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创作队伍
本县文艺作者代不乏人。建国后,文艺创作队伍不断壮大,至1989年,增至200余人。先后在县文联、县文化局创作股、县文化馆编辑股指导下,开展文艺创作活动。有15人加入全国及省文艺组织,其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2人、省作家协会会员1人、省民间文艺协会理事1人,会员2人、省戏剧家协会会员2人、省曲艺家协会会员2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2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3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1人。
二、文学创作
诗歌诗歌为古代文学创作的主要体裁。本县历代流传的诗词,几占著作总量的三分之二。唐代,费冠卿、王季文,宋代程九万、陈岩等有九华山诗集行世;明清时,徐中斗、章允贤、吴襄、陈蔚等以咏梅诗篇见称;民国时,旧体诗渐趋冷落,白话诗取而代之,其间宁树藩的新诗常见诸报章。建国后,诗坛更显活跃,先后有18篇诗作在省以上刊物发表,青年诗人陈强的新诗,还登载于港、台出版的杂志。
散文古代散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文史、医药、农业等诸方面。宋代刘放、元代杨少愚,明代陆仲远、施达、王之璘,清代徐念祖、袁瑛、刘一峰,民国姜孝维、洪诚等均有散文著作传世。至近、现代,抒情散文有了较大发展。建国后在省刊发表的散文作品共31篇。其中陈锦华的“话说三山”刊登于《瞭望》杂志。
小说、故事旧时本县小说及民间文艺,作品不多。建国以来,在省以上刊物发表小说8篇,民间故事25篇。施玉清的民间故事集《九华山的传说》、《九华山传奇》,分别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戏剧、曲艺戏剧、曲艺创作,历代不衰。建国后,更加繁荣。50年代,县内各文艺团体自编的演唱材料,成为戏剧创作的主体,蓉城业余剧团改编的剧本《柳树林》被省报选载。60年代后,本县改编、创作的剧本有《卖花记》、《花亭会》、《龙井》、《山鹰之歌》、《明珠》、《天仙配下集》、《奇缘记》、《白蛇后传》、《圆月桥》等,其中在省刊发表的剧作12部,获奖作品有施玉清、朱存德的《舒姑泉》、王善政的《九华春晓》、《栖凤岭》、饶霄云的《家庭问题》、《灵丹妙药》等,王为的《圆月桥》、《一日县令》获创作奖、王十润编的《护鱼记》获省创作3等奖。金海涛(本县人)与方仲华合著的电影剧本《月亮湾的笑声》经上海电影制片厂拍制放映,轰动全国。
三、艺术创作
书画清代杜村乡钱希孔、钱琪父子的国画,邑人奉为墨宝;清光绪时陵阳陈伯彦的墨点梅桩,别具一格。民国时,施玉藻的“松竹梅岁寒图”、沈畴春的“仕女图”均受识者称赞。建国后,民间美术有了长足发展,农民画家罗国良等的农民画在省美展获奖,其中吴秀玉的《大水之年》获2等奖,张平安的《高山养鱼》获纪念奖。水粉画作者杨必武、国画作者尹勇、胡国庆、版画作者周韧、许建中、胡跃等的作品,分别参加省以上展出。本县书法艺术,代有名家,但遗墨大多流失,现存有清代吴襄草书,民国施玉藻为九华山肉身殿题写的“江南第一山”横额及“天柱馆”额等。建国后,书坛兴盛,出现较多的业余书法爱好者。潘华敏、陈庆安的行草作品、唐大笠的草书,多次在省以上刊物发表,并参加多次书展。近年来又涌现不少硬笔书法新秀,其作品亦有见诸省级以上刊物。
雕刻元代以前,本县即有雕刻珍品面世。老田、陵阳、沙济等地祠堂的门坊牌坊及梁雕柱刻,九华山寺庙的佛事图案,刀工精美。明清时期,本县雕刻作坊,大多从事佛像雕刻。民国年间,杜村刘本荣创作的木刻“地藏帽”、根雕“打渔杀家”堪称佳作;庙前著名雕工林恒山、周鸿才所雕佛像和人物,名传遐迩。建国初,仍保留传统雕刻工艺。“文革”期间,传统工艺废止,作品多遭破坏。1978年后传统雕刻工艺逐渐恢复。老艺人刘本荣为省美术展览雕刻了一套傩戏脸谱,并参与九华山寺庙的整修工程,东岩钟亭及钟鼓楼门梁柱柱上都有其雕刻作品。1989年,庙前乡星星村尚存有傩戏面具作坊。
树根造型树根造型是现代新兴的工艺美术。本县陶长年利用形态各异的各类树根,制成各种造型优美工艺品计120余件,精致灵巧,形象逼真。1984至1987年,先后在安庆市博物馆、南京中华门等地举办个人展览,展出作品100余件,深受好评。1985年12月,日本高知市友好代表团至本县参观陶长年的根艺作品,称赞不已。芜湖市农业赴日考察团特选用陶的艺作《亦步亦趋》、《迎宾》、《比翼》、《雏龙初腾》、《远眺》、《舞恋》等6件,作为礼物,赠送日本友人。
音乐、摄影乐曲创作,始于民国。建国后,发展较快。不少艺人推陈出新,勤奋创作,佳作纷呈。至1989年共有7首被省电视台采用播放,15首发表在省级以上报刊。其中余凤龙的《竹编姑娘心欢畅》获省评1等奖,阎泽民、康龙年、王民松合作的《凤凰松的传说》获省最佳创作奖,阎泽民、王善政合写的《赶麻雀》获全国少年歌曲评比奖,省评一等奖。
本县摄影艺术系建国后新起,至1989年,有44件摄影作品参加地(市)级以上展出或在地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其中省级8件,获奖作品11件。是年,施俊和吴绍龙的摄影作品,同获省建国40周年影展3等奖。
历代知名作者主要著作书目







上一篇:第三节 电影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