昭潭区辖昭潭、铁炉、青山、永丰、河溪、大板、胜利7个乡。
1958年9月,撤销区、乡、镇建制,成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东流、至德两县共建人民公社15个(其中历山人民公社于1958年9月建立,同年11月撤销),下分294个大队,2322个生产队。是年底,两县人民公社调整为14个,大队390个,生产队2364个。1959年5月两县正式合并,成立东至县。
1959年,人民公社下设管理区,全县共设54个管理区,306个大队,2364个生产队。1960年4月,按“一大二公”的要求,将全县14个人民公社合并为昭潭、泥溪、官港、葛公、尧渡、香隅、城东、张溪、胜利9个公社。
1961年,撤销管理区,全县划建为9区,46个人民公社,332个生产大队,2720个生产队。9区为:香隅区(辖香口、临江、合镇、新岗公社),双塔区(辖东流镇、城东、长岭、长安公社),胜利区(辖胜利、姜坝、彭岭、瓦垄公社),张溪区(辖张溪、白笏、五丰、马田、汪坡、坦埠、珠虹公社),葛公区(辖洪方、平原、普庆、高山、双河公社),尧渡区(辖茅田、城关、徐村、建东、樟树、良田公社),官港区(辖官港、石城、花园、桃源、马坑、陈镇公社),泥溪区(辖泥溪、西湾、利安、木塔公社),昭潭区(辖昭潭、大板、河溪、铁炉、青山、永丰公社)。
1963年6月复设区公所。是年,安庆地区将原划入安庆市的大渡口区,又重新划归东至县。全县共有10区50个公社,2个镇,388个大队,2968个生产队。
1964年3月,撤销泥溪区,将其所属的西湾、泥溪两个公社划入昭潭区,木塔、利安两公社划归官港区,官港区的桃源公社并入花园公社,葛公区的双河公社并入平原公社,撤销双塔区和东流公社,成立东流镇和双塔公社。城东、长岭、长安3公社并为双塔公社。1965年10月,撤销城关公社,复建尧渡镇。
1966年,张溪区的珠虹公社划属葛公区。至此,全县有8区3镇45个公社。1969年3月,撤区并社,全县建立19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58年9月政社合—情况表


1972年,恢复区的建制,调整公社规模,全县划为7区、2镇、36个公社。即:大渡口区辖红旗、胜利、杨桥、姜坝、新庭、八都湖、庆丰7个公社;张溪区辖汪坡、张溪、五丰、白笏、坦埠5个公社;葛公区辖洪方、平原、普庆、高山4个公社;尧渡区辖东方红、良田、前进3个公社;昭潭区辖永丰、昭潭、青山、铁炉、东胜、泥溪、西湾7个公社;香隅区辖建新、临江、香口、合镇4个公社;官港区辖利安、木塔、石城、官港、红星5个公社,并改向东公社为东流公社。2镇是:尧渡镇、大渡口镇。
1973年,从大渡口区划出红旗、胜利、姜坝3个公社,成立胜利区。
1978年12月,撤销东流公社,恢复东流镇,原东流公社所属的五七、菊江、向东3个大队划属东流镇,其余大队合成长岭公社。
1979年,恢复徐村、长安两公社。长岭公社的五星、叶村、密峰、长安、张岗6个大队划属长安公社;向阳、白密、和平、施畈4个大队划为东流镇管辖。
1983年,行政区划进行了部分调整,增设七里湖管理区,原尧渡区管辖的长岭公社并入马田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中,前进公社改为查桥公社,东方红公社更名为徐村公社;原东流镇辖的长岭公社更名长岭铺公社;葛公区的普庆公社更名为洋湖公社;官港区花园公社更名花园里公社;胜利区的红旗公社更名为瓦垄公社。
1983年5月,改变“政社合一”的体制,仍行乡村制,以社建乡,改革命委员会为乡人民政府,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街道建居民委员会,村、街道居委会下设村民小组、居民小组。1984年,撤销七里湖管理区,建七里湖乡人民政府。同年恢复东流区,辖长岭铺、长安、七里湖3个乡。1985年,尧渡、东流镇改为县属镇。到1987年,东至县行政区划未变。
1985年体制改革后行政区划一览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