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孤寡老人供养
50年代,农村孤老残幼的生活困难,主要采用“互助互济”的救济形式。同时,政府重点发给必要的救济粮、款,以保障他们的生活。
农业合作化后,政府明确提出,农业合作化对于缺乏劳动力或者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人员,给予“五保”供给,即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自1957年开始,全县逐步实行了“五保”供给制度。当年,仅至德县21个乡镇便有931户、1367人享受了五保。1958年,全县9个人民公社办了9所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96人,但因客观条件限制,不久便自行解散,代之以大队、生产队负担的形式,分散供养。据1965年统计,全县享受五保供给的有1507户、1994人,全年供给金104335元,粮食455280公斤。1979年后,五保供给标准逐年提高。1980年,全县享受五保的有1628人,全年供给标准最高的口粮达300公斤、款200元,最低的亦达250公斤、款150元。1981年,对农村五保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落实五保政策,改进五保供给办法,切实解决五保户的实际困难。次年,全县开展五保户普查登记工作,建立五保户档案,明确五保供给项目、标准和办法,并填发了五保供给证。此后,五保供给形式日趋完善,供给标准不断调整提高。1987年,全县享受五保的有953人,全年人均生活费317元,比上年提高6.9%。
自1980年洋湖乡迭山村敬老院创办以来,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乡、村敬老院越办越多。到1987年,全县有乡、村敬老院21所,入院五保对象130人,人均供给标准为381元,超过当地一般农户生活水平。敬老院的房舍多为青砖瓦屋,内设食堂、卧室、活动室等,衣、食、住、行条件较好,住房宽敞明亮,卧具全新,生活用品俱全,衣衫、鞋袜等穿着定期配发,饮食一日三餐,有炊事员制做。配有电视机、收录机、扑克、象棋、麻将等娱乐用品。各敬老院积极从事各种专业生产,以增加院内收入,改善院民生活。有的还创办敬老院福利企业,开辟一条“以院办厂,以厂补院”的新路子。
农业合作化后,政府明确提出,农业合作化对于缺乏劳动力或者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人员,给予“五保”供给,即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自1957年开始,全县逐步实行了“五保”供给制度。当年,仅至德县21个乡镇便有931户、1367人享受了五保。1958年,全县9个人民公社办了9所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96人,但因客观条件限制,不久便自行解散,代之以大队、生产队负担的形式,分散供养。据1965年统计,全县享受五保供给的有1507户、1994人,全年供给金104335元,粮食455280公斤。1979年后,五保供给标准逐年提高。1980年,全县享受五保的有1628人,全年供给标准最高的口粮达300公斤、款200元,最低的亦达250公斤、款150元。1981年,对农村五保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落实五保政策,改进五保供给办法,切实解决五保户的实际困难。次年,全县开展五保户普查登记工作,建立五保户档案,明确五保供给项目、标准和办法,并填发了五保供给证。此后,五保供给形式日趋完善,供给标准不断调整提高。1987年,全县享受五保的有953人,全年人均生活费317元,比上年提高6.9%。
自1980年洋湖乡迭山村敬老院创办以来,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乡、村敬老院越办越多。到1987年,全县有乡、村敬老院21所,入院五保对象130人,人均供给标准为381元,超过当地一般农户生活水平。敬老院的房舍多为青砖瓦屋,内设食堂、卧室、活动室等,衣、食、住、行条件较好,住房宽敞明亮,卧具全新,生活用品俱全,衣衫、鞋袜等穿着定期配发,饮食一日三餐,有炊事员制做。配有电视机、收录机、扑克、象棋、麻将等娱乐用品。各敬老院积极从事各种专业生产,以增加院内收入,改善院民生活。有的还创办敬老院福利企业,开辟一条“以院办厂,以厂补院”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