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二)旅社
民国期间,本县城关及七都镇共有15家客栈。河口、兰关、横渡、香口、七里、矶滩等地,也有当地居民开设旅栈,供过客食宿,大多设备简陋,本小利微。
1956年后,城镇旅社、饭店经过合作化纳入国营或集体经营。公社(乡镇)所在地的旅社由基层供销社经营,在农村则由生产队兼营。
1965年后,县饮食服务经理部(公司)先后在城关设人民旅社、秋浦旅社;县委会在人民路陵园路口设招待所。
1978年以来,本县旅社行业发展很快。至1985,全县有旅社、招待所70家,床位1853张,从业人员255人,其中国营的3家、床位498张,从业人员122人;集体经营的34家,床位1124张,从业人员86人;个体有证户自营的33家,床位231张,从业人员47人。在全部旅社招待所中,县城22家,床位1400余张,从业人员200人。建国前后,县内旅社大多是通铺、板床,卫生、照明、通风条件很差。60年代,条件好的客房始用棕绷床、罗纱帐,配置衣架、洗脸架、桌椅等;上等房间还配有收音机。一般旅社均有公用洗脸间、洗澡间和男、女厕所。70年代后期以来,旅社服务设施大为改观。现今中高档客房,多配置有沙发床、沙发椅、衣橱、床头柜、锦被、毛毯、电扇、台灯、黑白或彩色电视,有专用卫生间,内设浴池、抽水马桶和洗脸用具等。其中高级客房有套间、会客室,并配有地毯、空调设备和电话等。
本县第一流旅社,首推县委招待所。该所于1978年从人民路陵园路口迁至木棉山西麓。至1985年,拥有两层和三层住宿楼各1幢,总建筑面积5340平方米。内设高、中、低档客房93间,床位218张。全所服务人员50人,全年营业额15万元,比1978年增长40.2%。
1956年后,城镇旅社、饭店经过合作化纳入国营或集体经营。公社(乡镇)所在地的旅社由基层供销社经营,在农村则由生产队兼营。
1965年后,县饮食服务经理部(公司)先后在城关设人民旅社、秋浦旅社;县委会在人民路陵园路口设招待所。
1978年以来,本县旅社行业发展很快。至1985,全县有旅社、招待所70家,床位1853张,从业人员255人,其中国营的3家、床位498张,从业人员122人;集体经营的34家,床位1124张,从业人员86人;个体有证户自营的33家,床位231张,从业人员47人。在全部旅社招待所中,县城22家,床位1400余张,从业人员200人。建国前后,县内旅社大多是通铺、板床,卫生、照明、通风条件很差。60年代,条件好的客房始用棕绷床、罗纱帐,配置衣架、洗脸架、桌椅等;上等房间还配有收音机。一般旅社均有公用洗脸间、洗澡间和男、女厕所。70年代后期以来,旅社服务设施大为改观。现今中高档客房,多配置有沙发床、沙发椅、衣橱、床头柜、锦被、毛毯、电扇、台灯、黑白或彩色电视,有专用卫生间,内设浴池、抽水马桶和洗脸用具等。其中高级客房有套间、会客室,并配有地毯、空调设备和电话等。
本县第一流旅社,首推县委招待所。该所于1978年从人民路陵园路口迁至木棉山西麓。至1985年,拥有两层和三层住宿楼各1幢,总建筑面积5340平方米。内设高、中、低档客房93间,床位218张。全所服务人员50人,全年营业额15万元,比1978年增长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