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炸麻雀
炸麻雀是和县具有600多年历史的传统名菜,香脆味美,肥而不腻,别有风味,有“天下第一香”之称。
炸麻雀的制作方法:首先将生姜、八角、丁香、桂皮一起装入小布袋中,扎上口;其次把麻雀剥皮洗净晒干后,用旺火烧至七成,即把麻雀投入油锅内,炸五分钟左右,待雀头炸成白色,雀身浮起时捞出(锅内油盛起另用)。等雀身油沥去,再放入原锅,加水,放进香料袋和酱油、白糖、盐、用旺火烧开后,改用微火烧至锅内汤汁粘稠时,盛起晾凉,放入麻油浸泡一、二天即成。若装入罐内密封,可保持三个月不变质。
二、炸牛肉
炸牛肉是和县传统名菜,有600余年历史。元末明初,回族人民从西北和沿海地区先后移居和州,从而市场上出现炸牛肉的名菜。炸牛肉色、香、味均佳,细嚼后回味无穷,保存时间较长,是饮酒的佳肴。炸牛肉的制作方法;将鲜牛肉按纹路,横切成半寸长、半分宽、二分厚的肉片,放入开水锅内汆净血水,捞出晾干,将锅内牛肉汤汁除去浮沫和沉渣,盛起备用。然后干锅内放入麻油,用旺火烧至五成时,将牛肉片倒入锅内炸二分钟后捞起,沥去麻油。锅内留少量油,将葱姜、八角一起放在沙锅内煸炒一下,即加酱油、白糖、盐、牛肉和汤,用旺火烧至汤汁浓稠时,再加入味精,待汤收干时出锅,放在芝麻油内,浸泡一、二天后,捞出沥油即成。
三、一品玉带糕
一品玉带糕是和县雍家镇食品厂传统名产,有600多年历史。明洪武年间,该糕进贡官廷,朱元璋皇帝尝后,大加赞赏,赐名为“一品玉带糕”,从此,盛名远扬。
雍家镇一品玉带糕,采用桃仁、青梅、大小桂花、麻油、粘米粉等原料精制而成,此品四边呈白色,中间花果呈红、绿、黄诸种颜色,并起斑纹,形如白玉嵌翡翠宝石,相似封建王朝一品官吏腰间佩戴的玉带,故名。此糕色泽油润,香甜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生津润肺,活肠益气的功能,是老人滋养保健的佳品。1984年在省供销系统举办的食品质量评比会上,评为省甲级产品。1986年12月安徽省食品在上海展销时,深受上海市民欢迎。1988年由原来两种包装,改为大、中、小六种不同规格的包装,年产量达20万公斤,销售到上海、北京、内蒙古、江西、江苏等省市、自治区。
四、乌江霸王酥
霸王酥,原名叫哈蟆酥,又名小酥,是和县乌江镇传统的名点产品,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在楚汉相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从四溃山(今驷马山)突围后,败走乌江城时,感到人饥马渴。当时,城边有一老翁正在卖蛤蟆酥,见项羽率兵路过,心感不忍,即捧小酥,献给项羽充饥,项羽接过小酥,手捏即碎,随口赞道:“脆酥!脆酥!”自此,人们就把蛤蟆酥改名为“霸王酥”。霸王酥用面粉、芝麻、菜油、白糖等原料。80年代除传统工艺外,还采用远红外线烘烤精制而成,内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具有开胃、润肺、健脾、强身之功能。有咸甜两种,食之,酥松脆香,色味独特,营养丰富,甜而不厌,油而不腻。因此,名传大江南北,香飘中外。1985年5月在安徽省乡镇企业加工产品展销会上,被选进序馆展览。同年10月在北京参加国家农牧渔业部举办的乡镇企业加工产品展销会时,顾客争购,外地客商订货,产品供不应求,并获得全国乡镇企业产品奖状。
1986年元月,评为安徽省乡镇企业优质产品。同年10月,香港新科技国际来函邀请参加香港产品展览会。乌江镇镇办、个体办小酥厂10余家,职工100多人,烘烤炉24座,固定资产220多万元,年产量600余吨。
五、姥桥花生酥
姥桥食品厂生产的花生酥,属于和县的传统产品,它用花生米和白糖为主要成份加工制成的,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据传,清光绪年间,有位陈某的糕点师傅,将花生仁,炒熟碾碎后,加上芝麻油和麦芽糖切成方块,形如酥糖,故名“花生酥”。
姥桥花生酥,香甜可口,营养丰富,除供应本县外,还销往南京、马鞍山等城市。1984年后,每年生产万斤以上,仍供不应求。
六、西埠雪枣
西埠糕点厂生产的雪枣,属于和县的传统产品。它是用粘粉为主要成分加工制成的,先将糯米加工成米粉,通过煮熟后引用豆浆点浆,做成雪枣坯,可出产品三百多斤。其特点:配料考究,体型肥大,甜中有香,入口即酥,具有活肠益气之功能,亦是春节馈赠亲友的佳品。
七、黄山寺皮蛋
黄山寺皮蛋厂生产的无铅溏心松花皮蛋,是和县地方名产,属于80年代的新产品。1986年该厂引进安徽农学院无铅加工溏心皮蛋新技术。在制作过程中,大胆革新,改变过去用氧化铅的传统配方,加入微量原素,生产出含铅量为0.096—0.1PPM的皮蛋,低于国家规定的含铅量标准。这种皮蛋容易离壳,蛋白呈棕褐色或绿褐色的凝胶体,具有弹性,有松针状花纹。皮蛋呈深浅不同的墨绿、草绿、茶色、蛋黄中心为桔黄色溏心,滋味鲜美,1987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
八、白桥茶干、糖醋生姜
白桥茶干是和县地方特产,久负盛名,有80多年历史。民国时期,和县白桥镇安源泰酱园就开始生产五香茶干,1956年公私合营改为白桥酱品厂。白桥五香茶干精益求精,质量讲究。它以黄豆为主要原料制成干坯入锅后,用隔年的陈酱煮,然后再加上八角、丁香、甘草、白芷、桂皮、冰糖等8种原料精制而成。其产品,色泽红润,柔韧相济,越嚼越香,营养丰富。
白桥糖醋生姜,选有白露前的生姜,配用白糖,醋、食盐等加工而成,其特点: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深厚,又甜又辣,鲜美可口,食后残留牙缝之姜,有隔夜其味不变之奇妙。且有清火败凉,开胃健身之功效。
糖醋生姜的制作过程:首先选用个头均匀的生姜,洗净晾干,加盐腌制,然后将生姜放入清水中漂洗,取出生姜沥干,装入缸内,加上配制好的糖醋,用油纸扎好缸口,盖上木盖,再用石灰砂浆密封缸口。出售前,将糖生姜,入在甜酱汁内浸泡保养。
白桥茶干、糖醋生姜,年产350多吨,除供应本省各邻县外,还销往北京、上海、江西、江苏、湖南、河南等省市。1985年全国供销社系统在北京举办的食品展销会上,受到首都各界人士的赞扬。1986年在全省供销社系统食品评比会上,被评为优秀产品。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