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电话
一、市内电话
1951年开始,东流、至德两县县城分别装设市话总机,开办市话业务,当年发展话机28部。1959年,县城交换机容量增至200门。此后15年内,总机容量没有增加,实装话机也在150部左右。1976年,市话扩容,新装50门总机1台;次年,实装话机突破200部。1980年2月,县邮电局对市话线路和设备进行较大规模修整,架设水泥杆路5公里,电缆2.3公里,电缆芯线259对公里,新装总机8台,总容量达400门。到1985年,实装单机达288部。
1986年,采取上级投资和地方集资办法,全县筹措资金60万元,建设县城自动电话工程,安装JZHQ—1型72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改造、延伸了部分线路,整个工程于当年8月结束并开通投产。到1987年底,市内电话用户已达339户;当年业务收入7.54万元,比1956年增长17倍。
二、长途电话
30年代初,东流、至德两县分别架设经张溪电话站中转直达贵池的长途电话线路,仅供县政府使用,不对外营业。
解放后,东流、至德县邮电局先后开办长途电话业务,并与安庆开通长途直达电路。各邮电支局、所也相继办理长途电话业务。1967年,省邮电管理局在县内建设704机务站,安装12路增音机、3路载波机各1部。1970年,县邮电局增开至池州、安庆长途电路各1条。1972年,开通直达合肥长途电路。1977年,安装ZM312V型载波电话终端机1部,与安庆增开12路载波。到1987年,全县长途电话主要设备有ZGR—1高12路、ZR312IV型载波电话增音机各1部,ZM202I型载波电话终端机2台,长途电话中继器2台,长途电话接续台4台;有省内二级长途电路13条,即:东至至安庆5条,东至至合肥、贵池、望江、怀宁、太湖、祁门各1条,大渡口、东流至安庆各1条。1987年,出口电话4.99万张(次);业务收入11.91万元,比1950年增长16倍。
三、农村电话
民国25年,东流县建有东(流)张(溪)线、东(流)香(隅)线、东(流)檀(村)线三大干线,并辅以若干区、乡支线。抗日战争爆发后,除山区保留少数线路外,余皆破坏殆尽。抗战胜利后,两县话管处着手恢复原有线路,但进展不大。到解放前夕,两县各有10门简易总机1台,通达几个区、乡,线路质量低劣。
解放后,话管处改称地方电信,属县人民政府领导。1953年,划归邮电局,改称县内电话,属省国营企业,自此进入全国通信网。到1956年,两县县内电话交换机容量已达289门,实装话机157部。1958年之后,县内多数大队通了电话,经过1962年调整,县内电话改称农村电话并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1973年,农村电话首次装置单路载波电话终端机6部,使线路利用率和通话质量大力提高。1980年以后,加快了农付电话设备的更新改造速度,分期架设东至至东流、泉水塘至大渡口、东至至泥溪中继线的水泥杆路,将铁线改为铜线、铝绞线,并对其他中继线路、用户线路也进行了改造、整治,提高了农村电话通话质量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到1987年底,全县农村电话交换点有12个,交换机容量660门,实装439门;农话线路429.6杆公里,其中中继线路209杆公里,明线线路1022对公里,电缆15.93皮长公里。当年业务收入32.93万元。
1951年开始,东流、至德两县县城分别装设市话总机,开办市话业务,当年发展话机28部。1959年,县城交换机容量增至200门。此后15年内,总机容量没有增加,实装话机也在150部左右。1976年,市话扩容,新装50门总机1台;次年,实装话机突破200部。1980年2月,县邮电局对市话线路和设备进行较大规模修整,架设水泥杆路5公里,电缆2.3公里,电缆芯线259对公里,新装总机8台,总容量达400门。到1985年,实装单机达288部。
1986年,采取上级投资和地方集资办法,全县筹措资金60万元,建设县城自动电话工程,安装JZHQ—1型72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改造、延伸了部分线路,整个工程于当年8月结束并开通投产。到1987年底,市内电话用户已达339户;当年业务收入7.54万元,比1956年增长17倍。
二、长途电话
30年代初,东流、至德两县分别架设经张溪电话站中转直达贵池的长途电话线路,仅供县政府使用,不对外营业。
解放后,东流、至德县邮电局先后开办长途电话业务,并与安庆开通长途直达电路。各邮电支局、所也相继办理长途电话业务。1967年,省邮电管理局在县内建设704机务站,安装12路增音机、3路载波机各1部。1970年,县邮电局增开至池州、安庆长途电路各1条。1972年,开通直达合肥长途电路。1977年,安装ZM312V型载波电话终端机1部,与安庆增开12路载波。到1987年,全县长途电话主要设备有ZGR—1高12路、ZR312IV型载波电话增音机各1部,ZM202I型载波电话终端机2台,长途电话中继器2台,长途电话接续台4台;有省内二级长途电路13条,即:东至至安庆5条,东至至合肥、贵池、望江、怀宁、太湖、祁门各1条,大渡口、东流至安庆各1条。1987年,出口电话4.99万张(次);业务收入11.91万元,比1950年增长16倍。
三、农村电话
民国25年,东流县建有东(流)张(溪)线、东(流)香(隅)线、东(流)檀(村)线三大干线,并辅以若干区、乡支线。抗日战争爆发后,除山区保留少数线路外,余皆破坏殆尽。抗战胜利后,两县话管处着手恢复原有线路,但进展不大。到解放前夕,两县各有10门简易总机1台,通达几个区、乡,线路质量低劣。
解放后,话管处改称地方电信,属县人民政府领导。1953年,划归邮电局,改称县内电话,属省国营企业,自此进入全国通信网。到1956年,两县县内电话交换机容量已达289门,实装话机157部。1958年之后,县内多数大队通了电话,经过1962年调整,县内电话改称农村电话并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1973年,农村电话首次装置单路载波电话终端机6部,使线路利用率和通话质量大力提高。1980年以后,加快了农付电话设备的更新改造速度,分期架设东至至东流、泉水塘至大渡口、东至至泥溪中继线的水泥杆路,将铁线改为铜线、铝绞线,并对其他中继线路、用户线路也进行了改造、整治,提高了农村电话通话质量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到1987年底,全县农村电话交换点有12个,交换机容量660门,实装439门;农话线路429.6杆公里,其中中继线路209杆公里,明线线路1022对公里,电缆15.93皮长公里。当年业务收入32.9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