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初期,县内一些主要集镇饮食服务业一度兴旺。诸如东流镇的酒馆东天轩、一品轩、悦来馆、得意轩、青云楼和尧渡街的天然居、天和轩、清真馆以及张溪镇的华兴、时时鲜酒馆等10多家,当时生意兴隆,小有名气。此外,还有数十家中、小饭馆。东天轩酒馆创于民国初年,该馆酒席质量好,食客盈门,民国36年破产。
县境饮食业有传统烹调技术,所谓“江南茶饭,建德先知”,色香味形均有考究,面点名目繁多,风味独特。东流镇的蟹糊、蟹黄包子远近有名。蟹黄包子特点是皮薄、馅多、含汤,鲜嫩可口。张溪镇朱春泰茶馆,每天早上茶客满座,兼有糍粑、油条、五香豆、五香鸡蛋等饮茶佐料,是品茗谈天之所。
解放后,饮食业逐渐发展。1953年,至德县饮食业发展到15户,24人,资金3861万元(旧币)。1956年,私营饮食业经社会主义改造,转为合作店(组)经营(原有茶馆均歇业),1958年划归国营商业管理。1963年商业调整,城乡饮食业分别由国营商业和供销社代管。其间尧渡街建立国营新华餐厅和东流镇国营人民饭店。当时,这些国营饮食业生意兴隆,新华餐厅开业3个月营业额48688元,上缴纯利11469元。“文化大革命”期间,极左思潮泛滥,强调顾客自我服务,取消服务上桌,致使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时下降。
1978年以后,饮食业又有恢复和发展,饮食店、馆遍布城乡。国营县饮食服务公司饮食业设有3个点:桥巷、中街小吃部和新华餐厅。现在,县城国营饮食业已有6家,规模较大的太白餐厅、新华餐厅和第一招待所的味美餐馆及城关粮站的尧粮餐厅,均对外营业,承办筵席。同时,各行业和个体兴办的饮食业不断涌现,越办越多,1987年,全县饮食店已发展到702个,其中个体614个,方便了城乡旅客。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旅馆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