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供电
一、农业用电
1958年和县建成黄山寺电力排灌站和35千伏的裕黄输电线路。1960年后,掀起农村电力网建设的高潮,至1963年底农业排灌变压器98台,总容量4.5千伏安,架设输电线路260.6公里,其中35千伏输电线路7条,长75.45公里,3~10千伏输电线路185.15公里。1978年巢湖地区发生了旱灾,同年9月,在牛屯河临时兴建翻水站,安装55千瓦电机150台,总容量8250千瓦,10月中旬竣工投入运行,引长江之水流入巢湖,解决了巢湖流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上缺水问题。1983年7月6日至8月2日,连降暴雨,内河水位猛涨,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金河口、姥下河两个电力排灌站,以27天排水1.1亿多立方米,内河水位下降0.8公尺,全县大小圩口电站全部投入排涝,确保5000亩以上的圩口安全渡汛。至1988年,农村排灌输电线路702.16公里,其中35千伏164.34公里。3~10千伏537.82公里。农业排灌变压器307台,容量10.7万千伏安。用电量391.87万度,占总用电量41.5%。
二、工业用电
建国初期,和县工业少,用电量不大。1961年5月,和城35千伏变电所建成,为发展工业生产提供了条件,至1962年底,该所为32个工厂供电,用电量42.9万度,占总用电量的6.02%。1985年全民、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246个,装机容量2034千瓦,用电量352.3万度。1988年用电量425.38万度,占总用电量45.03%。
三、照明用电
1955年10月1日和县电厂建成发电,仅有1条2公里长的木杆线路,将电源送至和城东门,供机关、学校和部分居民照明用电。1961年和县电厂与和城变电所合并。随着农村电网建设,1962年全县144个大队有照明用电,占总大队数56.6%,至1988年。全县所有的乡、镇100%通电。
用电量、用电比例一览表

1958年和县建成黄山寺电力排灌站和35千伏的裕黄输电线路。1960年后,掀起农村电力网建设的高潮,至1963年底农业排灌变压器98台,总容量4.5千伏安,架设输电线路260.6公里,其中35千伏输电线路7条,长75.45公里,3~10千伏输电线路185.15公里。1978年巢湖地区发生了旱灾,同年9月,在牛屯河临时兴建翻水站,安装55千瓦电机150台,总容量8250千瓦,10月中旬竣工投入运行,引长江之水流入巢湖,解决了巢湖流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上缺水问题。1983年7月6日至8月2日,连降暴雨,内河水位猛涨,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金河口、姥下河两个电力排灌站,以27天排水1.1亿多立方米,内河水位下降0.8公尺,全县大小圩口电站全部投入排涝,确保5000亩以上的圩口安全渡汛。至1988年,农村排灌输电线路702.16公里,其中35千伏164.34公里。3~10千伏537.82公里。农业排灌变压器307台,容量10.7万千伏安。用电量391.87万度,占总用电量41.5%。
二、工业用电
建国初期,和县工业少,用电量不大。1961年5月,和城35千伏变电所建成,为发展工业生产提供了条件,至1962年底,该所为32个工厂供电,用电量42.9万度,占总用电量的6.02%。1985年全民、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246个,装机容量2034千瓦,用电量352.3万度。1988年用电量425.38万度,占总用电量45.03%。
三、照明用电
1955年10月1日和县电厂建成发电,仅有1条2公里长的木杆线路,将电源送至和城东门,供机关、学校和部分居民照明用电。1961年和县电厂与和城变电所合并。随着农村电网建设,1962年全县144个大队有照明用电,占总大队数56.6%,至1988年。全县所有的乡、镇100%通电。
用电量、用电比例一览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