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战事
一、国民革命军战事
【当涂之战】
民国16年(1927年)1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军分东、中、西3路进军东南,攻夺安徽、南京、上海等地,以粉碎安国军副总司令兼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在长江下游的统治。中路军由蒋介石自兼总指挥,下分江右军(程潜)和江左军(李宗仁),自鄂、赣沿长江两岸向安徽推进。时,五省联军第六师陈调元部驻大通、贵池、至德(今东至县)及安庆一带,第十五师刘宝题部驻徽州,湘军叶开鑫残部驻广德、宣城,粤军谢文炳、陈修爵2残部驻宁国附近,直鲁军第四军孙宗先部及白俄兵一团驻当涂,采石矶、秣棱关一带,第七方面军褚玉璞部之第十一军王翰鸣部驻寿县、正阳关地区,刘志陆部之第六十一师驻柘皋镇,第六十二师驻巢县,第一二混成旅宫桥峰部驻含山,以御北伐军的进攻。
2月20日,江右军第一纵队抵至德,第三纵队抵祁门。3月6日,第一纵队第十七师先头2个营,于16时进抵芜湖,直鲁军望风溃退,向当涂逃窜。江右军占领芜湖后,继续向当涂追击。3月11、12日,江右军第三纵队之第三旅由新林、乌汐镇进至汪村、傅村,第二旅由新林铺、黄池镇进至午塘阁;第一旅由新林铺进至石桥头、金家埠一线。13日,第一纵队之第十七师分别进至塔桥、甘家山、毕家桥、薛家村、梅塘圩、青山街一线。第十九师为总预备队,位于黄池镇附近地区。第三纵队主力则转经高淳、博望镇向小丹阳前进,一部向大龙口、新市镇前进。15日拂晓开始攻击当涂,第三纵队即向左旋回,与第一纵队第十七师协同攻击战斗。直鲁军孙宗先部在姑溪河北岸扼守,第三纵队指挥官贺耀祖遂令第十三旅于小花津派队掩护架桥渡河,将关马巷、薛镇、洞阳守军击退。第一旅尾随渡河后,驱逐了新市镇、博望镇守军,并占领了该地。此时,北路军陈调元部(陈调元于3月4日归附北伐军,被任命力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军军长兼北路军总指挥)之刘凤图率兵舰3艘,由东梁山东下,对当涂、采石矶之孙宗先部进行炮击,协同陆上部队作战。16日晨,第一纵队第十六师之第四十九团向当涂守军发起攻击,激战至14时,占领石古庙、九丹山一带,第三旅占领童溪桥、松塘一带。同时,第五十一团及第二纵队之第一旅由新市镇攻击前进,孙宗先部虽顽强抵抗,但在江右军猛烈攻势下,逐渐后退。傍晚,第一纵队第十七师第五十一团及第三旅遂占领十里牌一线。17日黎明,北伐军继续发起猛烈攻势,孙宗先部不支,向慈湖方向逃窜。经过两昼夜激战,江右军于17日7时攻占当涂县城,并派出部队跟踪追击。
驻守当涂、采石一带的直鲁军原为4个混成旅,他们在受到江右军的猛烈攻击而溃退时,孙殿英部之一旅开抵采石增援。江右军第三纵队独立第二师第二旅及第五十一团迅速赶到,将逃跑和增援之直鲁军大部消灭,残部仓皇向南京和长江以北逃窜。
在江右军攻占当涂的同时,江左军第一纵队于3月4日进抵潜山;第二纵队于3月7日抵英山;第三纵队于3月1日向太湖续进。至3月18日,江左军全部进入合肥、六安一线,当时在皖南及安庆地区的北洋军,纷纷向北伐军接触投诚。至此,中路军彻底肃清了安徽境内长江沿岸的直鲁军,为实现与东路军等合围南京创造了条件。
【全椒、滁县之战】
民国16年(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成立了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宁汉正式分裂。时张宗昌乘皖北之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四旅王金韬、第三十三军第二师张克瑶等部布防未定之际,率第三军程国瑞、第五军王栋、第七军许琨等部及白俄军队攻占滁县。并以第七军许琨部、第十军杜凤举部进驻和县,第三军程国瑞部、第五军王栋部、第十三军刘志陆部进驻巢县、柘皋间地区,截断国民革命军芜湖、合肥之联系;以第十二军马玉仁部及武卫军马济部进驻津浦路南段,相机南犯。
5月1日,国民革命军分兵3路,渡江北伐。第二路所辖第三十七军集中和县,第四十军集中南京,向滁县攻击;第三路所辖第七、十五2军集中安庆,为总预备队,第四十四军集中巢县向明光,第十军集中合肥向蚌埠、临淮,第三十二军、独立第五师集中合肥向蚌埠,第二十七军集中六安向蒙城、宿州攻击。5月11日,第二路前敌总指挥陈调元率领第三纵队(第三十七军)自东梁山乘蜀舰首先渡江,拂晓前即以一部攻占西梁山张宗昌部之警戒阵地,该纵队之第一师主力,当日占领张公桥、陶家厂之线,第二师主力驱逐二极桥一带守军后,亦进至和县以南凤凰桥,桃花桥之线,次日在击败和县外围张宗昌部守军后遂克和县。此时,张宗昌部向江浦、全椒溃退,第三纵队除以一部北向乌江镇推进,以掩护第二纵队渡江外,主力即与第三路军之第一纵队协同会攻含山。
第二纵队13日渡江,抵达乌江镇、东庄、张家集一线,14日进至江浦西北高地。第一纵队于15日全部渡江,未遇抵抗,占领浦口。张宗昌部第十军杜凤举、第七军许琨等部自和县败退后,即会合全椒其第七军之第五师张继善部共约3万人,沿东葛、西葛、界首、陈家浅、三汊河、金城庙、赤镇之线,占领防御阵地,企图固守。16日,第三纵队第一师在驱逐赤镇守军后,其第三团占武家岗、中心集等地,并续进至距全椒城10里之东王庙附近;第二师亦于16日晨由程家市向全椒推进,16时与第一师左翼部队占领打铁岗;第三师于16日在华叶庵击退张宗昌增援部队后,其第七团占领柴家岗、大马厂一线。17日,第三师续向全椒攻击,张宗昌部占余村、冯村一带高地顽抗,激战7小时之久。此时,第一师由中心集、第二师由打铁岗向全椒攻击,战至15时,第三师攻入全椒城,张宗昌部守军大部缴械,残余向滁县方面溃退。18日,第三纵队续向东王集、周家岗守军攻击,守军不支纷向乌衣、滁县逃去。是役,第二路军俘3000余人,缴获长短枪2000余支,迫击炮20余门,毙张宗昌部将张继善。
第一纵队于5月15日全部渡江后,为策应第二纵队之战斗,以第三师、第一师之第四团及直属队,由小店镇、汤泉镇协同第二纵队向东葛、西葛及乌衣镇攻击。17日克东葛、西葛。此时第二纵队之第一、三2军,进至双林庵、腰铺一线。18日拂晓,协同第三纵队主力分由全椒东西方向,续向滁县追击,第三纵队以一部向三界镇挺进截击。是日18时,第二纵队克滁县。时第一纵队攻占乌衣镇,正向滁县追击中,第二纵队奉命南下夹击。19日,津浦路南段之沙河集、张八岭等要隘,均相继克复。
【合肥之战】
民国16年(1927年)4月12日,直鲁军总司令兼山东督军张宗昌,亲率刘志陆、褚玉璞、张敬尧、程国瑞、许琨等军和陈修爵、谢文炳、陆学文各师旅,以及白俄骑兵队、飞机队,号称11个军10万余人兼程南下、袭击合肥,企图攻下合肥后再占安庆,从侧面截断国民革命军长江后援之路,以援奉军反攻南京。
4月中旬,直鲁军南下先遣部队驰抵皖北,时闰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帅师长兼合肥城防司令马祥斌率第一、第二旅在六安、霍山一带驻防,驻扎合肥的该师第二旅旅长阎统贯见直鲁军来攻,一面布置防御,一面电告马祥斌。马接电后,急率第一、第三两旅垦夜回师合肥。当时,合肥守城兵力为马祥斌独立第五师、合肥县自卫团(实际兵力约一个营)和正在招募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共约万余人。城内山自卫团担任警戒,将7道城门关闭,并用沙包堵塞。另从三河商会筹措军粮万石(担),从大蜀山砍伐大批松树,作持久防御准备。
4月18日,直鲁军先遣部队迸抵合肥西北郊,傍晚开始进攻,被马祥斌部击退,当晚至翌晨,直鲁军大队陆续开抵合肥,10万人将合肥东、西、北3面重重包围,再次发起攻击,至午夜又被击退。19日晚,直鲁军发动第二次攻击,激战彻夜,复被马祥斌部击退。马祥斌以众寡悬殊,恐力不支,急电南京国民革命军总部请援,同时召开营以上军官紧急会议,表示决与合肥城共存亡,并宣布所有团、营长—律进入阵地指挥作战,如贪生怕死,擅自退出战壕一步,立即枪决。
直鲁军每天日暮开始,步炮协同,终夜攻城,翌晨退返原阵地。27日晚,大雨倾盆,雷电轰呜,直鲁军在重炮掩护下,发起全线猛攻。马祥斌亲率特务营往来于熊店、四里河前线督战,何处吃紧,就向何处支援。该师官兵在水浸及腰的战壕中,奋勇还击,白刃拼搏,激战至晓,直鲁军终未突破该师防线。马祥斌部苦战10大,虽阵地未失,但伤亡很大,弹药将尽,援军仍无消息。合肥县长鲍庚、自卫团负责人季雨农等,一面动员县自卫队、警察局将子弹“尽出以济军”,一面亲往西乡,向前淮军将领的后裔周、刘、张各圩户借来子弹4万发,给马部守军以极大鼓舞。
5月初,马祥斌再次急电南京、芜湖催援。南京却电示:合肥不守,守舒城;舒城不守,守桐城;桐城不守,守安庆。马祥斌则认为合肥高城环河,正利防守,如不守合肥,舒、桐均不能守,安庆也难久守。遂决定与城共存亡,死守合肥。马祥斌与士兵共甘苦,深得军心,且调度有方,他根据直鲁军惯用夜间攻击的战术,令部队以班为单位,白天由一人警戒,其余人员就地休息;夜间全体备战,直挨弹落身旁,始予还击,故屡创直鲁军凶锋。
张宗昌回在西北两侧久攻不克,即派原刘志陆部陆学文旅绕至东七里站一带,向三里街、买卖街进攻。马部守军力薄,稍予抵抗即退入东城。陆学文旅进抵坝上街、木滩、东门大桥附近,近临城下。是时,独立第四旅王金韬(从滁县退守肥东撮镇)率部冲至小东门,强渡南淝河,奋勇杀退直鲁军。先后收复坝上街、二里街、七里站、蒯小塘。陆学文旅向二十埠一带溃退,东城转危为安。正在直鲁军加紧攻城之际,国民革命军第一路军将孙传芳部击溃,使直鲁军士气急转直下,围攻合肥已成强弩之末。虽直鲁军每晚对西、北两侧强行攻击,但经马祥斌部稍加反击,进攻即止。第三十三军第二师张克瑶、第三师岳相如,奉命由六安迸援合肥,激战数次,直鲁军稍退,合肥之围旋解旋合。随后,国民革命军第三路李宗仁部之第七军胡宗铎、夏威2师及第十军王天培全军分由芜湖、安庆兼程驰援合肥,击溃占据巢县、合肥交界的东山口一线的直鲁军程国瑞部,切断围攻合肥的许琨、刘志陆部后路,并发起进攻,马祥斌、王金韬亦率各部大举反攻,两面夹击。至5月14日,直鲁军大败,纷向皖北逃窜,沿途各地红枪会、黄旗会和地方团队奋起尾追、截击,予直鲁军、尤其是白俄官兵以极大杀伤,缴获枪械、马匹无数。
【淮河附近之战】
民国16年(1927年)8月3日,北伐军9个军攻击徐州失利,先后脱离战场,向淮河一线撤退,企以固守淮河,阻直鲁军南进。直鲁军孙传芳部尾迫不放,步步逼近。
在北伐军第二十一师刚抵蚌埠、第四十军之第二、第三师尚在途中之际,而孙传芳之先头部队已逾符离集。第四十军乃以第一师及第四十四军之独立第二团,于固镇附近浍河南岸占领阵地,进行戒备,6日,军抵固镇。循铁道东侧撤退之第三十三军第三师及陈雷独立旅,忽于固镇以北受孙部压迫,发生激战,因得第四十军增援,始将孙部击退,陈雷独立旅遂向浍河南岸、第三十三军第二师遂向临淮关撤退。
7日午夜1时,孙传芳部迫近浍河北伐军阵地,并向北伐军左翼猛攻,其一部已渡河包围第四十四军独立第二团左翼。贺耀祖乃令第四十军退守新桥,独立第二团退守左翼之河集,并令第三十三军集合于怀远附近,向怀远北面之高皇集、包家集布防。16时,孙传芳部继续进犯,其大部亦渐次迫近,第三十三军第三师及陈雷独立旅均未来到,乃退守淮河南岸蚌埠附近。此时第十军尚未到防,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军第一师及王金韬师等部,均被张宗昌部第二军及第五混成旅袁家骥等部隔于亳州(今亳县)一带,北伐军不得已以第三十三军之第二师防守怀远,第二十一师及第囚十四军独立第二团防守蚌埠(不含)至孙家营一带地区,第四十军防守临淮关至蚌埠一线。8日,上述各部进占防守阵地。
9日,孙传芳部第二、四、八、九各师迫近淮河北岸。9时,战斗开始,铁道桥附近之孙传芳部,屡以密集部队自桥上向北伐军发起冲锋,并以一部渡河南进,经第四十军之曾团以机枪猛烈扫射,至中午,始行击退。孙传芳部主力旋向铁道以西移动,先向北伐军第二十一师左翼进攻,当即被击退,继向怀远附近之第三十三军第二师阵地攻击,相持至10日午后,怀远失陷,第二师退至淮河东岸,古据冷水店附近,继续抵抗。贺耀祖急令第三十三军之第三师向左翼增援。11日,孙部进至上新集、观音巷附近,欲向左翼包围。是时,第三十二军第三师尚未到达,第二十一师遂以张公山之预备队第六十一团,向十字路、冷水店一带策应。16时,孙部以铁甲车臼正面进攻,入夜后乘小舟于祖师庙附近,向第六十三团阵地强攻,均被击退。11日拂晓,孙部向铁道以东移动,侵占五河。12日抵淮河南岸之井头及东西固堆一带,从侧背威胁北伐军在临淮关、蚌埠之第四十军等部,迫使第四十军等部后撤。
14日夜,防守淮河南岸之北伐各军奉命放弃淮河阵地,第四十军及第二十一师经定远趋含山;第三十三军赴合肥。8月17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鉴于战场形势,被迫决定,前方所有部队撤退至长江南岸,利用长江大堑,扼险固守。
【蚌埠会战】
民国16年(1927年)11月,孙传芳部于龙潭战役失败后,退守蚌埠附近整顿补充,编成10个师及6个独立旅,除第四、第七、第十一师在徐州附近外,其余7个师及各旅主力驻明光、临淮关、蚌埠一带。南京政府国民革命军渡江实施战略追击,中路追击军之第四十军及新编第十军,进驻滁县附近,左翼追击军之第三十三军进驻寿县。两军对垒,形成蚌埠会战态势。11月1日,担任蚌埠会战的国民革命军第一路军总指挥何应钦下令向蚌埠附近之孙传芳部展开进攻,7日,各部完成准备,进入攻击准备位置。
明光、红心铺之战:l1月8日拂晓,国民革命军第一路军第九军各部队,向驻红心铺一带之直鲁军孙传芳部发起攻击,第十四师于8时首先击败蔡家岗孙传芳部之警戒部队,随即向黄练铺突击;第三师第七团亦向左侧夹攻,一举将乌云山、黄练铺之孙部守军击溃。第十四师在实施追击中,将孙部增援部队之第八师击溃。9时40分,第十四师占领红心铺,第三师第七团亦进至双庙山一带高地。第二十一师击破红山集孙部之前进部队后,继续进攻,9时攻占马奴山附近高地。孙部第二师在马家上岗及大王山一带依托坚固工事顽强抵抗,直至日暮,第二十一师才攻占马家岗、魏家岗及乱姓岗之线,但马家上岗之孙部仍在死守不退。第二师在进占周家岗、西周家一带后,向明光进攻,亦因孙部守军顽抗,第二师屡次猛攻,皆未得手。第九军军长顾祝同乃于8日23时,以预备队第三师之第九团增于第二十一师,乘夜迂回攻击明光附近孙部守军之侧背,井以第八团占领詹老槽仿附近。9日9时,第三师第九团到达大王山附近,协同第二十一师猛攻马家上岗之右侧背,孙部守军不支,向明光退却,第二十一师及第九团实施追击,第二师亦由铁路向明光正面进攻,迫使明光孙部守军分向五河、临淮关溃退。明光、大王山一带高地,全为国民革命军占领。9日,孙部第八师及第十三混成旅,因得其第十师增援,向国民革命军反攻,经第十四师及第七团猛击后,于10时退向临淮关、凤阳。第十四师在追击中,发现小溪河方向有孙部2000余人向燃灯寺急进,急令第四十二团予以迎头击退,燃灯寺即为第十四师进占。10日,第二师进至安子集附近,第二十一师进至王营子附近,第三师进至桥头子附近、孙部守军退集临淮关、凤阳等处。
山头店、牛盘山之战:11月8日,国民革命军第一路军新编第十军第二师由桑家涧附近向山头店之直鲁军孙传芳部发起进攻,第三师亦由定远向石门岗、沙河铺之直鲁军孙传芳部发起进攻。经激战后占领了沙河涧、山头店等地,旋即向倪山、大横山、牛盘山一带发起进攻。孙部依据山险,猛烈抵御,国民革命军自下仰攻,牺牲颇大。相持至中午,新编第十军以一部由正面牵制孙军,主力由倪山迂回攻击孙军之左侧,孙军不支,向凤阳方向溃退,16时,殷家涧、陈家桥之线为新编第十军占领。是日夜,被击溃之孙部第十五师及第十六混成旅,在获得其后方部队增援后,向国民革命军反攻,激战彻夜,至翌日拂晓,国民革命军始将其击退,旋即跟踪追击,进抵陈家桥附近,与退据林侨子之孙部隔河对峙。
凤阳、马鞍山之战:直鲁军孙传芳部自红心铺、牛盘山一带败退后,全部据守临淮关、凤阳、马鞍山、东鲁山等地,构筑工事,继续阻击国民革命军北上,其在临淮关、凤阳附近的兵力为第二、第八、第九、第十二、第十三、第十五师和第十三、第十五、第三十混成旅及第二十三旅。
国民革命军在攻占孙部第一线阵地后,即按预定计划向凤阳、蚌埠之线继续进攻。10日,新编第十军在林桥子附近,与对岸孙部守军激战竟日,一再渡河未成,夜半,新编第十军一面组织火力猛攻,一面架设浮桥强渡,始将其击退。第九军第二师于10日占领安子集后,复击退板桥车站附近孙部铁甲车之进攻。第十四师一部进抵大通桥,其左翼与新编第十军取得联系,于11日协同向临淮关、凤阳进攻。
11日,正当国民革命军向攻击准备位置运动时,孙传芳部忽于拂晓自凤阳附近反攻,第九军之第三师及第十四师,与新编第十军协力迎战,奋战3小时后,将其击退。国民革命军乘胜追击,10时进克凤阳。第十四师占领独山,第三师及新编第十军占领九华山、马鞍山、老山一带高地。与此同时,第一军第二师向临淮关进攻,第二十一师向头埠附近之孙部守军进攻,均发生激烈战斗。11日15时,孙传芳部铁甲车2列,掩护兵车4列,在门台子车站下车,协同败退之部队向马鞍山、老山一带持续反攻。自19时至翌晨2时,战况甚为激烈。第十军第三团损失严重,第九军军长顾祝同急令其第三师,由八里岗派兵一团前往增援,又抽调第十四师(欠四十一团)向新编第十军左翼增援。孙传芳部利用优势火力,自门台子附近向国民革命军阵地展开猛烈轰击,国民革命军各部队伤亡甚众。至12日拂晓,马鞍山之国民革命军因弹药耗尽,败退下来。马鞍山为孙部攻陷后,对国民革命军造成极大威胁,国民革命军乃全线向后撤退。12日19时,新编第十军撤至殷家涧附近,第九军之第三、第十四师撤至红心铺、黄泥铺、总铺一带。
临淮及蚌埠之战:11月11日,国民革命军第一路军第一军第三师向临淮关发起进攻,遭直鲁军孙传芳部顽强抵抗,激战一昼夜未克。12日晨,第二师乘孙部向凤阳反攻之机,向临淮关发起猛攻,11时占领临淮关,孙部守军退守淮河北岸。第二十一师亦同时占领头铺附近阵地,旋因左翼战况不利,主动转移安子集附近。
11日,国民革命军第一路军第十四军以第一、三师向蚌埠突击,截断孙部之退路。第一师因侦察错误,以为蚌埠守军己调往凤阳,遂不待第三师到来,即向蚌埠发起攻击,遭孙部第十师顽强抵抗,被迫退守东鲁山、沿家山以南地区,12日,第一师会同第三师再次向蚌埠发起进攻,因遭孙部猛烈还击,仍未能成功。第一师撤至唐家户、周瓦房,第三师撤至射子口,第二师在苗家营转取守势。13日,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之第二十一师奉命进抵双碑子、杨家湾、小查家一线,第一军第一师进占蒋家坝、蒋山、大王庄一线,第九军之第三师第八团,进占孙家凹。高家岗附近高地,第十四师集结于徐家湾,林桥子一带,新编第十军集结于孙家岗、路家庄一带,第四十军集结于赵家湾、赵家户附近,对蚌埠形成包围之势。
14、15日,国民革命军第一路军各部队进行扫清外围战斗,16日,向蚌埠实施攻击。第一、九军于凌晨5时攻占铁道西侧之曹山,随即向蚌埠进攻;新编第十军占领西鲁山高地后,即经邱桥子、凹里王向蚌埠进攻,适第九军进至龙子河西岸金家岗附近,遂协同向泥家山、蓝营子、戴家塘一带攻击。第四十军第一师经徐桥向蚌埠西南面进攻,第三师攻击神山、陶山、虎山、石井山及孙公山一带高地。孙传芳以蚌埠、临淮关失守,饷源立断,欲退无路,遂责勉所属拼力死守。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第三师以最大牺牲,攻占石井山一带阵地,继又乘胜攻占了张公山;该军第一师即向蚌埠突进,占领陆军营房。是日14时冲入蚌埠市区。新编第十军及第九、一军,亦同时占领雪花山、沈家山、蓝营子一带阵地,在街市与孙部进行激烈巷战。孙部在铁甲车掩护下,且战且退,其第十师师长郑俊彦最后率残部向北溃逃,北遁徐州。16日16时,国民革命军攻占蚌埠。孙军失守蚌埠后,在临淮关北岸与第一军第二师相持之孙部守军,亦仓皇溃逃。国民革命军前方各军以一部渡河,分途追击,大部集结蚌埠、临淮之线待命北进。
怀远附近之战:11月8日,国民革命军第一路军之第三十三军奉命由凤台沿淮河北岸前进,直捣怀远直鲁军孙传芳部后方,以威胁蚌埠之侧背。9日,该军第一、三师占领洛河、石头铺等处。13日,第三师进抵双沟附近时,怀远孙部守军即向固镇撤退,怀远即为第三师占领,14日晨,孙部由蚌埠增援反攻,第三师迎击半日,因众寡悬殊,退至柳文塘附近,怀远城得而复失。不久,第一师之一部增援,乃向梅营、老西门一带进攻,激战3时后占领该地。据守怀远城之孙部守军顽强抵抗,战至15日,第三师及第一师一部由于伤亡过重复又退回上新集附近。15日夜,第三十三军第一师全部到达,即向老西门、荆山进攻,第三师渡河至涡北,攻击怀远侧背,在两面猛攻下,孙部守军不支。16日午后,国民革命军再克怀远。此时蚌埠己为第一路军攻克。17日,第三十三军奉命向固镇追击,并以一部自兴隆集渡浍河,威胁孙部守军之侧背,激战多时,占领固镇。蒙城、涡阳孙部守军闻固镇已失,即向北逃窜。第三十三军兵不血刃即收复了蒙、涡两地。
二、起义战事
【六霍起义】
民国15年(1926年)夏,国民革命军由广东出师北伐。北洋军阀、讨逆军安徽总司令陈调元加紧镇压革命势力,捕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9月下旬,国尺革命军安徽宣慰使常恒芳就职后,一面通电讨伐军阀孙传芳、吴佩乎和北洋政府,一面委派沈子修为国民革命军皖西中路司令,兴兵响应北伐。沈受命之后,会同共产党员朱蕴山等潜回六安、霍山,联络地方民军相机起义。由于消息泄露,霍山县警备营营长沈子臣(沈子修胞弟)及戴汝成为陈调元部第二混成旅旅长马祥斌捕杀。霍山县警备营和六安县麻埠等地的民军仍毅然起义,由陈龙甫、于昆伯率领,开赴霍山县西镇地区,在回头岭与马祥斌之追击部队展开激战,终以众寡悬殊,起义军遂撤至湖北罗田僧塔寺。
【太湖起义】
在六霍民军起义的同时,安徽宣慰使常恒芳与共产党员朱蕴山、宋伟年、周新民、杨士彬等到太湖,策动桂系军阀马济部团长陈雷起义。在常恒芳、朱蕴山等人劝说下,陈雷毅然率部倒戈反正。北洋军阀、讨逆军安徽总司令陈调元闻讯,即遣其旅长倪朝荣由安庆率兵2团前往太湖镇压。常恒芳以太湖形势不利,率部移驻宿松,占领宿松东门鲇鱼山据点,起义军与倪军激战一昼夜后,因寡不敌众,遂转移至湖北黄梅县独山镇。
【吴山庙起义】
民国15年(1926年)秋,合肥许习庸、董伯荣、孙柱成、朱玉山、沈子美等人,为配合北伐军进攻合肥,决定策反各区乡民团举行起义。10月下旬,安徽宣慰使常恒芳在武汉临时省党部听取董伯荣关于合肥地区武装起义准备情况汇报后,当即指令蔡晓舟、董伯荣、许习庸为起义负责人,按原计划组织武装在合肥与寿县交界处吴山庙起义。11月7日,蔡晓舟等人会同临时省党部派来的郑鼎(又名李云鹤)、聂鹤亭在合肥研究起义方案。8日,蔡晓舟前往寿县古渡岗联系李雨村民团,许习庸前往吴山庙小营盘联系朱质卿连,商讨举行起义事宜。不料,朱质卿变故,奉命率全连移防合肥。针对这一情况,蔡晓舟等人当即决定,立即宣布起义。11日夜,寿县古渡岗李雨村民团及合肥东乡民团共计300人左右,前往吴山庙小营盘集结,12日清晨正式宣布起义。成立安徽讨贼军第四路军,公推蔡晓舟为司令,许习庸为副司令,郑鼎为指导员,董伯荣为参谋长,李雨村为总参议。
起义队价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教育和整顿后,于11月23日拂晓进攻合肥。是日凌晨4时许,起义军整装出发,行至四十埠,遭陈调元部第四混成旅旅长高凤图所部阻击,起义军抗击终日,牺牲4人。薄暮,起义军主动撤退到古渡岗时,又遭陈调元调集寿县、定远、凤阳,合肥4县民团的围攻。在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讨贼军第四路军司令部乃决定部队分散隐蔽,起义失败。
【仕川农民暴动】
民国16年(1927年)4月,旌德县国民党右派和封建势力相互勾结,组织清党委员会,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和单命者,不到半月时间,被捕的共产党员和群众达80余人。为保卫北伐胜利果实,共产党组织负责人王廷甫、程朝干等,分赴农村,先后在东乡仕川、西乡庙首、孙村、石井,大乡三溪、朱旺、庆丰等地组织农民自卫军800余人,准备进行反抗。5月3日,王廷甫、程朝干来到仕川,与从武汉返旌共产党员汪守仁、吕贡南、喻运火、喻乾林等秘密集会,决定5月16日(农历4月16日)举行武装暴动,攻打旌德县城。会议推举王廷甫为暴动总指挥,分工程朝干负责西乡自卫军,喻乾林、吕贡南负责东乡自卫军,喻世良、喻运火、汪守仁负责暴动主力——仕川自卫军,届时按计划行动。
5月15日晚饭后,仕川自卫军在喻氏支祠集合,喻世良作战前动员,提出“打财主,分田地”的口号。深夜,仕川自卫军扛着自制的2门檀树炮及步枪向县城进发。与此同时,孙村、庙首、石井、朱旺及梅村等地的农民臼卫军扛着土枪、大刀、猎叉等陆续开往县城。不料,同日晚,攻城总指挥王廷甫等7位领导人在瑞士桥头太子殿内秘密集会,被县长唐绍尧的奸细察知拘捕。16日晨,各路起义队伍按原计划在黎明前赶往旌德城下封锁各城门。仕川自卫军按时先达城下后,见无动静,亦无人前往指挥,即慌乱起来,鼓噪向前,呜枪开火。其他各路队伍,因错传时间,未及时投入战斗。城内守军因早有防备,当仕川自卫军刚一打响,就遭到城头守军的猛烈还击。自卫军点燃一门檀树炮,因装锅铁过多,炮身被炸成几块。双方激战一个多小时。仕川自卫军未见各路起义军投入战斗,即于天明前撤迟。城内守军不知虚实,未出城追击。其他各路起义军闻知仕川自卫军撤回,也半路返回。16日,暴动总指挥、共产党员王廷甫和自卫军其他负责人朱甲、王观明等13人英勇就义,暴动遂告失败。自卫军的27支步枪被收缴。自卫军首领喻世良奔走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