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邮电局
邮电事业的兴办始于清末民初。据《大清邮政舆图》和《皖政辑要》载:清光绪三十年(1904)东流、建德设有邮政代办机构,民国初年设立二等邮局。民国3年秋浦县创办电报局。30年代初,两县设立长途电话管理处,随着邮政的推广,相继在大渡口、香口、张家滩、洋湖等地设立邮寄代办处和乡、镇信柜。25年,大渡口代办处升为三等乙级邮局。抗日战争期间,东流县邮局撤出县城,迁至青峰岭,至德邮局、电报局分别迁往金家村、南安畈。抗战胜利后,陆续迁回县城。民国35年2月,东流县电信局在城内街开办,邮电业务略有回升。
1949年5月,东流、至德两县人民政府分别接收了邮局,并派军代表接管两县电信局。1951年7至8月间,大渡口、至德、东流三地先后完成邮、电机构合并工作,1953年接收地方电话管理处,1957年3月县委所属的机要通信业务划入邮电系统。从1954年起,两县先后设立张溪、泥溪、将军庙、香隅、葛公、官港、昭潭、利安、瓦垄桥等邮电支局、所。到1957年底,邮电局、所已达35个,其中自办局所11个。1958年底,两县邮电局合署办公,1959年5月正式启用安徽省东至县邮电局印章。1962年,对全县邮电机构和通信网路进行合理调整。1969年12月,邮电分设,电信局划归人武部管辖。1973年再次合并。1978年以后,贯彻国家、集体、个人一齐办邮电的方针,邮电事业得到迅速发展。至1987年底,全县邮电自办局、所16个,邮电代办所5个,电信代办所2个,邮票代售处92个,职工191人;拥有固定资产192.8万元。当年邮电业务总量达66.79万元,业务收入达85.4万元。
从1904年开始,经过80余年变迁,全县邮电通信事业初具规模,拥有多功能通信手段,并形成以县城为中心遍及城乡,具有一定先进水平的辐射式通信网。
1949年5月,东流、至德两县人民政府分别接收了邮局,并派军代表接管两县电信局。1951年7至8月间,大渡口、至德、东流三地先后完成邮、电机构合并工作,1953年接收地方电话管理处,1957年3月县委所属的机要通信业务划入邮电系统。从1954年起,两县先后设立张溪、泥溪、将军庙、香隅、葛公、官港、昭潭、利安、瓦垄桥等邮电支局、所。到1957年底,邮电局、所已达35个,其中自办局所11个。1958年底,两县邮电局合署办公,1959年5月正式启用安徽省东至县邮电局印章。1962年,对全县邮电机构和通信网路进行合理调整。1969年12月,邮电分设,电信局划归人武部管辖。1973年再次合并。1978年以后,贯彻国家、集体、个人一齐办邮电的方针,邮电事业得到迅速发展。至1987年底,全县邮电自办局、所16个,邮电代办所5个,电信代办所2个,邮票代售处92个,职工191人;拥有固定资产192.8万元。当年邮电业务总量达66.79万元,业务收入达85.4万元。
从1904年开始,经过80余年变迁,全县邮电通信事业初具规模,拥有多功能通信手段,并形成以县城为中心遍及城乡,具有一定先进水平的辐射式通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