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顺治四年(1647),颁布大清律,编制户口法,县内实行每10户立1牌头,10牌头立1甲头,10甲头立一保长。各户发给印牌,写上户主姓名,出入往来均注明情由。
宣统二年(1910)本县筹备设立自治公所,由其负责查户口编门牌。
民国时期,本县户口由县民政部门管理,民国36年(1947),县民政科内设户政股,各乡镇设户籍主任和户籍干事,各保设户籍事务员。
建国后,户口由县公安部门管理。农村户口,县公安局委托各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城镇户口由公安派出所管理。规定:农村户口和在农村工作的非农业户口一律委托所在乡镇管理,出生或死亡,必须到乡,镇人民政府申报登记或注销;县城的非农业户口由城关派出所直接管理,出生或死亡,必须持所在单位证明到派出所申报或注销;外地流入户口,必须持本地区乡镇级以上单位证明到流入地所在派出所申报登记,交纳本人照片,办理临时户口。
上一篇:(二)治安管理
下一篇:(四)消防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