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建材工业
建材工业,是本区支柱产业之一,但建国前,只生产青砖、小瓦、石灰等产品,规模小、产量低。1949年全区建材业产值仅11.40万元。50年代巢县、和县、无为、含山分别建机制砖瓦窑厂。1956年筹建巢湖水泥厂,1958年10月投产。1960~1962年,建材工业多数停产。经过三年调整,生产逐渐恢复。70年代大办“五小”工业,以水泥、水泥制品、砖瓦为主的地方建材工业发展迅速,无为、含山、和县、庐江、巢县分别建起普窑或土窑水泥厂,和县、含山建成水泥制品厂。同时,对传统砖瓦烧结工艺进行改造。1979年后,本区建材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釉面砖、膨胀剂、速凝剂、大理石、花岗岩、钙塑制品、耐火材料、玻璃纤维等一大批新型建材先后投产,特别是乡镇建材工业有较大发展。1990年,全区建材工业企业增至411个,其中水泥业40个,砖瓦石灰业241个,水泥制品业105个,建陶业5个,石墨、碳素制品业10个,其它类10个,从业人数达6.5万人,实现工业产值2.2亿元。
一、水泥
1958年10月巢湖水泥厂投产,安徽省东关水泥厂及巢县、含山县水泥厂亦相继建立。1959年,全区水泥产量为7.2万吨。1960年巢县水泥厂停产。1962年全区水泥产量8.4万吨。1970年以后,大办“五小”企业,含山、和县、无为、庐江等县相继建水泥厂,规模在5000吨左右,产品为325#及275#;铸造厂水泥车间建成,巢县水泥厂也恢复生产。1972~1978年各水泥厂进行技改,增添设备,扩大生产能力。1978年全区水泥产量达65.5万吨。1979年铁道部在含山县林头建年产250万吨湿法水泥厂。1980年,通过企业整顿、大规模技术改造、扩建机械化生产线,企业的生产能力普遍上升到5万吨以上,产品档次提高,425#水泥比重占五成多。1984年安徽维尼纶厂建成年产7万吨的水泥分厂。1985年巢湖化建矿建1万吨普立窑水泥厂。1987年庐江建水泥二厂。1988年和县建乌江水泥厂。1990年,全区水泥产量达148万吨,其中乡镇企业产量为14万吨;有水泥企业40家;水泥品种主要为矿渣、普通硅酸盐系列水泥,425#以上高标号水泥比例占80%,其中525#水泥生产能力增加到135万吨。
二、水泥制品
水泥制品的生产始于60年代。1965年东关水泥厂建成电杆生产车间,当年产电杆6767根。70年代,和县、含山、庐江分别建成水泥预制厂,生产水泥多孔板、桁条、涵管。80年代,全区四县一市城建系统及建筑公司都组建预制厂。产品种类增加了门框、窗框、排水管、农用电杆、屋面大板、砌块等。1980年无为县水泥预制构件厂开始生产农用水泥船,庐江、含山、和县等县航运系统预制厂均生产钢筋水泥船,后因国家限制而停产或转产。1985年,全区生产电杆2.22万根、民房构件10.2万立方米、涵管0.5公里。随着农村建设的发展,乡镇办预制厂兴起,1986年乡镇企业产预制品36.94万件。1989年个体企业开始生产水泥空心砖等预制品。1990年,全区预制品企业共105家,制品产量折合混凝土13.5万立方米。
三、砖瓦
早在汉时,无为、和县就生产青砖。明清时期,砖的生产技术改进,和县石跋河生产的青砖被定为“贡砖”。清代北京十三陵“定陵”地下宫殿和墓室等建筑曾使用该砖。民国期间,砖瓦生产仍为手工操作,采用土垒窑、柴草烧的传统工艺。1949年全区产青砖369.4万块,瓦128万片。1951年巢县建成两座土窑,年产青砖50万块,开国营建材企业之先河。1952年和县西梁山合并6户私人小窑厂,成立和县西梁山窑厂。1952年全区产砖703万块,瓦168万片。随后庐江、无为、含山分别成立砖瓦厂或窑厂,并相继以机械制坯取代手工操作,扩大生产。1965年全区产砖4944万块,瓦386万片。从1970年起,和县、巢县建24门轮窑和20口瓦窑,生产红砖和平瓦。随后含山、无为、庐江等改土窑为轮窑,同时地区轮窑厂投产。1979年后,社队开始兴办轮窑厂,大量生产机砖和平瓦。1985年,乡镇砖瓦厂猛增到200家。1990年,全区砖、瓦产量分别为18.12亿块、0.28亿片,其中乡镇企业生产砖17.7亿块;轮窑企业有178家,其中乡镇企业为172家。
四、石灰、建筑石料
(一)石灰
巢县、无为两县交界的山区,自古就有利用柴草烧焙石灰的传统。建国后,社队企业改用煤烧焙。60年代初,这些小石灰窑相继停产。70年代,农民在农闲时恢复石灰的生产。1990年,仍以个体、联户办的石灰窑厂为主,乡镇企业中石灰窑的数量不大。
(二)建筑石料
1953年位于含山县东关镇的巢湖化建矿投产,当年产建筑石料4.52万立方米,以后产量逐年增加,最高年产量为1959年的19.46万立方米。80年代,巢湖市散兵镇乡镇企业、个体、联户办石料厂兴起,1990年全区年产石料120万立方米,从业人员6110人。
五、新型建筑材料
50年代,区内曾生产电力高压瓷瓶、耐火砖等。1973年庐江县油毡厂生产石油沥青油毡。1976年庐江建美术瓷厂,生产建筑装饰品80余种,瓷器21.18万件、釉面砖10万块。1978年庐江县水泥厂开发明矾石膨胀剂。1980年底无为轮窑厂转产釉面砖。1981年,安徽维尼轮厂开始生产涂料。1984年,含山县仙踪油毡厂建成,生产油毡。1986年庐江矾矿利用“三废”开发出速凝剂产品。
80年代,有一些乡镇企业生产新型建筑材料,主要产品有耐火材料、钙塑制品、石棉瓦、菱镁瓦、釉面砖、石墨、碳素制品、人造金刚石、大理石、涂料、玻璃纤维、油毡等。
1990年全区有新型建材企业382个,从业人员38955人,创产值3.58亿元,利税4656万元,成为全区建材行业的一支新生力量。
六、大理石
区内有巢湖市半汤大理石厂和黄麓大理石厂两家乡镇企业生产大理石。黄麓大理石厂筹建于1985年6月,次年3月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为7万平方米,当年产量为3500平方米。半汤大理石厂筹建于1987年5月,设计年生产能力1.5万平方米,主要产品为大理石板材。1990年,全区大理石产量1.45万平方米。
七、主要厂家
(一)巢湖水泥厂
该厂是安徽省最早生产高标号硅酸盐水泥的大型企业,创建于1958年,先后建成4条湿法生产工艺线,主要设备有水泥回转窑直筒式,直径3×88.684米3台、直径3×88.664米1台。产品有525#矿渣、普通硅酸盐水泥,均为部优产品,同时还生产340×60×10厘米空心楼板、340×10×15厘米水泥桁条等。全厂占地面积17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70万平方米(其中生产性建筑面积6.33万平方米),1990年底职工总数为248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95人,当年产水泥56万吨,创产值3350.46万元,实现利税1599.66万元。
(二)安徽省东关水泥厂
该厂于1958年兴建,位于含山县东关镇,隶属安徽省水利厅,是安徽省水泥生产重点骨干企业之一。1988年已拥有两座28×10米机械化立窑和年产3万根(段)电力电杆生产线,有破碎、吸尘、输送、烘干、磨具、减速机、包装等主机25台;产品主要有矿渣325#、425#、525#水泥及各种规格电力电杆,优质品率达80%以上。
(三)铁道部巢湖水泥厂
该厂是一个采用窑外分解新工艺,设计能力年产50.5万吨525#普通硅酸盐水泥的中型企业,也是铁路系统内最大的水泥企业,整个生产工艺线采用大量新技术、新设备,自动化程度达到8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厂区总建筑面积为9.35万平方米,拥有2300余台(套)机械设备,总装机容量1.63万千瓦,有两座矿山,一条铁路专用线,供水、供电、通讯、生活福利等系列配套项目齐全。全厂现有职工1136名。
(四)无为建筑材料陶瓷厂
该厂兴建于1956年,1958年交给县民政部门,同年转为地方国营,1961年下马。1962年恢复生产,为集体企业,归属县手工业管理局。1970年定名无为轮窑厂。1979年3月更名为无为县建筑材料陶瓷厂。1990年转为国营企业。同年晋升为国家中型企业。产品有各种彩色、拼花釉面砖,釉面砖组合画,马赛克等,其中“大江牌”152×152×5毫米白色陶质釉面砖于1987年获部优产品称号,远销中东、欧洲。
1990年有固定职工520人,固定资产原值874万元,釉面砖产量91.3万平方米,总产值1201万元,实现利润77万元,交纳税金147.4万元。
(五)安徽省巢湖化学建材石灰石矿
该厂位于含山县东关镇,是一个以生产水泥、石料为主,兼营水泥预制构件等产品的综合性中型建材企业。1952年筹建,1959年划归省交通厅,改名为安徽省交通厅石厂,1962年又与安徽省建筑公司巢南石灰厂、安徽省建筑厅东关石厂合并,成立安徽省建筑厅东关石料厂。1970年11月移交给巢湖地区,更名为安徽省巢湖石料厂,1976年2月经巢湖行署批准,定名为安徽省巢湖化学建材石灰石矿。1990年有职工1044人,固定资产1396.10万元,实现产值491.31万元,利税143.8万元。自建矿至1990年,累计完成石料558.39万立方米,水泥28.25万吨,实现利税1279.4万元。
1949—1990年建材工业产值及主要产品产量表
一、水泥
1958年10月巢湖水泥厂投产,安徽省东关水泥厂及巢县、含山县水泥厂亦相继建立。1959年,全区水泥产量为7.2万吨。1960年巢县水泥厂停产。1962年全区水泥产量8.4万吨。1970年以后,大办“五小”企业,含山、和县、无为、庐江等县相继建水泥厂,规模在5000吨左右,产品为325#及275#;铸造厂水泥车间建成,巢县水泥厂也恢复生产。1972~1978年各水泥厂进行技改,增添设备,扩大生产能力。1978年全区水泥产量达65.5万吨。1979年铁道部在含山县林头建年产250万吨湿法水泥厂。1980年,通过企业整顿、大规模技术改造、扩建机械化生产线,企业的生产能力普遍上升到5万吨以上,产品档次提高,425#水泥比重占五成多。1984年安徽维尼纶厂建成年产7万吨的水泥分厂。1985年巢湖化建矿建1万吨普立窑水泥厂。1987年庐江建水泥二厂。1988年和县建乌江水泥厂。1990年,全区水泥产量达148万吨,其中乡镇企业产量为14万吨;有水泥企业40家;水泥品种主要为矿渣、普通硅酸盐系列水泥,425#以上高标号水泥比例占80%,其中525#水泥生产能力增加到135万吨。
二、水泥制品
水泥制品的生产始于60年代。1965年东关水泥厂建成电杆生产车间,当年产电杆6767根。70年代,和县、含山、庐江分别建成水泥预制厂,生产水泥多孔板、桁条、涵管。80年代,全区四县一市城建系统及建筑公司都组建预制厂。产品种类增加了门框、窗框、排水管、农用电杆、屋面大板、砌块等。1980年无为县水泥预制构件厂开始生产农用水泥船,庐江、含山、和县等县航运系统预制厂均生产钢筋水泥船,后因国家限制而停产或转产。1985年,全区生产电杆2.22万根、民房构件10.2万立方米、涵管0.5公里。随着农村建设的发展,乡镇办预制厂兴起,1986年乡镇企业产预制品36.94万件。1989年个体企业开始生产水泥空心砖等预制品。1990年,全区预制品企业共105家,制品产量折合混凝土13.5万立方米。
三、砖瓦
早在汉时,无为、和县就生产青砖。明清时期,砖的生产技术改进,和县石跋河生产的青砖被定为“贡砖”。清代北京十三陵“定陵”地下宫殿和墓室等建筑曾使用该砖。民国期间,砖瓦生产仍为手工操作,采用土垒窑、柴草烧的传统工艺。1949年全区产青砖369.4万块,瓦128万片。1951年巢县建成两座土窑,年产青砖50万块,开国营建材企业之先河。1952年和县西梁山合并6户私人小窑厂,成立和县西梁山窑厂。1952年全区产砖703万块,瓦168万片。随后庐江、无为、含山分别成立砖瓦厂或窑厂,并相继以机械制坯取代手工操作,扩大生产。1965年全区产砖4944万块,瓦386万片。从1970年起,和县、巢县建24门轮窑和20口瓦窑,生产红砖和平瓦。随后含山、无为、庐江等改土窑为轮窑,同时地区轮窑厂投产。1979年后,社队开始兴办轮窑厂,大量生产机砖和平瓦。1985年,乡镇砖瓦厂猛增到200家。1990年,全区砖、瓦产量分别为18.12亿块、0.28亿片,其中乡镇企业生产砖17.7亿块;轮窑企业有178家,其中乡镇企业为172家。
四、石灰、建筑石料
(一)石灰
巢县、无为两县交界的山区,自古就有利用柴草烧焙石灰的传统。建国后,社队企业改用煤烧焙。60年代初,这些小石灰窑相继停产。70年代,农民在农闲时恢复石灰的生产。1990年,仍以个体、联户办的石灰窑厂为主,乡镇企业中石灰窑的数量不大。
(二)建筑石料
1953年位于含山县东关镇的巢湖化建矿投产,当年产建筑石料4.52万立方米,以后产量逐年增加,最高年产量为1959年的19.46万立方米。80年代,巢湖市散兵镇乡镇企业、个体、联户办石料厂兴起,1990年全区年产石料120万立方米,从业人员6110人。
五、新型建筑材料
50年代,区内曾生产电力高压瓷瓶、耐火砖等。1973年庐江县油毡厂生产石油沥青油毡。1976年庐江建美术瓷厂,生产建筑装饰品80余种,瓷器21.18万件、釉面砖10万块。1978年庐江县水泥厂开发明矾石膨胀剂。1980年底无为轮窑厂转产釉面砖。1981年,安徽维尼轮厂开始生产涂料。1984年,含山县仙踪油毡厂建成,生产油毡。1986年庐江矾矿利用“三废”开发出速凝剂产品。
80年代,有一些乡镇企业生产新型建筑材料,主要产品有耐火材料、钙塑制品、石棉瓦、菱镁瓦、釉面砖、石墨、碳素制品、人造金刚石、大理石、涂料、玻璃纤维、油毡等。
1990年全区有新型建材企业382个,从业人员38955人,创产值3.58亿元,利税4656万元,成为全区建材行业的一支新生力量。
六、大理石
区内有巢湖市半汤大理石厂和黄麓大理石厂两家乡镇企业生产大理石。黄麓大理石厂筹建于1985年6月,次年3月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为7万平方米,当年产量为3500平方米。半汤大理石厂筹建于1987年5月,设计年生产能力1.5万平方米,主要产品为大理石板材。1990年,全区大理石产量1.45万平方米。
七、主要厂家
(一)巢湖水泥厂
该厂是安徽省最早生产高标号硅酸盐水泥的大型企业,创建于1958年,先后建成4条湿法生产工艺线,主要设备有水泥回转窑直筒式,直径3×88.684米3台、直径3×88.664米1台。产品有525#矿渣、普通硅酸盐水泥,均为部优产品,同时还生产340×60×10厘米空心楼板、340×10×15厘米水泥桁条等。全厂占地面积17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70万平方米(其中生产性建筑面积6.33万平方米),1990年底职工总数为248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95人,当年产水泥56万吨,创产值3350.46万元,实现利税1599.66万元。
(二)安徽省东关水泥厂
该厂于1958年兴建,位于含山县东关镇,隶属安徽省水利厅,是安徽省水泥生产重点骨干企业之一。1988年已拥有两座28×10米机械化立窑和年产3万根(段)电力电杆生产线,有破碎、吸尘、输送、烘干、磨具、减速机、包装等主机25台;产品主要有矿渣325#、425#、525#水泥及各种规格电力电杆,优质品率达80%以上。
(三)铁道部巢湖水泥厂
该厂是一个采用窑外分解新工艺,设计能力年产50.5万吨525#普通硅酸盐水泥的中型企业,也是铁路系统内最大的水泥企业,整个生产工艺线采用大量新技术、新设备,自动化程度达到8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厂区总建筑面积为9.35万平方米,拥有2300余台(套)机械设备,总装机容量1.63万千瓦,有两座矿山,一条铁路专用线,供水、供电、通讯、生活福利等系列配套项目齐全。全厂现有职工1136名。
(四)无为建筑材料陶瓷厂
该厂兴建于1956年,1958年交给县民政部门,同年转为地方国营,1961年下马。1962年恢复生产,为集体企业,归属县手工业管理局。1970年定名无为轮窑厂。1979年3月更名为无为县建筑材料陶瓷厂。1990年转为国营企业。同年晋升为国家中型企业。产品有各种彩色、拼花釉面砖,釉面砖组合画,马赛克等,其中“大江牌”152×152×5毫米白色陶质釉面砖于1987年获部优产品称号,远销中东、欧洲。
1990年有固定职工520人,固定资产原值874万元,釉面砖产量91.3万平方米,总产值1201万元,实现利润77万元,交纳税金147.4万元。
(五)安徽省巢湖化学建材石灰石矿
该厂位于含山县东关镇,是一个以生产水泥、石料为主,兼营水泥预制构件等产品的综合性中型建材企业。1952年筹建,1959年划归省交通厅,改名为安徽省交通厅石厂,1962年又与安徽省建筑公司巢南石灰厂、安徽省建筑厅东关石厂合并,成立安徽省建筑厅东关石料厂。1970年11月移交给巢湖地区,更名为安徽省巢湖石料厂,1976年2月经巢湖行署批准,定名为安徽省巢湖化学建材石灰石矿。1990年有职工1044人,固定资产1396.10万元,实现产值491.31万元,利税143.8万元。自建矿至1990年,累计完成石料558.39万立方米,水泥28.25万吨,实现利税1279.4万元。
1949—1990年建材工业产值及主要产品产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