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三)道路养护
1.村道(桥)养护
建国前,本县乡村设桥梁会,专司搭桥、修桥事宜。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前三天,村(族)长组织村民砍除路旁杂草,填补坑凹。腊月二十三日至三十日进行修路和养护。建国后,由村、队组织群众义务养护。
2.公路(桥)养护
建国后至1957年,公路均由乡村自养自护。1957年后,改为代表工制。1985年,全县计有道班20个,专业代表1176人。
1970年以前,公路养护作业的机械化程度低。1970年至1975年,先后添置自动装卸的汽车1辆、手扶拖拉机2台、破碎机3台。到1981年县公路站除增添了压路机和破碎机外,还拥有汽车3辆、大拖拉机1台、手扶拖拉机15台、牵引机16台,提高了机械化养路的水平。
县公路站自1965年下半年开始组织进行路面改善和路面桥涵加固。至1974年,共改造木桥23座,全长434.2米,涵洞5道,总投资50万元。改造后,通过能力达100吨,实现了桥涵永久化。
自1974年贯彻科学养路方针后,到80年代初,由于制订各项规章制度,推行公路养护责任制,路面状况不断得到改善,好路率日益上升。1980年好路率达87%,为70年代以来最好水平。
1973年始,对殷新线入境线路的大部分路段浇铺沥青,至1982年,县境内浇铺黑色路面计41.7公里,总投资70.05万元。
1985年,全县养护公路总里程为248.5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11.5公里,支线公路114.6公里,乡村公路22.4公里。


殷新线石台县内黑色路面施工情况表

建国前,本县乡村设桥梁会,专司搭桥、修桥事宜。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前三天,村(族)长组织村民砍除路旁杂草,填补坑凹。腊月二十三日至三十日进行修路和养护。建国后,由村、队组织群众义务养护。
2.公路(桥)养护
建国后至1957年,公路均由乡村自养自护。1957年后,改为代表工制。1985年,全县计有道班20个,专业代表1176人。
1970年以前,公路养护作业的机械化程度低。1970年至1975年,先后添置自动装卸的汽车1辆、手扶拖拉机2台、破碎机3台。到1981年县公路站除增添了压路机和破碎机外,还拥有汽车3辆、大拖拉机1台、手扶拖拉机15台、牵引机16台,提高了机械化养路的水平。
县公路站自1965年下半年开始组织进行路面改善和路面桥涵加固。至1974年,共改造木桥23座,全长434.2米,涵洞5道,总投资50万元。改造后,通过能力达100吨,实现了桥涵永久化。
自1974年贯彻科学养路方针后,到80年代初,由于制订各项规章制度,推行公路养护责任制,路面状况不断得到改善,好路率日益上升。1980年好路率达87%,为70年代以来最好水平。
1973年始,对殷新线入境线路的大部分路段浇铺沥青,至1982年,县境内浇铺黑色路面计41.7公里,总投资70.05万元。
1985年,全县养护公路总里程为248.5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11.5公里,支线公路114.6公里,乡村公路22.4公里。


殷新线石台县内黑色路面施工情况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