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人民生活
一、农民生活
建国前,农业生产落后,农民长期承受沉重剥削,生活贫穷。农民中缺粮户和无粮户占大多数,农村住宅以土墙草房为主。
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和走集体化道路,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953至1957年,全区农村存款分别为73万、78万、111万、249万、1346万。1958年由于实行“大跃进”、刮“共产风”和吃大食堂等超越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做法,农民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是年,全区农村存款下降为774万元。60年代初,农民生活十分困难,区内出现了人口非正常死亡。1964年起,经济逐步好转,农民收入有所增长。到1978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3元,储蓄存款余额577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收入有较大提高。1980至1985年,人均纯收入逐年分别为87元、211元、261元、214元、302元、337元。储蓄存款余额1980至1985年分别为1683万元、3034万元、4694万元、5831万元、7774万元、9574万元。80年代末期,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1986至1990年人均纯收入逐年分别为376元、409元、446元、478元、517元。
二、职工生活
建国前,店员职工每月收入一般为大米100斤左右,学徒一般仅有伙食而无收入。
建国初,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私营企业及学校教职工实行工资制。1958至1962年,全民所有制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386元、384元、381元、385元、421元。三年调整时期,经济逐渐恢复。随着经济回升和发展,城镇人口就业率不断提高,职工收入逐年增多。到1978年,区内全民所有制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29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职工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国家还对职工实行经济奖励并将其纳入职工工资收入。同时,国家考虑物价升涨等因素,每年给职工拨放生活补贴费并纳入职工工资收入。国家对职工的生活困难补助、医疗卫生保健、丧葬抚恤和离、退休退职金等福利费也逐年增加。1980年,区内全民所有制职工年平均工资为637元,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544元。
“六五”期间,区内职工收入又有较大增加。1985年,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899元,比1980增长41.1%。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655元,比1980年增长20.4%。全民单位劳保福利费用总额2588万元,比1980年增长128.6%。
“七五”期间,区内职工收入和城镇人口消费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1990年,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1781元,比1985年增长98.1%;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1189元,比1985年增长81.5%;职工劳保福利费用总额5363万元,比1985年增长65%。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劳保福利费用总额4362万元,比1985年增长68.5%。
1958—1990年全民所有制职工年平均工资
1980—1990年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工资总额
1980—1990年全区职工劳保福利费用总额
三、人口寿限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年龄死亡率资料计算的生命表,本区0岁组全体人口平均预期寿限为69.31岁,其中男性人口为67.51岁,女性人口为72.05岁,与1982年“三普”时期相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2.34岁,其中男性提高1.86岁,女性提高3.75岁。
全区长寿者人数增多,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区百岁以上老人有10人,其中庐江县4人,无为县1人,和县5人。比1982年“三普”时增加8人。90至99岁的老人有691人,其中巢湖市202人,庐江县123人,无为县168人,含山县84人,和县114人。比“三普”时的322人,增加369人。
附:区内百岁以上老人简介
徐刘氏,女。清光绪十四年(1888)十二月二十五日生于无为县蜀山镇拾联圩行政村刘桥自然村。现住黄姑乡方圩行政村幸福自然村,子孙满堂。老人一生勤劳,除长年做家务和小农活外,还长期为产妇接生。老人爱清洁,勤洗澡,饮食较常人量大,一日三餐,每餐食一碗多干饭或稀饭。目前记忆力仍较好,听觉尚可,唯视力较差,但仍可看见1米以内的东西。手活动自如,腿已不得力,但无痛感,能较长时间的坐着。
章维华,女。生于光绪十六年(1890)五月,汉族,和县香泉乡龙一村人,身体健康。不识字,自小种田,喜早睡早起,性情温和,荤素菜皆吃,喜吃软食。
过伦云,女。生于光绪十五年(1889)五月,汉族。和县八角乡三义村人,身体健康。不识字,自小种田,喜早睡早起,性情比较急躁,荤素皆吃。
张盛氏,女。生于光绪十六年(1890)六月,汉族。和县姥桥乡张杨村粮农。不识字,健康状况一般。爱劳动,早起早睡,性情温和,不喝茶,荤素皆吃。
贾玉堂,女。生于光绪十六年(1890)三月,汉族。和县八角乡晏渡村人,不识字。健康状况一般。从小种田及家务劳动。性情温和,一生早睡早起,喜吃素菜。
阮长金,男。生于光绪十六年(1890)四月,汉族。和县联合乡新庙村人,不识字,健康状况一般。从小务农和打鱼。性情温和,一生不吸咽、不喝酒,偏吃鱼类,平时不爱喝开水,坚持体力劳动,早睡早起,现每餐能吃4两左右的米饭。
许俞氏,女。光绪十四年(1888)九月出生,汉族。庐江县汤池乡凤凰村人,不识字,一生多从事家务劳动。平时注重保养身体,注意饮食卫生,每餐定时定量,喜早起早睡。
徐宋氏,女。生于光绪十五年(1889)一月,汉族。庐江县水关乡双岭村人,不识字,一生从事家务劳动,注重按时作息,饮食定时定量,不抽烟,不喝酒。
陈氏,女。生于光绪十六年(1890)四月,汉族。庐江县牛首乡王渡村粮农,不识字,健康状况良好。自幼至1950年在家务农;1950至1980年从事家务;1980年后失去劳动能力。平时讲究卫生,吃饭定时定量。爱劳动,精神乐观,为人豁达。
王毓珍,女。生于光绪十六年(1890)五月,汉族。庐江县白湖东大圩粮农,不识字,现身体健康,行走自如,视、听力及口语表达力一般,饭量较大。能坚持长年劳动,不吃刺激性食物,以素菜为主,较少吃荤菜。
建国前,农业生产落后,农民长期承受沉重剥削,生活贫穷。农民中缺粮户和无粮户占大多数,农村住宅以土墙草房为主。
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和走集体化道路,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953至1957年,全区农村存款分别为73万、78万、111万、249万、1346万。1958年由于实行“大跃进”、刮“共产风”和吃大食堂等超越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做法,农民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是年,全区农村存款下降为774万元。60年代初,农民生活十分困难,区内出现了人口非正常死亡。1964年起,经济逐步好转,农民收入有所增长。到1978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3元,储蓄存款余额577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收入有较大提高。1980至1985年,人均纯收入逐年分别为87元、211元、261元、214元、302元、337元。储蓄存款余额1980至1985年分别为1683万元、3034万元、4694万元、5831万元、7774万元、9574万元。80年代末期,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1986至1990年人均纯收入逐年分别为376元、409元、446元、478元、517元。
二、职工生活
建国前,店员职工每月收入一般为大米100斤左右,学徒一般仅有伙食而无收入。
建国初,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私营企业及学校教职工实行工资制。1958至1962年,全民所有制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386元、384元、381元、385元、421元。三年调整时期,经济逐渐恢复。随着经济回升和发展,城镇人口就业率不断提高,职工收入逐年增多。到1978年,区内全民所有制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29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职工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国家还对职工实行经济奖励并将其纳入职工工资收入。同时,国家考虑物价升涨等因素,每年给职工拨放生活补贴费并纳入职工工资收入。国家对职工的生活困难补助、医疗卫生保健、丧葬抚恤和离、退休退职金等福利费也逐年增加。1980年,区内全民所有制职工年平均工资为637元,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544元。
“六五”期间,区内职工收入又有较大增加。1985年,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899元,比1980增长41.1%。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655元,比1980年增长20.4%。全民单位劳保福利费用总额2588万元,比1980年增长128.6%。
“七五”期间,区内职工收入和城镇人口消费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1990年,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1781元,比1985年增长98.1%;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1189元,比1985年增长81.5%;职工劳保福利费用总额5363万元,比1985年增长65%。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劳保福利费用总额4362万元,比1985年增长68.5%。
1958—1990年全民所有制职工年平均工资
1980—1990年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工资总额
1980—1990年全区职工劳保福利费用总额
三、人口寿限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年龄死亡率资料计算的生命表,本区0岁组全体人口平均预期寿限为69.31岁,其中男性人口为67.51岁,女性人口为72.05岁,与1982年“三普”时期相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2.34岁,其中男性提高1.86岁,女性提高3.75岁。
全区长寿者人数增多,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区百岁以上老人有10人,其中庐江县4人,无为县1人,和县5人。比1982年“三普”时增加8人。90至99岁的老人有691人,其中巢湖市202人,庐江县123人,无为县168人,含山县84人,和县114人。比“三普”时的322人,增加369人。
附:区内百岁以上老人简介
徐刘氏,女。清光绪十四年(1888)十二月二十五日生于无为县蜀山镇拾联圩行政村刘桥自然村。现住黄姑乡方圩行政村幸福自然村,子孙满堂。老人一生勤劳,除长年做家务和小农活外,还长期为产妇接生。老人爱清洁,勤洗澡,饮食较常人量大,一日三餐,每餐食一碗多干饭或稀饭。目前记忆力仍较好,听觉尚可,唯视力较差,但仍可看见1米以内的东西。手活动自如,腿已不得力,但无痛感,能较长时间的坐着。
章维华,女。生于光绪十六年(1890)五月,汉族,和县香泉乡龙一村人,身体健康。不识字,自小种田,喜早睡早起,性情温和,荤素菜皆吃,喜吃软食。
过伦云,女。生于光绪十五年(1889)五月,汉族。和县八角乡三义村人,身体健康。不识字,自小种田,喜早睡早起,性情比较急躁,荤素皆吃。
张盛氏,女。生于光绪十六年(1890)六月,汉族。和县姥桥乡张杨村粮农。不识字,健康状况一般。爱劳动,早起早睡,性情温和,不喝茶,荤素皆吃。
贾玉堂,女。生于光绪十六年(1890)三月,汉族。和县八角乡晏渡村人,不识字。健康状况一般。从小种田及家务劳动。性情温和,一生早睡早起,喜吃素菜。
阮长金,男。生于光绪十六年(1890)四月,汉族。和县联合乡新庙村人,不识字,健康状况一般。从小务农和打鱼。性情温和,一生不吸咽、不喝酒,偏吃鱼类,平时不爱喝开水,坚持体力劳动,早睡早起,现每餐能吃4两左右的米饭。
许俞氏,女。光绪十四年(1888)九月出生,汉族。庐江县汤池乡凤凰村人,不识字,一生多从事家务劳动。平时注重保养身体,注意饮食卫生,每餐定时定量,喜早起早睡。
徐宋氏,女。生于光绪十五年(1889)一月,汉族。庐江县水关乡双岭村人,不识字,一生从事家务劳动,注重按时作息,饮食定时定量,不抽烟,不喝酒。
陈氏,女。生于光绪十六年(1890)四月,汉族。庐江县牛首乡王渡村粮农,不识字,健康状况良好。自幼至1950年在家务农;1950至1980年从事家务;1980年后失去劳动能力。平时讲究卫生,吃饭定时定量。爱劳动,精神乐观,为人豁达。
王毓珍,女。生于光绪十六年(1890)五月,汉族。庐江县白湖东大圩粮农,不识字,现身体健康,行走自如,视、听力及口语表达力一般,饭量较大。能坚持长年劳动,不吃刺激性食物,以素菜为主,较少吃荤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