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三)提水工程
《安徽通志》载,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县内各都近水之处,皆有笕车”(亦称撩车、水力车),形如纺线车,“不籍人力,顺水旋转,车上设筒、吸水入沟洫,其制甚巧。又高埠水不能至,则于山谷激流处筑堤止水,用长大竹筒置于水中,令水激而入窍,涌而上喷,高田亦得灌溉”。
建国初期,本县各地仍以木制笕车、风车、手车、脚车作为提水工具,以大竹笕、木制槽作渡水之用。机械提水工程,始建于1951年。当时,皖南水利局为解决南屏、长和两个村的4000亩农田灌溉问题,拨款7500万元(老人民币),在南屏兴建了1座二级机械抽水站,装柴油机3台计36匹马力。因设计误差,施工粗糙,无法提水,工程报废。此后,随着国家机械工业的发展,本县先后兴建了一批机械提水工程。1964年3月,从福建引进AT30—6水轮泵,在六都公社龙田大队龙源生产队,兴建了一座水轮泵站。当年灌溉农田10余亩。1968年以后,本县提灌工程开始由机械提灌逐渐向电力提灌发展。凡有电源的社队,大多兴建或改建电力提灌站。1968年,本县六都公社1万伏高压线路架通。是年底,动工将芳村水轮泵站改建为电力灌溉站,1970年4月竣工。总扬程27.5米,装机1台,55千瓦,设计流量0.06秒立方米,灌田300亩,实灌430亩。当年竣工,当年受益,当年增产水稻12万斤。至1985年底,全县共建水轮泵站77处,装机92台,共灌田3801亩;机灌站70处,装机75台,1076匹马力,有效灌溉面积4118亩;电力提灌站94座,装机106台,994.2千瓦,灌田6442.2亩。现将全县提水工程列表分乡(镇)统计如下:
1985年石台县提水工程建设情况分乡(镇)统计表

建国初期,本县各地仍以木制笕车、风车、手车、脚车作为提水工具,以大竹笕、木制槽作渡水之用。机械提水工程,始建于1951年。当时,皖南水利局为解决南屏、长和两个村的4000亩农田灌溉问题,拨款7500万元(老人民币),在南屏兴建了1座二级机械抽水站,装柴油机3台计36匹马力。因设计误差,施工粗糙,无法提水,工程报废。此后,随着国家机械工业的发展,本县先后兴建了一批机械提水工程。1964年3月,从福建引进AT30—6水轮泵,在六都公社龙田大队龙源生产队,兴建了一座水轮泵站。当年灌溉农田10余亩。1968年以后,本县提灌工程开始由机械提灌逐渐向电力提灌发展。凡有电源的社队,大多兴建或改建电力提灌站。1968年,本县六都公社1万伏高压线路架通。是年底,动工将芳村水轮泵站改建为电力灌溉站,1970年4月竣工。总扬程27.5米,装机1台,55千瓦,设计流量0.06秒立方米,灌田300亩,实灌430亩。当年竣工,当年受益,当年增产水稻12万斤。至1985年底,全县共建水轮泵站77处,装机92台,共灌田3801亩;机灌站70处,装机75台,1076匹马力,有效灌溉面积4118亩;电力提灌站94座,装机106台,994.2千瓦,灌田6442.2亩。现将全县提水工程列表分乡(镇)统计如下:
1985年石台县提水工程建设情况分乡(镇)统计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