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五节 土壤植被
一、土壤根据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全县土壤面积161.4万亩。按纲目分类,可分为5个纲,8个土类,13个亚类,40个土属,75个土种。现将8个土类,分述如下:
红壤土类红壤是本县分布最广的地带性土壤,面积64.6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9.9%。成土母质为花岗岩、泥质岩的残坡积物和零星分布的第四纪红土,因特定的生物气候条件,形成黄红壤和红壤性土两个亚类。
黄红壤遍及县境中山650米以下及低山丘陵中下部较为平缓的地段,面积61.3万亩,占红壤土面积的94.9%。坡度小于35度,一般分布在红壤性土和耕种土壤之间,上层厚30至121厘米,酸碱度4.5至6.5,有机物含量为3.47%,氮丰缺钾少磷,土壤多呈黄红或橙色。
红壤性土分布在东堡、陵阳、沙济、南阳、九华、丁桥、乔木、酉华、新河等乡,海拔高于黄红壤,坡度陡,除东堡乡连片外,其余各乡均呈零星斑状块状分布。被覆率低,土壤侵蚀严重。面积3.3万亩,占红壤土的5.1%。上层薄,厚度10至26厘米,砾石含量为31%,局部母质层裸露地表。土壤酸碱度为5.6至6.2,表层有机质含量5.8%,全氮0.306%,速效磷4(PPM),速效钾403(PPM)。土体呈红黄、黄红或橙黄、棕红色。
黄棕壤土类面积5.2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3.3%。主要分布陵阳、朱备、九华3个乡的中山650米以上地带,平均海拔820米。北部丁桥、童埠两乡部分低山也有零星分布。成土母质是花岗岩的残坡积物。上层厚25至85厘米,酸碱度为4.8至5.5。有机质含量5.15%至15.4%。呈黄棕、淡黄棕或红棕色。砾石含量9.4%,全氮0.233%。缺钾、少磷。根据母质类型及土壤属性划分粘盘黄棕壤、黄棕壤性土、暗黄棕壤3个亚类。
紫色土土类面积17.6万亩,占自然土壤面积的10.8%。分布在县境北部岗丘。成土母质是紫色岩类的残坡积物,土层厚30至120厘米,土体呈紫色或紫棕色,按其属性划分酸性紫土一个亚类。
酸性紫土面积17万亩,占酸性紫色土类的96.8%,分布在木镇、丁桥、竹阳、乔木、新河、杜村等乡镇的岗丘。处于幼年发育阶段,矿物风化浅。酸碱度为4.6至6.5。缺磷少氮少钾,有机物含量为2.9%。局部已辟作旱地。
石灰(岩)土类面积24.6万亩,占土壤总面积15.2%。分布蓉城、庙前、东堡等12个乡镇的低山、丘岗。是石灰岩类风化物发育形成的岩性土。按其土类划分黑色石灰土和棕色石灰土两个亚类。
黑色石灰土:面积1598.4亩,占石灰土类的0.7%。分布于东堡乡北部低山顶部。成土母质为石灰岩残积物,岩石裸露占60%,土壤多处于岩石隙缝中,土层浅薄,砾石含量54%,酸碱度2.6至2.8。缺磷、富钾(速效磷3%至4%,钾44至253PPM)。有机质量含量0.37至6.57。
棕色石灰土:面积24.5万亩,广布于丁桥、乔木、酉华、城东、蓉城、杨田、庙前、杜村等11个乡镇,碳酸盐岩类的低山丘陵岗地,成土母质是碳酸盐岩类风化物的残坡积物,土层厚在20至100厘米。土体呈暗棕色,有机质含量4.59%,含氮0.264%,缺磷、富钾。
石质土土类面积7404亩,占土壤总面积的0。4%,分布在陵阳、九华、朱备、西华等乡的中山顶部,岩石裸露占65%以上,坡度陡,一般在40至70度。土壤处于初期发育阶段,石质土划分硅铝质石质土一个亚类。
粗骨土土类面积12.1万亩,占总面积的7.4%。分布在东堡、杨田、朱备、陵阳、沙济、南阳、酉华、丁桥等10个乡的低山上部,成土母质为花岗岩的残坡积物的风化碎屑层,土层浅薄,平均厚度12.5厘米,含有机质3.95%,少氮缺磷缺钾。
潮土类面积8651.1亩,占土壤总面积的0。5%。分布于青通河、九华河、陵阳河两岸。成土母质为近代河流冲积物与地下水水化作用和长期旱耕熟化而成,土层深厚,平均2至4米。按成上条件划分灰潮土一个亚类。
土层有机质平均含量2.41%,酸碱度5.8至7.8,砾石含量低,保肥力强,易种花生、豆类。
水稻土类水稻土类俗称水田,是本县主要耕作土壤,面积35.6万亩,占耕地面积95%以上,广布于全县各乡村。水稻土是在长期水耕速化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因水分状况发育阶段附加成分过程有别,划分为循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两个亚类。
潴育型水稻土:面积27.4万亩,占水稻土77.38%,广布于各乡镇的冲、畈、圩区。成土母质为花岗岩、泥质岩、碳酸盐岩和紫色岩的近代河流冲积物,是地表水与地下水作用的结果,易排易灌,土壤发育良好,肥力较高,呈灰黄色或棕灰色。
潜育型水稻土:面积8.02万亩,占水稻土面积的22.6%,分布各乡的冲、垄、沟谷、低畈和圩区。成土母质为湖相沉积物与河流冲击物,属滞水型水稻土,地下水位高,排水困难,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串连,导致土壤常处还原状,水性冷,质地粘重,泥脚深,呈灰色或青灰色。县土壤纲目土类土种分类表
县土壤纲目土类土种分类表
二、植被
县境原始植被无存。除耕作地带外,多为天然次生稀疏乔木、灌木丛和草本植物群落,或由人工栽培的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及部分天然的薪炭林。根据1986年普查资料,森林覆盖率26.3%。全县被覆可分6种不同类型。
次生针叶集中在海拔600米以上的中山、低山地带,呈带状、块状分布于全县。以自然生长的马尾松为主,人工营造的杉、黄山松林为辅。被覆度低。林下有茅草、蕨类植物、灌木丛及人工栽培的茶、油桐等。杉木纯林以陵阳、杜村、南阳、酉华、庙前等乡为多。马尾松全县多数乡镇都有块状分布,全县有纯林6万余亩。金钱松、黄山松则多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区,多集中在九华山峰顶一带,天台老常柱、百岁宫附近及南阳林场三天门工区均有小片纯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阔叶林在县境植被中占位较小,多集中在海拔400米以下低山、丘陵地带。常见树种有青冈栎、苦槠、面槠、甜槠、枫香、木荷、小叶栎等。竹阳乡的曙光、慈云,酉华乡的宋冲,童埠乡的老山等地长势茂盛,杨田、东堡、陵阳等乡也有零星分布。九华山老爷顶(神光岭)肉身殿侧有小片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丛,面积5000平方米。林相比较完整,生长着高大乔木面槠、灯台树、枫香、华桑紫树和金钱树等,一般高达20米,胸径40厘米以上(最粗的约100厘米),林冠相当郁闭,总盖度约0.8。
针阔叶混交林区在海拔200至400米的山腰或坡地、丘陵,大都是经过封山育林或人工栽培后发育起来的松、杉、毛竹、枫香、青冈栎、青栲、木荷等针叶阔叶混交林。林间生长着铁箕芒等蕨类植物和灌木丛及茶、油桐等。
栽培植被区广泛分布于低丘、河谷、平原地带。农耕历史悠久,原有植被因开垦农田已荡然无存,被覆地表为人工栽植的农作物。今分布的林木主要是人工栽培的用材林、经济林和防护林,如桑、茶、果及刺槐、杨柳、楝、榆、苦槠、水杉等。此外,在村庄附近常见高大的枫香、黄檀、楝、榉等南方落叶树种。
灌丛区灌丛在全县植被类型分布中最大,这是森林长期被破坏的结果,多是落叶灌丛,在山坡、丘陵随处可见。灌丛高度不一,发展情况亦视人为的影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生长茂盛,盖度在70~80%之间。其中不乏乔灌木树种混生。乔木以板栗、山槐、化香、黄檀、晌叶杨、枫香等为主。由于屡遭砍伐,有些乔木树种长期沦为灌木状态。灌木种类以竹、胡枝子、映山红、六月雪、羊踯躅、水冻绿、华白檀、野山楂、算盘珠等居多。常绿的如马银花、乌饭树、乌药等。草本植物,由于郁闭、多不发达,以禾科的五节芒、金茅、野枯草,莎草科及菊科植物、蕨类植物占大多数,草层低矮,盖度在20~30%之间。
天然植被区分布于县境北部圩区及沼泽地带。以童埠、丁桥、新河和木镇等乡镇圩区居多,呈零星分布。常见植被有芦苇、野茭白、蒲草等。此外河道与湖汊中生长着水浮莲、风眼莲(水葫芦)、空心莲(水花生)及荷叶、芡实、野菱等。
红壤土类红壤是本县分布最广的地带性土壤,面积64.6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9.9%。成土母质为花岗岩、泥质岩的残坡积物和零星分布的第四纪红土,因特定的生物气候条件,形成黄红壤和红壤性土两个亚类。
黄红壤遍及县境中山650米以下及低山丘陵中下部较为平缓的地段,面积61.3万亩,占红壤土面积的94.9%。坡度小于35度,一般分布在红壤性土和耕种土壤之间,上层厚30至121厘米,酸碱度4.5至6.5,有机物含量为3.47%,氮丰缺钾少磷,土壤多呈黄红或橙色。
红壤性土分布在东堡、陵阳、沙济、南阳、九华、丁桥、乔木、酉华、新河等乡,海拔高于黄红壤,坡度陡,除东堡乡连片外,其余各乡均呈零星斑状块状分布。被覆率低,土壤侵蚀严重。面积3.3万亩,占红壤土的5.1%。上层薄,厚度10至26厘米,砾石含量为31%,局部母质层裸露地表。土壤酸碱度为5.6至6.2,表层有机质含量5.8%,全氮0.306%,速效磷4(PPM),速效钾403(PPM)。土体呈红黄、黄红或橙黄、棕红色。
黄棕壤土类面积5.2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3.3%。主要分布陵阳、朱备、九华3个乡的中山650米以上地带,平均海拔820米。北部丁桥、童埠两乡部分低山也有零星分布。成土母质是花岗岩的残坡积物。上层厚25至85厘米,酸碱度为4.8至5.5。有机质含量5.15%至15.4%。呈黄棕、淡黄棕或红棕色。砾石含量9.4%,全氮0.233%。缺钾、少磷。根据母质类型及土壤属性划分粘盘黄棕壤、黄棕壤性土、暗黄棕壤3个亚类。
紫色土土类面积17.6万亩,占自然土壤面积的10.8%。分布在县境北部岗丘。成土母质是紫色岩类的残坡积物,土层厚30至120厘米,土体呈紫色或紫棕色,按其属性划分酸性紫土一个亚类。
酸性紫土面积17万亩,占酸性紫色土类的96.8%,分布在木镇、丁桥、竹阳、乔木、新河、杜村等乡镇的岗丘。处于幼年发育阶段,矿物风化浅。酸碱度为4.6至6.5。缺磷少氮少钾,有机物含量为2.9%。局部已辟作旱地。
石灰(岩)土类面积24.6万亩,占土壤总面积15.2%。分布蓉城、庙前、东堡等12个乡镇的低山、丘岗。是石灰岩类风化物发育形成的岩性土。按其土类划分黑色石灰土和棕色石灰土两个亚类。
黑色石灰土:面积1598.4亩,占石灰土类的0.7%。分布于东堡乡北部低山顶部。成土母质为石灰岩残积物,岩石裸露占60%,土壤多处于岩石隙缝中,土层浅薄,砾石含量54%,酸碱度2.6至2.8。缺磷、富钾(速效磷3%至4%,钾44至253PPM)。有机质量含量0.37至6.57。
棕色石灰土:面积24.5万亩,广布于丁桥、乔木、酉华、城东、蓉城、杨田、庙前、杜村等11个乡镇,碳酸盐岩类的低山丘陵岗地,成土母质是碳酸盐岩类风化物的残坡积物,土层厚在20至100厘米。土体呈暗棕色,有机质含量4.59%,含氮0.264%,缺磷、富钾。
石质土土类面积7404亩,占土壤总面积的0。4%,分布在陵阳、九华、朱备、西华等乡的中山顶部,岩石裸露占65%以上,坡度陡,一般在40至70度。土壤处于初期发育阶段,石质土划分硅铝质石质土一个亚类。
粗骨土土类面积12.1万亩,占总面积的7.4%。分布在东堡、杨田、朱备、陵阳、沙济、南阳、酉华、丁桥等10个乡的低山上部,成土母质为花岗岩的残坡积物的风化碎屑层,土层浅薄,平均厚度12.5厘米,含有机质3.95%,少氮缺磷缺钾。
潮土类面积8651.1亩,占土壤总面积的0。5%。分布于青通河、九华河、陵阳河两岸。成土母质为近代河流冲积物与地下水水化作用和长期旱耕熟化而成,土层深厚,平均2至4米。按成上条件划分灰潮土一个亚类。
土层有机质平均含量2.41%,酸碱度5.8至7.8,砾石含量低,保肥力强,易种花生、豆类。
水稻土类水稻土类俗称水田,是本县主要耕作土壤,面积35.6万亩,占耕地面积95%以上,广布于全县各乡村。水稻土是在长期水耕速化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因水分状况发育阶段附加成分过程有别,划分为循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两个亚类。
潴育型水稻土:面积27.4万亩,占水稻土77.38%,广布于各乡镇的冲、畈、圩区。成土母质为花岗岩、泥质岩、碳酸盐岩和紫色岩的近代河流冲积物,是地表水与地下水作用的结果,易排易灌,土壤发育良好,肥力较高,呈灰黄色或棕灰色。
潜育型水稻土:面积8.02万亩,占水稻土面积的22.6%,分布各乡的冲、垄、沟谷、低畈和圩区。成土母质为湖相沉积物与河流冲击物,属滞水型水稻土,地下水位高,排水困难,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串连,导致土壤常处还原状,水性冷,质地粘重,泥脚深,呈灰色或青灰色。县土壤纲目土类土种分类表
县土壤纲目土类土种分类表
二、植被
县境原始植被无存。除耕作地带外,多为天然次生稀疏乔木、灌木丛和草本植物群落,或由人工栽培的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及部分天然的薪炭林。根据1986年普查资料,森林覆盖率26.3%。全县被覆可分6种不同类型。
次生针叶集中在海拔600米以上的中山、低山地带,呈带状、块状分布于全县。以自然生长的马尾松为主,人工营造的杉、黄山松林为辅。被覆度低。林下有茅草、蕨类植物、灌木丛及人工栽培的茶、油桐等。杉木纯林以陵阳、杜村、南阳、酉华、庙前等乡为多。马尾松全县多数乡镇都有块状分布,全县有纯林6万余亩。金钱松、黄山松则多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区,多集中在九华山峰顶一带,天台老常柱、百岁宫附近及南阳林场三天门工区均有小片纯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阔叶林在县境植被中占位较小,多集中在海拔400米以下低山、丘陵地带。常见树种有青冈栎、苦槠、面槠、甜槠、枫香、木荷、小叶栎等。竹阳乡的曙光、慈云,酉华乡的宋冲,童埠乡的老山等地长势茂盛,杨田、东堡、陵阳等乡也有零星分布。九华山老爷顶(神光岭)肉身殿侧有小片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丛,面积5000平方米。林相比较完整,生长着高大乔木面槠、灯台树、枫香、华桑紫树和金钱树等,一般高达20米,胸径40厘米以上(最粗的约100厘米),林冠相当郁闭,总盖度约0.8。
针阔叶混交林区在海拔200至400米的山腰或坡地、丘陵,大都是经过封山育林或人工栽培后发育起来的松、杉、毛竹、枫香、青冈栎、青栲、木荷等针叶阔叶混交林。林间生长着铁箕芒等蕨类植物和灌木丛及茶、油桐等。
栽培植被区广泛分布于低丘、河谷、平原地带。农耕历史悠久,原有植被因开垦农田已荡然无存,被覆地表为人工栽植的农作物。今分布的林木主要是人工栽培的用材林、经济林和防护林,如桑、茶、果及刺槐、杨柳、楝、榆、苦槠、水杉等。此外,在村庄附近常见高大的枫香、黄檀、楝、榉等南方落叶树种。
灌丛区灌丛在全县植被类型分布中最大,这是森林长期被破坏的结果,多是落叶灌丛,在山坡、丘陵随处可见。灌丛高度不一,发展情况亦视人为的影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生长茂盛,盖度在70~80%之间。其中不乏乔灌木树种混生。乔木以板栗、山槐、化香、黄檀、晌叶杨、枫香等为主。由于屡遭砍伐,有些乔木树种长期沦为灌木状态。灌木种类以竹、胡枝子、映山红、六月雪、羊踯躅、水冻绿、华白檀、野山楂、算盘珠等居多。常绿的如马银花、乌饭树、乌药等。草本植物,由于郁闭、多不发达,以禾科的五节芒、金茅、野枯草,莎草科及菊科植物、蕨类植物占大多数,草层低矮,盖度在20~30%之间。
天然植被区分布于县境北部圩区及沼泽地带。以童埠、丁桥、新河和木镇等乡镇圩区居多,呈零星分布。常见植被有芦苇、野茭白、蒲草等。此外河道与湖汊中生长着水浮莲、风眼莲(水葫芦)、空心莲(水花生)及荷叶、芡实、野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