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扫除文盲教育
旧中国,东流、至德两县文盲充斥。据1949年统计,两县20多万人口中目不识丁的文盲有18万多人,占总人口的94%,比全国平均率高1%,文盲中又以农民为多。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扫除文盲工作,把扫除文盲提到与正规制中、小学教育同等位置。1949年冬季,县内普遍开设冬学,组织农民读书识字,由各地小学教师兼任冬学教员。此后3年,县教育行政部门分期分批举办冬学教师短训班,培训扫盲师资。并在冬学基础上,开办常年民校、识字班、农民业余夜校,为中、青年农民脱盲创造条件。
1951年,东流县开办冬学506所,入学农民近2万人。1952年,东流、至德两县相继成立扫盲工作委员会、扫盲协会,领导全县扫除文盲教育工作。同年至德县将54所冬学转为常年民校,学员1582人。1954年,东流县办农民识字班114个,学员2957人。到1957年,东流、至德两县共有农村民校469所,记工识字班1479个,其他形式的扫盲班596个,学员总数达45385人,占当时青、壮年文盲总数的47.65%。两县共配20名专职扫盲办事员,负责督促检查扫盲工作。
在开展农村扫盲的同时,积极组织城镇干部、职工中文盲、半文盲参加扫盲识字班、职工学校的文化学习。东流县于1951年在县城办起4所职工学校,1个机关干部速成识字班,130多名在职干部参加脱盲学习。
1956年,东流、至德两县组织100多名未脱盲的乡干部脱产40天,参加文化学习。同年,至德县开办机关于部业余文化学校1所,学员77名,分初中和高小两个班上课,同时在茶厂开办了工人夜校。
两县合并以后,扫盲转为红专学校,因注重正常的普及初等教育,而忽略了工农群众大多数的扫盲工作。直到1982年人口普查时,全县469730人中,仍有文盲、半文盲188215人,占总人口的34.4%,其中12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有161671人,占文盲、半文盲总数的85.9%。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扫除文盲工作,把扫除文盲提到与正规制中、小学教育同等位置。1949年冬季,县内普遍开设冬学,组织农民读书识字,由各地小学教师兼任冬学教员。此后3年,县教育行政部门分期分批举办冬学教师短训班,培训扫盲师资。并在冬学基础上,开办常年民校、识字班、农民业余夜校,为中、青年农民脱盲创造条件。
1951年,东流县开办冬学506所,入学农民近2万人。1952年,东流、至德两县相继成立扫盲工作委员会、扫盲协会,领导全县扫除文盲教育工作。同年至德县将54所冬学转为常年民校,学员1582人。1954年,东流县办农民识字班114个,学员2957人。到1957年,东流、至德两县共有农村民校469所,记工识字班1479个,其他形式的扫盲班596个,学员总数达45385人,占当时青、壮年文盲总数的47.65%。两县共配20名专职扫盲办事员,负责督促检查扫盲工作。
在开展农村扫盲的同时,积极组织城镇干部、职工中文盲、半文盲参加扫盲识字班、职工学校的文化学习。东流县于1951年在县城办起4所职工学校,1个机关干部速成识字班,130多名在职干部参加脱盲学习。
1956年,东流、至德两县组织100多名未脱盲的乡干部脱产40天,参加文化学习。同年,至德县开办机关于部业余文化学校1所,学员77名,分初中和高小两个班上课,同时在茶厂开办了工人夜校。
两县合并以后,扫盲转为红专学校,因注重正常的普及初等教育,而忽略了工农群众大多数的扫盲工作。直到1982年人口普查时,全县469730人中,仍有文盲、半文盲188215人,占总人口的34.4%,其中12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有161671人,占文盲、半文盲总数的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