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光绪前,境内主要是私塾教育,奉行科举制度。县设学宫,内有明伦堂、文庙、学署(县管理教育的衙署),由教谕、训导两员学官掌管。时,学生竞相应试,明、清两代,东流、建德两县中进士32人,其中武进士4人;举人157人,其中武举人49人,拔、岁、恩、副、选、优和荐辟共772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科举,兴学堂,东流菊江书院,至德研经书院先后被改为县小学堂。光绪三十二年学署改为学务局,宣统年间撤学务局,设劝学所,负责教育行政。民国初,实行新学制,学堂改称学校,劝学所改为教育局。其间,兴办了一些县立高等小学校和乡村初等小学校。民国31年(1942),至德县创办了县立初级中学,东流县有私立中学。到38年(1949),两具建有小学75所,中学2所,共有中小学生3138人,教职工155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县均设立县文教科,区配文教助理员,乡配文教委员,负责县、区、乡教育行政工作。经过不断改造旧的教育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学校,教育事业迅速发展。1957年,小学发展到292所,比1949年增加217所,小学生增到15436人,是1949年的5.3倍;中学2所,学生800人,是1949年中学生的3.17倍。“文化大革命”中,教育事业受到严重摧残,教育机构瘫痪,学校师生停课闹革命,工人宣传队、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学校,领导“斗批改”,上“阶级斗争教育课”,教育质量普遍下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东至的教育,经过整顿、改革,逐步走上正轨。1986年,县教育局改为教育委员会,各区、乡学区改为区、乡教育委员会,教育工作得到加强。1987年,全县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成人教育和幼儿教育也有新的发展。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到1987年的11年中,全县被录取的大学、中专生达4288人,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批人才。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