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时期,县内没有专业剧团。1951年,至德县尧渡镇聘请怀宁县黄梅戏艺人李桂兰和何正富等人组建至德县大众剧团。1953年,东流县黄梅戏艺人刘江来、檀雪华在东流镇组建东流县群力剧团。1959年两县合并,东流县剧团转为马鞍山市黄梅剧团;至德县大众剧团正式定名“东至县黄梅戏剧团”,属集体性质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首任团长李桂兰,正式演员职工50人左右,其中有中国剧协安徽分会会员5人。主要演员有花旦陈凤凰、青衣刘玉珍、小生檀少春、陈苗生、老生檀凤瑞、花脸檀丙乔、张心宽老旦胡玉庭等。演员檀凤瑞在省首届戏曲会演中获表演三等奖。1973年,省电台撰文《扁担剧团唱新歌》,报道了该团上山下乡演出的先进事迹。
县黄梅剧团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是兴盛时期,现代戏与古装戏同演,观众上座率高。“文化大革命”期间,排演“革命样板戏”,一剧10场、8场,演员越演越烦,观众越看越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既演现代戏,也演古装戏,深受观众欢迎。该团多次赴省城合肥参加会(调)演,还到过赣、鄂、苏、浙、闽等6省和景德镇、上饶、南昌、武汉等14个市以及乐平、波阳、铜陵、高邮、江都等37个县巡回演出。1982年,到福建省崇安、建阳等13个点演出140天,208场,观众达17万人次,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和广播电视报均发表了专题报道。排演过《天仙配》、《送香茶》、《罗帕记》等黄梅戏传统剧目及《屈原》、《郑小姣》等移植剧目121个;上演过《江姐》、《三世仇》等现代剧目63个;排演县内创作的《林海沸腾》、《重任》、《喜事》、《锁夫》等大小现代剧目36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小戏《三颗红心》全剧录音;《直大嫂》获省1978年调演集体表演奖,编剧三等奖。青年演员汪菱花,在1987年安徽省戏曲青年演员演唱比赛中,获一等奖。
由于普及电视、轩影和现代歌舞,剧团每年演出场次减少,由过去400多场降到100场左右,由盈余变为纯靠地方财政补贴。1988年撤销。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