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五节 工商组织
一、商会
东流县商会始建于清末宣统二年(1910)8月,当时为会长制,盛灿亭、胡家骥、陈善堂先后任会长。民国19年改为委员制,陈绪文为常务委员。25年陈兆春任主席。27年,东流镇沦陷,县商会迁至三区石山保高氏宗祠,后又迁往汪家坡。抗日战争胜利后,商民重返县城。34年10月19日,经全城商民推选,陈兆春任理事长。此后,大渡口、洋湖、张溪镇等地先后建立了商会,均至解放时解体。
至德县民国10年建立商会,张仰波、张相廷、林锦文、欧阳风甫相继担任会长。16年,改选朱益太为会长。朱任期作恶多端,民愤极大,19年被红军处决。林锦文继任会长,并建有一支20多条步枪的商民自卫队,主要对付红军游击队,抗日战争时解散。36年,林啸崖任会长,不久改由沈鉴池担任。1949年,县商会解体。
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县建立了同业公会,除承办本会事务外,还承办县商会委办之事项。
二、县工商业联合会
1953年5月中旬,东流县成立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设正、副主委、秘书各1人,委员11人。次年,召开了全县会员代表大会,成立了东流县工商业联合会,选出了执、监委20人。1957年4月换届,产生东流县工商业联合会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委员21人,其中常委7名。1953年2月6日,至德具成立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设正、副主委1人,委员11人,抽调两人办公。次年4月12日,召开全县会员代表大会,成立了至德县工商业联合会,选举执委20人,产生了常委及正、副主任和秘书。1958年7月换届。两县合并后,于1959年5月25日召开东至县第三届工商联代表大会,选举常、执委44人。县工商联根据集镇大小和工商业户数多少,分别在大渡口、东流、尧渡镇设立分会,在张溪、葛公、泥溪设立办事处,在洋湖、瓦垄、香隅、将军庙、官港、昭潭设立工商联小组。
工商联在引导工商业者遵守政府政策法令,改善经营,协助管理,交纳税收,发展生产,投入社会主义改造,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文化大革命”开始,县工商联被迫停止活动。
1987年10月19日,中共东至县委根据中央文件精神,成立东至县工商业联合会筹备领导小组,县委顾问张锡俭任组长。12月1日恢复办公,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新时期工商联的性质、任务和作用,对老委员进行登记,发展504个企业、178名个体户为正式会员。次年2月9日,召开东至县工商联第四次代表大会,产生了执委33人,执委常委9人,正、副主委各1人。
东流县商会始建于清末宣统二年(1910)8月,当时为会长制,盛灿亭、胡家骥、陈善堂先后任会长。民国19年改为委员制,陈绪文为常务委员。25年陈兆春任主席。27年,东流镇沦陷,县商会迁至三区石山保高氏宗祠,后又迁往汪家坡。抗日战争胜利后,商民重返县城。34年10月19日,经全城商民推选,陈兆春任理事长。此后,大渡口、洋湖、张溪镇等地先后建立了商会,均至解放时解体。
至德县民国10年建立商会,张仰波、张相廷、林锦文、欧阳风甫相继担任会长。16年,改选朱益太为会长。朱任期作恶多端,民愤极大,19年被红军处决。林锦文继任会长,并建有一支20多条步枪的商民自卫队,主要对付红军游击队,抗日战争时解散。36年,林啸崖任会长,不久改由沈鉴池担任。1949年,县商会解体。
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县建立了同业公会,除承办本会事务外,还承办县商会委办之事项。
二、县工商业联合会
1953年5月中旬,东流县成立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设正、副主委、秘书各1人,委员11人。次年,召开了全县会员代表大会,成立了东流县工商业联合会,选出了执、监委20人。1957年4月换届,产生东流县工商业联合会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委员21人,其中常委7名。1953年2月6日,至德具成立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设正、副主委1人,委员11人,抽调两人办公。次年4月12日,召开全县会员代表大会,成立了至德县工商业联合会,选举执委20人,产生了常委及正、副主任和秘书。1958年7月换届。两县合并后,于1959年5月25日召开东至县第三届工商联代表大会,选举常、执委44人。县工商联根据集镇大小和工商业户数多少,分别在大渡口、东流、尧渡镇设立分会,在张溪、葛公、泥溪设立办事处,在洋湖、瓦垄、香隅、将军庙、官港、昭潭设立工商联小组。
工商联在引导工商业者遵守政府政策法令,改善经营,协助管理,交纳税收,发展生产,投入社会主义改造,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文化大革命”开始,县工商联被迫停止活动。
1987年10月19日,中共东至县委根据中央文件精神,成立东至县工商业联合会筹备领导小组,县委顾问张锡俭任组长。12月1日恢复办公,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新时期工商联的性质、任务和作用,对老委员进行登记,发展504个企业、178名个体户为正式会员。次年2月9日,召开东至县工商联第四次代表大会,产生了执委33人,执委常委9人,正、副主委各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