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引子
县内乡镇企业是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由手工业合作社、个体手工业、联合厂、综合厂、被服社等社队企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这些厂(社)规模大小不等,多数是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加工,就地销售,主要生产小农具、家具等。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这些企业大部分解体,保留下来的社队企业,在1969年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1970年,中共中央号召发展“五小工业”,社队企业开始复苏。1971年全县办起22个粮油、饲料、竹木加工企业和农机修配厂。1976年后,县工交办公室设立农村组,县成立社队企业局,正式下达社队企业生产计划,编制1978年到1985年发展规划,配备区、乡专职干部,管理社队企业。到1978年,全县社队工业企业发展到328个(乡办42个,村办286个),职工4282人,产值802万元,比1976年增长91.87%。
1978年以后,建材工业开始发展。一些条件好的社队如牛矶、黄泥、东胜、胜利相继建成了砖瓦轮窑厂。
1984年,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范围扩大到部分村(居)民联营的合作企业、个体企业。新上的集体企业有洋湖、六联、胜利、官港等砖瓦轮窑厂,产值百万元以上的乡由1983年的3个增到11个。全县乡办工业发展到120个,产值705万元;村办工业526个,产值789.84万元;联户工业企业150个,产值75.33万元;个体工业企业4437个,产值805.73万元;街道工业产值25万元。同时出现一批专业户和个体企业大户。
1985年初,中共东至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乡镇企业工作指导委员会、购销员协会,区、乡成立乡镇企业经济委员会。同年10月,昭潭瓷厂和北矿、建新、迭山、英山4个年产万吨水泥厂等骨干企业相继建成投产,香山水泥厂动工兴建。1985年与1983年比,工业企业由528个增到3696个,职工由5785人增至14871人,产值由1387.38万元增至3430万元,当年利润406.9万元,上交国家税收118.4万元。
1986年到1987年,乡镇企业又有新的发展,老企业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企业素质。一些新兴乡镇企业,以搞活企业为中心,进行一系列经济改革,开发新产品,加强横向联系,调整产业结构,向综合利用方向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利安荣复胶合板厂由原加工木材包装箱转产胶合板,销路畅通。石城、洪方地板条畅销上海,官港纱管销往江苏、山东等6个省市。5家水泥厂完备测试手段,严格质量管理,提高水泥标号和出厂合格率,赢得用户信誉。胜利粮油厂生产的低芥酸菜籽油获省乡镇企业局优质产品奖,以县棉纺厂为龙头的大渡口、尧渡、东流3镇7家针织棉织厂和大渡口镇钙塑厂、香隅磷肥厂等一批轻纺、化工新企业投产,使年产值3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由1985年的1个增至1987年的66个。
1987年全县乡镇企业3915个,固定资产3183万元,职工16882人,年产值4917(当年价6095)万元,占全县工业产值32.57%。主要行业有农机、建材、采矿、化工、塑料、针织、棉织、食品、印刷、造纸、木材加工等。主要产品有红砖、水泥和水泥制品、大理石、胶合板、无烟煤、锑矿石、磷肥、孝感犁、打谷机、铁木农具、家具、棉布、羊毛衫、服装、无铅皮蛋、糕点、糖果、饮料等150多种。
几个年度乡镇工业企业基本清况表
单位:个、万元
1970年,中共中央号召发展“五小工业”,社队企业开始复苏。1971年全县办起22个粮油、饲料、竹木加工企业和农机修配厂。1976年后,县工交办公室设立农村组,县成立社队企业局,正式下达社队企业生产计划,编制1978年到1985年发展规划,配备区、乡专职干部,管理社队企业。到1978年,全县社队工业企业发展到328个(乡办42个,村办286个),职工4282人,产值802万元,比1976年增长91.87%。
1978年以后,建材工业开始发展。一些条件好的社队如牛矶、黄泥、东胜、胜利相继建成了砖瓦轮窑厂。
1984年,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范围扩大到部分村(居)民联营的合作企业、个体企业。新上的集体企业有洋湖、六联、胜利、官港等砖瓦轮窑厂,产值百万元以上的乡由1983年的3个增到11个。全县乡办工业发展到120个,产值705万元;村办工业526个,产值789.84万元;联户工业企业150个,产值75.33万元;个体工业企业4437个,产值805.73万元;街道工业产值25万元。同时出现一批专业户和个体企业大户。
1985年初,中共东至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乡镇企业工作指导委员会、购销员协会,区、乡成立乡镇企业经济委员会。同年10月,昭潭瓷厂和北矿、建新、迭山、英山4个年产万吨水泥厂等骨干企业相继建成投产,香山水泥厂动工兴建。1985年与1983年比,工业企业由528个增到3696个,职工由5785人增至14871人,产值由1387.38万元增至3430万元,当年利润406.9万元,上交国家税收118.4万元。
1986年到1987年,乡镇企业又有新的发展,老企业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企业素质。一些新兴乡镇企业,以搞活企业为中心,进行一系列经济改革,开发新产品,加强横向联系,调整产业结构,向综合利用方向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利安荣复胶合板厂由原加工木材包装箱转产胶合板,销路畅通。石城、洪方地板条畅销上海,官港纱管销往江苏、山东等6个省市。5家水泥厂完备测试手段,严格质量管理,提高水泥标号和出厂合格率,赢得用户信誉。胜利粮油厂生产的低芥酸菜籽油获省乡镇企业局优质产品奖,以县棉纺厂为龙头的大渡口、尧渡、东流3镇7家针织棉织厂和大渡口镇钙塑厂、香隅磷肥厂等一批轻纺、化工新企业投产,使年产值3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由1985年的1个增至1987年的66个。
1987年全县乡镇企业3915个,固定资产3183万元,职工16882人,年产值4917(当年价6095)万元,占全县工业产值32.57%。主要行业有农机、建材、采矿、化工、塑料、针织、棉织、食品、印刷、造纸、木材加工等。主要产品有红砖、水泥和水泥制品、大理石、胶合板、无烟煤、锑矿石、磷肥、孝感犁、打谷机、铁木农具、家具、棉布、羊毛衫、服装、无铅皮蛋、糕点、糖果、饮料等150多种。
几个年度乡镇工业企业基本清况表
单位:个、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