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五节 纺织工业
民国17年(1928)前后,区内出现由私人兴办的纺织作坊和染坊,主要生产白布、条布、线格子花布等。1949年,全区纺织、缝纫、皮草工业总产值达607.2万元。50年代中期,个体纺织手工业多数组建为小型集体纺织业及加工企业。1957年全区纺织、缝纫、皮革工业产值1098万元。1958年巢县染织厂、无为纺织厂分别成立,共有纱锭2万锭,织布机(包括手工织机)380台。1960年全区纺织业产值达2404万元。由于三年经济困难,纺织原料短缺,多数厂家下马停产,1962年产值降为969万元。1969年停产企业再度恢复,同时国家开始投资筹建安徽维尼纶厂,1970年产值达到2817万元。70年代,各县小厂扩大产量,省维尼纶厂开始试产,到1978年全区纺织、缝纫、皮革工业产值达到7138万元。80年代,巢湖市新建棉纺厂,维尼纶厂新上锦轴生产线,乡镇办了一批棉纺织、化纤纺织、丝纺织企业,到1990年乡及乡以上化纤、纺织、缝纫、皮革工业产值达4.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2%,其中化学纤维产值1.29亿元,纺织业3.17亿元、缝纫业1184万元、皮革工业631万元。全行业拥有独立核算企业64户,固定资产原值9390万元,在职工人15039名。
一、棉纺织印染
20年代前,区内的棉纺织印染工业,多为手工纺纱、木机织布、手工染色。20年代,庐江县“民生织布厂”有木织机20架,工人30多人;和县王金源开办的土布机坊、染坊,有资本8000元(旧币),职工20多人;巢县吴邦杰创办的“九华纺织厂”,有职工10名,铁机、木机共8架,资本15000元(旧币),主要织白布、条布、格子花布等品种。民国23年巢县生产土布达3.23万匹。1949年全区生产棉布316.7万米。
合作化期间,个体、私营纺织业多被组织起来成立棉纺社。1958年大跃进时期,巢县、柘皋、烔炀等棉纺社合并建立“巢县染织厂”,有职工1000人,纱绽5000枚,手织木机80台,主要生产夏布、格子布、包装布等产品。同年无为县艺华针织厂与上海内迁该县的一家纺织厂合并成立无为纺织厂,有职工600多人,纱绽1.5万枚,织布机300台。1959年全区产棉布688.7万米。1962年,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巢县染织厂、无为纺织厂下马停产,1964年产棉布7.55万米。1965年原下马企业相继恢复生产。该年,巢县综合社与烔炀、黄麓两纺织厂合并成立巢县纺织厂,有职工200人,自动织布机与手工织布机24台。1969年7月,无为重建县纺织厂,有纱绽2.45万枚,布机816台,1972年生产棉纱103.5吨,棉布22.2万米,总产值达30.8万元。1973年庐江建县棉织厂,有织布机16台,当年产棉布30万米,产值67万元。1978年全区产棉布2334万米,棉纱1.80万件。
1979年3月成立和县帆布厂,固定资产31.5万元,职工293人,产品有本色帆布,后增加染色帆布,品种有工业用帆布,鞋用帆布,民用、军工、劳保用帆布等。1986年8月成立和县漂染厂,有职工16名,锅炉等设备2套,年产染色帆布67.5万米,产值62.8万元。1988年12月巢湖市筹建“巢湖市棉纺厂”,1989年投产,年产棉纱472吨,有职工800余人,纱锭1.5万枚。
1990年,全区共有棉纺织印染企业22个,职工总人数8770人,产棉纱9066吨,织布3387万米,总产值16341万元,实现利税2363万元。
在棉纺织中,无为纺织厂的麻棉11支双胶线、绣溪牌215普梳纯棉纱;和县帆布厂的4×4轮胎帆布,卫花牌3×4鞋面帆布;庐江县染织厂的古今牌方格被单被评为省优产品。
二、麻纺织、毛纺织、化纤
本区麻纺工业起步较晚,1987年6月,无为纺织厂兴建2400锭苎麻纺车间,次年10月1日投产,年生产纯麻纱能力300吨,开发了涤麻普梳筒子纱、精梳复精梳纯麻筒子纱和纯麻布等10余种。随着苎麻市场的兴旺,无为、巢湖市分别成立了精干麻厂,但投产不久,由于生产技术不过关而停产或转产。
1985年,含山县棉织厂开发毛纺织,1990年停产。
区内仅有省维尼纶厂一家生产化纤。1990年该厂创产值1.29亿元,实现利税1579万元。
三、针织复制
建国前,区内针织复制工业多为个体手工业,主要生产毛巾、袜子、纱帽、粗纱手套等产品。1954年巢县成立棉织生产合作社,始有手工织机18台,后发展为毛巾被单厂。1956年庐江县城关成立帽袜、扎花生产社,生产男女童袜、草帽等,年产值10万多元。1958年起各县兴办针织厂,生产毛巾等产品,后因国民经济调整,到1962年大都停产。进入70年代末,全区乡镇企业兴起,依托大厂,办起乡镇针织厂。
1990年全区拥有针织复制工业企业24家,其中缝纫12家,针织12家,年产值493万元(其中缝纫600万元),创利税366.9万元,主要产品为毛巾873.04万条、针织内衣201.06万件,床单28.82万床。
四、主要厂家
(一)省维尼纶厂
该厂位于巢湖市北郊,是省内最大的煤炭化工化纤联合企业,国家级企业。1969年10月开始筹建,1978年7月试车成功,1982年底维纶生产线建设大部分完成,1983年4月正式交付生产。此后,对未完成工程继续进行建设,又扩建、改建和新建了热电、涤纶、煤气回收利用等工程。至1987年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全国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全厂占地面积约200公顷,其中矿山100公顷;房屋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其中生产线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1990年有职工近4000人,拥有各类专业人员465人,其中化纤、化工、电气、仪表、设备、建筑等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200人,技术力量雄厚。工厂设备配套完整,主要生产设备3865台组,仪表3326只,阀门4452只,管道140公里,汽车78辆,铁路专用线7.85公里,进线电压110千伏、容量4万千伏安的变电所一座。热电厂年发电量6230万千瓦时。全厂年生产能力:维纶短纤7260吨、涤纶长丝2000吨、聚乙烯醇1万吨、电石2.97万吨、醋酸乙烯2万吨、甲醛4500吨、涂料3000吨、乳胶3000吨、溶解乙炔气3万瓶、石灰石10万吨、水泥9万吨,以及其他化工、化纤系列产品。1990年该厂创产值12860万元,实现利税1597万元。
(二)无为纺织厂
该厂座落在无为县城北门外,系全民企业。前身为无为县艺华针织厂。1958年与上海市内迁厂合并为无为纺织厂,当时规模为1.5万枚纱锭,300台织布机。1961年底停产。1969年7月重建,1972年9月试车生产,1974年正式投产。经过20多年的扩建和改造,1990年现有环锭纺3000枚,气流纺400头,苎麻纺2500枚,44寸织布机816台,高速平缝机30台,中速平缝机12台,针织台车10台,棉毛机10台;有职工320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114人;总产值4142万元,生产纱6146吨,布2093.32万米,创利税1525.6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823.6万元。
(三)巢湖市毛巾被单厂
该厂由1954年成立的巢县棉织生产合作社发展起来的,初期仅有手织木机18台,职工150人,年产值10万余元,主要生产布袜、针织内衣等产品。1984年产值上升到203万元,年产毛巾250万条,床单4万床,纯棉布50万米。其中“148”彩条毛巾自1980年被列为出口产品,远销香港、美国、新加坡、巴西等国家。1990年该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35万元,产毛巾696万条,总产值807万元,拥有职工766人,是地区纺织行业主要出口厂家。
一、棉纺织印染
20年代前,区内的棉纺织印染工业,多为手工纺纱、木机织布、手工染色。20年代,庐江县“民生织布厂”有木织机20架,工人30多人;和县王金源开办的土布机坊、染坊,有资本8000元(旧币),职工20多人;巢县吴邦杰创办的“九华纺织厂”,有职工10名,铁机、木机共8架,资本15000元(旧币),主要织白布、条布、格子花布等品种。民国23年巢县生产土布达3.23万匹。1949年全区生产棉布316.7万米。
合作化期间,个体、私营纺织业多被组织起来成立棉纺社。1958年大跃进时期,巢县、柘皋、烔炀等棉纺社合并建立“巢县染织厂”,有职工1000人,纱绽5000枚,手织木机80台,主要生产夏布、格子布、包装布等产品。同年无为县艺华针织厂与上海内迁该县的一家纺织厂合并成立无为纺织厂,有职工600多人,纱绽1.5万枚,织布机300台。1959年全区产棉布688.7万米。1962年,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巢县染织厂、无为纺织厂下马停产,1964年产棉布7.55万米。1965年原下马企业相继恢复生产。该年,巢县综合社与烔炀、黄麓两纺织厂合并成立巢县纺织厂,有职工200人,自动织布机与手工织布机24台。1969年7月,无为重建县纺织厂,有纱绽2.45万枚,布机816台,1972年生产棉纱103.5吨,棉布22.2万米,总产值达30.8万元。1973年庐江建县棉织厂,有织布机16台,当年产棉布30万米,产值67万元。1978年全区产棉布2334万米,棉纱1.80万件。
1979年3月成立和县帆布厂,固定资产31.5万元,职工293人,产品有本色帆布,后增加染色帆布,品种有工业用帆布,鞋用帆布,民用、军工、劳保用帆布等。1986年8月成立和县漂染厂,有职工16名,锅炉等设备2套,年产染色帆布67.5万米,产值62.8万元。1988年12月巢湖市筹建“巢湖市棉纺厂”,1989年投产,年产棉纱472吨,有职工800余人,纱锭1.5万枚。
1990年,全区共有棉纺织印染企业22个,职工总人数8770人,产棉纱9066吨,织布3387万米,总产值16341万元,实现利税2363万元。
在棉纺织中,无为纺织厂的麻棉11支双胶线、绣溪牌215普梳纯棉纱;和县帆布厂的4×4轮胎帆布,卫花牌3×4鞋面帆布;庐江县染织厂的古今牌方格被单被评为省优产品。
二、麻纺织、毛纺织、化纤
本区麻纺工业起步较晚,1987年6月,无为纺织厂兴建2400锭苎麻纺车间,次年10月1日投产,年生产纯麻纱能力300吨,开发了涤麻普梳筒子纱、精梳复精梳纯麻筒子纱和纯麻布等10余种。随着苎麻市场的兴旺,无为、巢湖市分别成立了精干麻厂,但投产不久,由于生产技术不过关而停产或转产。
1985年,含山县棉织厂开发毛纺织,1990年停产。
区内仅有省维尼纶厂一家生产化纤。1990年该厂创产值1.29亿元,实现利税1579万元。
三、针织复制
建国前,区内针织复制工业多为个体手工业,主要生产毛巾、袜子、纱帽、粗纱手套等产品。1954年巢县成立棉织生产合作社,始有手工织机18台,后发展为毛巾被单厂。1956年庐江县城关成立帽袜、扎花生产社,生产男女童袜、草帽等,年产值10万多元。1958年起各县兴办针织厂,生产毛巾等产品,后因国民经济调整,到1962年大都停产。进入70年代末,全区乡镇企业兴起,依托大厂,办起乡镇针织厂。
1990年全区拥有针织复制工业企业24家,其中缝纫12家,针织12家,年产值493万元(其中缝纫600万元),创利税366.9万元,主要产品为毛巾873.04万条、针织内衣201.06万件,床单28.82万床。
四、主要厂家
(一)省维尼纶厂
该厂位于巢湖市北郊,是省内最大的煤炭化工化纤联合企业,国家级企业。1969年10月开始筹建,1978年7月试车成功,1982年底维纶生产线建设大部分完成,1983年4月正式交付生产。此后,对未完成工程继续进行建设,又扩建、改建和新建了热电、涤纶、煤气回收利用等工程。至1987年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全国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全厂占地面积约200公顷,其中矿山100公顷;房屋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其中生产线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1990年有职工近4000人,拥有各类专业人员465人,其中化纤、化工、电气、仪表、设备、建筑等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200人,技术力量雄厚。工厂设备配套完整,主要生产设备3865台组,仪表3326只,阀门4452只,管道140公里,汽车78辆,铁路专用线7.85公里,进线电压110千伏、容量4万千伏安的变电所一座。热电厂年发电量6230万千瓦时。全厂年生产能力:维纶短纤7260吨、涤纶长丝2000吨、聚乙烯醇1万吨、电石2.97万吨、醋酸乙烯2万吨、甲醛4500吨、涂料3000吨、乳胶3000吨、溶解乙炔气3万瓶、石灰石10万吨、水泥9万吨,以及其他化工、化纤系列产品。1990年该厂创产值12860万元,实现利税1597万元。
(二)无为纺织厂
该厂座落在无为县城北门外,系全民企业。前身为无为县艺华针织厂。1958年与上海市内迁厂合并为无为纺织厂,当时规模为1.5万枚纱锭,300台织布机。1961年底停产。1969年7月重建,1972年9月试车生产,1974年正式投产。经过20多年的扩建和改造,1990年现有环锭纺3000枚,气流纺400头,苎麻纺2500枚,44寸织布机816台,高速平缝机30台,中速平缝机12台,针织台车10台,棉毛机10台;有职工320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114人;总产值4142万元,生产纱6146吨,布2093.32万米,创利税1525.6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823.6万元。
(三)巢湖市毛巾被单厂
该厂由1954年成立的巢县棉织生产合作社发展起来的,初期仅有手织木机18台,职工150人,年产值10万余元,主要生产布袜、针织内衣等产品。1984年产值上升到203万元,年产毛巾250万条,床单4万床,纯棉布50万米。其中“148”彩条毛巾自1980年被列为出口产品,远销香港、美国、新加坡、巴西等国家。1990年该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35万元,产毛巾696万条,总产值807万元,拥有职工766人,是地区纺织行业主要出口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