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大事记
春秋
周简王二年(公元前584年)
南方逐渐强大的吴国与中原诸侯在钟离(今凤阳县临淮关)举行会议,这是中原诸侯第一次与吴国往来的聚会,此后吴国就有了向北发展的意图。
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
吴国边邑卑梁(今天长县石梁镇)与楚国边邑钟离儿童争桑,致两家相攻,卑梁人被杀。卑粱大夫怒攻钟离,被楚王灭。吴王发兵攻楚,一举灭其钟离、居巢。史称“卑粱之衅”。
秦
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年)
七月,农民起义军首领陈胜、吴广令部将葛婴连克钟离、东城(今定远县三官集),立囊疆为楚王。
西汉
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
十二月,项羽兵败垓下,进至阴陵(今定远县靠山乡),迷途,又带领仅剩的28骑逃至东城四聩山(今定远县二龙乡境内)被灌婴包围。突围后南逃至乌江亭(今和县乌江镇)自刎。
前元八年(公元前172年)
准南厉王子刘良封为东城(今定远县东南三官集)侯。
永光五年(公元前39年)
夏及秋大水,淮南阴陵、东城、全椒等县“雨坏乡聚居舍,水流杀人”。
东汉
汉安三年(144年)
九江郡范容、周生等率众起义,攻取城邑。阴陵人马勉、徐凤起兵响应,筑营于当涂山中(今定远县城西北45公里)。永嘉元年(145年)三月,九江郡都尉腾抚率官兵镇压,捕杀马勉、范容、周生等1500余人。徐凤率余众攻东城,杀东城和西曲阳(治今凤阳县龙头坝)两县县令,后遭官兵伏击,徐凤兵败被杀。
建宁五年(172年)
鲁肃出生于东城。建安二年(197年),鲁肃率部属百余人离乡随周瑜到江南投奔孙吴。
东晋
大兴元年(318年)
七月,淮南郡阴陵(今定远县靠山乡)、西曲阳等县发生蝗害,禾苗受损。次年五月,蝗害又再度发生。
咸安元年(371年)
桓伊破前秦王鉴、张蚝军于全椒县城内积玉桥。
太元四年(379年)
前秦遣军大举南侵,兖州刺史谢玄率军三万进驻白马塘(今天长县东北),连克前秦军。后谢玄以石梁为据点,步步进逼,使前秦军节节溃败,退屯淮阴,江北遂安。
太元八年(383年)
前秦苻坚大举犯晋,遣梁成为先锋率精兵5万屯洛涧(今定远县炉桥镇西北)。十一月,晋先锋都督谢玄派遣刘牢之率精兵5千抵洛涧,袭击前秦兵,大破,斩梁成。
南北朝
南朝宋元徽元年(473年)
置新昌郡,属徐州,迁郡、县(顿丘)治于涂中镇(今滁州市区)。
南朝梁普通五年(524年)
十月,梁武帝派定远将军曹世宗攻魏收复淮南失地,将西曲阳、阴陵、东城三县并为定远县,并置定远郡,郡、县治于东城(今定远县下马铺)。唐天宝四年(745年)迁县治于今县城。
隋
开皇九年(589年)
废新昌郡,并高塘、乐钜二县入顿丘县,改县名为新昌县。改南谯州为滁州。开皇十八年,又改新昌县为清流县。
大业三年(607年)
废滁州,清流县改属江都郡。
唐
武德三年(620年)
复置滁州,治清流(今滁州市)。
景龙三年(709年)
析清流县东部置永阳县。
天宝元年(742年)
十一月,淮西节度副使刘展反唐,攻占滁州。
是年,析江都、六合、高邮三县地置千秋县,属淮南道扬州。县名因开元十七年(729年)所定唐玄宗诞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而来。天宝七年改“千秋节”为“天长地久节”,千秋县亦更名为天长县。
大历六年(771年)
滁州刺史李幼卿与法琛禅师在州城西南琅琊山中兴建佛寺一所,代宗李豫赐名“宝应寺”。大历年间(766~799年)还在今全椒县草庙乡境内建成神山寺,该寺现存大殿一座,前进楼房一幢。
建中二年(781年)
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他在滁任职期间写下《滁州西涧》、《游琅琊山寺》等诗文。
大和二年(828年)
李绅出任滁州刺史。其时滁地多虎,百姓因害怕设机阱滥捕。李绅到任后,令停止捕虎。
开成元年(836年)
滁州刺史李德裕拆除破败祀宇240余所,建军营4座,并在州署建东斋水阁,命名为“怀嵩楼”。
乾符三年(876年)
十二月,王仙芝、黄巢两支农民起义军在搓枒山(今定远县西北)会师。广明元年(880年),起义军攻克滁州。
五代十国
南唐升元二年(938年)
改永阳县为来安县,县治在今城北双塘乡瓦岗村。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迁县治于今县城。
后周显符三年(956年)
二月,殿前都虞侯赵匡胤袭滁州清流关,败南唐兵马15万人,攻占滁州城。
是年,赵匡胤部在滁抓捕“盗贼”百余人,按律当斩。州判赵普请赵匡胤先审讯后裁决,经审,“盗贼”中十之七八为误捕,遂释。
北宋
天圣七年(1029年)
合肥县人包拯由代理庐州知府刘筠举荐出任定远县知县。
景祐四年至宝元二年(1037—1039年)
包拯出任天长县令,有智破牛舌案闻世。
庆历五年(1045年)
十月,文学家、龙图阁直学士欧阳修由河北都转运按察使转任滁州知州。
庆历六年(1046年)
琅琊山开化禅寺住持僧智仙为欧阳修建成醉翁亭,欧阳修作《醉翁亭记》一文传世。同年,欧阳修在滁州城西丰山之麓筑丰乐亭,并作《丰乐亭记》一文。
皇祐五年(1053年)
仁宗赵祯下诏,遣史奉安太祖御容于滁州。为安放宋太祖赵匡胤图像及其御书,在琅琊山开化禅寺内修建御书阁。
绍圣二年(1095年)
州人在醉翁亭北侧建二贤堂,祭祀对滁州建设有功的两位知州——王禹偁和欧阳修。
南宋
建炎三年(1129年)
知州向子伋在琅琊山建成山城一座,周十余里,聚军民于城中抵御金兵。
是年,金将粘没喝兵焚全椒县城。
绍兴十年(1140年)
三月,金兵攻陷濠州(今凤阳县临淮关)。南宋将领杨沂中、王德领兵救濠州,遇伏兵败退;岳飞率部进驻定远后,金兵始退回淮河以北。
乾道八年(1172年)
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其时,滁州因数次被金兵攻陷,百姓外逃,城垣残败,田园荒芜。辛弃疾到任后简赋舒征,收容流亡,修整街市,发展生产,使滁州面貌焕然一新。
元
至元十三年(1276年)
升滁州为滁州路,置滁州路总管府。至元十五年,降路为州,属扬州路。
天历元年(1328年)
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县(今嘉山县洪庙乡跃龙岗)。至正十二年(1352年)二月定远人郭子兴起兵反元。三月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加入农民起义军。初为亲兵,后因军功屡有升迁。至正十五年朱元璋在滁州建立太阳翊元帅府。至正十六年率部攻占集庆(今南京)。至正二十一年,小明王韩林儿封其为吴国公。至正二十四年自称吴王。至正二十八年称帝,国号明。洪武元年至洪武三十一年(1368~1398年)在位,死后谥号太祖。
明
洪武三年(1370年)
朱元璋追封已故郭子兴为滁阳王,诏有司在城中建滁阳王庙以祭祀。
洪武六年(1373年)
兵部在滁州设立统一管理放牧繁殖军马的机构——太仆寺,令滁州军民养殖马、牛。永乐初年(1403年)另设北京太仆寺后,滁州太仆寺改称南太仆寺,负责管理周边六州二府的马政。
洪武七年(1374年)
朱元璋罢建中都城,改设中立府。不久又将府治迁往新城,改称凤阳府。同年置凤阳县,府、县同治。
天顺四年(1460年)
秋七月,“淮水决,败凤阳县城”。
嘉靖十五年(1536年)
吏部尚书胡松撰修四卷本《滁州志》。已佚。
万历十六年(1588年)
天长县大疫,死者枕籍。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六月十六日滁州大雨,“连昼夜,洪水暴涨,溺死男妇近千”。
天启二年(1622年)
南太仆寺少卿冯若愚为保护立于醉翁亭旁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石碑,建宝宋斋。
崇祯八年(1635年)
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占凤阳。起义军入城后,斩凤阳府如府颜容暄,火烧皇陵和龙兴寺。
崇祯十年(1637年)
七月,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克定远县城。
清
康熙六年(1667年)
析江南省为安徽、江苏两省。安徽省设三道,本区境内凤阳、定远二县隶属凤颍六泗道之凤阳府,天长县隶属凤颍六泗道之直隶泗州,全椒、来安二县隶属安庐滁和道之直隶滁州。
康熙七年(1668年)
六月十七日,全椒地大震,后数日小震,城墙倒塌40余丈。
康熙十一年(1672年)
夏,滁州蝗虫成灾。州署令百姓捕捉,交蝗一石给米三升,蝗势顿减。
康熙二十三年(1685年)
凤阳府知府耿继志主修《凤阳府志》共四十卷,现存安徽省图书馆。
康熙四十年(1701年)
夏,吴敬梓出生于全椒县城北河湾街。乾隆十四年(1749年),吴敬梓写成《儒林外史》。乾隆十九年十月二十八日,吴敬梓病逝于扬州。
乾隆六年(1741年)
七月,天长、来安大雨,“山水暴涨,坏民宅,死者甚众”。
乾隆二十年(1755年)
废临淮县,改称临淮关,其地并入凤阳县。
嘉庆二年(1797年)
著名女学者王贞仪病逝。王贞仪生于乾隆三十三年,原籍天长县,后迁居江宁(今南京市),对天文历数等颇有研究,著有《德风亭初集》等。
道光十二年(1832年)
著名画家、文学家宣鼎(号瘦梅)出生于天长县城东。宣鼎一生坎坷,著有文言短篇小说集《夜雨秋灯录》等,约在光绪六年(1880年)前病逝。
咸丰三年(1853年)
三月,定远人陆遐龄与寿县捻军首领戴遐龄率众起义,围攻定远县城,并接连攻下朱家湾、张桥、老人仓、界牌集等地。安徽巡抚周天爵带兵围剿起义军,六月,捕杀陆遐龄父子等40余人。
五月,太平天国将领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率部北伐,连克滁州、凤阳,后由临淮关渡淮河北上。
咸丰八年(1858年)
三月,太平军李秀成部攻占滁州。
八月,太平军前军主将陈玉成与后军主将李秀成率部于滁州乌衣大败清钦差大臣德兴阿、胜保和帮办军务总兵鞠殿华,歼清兵3000多人。
九月,太平天国滁州守将李昭寿叛变降清改其部为“豫胜营”,并自改姓名为李世忠。
咸丰九年(1859年)
七月,太平军英王陈玉成率部围攻来安、全椒县城,数月未克,释兵而去。守滁清军李世忠部害怕太平军复至,纵兵清野,将滁城周围百里乡村农民的粮食抢劫一空。是年冬,滁州、来安、全椒等县乡民饿死甚多,白骨遍野。
咸丰十年(1860年)
四月,清将袁甲三移师围攻定远捻军,太平军陈玉成部自南京驰援,连破清军,袁部退逃临淮。
十二月,太平军、捻军联合救援安庆,清将袁保恒、张德胜乘机攻陷定远。
光绪七年(1881年)
全椒人薛时雨重建醉翁亭和丰乐亭。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滁州知州熊祖诒主修十卷本《滁州志》,现存安徽省图书馆。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滁州始设邮政局,隶属南京邮界。民国元年(1912年),滁州邮政局改为滁县邮务局。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天长县成立县教育会,这是本省成立最早的5个县级教育会之一。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全椒县大疫,死者无数。基督教徒储燮庭在县城南门丁字街口开设广济诊所,收治病人。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定远县士绅穆钟昆等,因定城回民子弟较多入官立学堂饮食不便,捐款在城内开办回民学堂一所。
宣统二年(1910年)
九月,津浦铁路浦口至临淮关段开始售票载客。
宣统三年(1911年)
滁县基督教会在城内开设教会医院。
中华民国(以下简称民国)
民国2年(1913年)
1月,安徽中华银行在凤阳县临淮关设立分行,同年7月撤销。
是年,中国交通银行在凤阳县临淮关设立分行。
民国3年(1914年)
安徽省设淮泗道,辖滁县、来安、全椒、天长、定远、凤阳等县,道尹驻凤阳县城。
民国4年(1915年)
陈子衡在凤阳县临淮关创办淮上火柴公司,次年正式投产,拥有职工500余人,年产量约12000多箱。民国2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凤阳后该公司倒闭。
是年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凤阳县临淮关设立分行。
民国6年(1917年)
英美颐中烟草公司在凤阳县门台子建立烤烟厂,占地30亩,职工100多人,生产的烤烟运往上海制作卷烟。
是年,中国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滁县部分工人应募赴法国从事后方生产。
民国8年(1919年)
5月,滁县、凤阳、定远等地师生组织示威游行,抵制日货,声援北京学生反帝爱国运动。
民国10年(1921年)
凤阳县刘府至蚌埠的简易公路完工,这是本区境内最早修建的公路。
是年,上海万国储蓄会在天长县设立分会,为区内开办奖储之始。
民国14年(1925年)
宋德全在杨家巷口开办滁城第一家私人西医院。
民国15年(1926年)
2月,中共凤城临时小组成立,组长朱完白,这是本区境内成立的第一个中共党组织。
5月,中共滁县独立支部成立,隶属中共南京地委领导。
冬,直系军阀孙传芳部溃逃定远,蹂躏百姓。民众自发组织“红枪会”自卫,朱湾红枪会杀死直鲁联军数百人,定城、斋朗红花会击毙其军长马齐等10多人,迫使直鲁联军向北溃逃。
是年,江苏六合人王德才在滁城东关外开办面粉厂,安装一台2千瓦直流发电机,供生产和照明。民国20年王德才将自己开办的面粉厂定名为大成面粉厂。
是年,定远县商人何玉吾等人合股购汽车1辆,成立鹏飞汽车运输公司。同年凤阳县士绅合伙购置2辆福特牌汽车,经营蚌埠至凤阳的客货运输,这是本区境内较早的汽车运输。
民国17年(1928年)
5月,南京金陵大学学生、共青团南京市委委员李模中回家乡定远县界牌集开展建团活动,成立本区最早的一个共青团支部,李任团支部书记。
是年,滁州人章心培和琅琊山开化律寺僧达修、赞泉编纂第一部《琅琊山志》,计四册八卷。因私人编纂,内容比较简略。
民国19年(1930年)
滁县霍乱大流行,死者不计其数,仅城内一个宋德全私人医院就住进500多名病人。
民国20年(1931年)
8月,中共定远县委成立后不久在吴圩山人刘村召开大会,宣布成立定远县红军司令部,戴国兴任政委兼总指挥,刘朝富任副指挥。会后,戴、刘二人率部攻打坝张,火烧大地主张在贵的圩子。是月26日,张在贵儿子张慕韩带领地主武装围攻山人刘,戴国兴遇难,农民暴动失败。
是年,建成来安至滁县的简易公路。
是年,滁县、来安、全椒、天长、凤阳、定远均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来安县十圩九破,全椒“街市水淹五、六尺、溺死老弱妇幼不计其数”。洪水过后,到处倾墙颓壁,死尸遍野,满目凄惨。
民国21年(1932年)
3月,中共长淮特委任命赵连轩为凤阳县委书记,同时派刘小平到临淮关一带领导农民暴动。后刘小平叛变投敌,致使凤阳的中共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先后有60多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群众被捕入狱。
10月,中共长淮特委书记朱务平在凤阳县门台子被捕。11月25日,朱务平、赵连轩等25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11月,滁县、来安、定远、盱眙4县相邻地区各划出一部置嘉山县,县治初设于三界,抗战胜利后迁至明光镇。
是年,华洋义赈会在本区发放赈款和贷款,救济水灾后的农民。
是年,开行凤阳县临淮关至五河县城的客轮,承运的有“华清”和“福太”两艘蒸汽客轮,两轮各有30个座位。
民国23年(1934年)
中国银行先后在滁县县城、摈山县明光和凤阳县临淮关三地设立办事处。
民国25年(1936年)
4月,女作家丁玲、画家徐悲鸿夫妇及女散文家方令孺应友人之邀同游琅琊山。方令孺作《琅琊山游记》一文记之。
是年,本区各县纷纷设立安徽地方银行办事处,并开始建立信用合作组织。
是年,国民政府导淮委员会在天长县境人高邮湖的咽喉二马桥南侧修建1个小型船闸,长30米,宽10米,闸门宽5.8米,这是本区境内修建最早的船闸。
民国26年(1937年)
12月18日,日军侵占滁县县城。几天之内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嘉山等地先后为日军侵占,皖东沦陷。
民国27年(1938年)
2月4日下午,从滁县北上的日军一部冲进凤阳县山马村,逐户搜索,枪杀无辜村民。全村被杀350多人,有16户被杀绝。日军在山马村停留3天,临走时放火把全村房屋烧光。
3月底,新四军第四支队所属之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开赴全椒敌后地区。
5月18日,日军为报复前一天晚在明光与石门山车站之间遭地方抗日游击队袭击,集中70余人兵力从明光城出发,一天之内血洗凤阳县香炉和嘉山县天门、高郢等3个村庄,共屠杀老百姓170多人,纵火焚烧村庄,制造3起血案。 11月,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在定远县设立皖北行政公署,颜仁毅为主任。同时收编地方土杂武装成立第十二游击纵队,颜任司令。
12月,共产党员李教清带领省动委会第六工作团在定远、凤阳一带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成立农抗会、妇抗会、儿童团等抗日民众组织。
民国28年(1939年)
4月,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分编为八团和挺进团。八团在定远藕塘等地开展抗日斗争,挺进团开赴定、凤、嘉接壤地带开辟新战场。
7月1日,新四军第五支队在定远县安子集宣布成立,罗炳辉任司令员,郭述申任政治委员。不久,第五支队开赴津浦路东开展抗日斗争。
8月,在淮南津浦路东坚决抗击日军的陈文地方部队在天长县小关遭到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所属部队的围歼,陈文被俘遇害。
9月5日,新四军第五支队在罗炳辉指挥下与日军激战3昼夜,攻克来安县城,毙敌40余人。11月21日,日军重占来安县城,第五支队于23日再克来安县城,毙伤敌人200余人。
12月初,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抵达定远县藕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驻地。不久,刘少奇率中原局机关移驻滁县瓦屋薛村,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中原局会议,传达贯彻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民国29年(1940年) 1月,成立中共皖东津浦路东省委,书记张劲夫。
是月,成立中共皖东津浦路西省委,书记刘顺元。
3月上旬,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在苏皖支队配合下,反击国民党军队5000余人对津浦路西藏自治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侵犯,取得界牌集、大桥、定远城、施集等反顽战斗的胜利,打退了顽军的进攻,保卫了路西抗日根据地。
3月17日,定远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魏文伯任县长。
3月21日,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鲁苏战区副司令韩德勤乘新四军江北部队主力在皖东津浦路西进行自卫反击战,路东兵力空虚之机,纠集10个团约1万余人向路东根据地发动全面进攻,并集中主力围攻驻来安县半塔集的新四军第五支队后方机关。28日由罗炳辉统率新四军江北部队第五支队主力、第四支队第七团和苏皖支队回师路东大举反击,韩德勤部全线溃逃,半塔保卫战取得了胜利。
4月18日,皖东津浦路东人民抗敌联防委员会成立,贺希明为主任(8月20日后,邓子恢、方毅为正副主任)。路东联防司令部同时成立,杨梅生任司令。
4月中旬,皖东津浦路西定远、凤阳、滁县三县联防办事处成立,推选定远县县长魏文伯任联防办事处主任。
4月24日,由江北指挥部直属教导队与第五支队教导队合并组建的新四军江北军政干部学校成立,张云逸兼任校长,赖传珠兼任副校长,校址设在天长县汊涧镇大觉寺(今汊涧中学内)。
5月,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路东省委由刘顺元、方毅、李世农、祁式潜组成,刘顺元任省委书记;路西省委由彭康、喻屏、黄岩、谭光廷组成,彭康任省委书记。
是月,为了加强反扫荡、反磨擦的武装力量,皖东津浦路西省委决定成立路西联防司令部,任命魏文伯为司令员,彭康为政治委员。同年9月,司令员由梁从学接任,政治委员由谭光廷接任。
是月,皖东津浦路西抗敌联防办事处发行凤定滁三县“娠灾公债券”。
7月1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9周年,皖东党政军在来安半塔附近大田郢驻地召开干部大会,刘少奇在会上发表了《作一个好的党员、建设一个好的党》演讲。
8月1日,皖东津浦路西各县联防委员会成立,主任黄岩、副主任魏文伯。
是月,津浦路东各县联合中学成立。
10月,皖东津浦路西联中迁移到路东,与路东联中合并为淮南联合中学,简称淮南联中,方毅、吕惠生任正、副校长。校内设中学班、师范班、政工班、预备班。校址设在来安半塔。同年冬实行精兵简政,该校停办。
是月下旬,刘少奇率江北军政干校学员和其他干部共1000余人离开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赴苏北领导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工作。
民国30年(1941年)
1月13日,皖东津浦路东第一届临时参议会在天长县张公铺召开。邓子恢向大会作《抗日民主政府一年半施政工作总报告》,大会选举邓子恢为参议长,开明士绅朱雨江、赵坚为副参议长。
2月中旬,日伪军纠集3000余兵力,分四路向皖东津浦路西扫荡。新四军第二师路西部队在凤阳山、史家湾、瓦屋刘一线积极抗击,并在皇甫山、花山、曲亭、施集与敌激战,粉碎了敌人扫荡。3月3日,全椒县总队乘胜收复周家岗。
春,新四军第二师在天长县铜城镇创办“新群烟草公司”,生产“飞马牌”香烟。
4月,皖东津浦路东地区农民抗敌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李世农任总农抗理事长。大会号召各地农抗会做好“三七分租、二五减租”、“分半计息”、“老债还本”、优抚抗属、生产开荒等工作。
是月,淮南行政学院成立。校址设在天长县大通镇,设有行政系、财经系、艺术系,方毅兼任院长,祁式潜任副院长,程曙天任教育长。
9月18日,皖东津浦路西召开第一届第一次临时参议会,选举魏文伯任参议长,梅子明、刘子谷任副参议长。
11月初,国民党桂军出动6个团兵力先后侵占全椒县周家岗、定远县大桥等地。新四军第二师为保卫皖东津浦路西根据地,决定以第四、六旅组成津浦路西野战司令部进行自卫反击。从17日起连续发起大桥、新张家等战斗,全歼桂军3个营。战后新四军将全部俘虏优待释放。
11月26日,国民党桂军第一七一师副师长兼第十游击纵队司令李本一率部向滁县西南黑狼庙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第十三团防地发动围攻。团长林英坚率第一、二营前往增援被围的第三营,途经余家坪附近与桂军展开遭遇战。第三营于当日下午4时被迫放弃黑狼庙阵地,冲出重围。此战共毙桂军300余人,第十三团亦遭损失,团长林英坚英勇牺牲。
民国31年(1942年)
1月,皖东津浦路东联防办事处改称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主任方毅,副主任汪道涵。与此同时,路东联防司令部改为准南军区。司令员杨梅生,政委刘顺元(兼)。
2月,淮南银行在津浦路东成立,行长龚意农。行址设在天长县葛家巷。该行发行的淮南币在淮南抗日根据地内流通,以抵制因法币贬值对根据地经济的冲击,稳定和活跃根据地商品市场。同年8月,淮南银行在津浦路西定远县藕塘镇设立淮南银行路西分行。
3月8日,皖东津浦路东妇女抗敌协会总联合会成立,王榕任理事长。
5月,皖东津浦路东青年抗敌协会总联合会成立,王昭铨任理事长。
秋,皖东津浦路西地区召开各界代表大会,成立总农抗、总妇抗、总青抗,选举涂中庸任总农抗理事长,周健南任总妇抗理事长,郭凌任总青抗理事长。
12月10日,皖东津浦路西召开党政军扩大会议,新四军第二师政委郑位三在会上作《论敌后斗争新阶段》的报告,副师长罗炳辉作军事工作总结。
是年,新四军第二师在津浦路西的定远藕塘开办织布厂和兵工厂,生产布匹和手榴弹、枪榴弹等武器。同年,第二师卫生部在津浦路东的来安县大刘郢筹建制药厂,生产片、合、酊剂等药品。
是年,滁城大成面粉厂建成发电车间,安装本区历史上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容量100瓦,电压330伏。
是年,滁县电灯公司成立,地址在滁城鲜鱼巷口钟楼巷。滁县电灯公司架设本区历史上第一条输电线路,自大成面粉厂发电车间,往东关、东大街、中心街到四牌坊,全长1.73公里。
民国32年(1943年)
2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成立淮南苏皖边区委员会(简称淮南区党委),谭震林任区党委书记、刘顺元任副书记,下辖津浦路东、路西两个地委。同时成立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方毅任行署主任,下辖津浦路东、津浦路西两个专员公署。为贯彻中共中央和华中局关于“精兵简政”的指示精神,淮南区党委、淮南军区和新四军第二师机关合署办公。
3月,中共淮南区党委和新四军淮南军区统一成立敌工委员会,领导部队和地方开展日伪军工作。同时组建津浦铁路工委和第二师铁路便衣大队,开展津浦铁路南段两侧地区的工作。
春,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供给处在天长汉涧创办“东联烟草公司”,生产“工农牌”和“长江牌”香烟。
春,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在天长县汊涧镇召开各县医药代表会议,成立淮南医学会,选举淮南行署卫生处长杨祝为理事长。
5月,中共淮南区党委授予来安半塔杨言德合作社“淮南合作运动先锋”光荣称号。
6月,中共淮南区党委在来安县大刘郢成立区党委党校,各旅、团和县委均举办了党训班,组织干部分期分批参加整风学习。
是月,淮南抗日根据地主要负责人带领调查组,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推动整风学习运动的开展,促进根据地建设和发展。写出的调查报告主要有刘顺元的《安乐、殿发两乡乡选调查》、方毅的《安乐乡调查》、张劲夫的《东庙区七贤乡的让息斗争》、李世农的《对乡村雇工工作的几点意见》等。
夏,开办淮南中学,校址设在天长县铜城镇,张劲夫兼任校长,王昭铨任副校长。
8月20日,中共淮南区党委发出《关于反扫荡中展开群众游击战争的指示》。 11月18日,中共淮南区党委在殿发乡进行乡选实验工作,至12月7日结束。殿发乡乡选工作的成功,为淮南全区民主建政提供了经验,推动了全区民主乡选工作的开展。
12月,淮南津浦路东来安县半塔区大余郢村成立骆腾云生产互助组。
民国33年(1944年)
1月5日,新四军淮南军区召开战斗英雄授奖大会,表彰1943年淮南路西根据地涌现出来的陈昭发、安德文等50名战斗英雄。
2月,淮南津浦路西专署领导当地军民在定远县藕塘镇建立抗日烈士纪念塔。
3月18日,淮南军政民各界决定在半塔集修建烈士纪念塔。会后不久,纪念塔破土动工。民国35年,民主政府北撤转移时停建。
4月1日,淮南《新路东报》改名为《淮南日报》。《新路东报》于民国29年12月创刊,初为中共皖东津浦路东省委机关报,后改为准南区党委机关报。《淮南日报》民国35年8月28日停刊。
是月,驻全椒县古河的国民党第十游击纵队司令柏承君在国民党皖东军政指挥官漆道征支持下,伪造“破获共产党地下组织网”假案,大肆逮捕和杀害无辜群众,前后3个月中有千余人被捕入狱,约数百人被杀害,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皖东惨案。
秋,新华社淮南支社成立,社长姚溱。
10月2日,美国盟军一架军用飞机在嘉山县境内坠毁,萨伏依中校等5名机组成员跳伞后被嘉山县民兵营救脱险。14日由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参谋长张元寿负责护送至定远县界牌集东北瓦屋刘,安全移交给国民党第一七一师。跳伞牺牲的另2名飞行员,被安葬在自来桥山上。民国35年5月,周恩来指示嘉山县政府把2位盟军烈士遗骸交给美方代表。
11月9日,日伪军约7000余人向淮南津浦路西根据地中心区扫荡,二师政委谭震林率新四军第二师路西指挥所到全椒县周家岗与第五旅会合,指挥反扫荡。经路西军民不断打击和袭扰,日军于16日撤退。
冬,淮南中学改为淮南公学,设普通班、师范班、政工班、艺术班、财经班、卫生班等,从中培养根据地干部。
是年,淮南抗日根据地各大集镇设置保健堂,为穷苦民众治病,深受百姓欢迎。
民国34年(1945年)
2月上旬,淮南津浦路西根据地召开群英大会,路西各县和部队的劳动模范、战斗英雄、模范工作者共400多人出席了大会。
3月11日,淮南苏皖边区召开第一届群英大会,路西头等民兵英雄袁帮良、路东劳动英雄骆腾云等代表作了典型汇报。
5月30日,淮南津浦路东根据地公营工厂与合作社工厂职工代表大会开幕,成立路东职工联合会。大会对工资、医药、女工工作等问题作出决议,通过了劳动公约。
8月1日,成立华中银行,行址设在天长县张公铺,原淮南银行改为华中银行三分行。
8月19日,为适应战略反攻,新四军军部决定将淮南津浦路东地方部队编成淮南独立旅,旅长罗占云,政治委员李世焱,下辖第三、四、五团。另组成淮南路东军分区,司令朱云谦、政委李世农。
是月,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军区发动攻势作战,分别向津浦、淮南铁路沿线日伪据点及蚌埠、合肥等城市进攻,先后收复定远、来安、嘉山、天长等4座县城,扩大了淮南解放区。在8年抗战中,淮南解放区军民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新四军第二师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发展到近5万人,共歼灭日伪军2.5万余人。解放区建立了2个专员公署、17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拥有人口330余万,解放区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
9月,国民政府接管的滁县邮政局与新四军接管的来安县邮政局交换邮件,成为解放区与国民党统治区的邮件进出口局之一。
是年底至次年春,淮南军区卫生部先后派出两批人员在天长县城建立天长人民医院,阮汉清任院长,拥有100张床位、30名工作人员。同时在天长城东关建立天长第二人民医院,洪雪任院长。
民国35年(1946年)
2月,中共淮南区委、淮南军区及中共华中三地委、三专署各机关及《淮南日报》社等直属机构先后迁驻天长县城。
5月中旬,国民党第四十八军以9个团的兵力分7路向华中第四分区即淮南津浦路西地区大举进攻。为保存力量,四地委、四专署及各县地方干部在新四军第二师第六旅掩护下分批撤向淮南路东地区,留下部分武装坚持游击斗争。
6月29日,为纪念在21日病逝的新四军第二副军长罗炳辉领导建立淮南解放区的功绩,苏皖边区政府决定将天长县改名为炳辉县。
7月2日,驻守嘉山县三界炮台山的新四军淮南军区嘉山大队区中队遭到国民党桂军1个团的包围进攻,虽经奋力抵抗终因力量悬殊,最后全部牺牲。
7月16日,国民党新五军第四十五师、第九十六师及第七十四师之五十八旅大举进攻淮南解放区。为保存有生力量,淮南军区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在进行适当反击后于7月29日与淮南区党委及地方党政干部全部撤出解放区,留下军区副参谋长朱云谦率十六团和来安、嘉山、盱眙等三县地方武装撤到山区坚持斗争。
7月20日,中原解放军皮定钧旅由皖西到达定远县境内,随后又进入津浦路东解放区。
是日,淮南独立旅在阻击国民党军队进犯的战斗中于天长县东王庙西北的碾庄、高庄一带全歼美式装备的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第五十八旅一个加强营,共毙伤200余人,俘获400余人。这是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首次重创国民党王牌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
民国36年(1947年)
2月,中共淮南工作委员会所属第二工委在山东省临沂县组成中共定滁全县委员会和第三大队。
7月,中共定滁全工委随军南下,在淮南津浦路东地区开展游击活动。
是月,天长县城霍乱流行,民众十死四五,街头巷陌,死者接踵而卧(其中一部分为国民党士兵),元人掩埋,生者纷纷逃离县城,县城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是年,郑万钧教授在滁县琅琊山中发现两种榆树新种,分别命名为“琅琊榆”和“醉翁榆”。建国后,这两个树种被确定为安徽省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
民国37年(1948年)
2月,淮南支队和华东野战军一部先后攻克天长县龙冈和铜城镇,全歼国民党天长县保安队7个保安中队。
3月,中共淮南工委决定组成中共定滁县委员会、定滁县政府和县总队,陈振亚任县委副书记、姜汉三任县长兼总队长、谢捷三任副县长兼副总队长。
4月,成立中共路西地委、路西专署和路西军分区(6月,改为江淮四地委、四专署、四分区),杨效椿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罗平任专员、孙传家任司令员。
7月,定滁县军民粉碎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武装的“百日清剿”。
11月25日,中共江淮区党委指示江淮一地委在津浦路东天高地区组建中共滁州市委和滁州市工作队,准备接管滁县。
民国38年(1949年)
1月18日,定远县城解放。定滁县领导机关及武装力量进驻定远县城,建立中共定远县委和定远县政府。
1月24日,是日凌晨滁城解放。当日下午在天(长)高(邮)解放区成立的中共滁州市委率工作队进驻滁城,鉴于滁州市辖区太小,仍定名滁县,并分别成立中共滁县县委、县政府和军事管制委员会,县委书记胡锡川,县长方浩,军管会主任张雷平。
是月底,全区各县相继解放。
是月,来安县大余郢农民骆腾云根据本村不少农户既无耕畜又缺乏劳力等情况,组织大余郢互助组,这是本区解放后成立的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
3月,解放军某部三十五旅和滁县军分区共抽调10余名医务人员转业地方,借用牛奶场10多间旧屋,组建滁县专区卫生院。
是月,华中银行江淮一支行迁人滁城,后改为中国人民银行滁县支行。
4月,解放军江淮一分区改称皖北一分区,江淮四分区改称皖北定远分区。6月下旬,皖北一分区和定远分区合并成立皖北滁县军分区,并分别成立中共皖北区滁县地方委员会、皖北行署滁县行政区专员公署和滁县军分区,陈雨田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罗平任专署专员、艾明山任军分区司令员。
春,沿滁河及其支流的县、乡组织船民参加支援渡江战役的水上运输,仅炳辉县就组织400多名船民随解放大军过江,一部分船民直到上海解放后才胜利返回家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1日,全区各县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是日,中共滁县地委机关刊物《滁县通讯》正式出刊。
是月,全区各县先后成立人民政府。
12月22日,地委、专署通知各地认真做好灾民安置工作,发动社会互济。如果因干部工作疏忽造成灾民饿死者,必须追究责任。
是月,全区各县普遍开展反匪反霸的群众斗争。
1950年
2月,地委号召全区各级干部紧急动员起来,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搞好社会互济。同时发动群众多种蔬菜,组织灾民兴修水利,实行以工代赈。
3月14日,专署训令各地严禁宰杀耕畜、力畜,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春,在全区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公债券的募集及还本付息均以实物计算标准,单位定为“分”,年息5%。截止6月底全区共推销63557分(含江浦、盱眙),占任务的76.4%。全区人民银行同时开办折实存款和保本保值储蓄。
5月1日,全区进行“5.1”节大游行,开展拥护缔结和平公约,反对美帝国主义武装日本的签名运动。到9月底,全区参加和平签名的人数达到200多万人。
6月11日,地委作出《关于整顿干部思想作风的计划》,要求各县、区委针对某些干部以功臣自居及享乐观念、闹地位、闹待遇等错误思想,开展整风学习,扫除思想障碍,以便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是月,全区广泛开展抗美援朝运动。通过订立爱国公约、召开各界人民抗美援朝代表会议,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开展增产节约和捐献武器运动,全区共捐款150万元(折合新版人民币)。
夏,全区在滁县大王乡、关山乡和来安县殿发乡(今属大余郢乡)进行土地改革试点工作。
夏,滁县天主教会本堂、意大利籍神甫魏怀德与南京天主教“圣母军”指导司铎赵洪声神甫联络,在滁成立反动组织“圣母军”,主要活动是在信教群众中灌输仇视新社会制度思想和反对宗教界日益高涨的革新潮流。1951年6月,该组织被公安机关侦破。同年11月2日,在滁城召开600多人大会,公审魏怀德。不久,魏怀德被武装押解,驱逐出境。
12月,定远县收音站成立,这是本区解放后成立最早的广播机构。1952年县人民政府拨款1000元购置扩音机和高音喇叭等广播设备,并配备发电设备,建成定城镇有线广播站。
冬,全区普遍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到次年春,全区699个乡(镇)中完成土地分配的有642个乡。与土地改革运动深入开展的同时。全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镇压反革命运动。
是年,全区普遍遭受各种自然灾害,受灾总面积657万亩,其中水灾面积106万亩,旱灾面积195万亩,虫灾面积323万亩,风雹灾面积12万亩。
是年,滁县专区辖滁县、来安、全椒、炳辉、定远、凤阳、嘉山、盱眙等9个县、57个区、693个乡镇、4426个行政村、21803个组、518900户。总人口23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有210.8万人,占总人口的88.1%,全区耕地面积约885.66万亩。
是年,滁城城区面积为1.7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约1.7万人,各类房屋建筑面积共有32.9万平方米。
1951年
1月22日,毛泽东主席为滁县地区文工团题词:“面向农村”。
是月,中共滁县地委广播室成立,主要设备有50瓦扩音机一台和收音机、话筒等。
3月,地委决定在全区范围内有计划地开展整党工作。同时要求各地培训先进分子入党,扩大党的基层组织。到年底,全区共建立党组织822个,共有党员14814人,比解放初期增长3倍多。
4月下旬,滁县、嘉山等县相继发生麦蜘蛛、小麦黑穗病、地老虎、行军虫、蝗虫等虫害,农业生产损失严重。
5月30日下午,定远、嘉山、全椒、凤阳等县出现狂风暴雨,并降冰雹,大如鸡蛋,小如蚕豆,持续约30分钟。冰雹打坏了许多农作物,其中定远县受灾最为严重。
7月,赴朝慰问团代表姚锦泉分别到全区各县作报告,介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事迹。
10月12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发行,全区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热潮。
是月,专区组织25000名民工支援宿县专区疏浚崇潼河工程,完成土方300余万方。
11月3日,专署颁发《禁烟禁毒布告》,严禁各地种植、贩运、买卖及吸食鸦片等毒品。
冬,来安县大余郢骆腾云互助组在地委工作组的帮助下,带头创办了全区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大余郢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当时人社的共有21户、60人,实行土地入股,收益按照“土(地)四(成)劳(力)六(成)”的比例分配。
年底,专署发布《滁县专区颁发土地证整理地籍委员会紧急指示》,在已实行土地改革的地方颁发土地房产所有证,以确定产权,保护农民翻身果实,稳定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是年,架设了专区至9个县的电话线路。
是年,淮上烟厂迁入滁城。
1952年
1月,滁县与蚌埠首次开通音响电报电路。
是月,专署发布《希动员所有千部对本署贪污、浪费与官僚主义现象提出意见并大胆检举》的通如,正式部署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与此同时,在全区工商业户中开展“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
3月27日,滁县沙河区新集乡发现一条从来安方向飞来的约500米长7米宽的昆虫带。经县卫生院化验,此虫带有细菌,传染回归热病源单球菌。
4月,盱眙县300多名农业劳动模范向嘉山县全体农民发起开展爱国增产运动的挑战,嘉山县农民积极应战。同月地委颁发《爱国丰产竞赛运动实施办法》后,全区广泛开展了“十亩、百村、千组、万户”的爱国丰产竞赛运动。
是月,江浦县划归江苏省管辖。
8月26日,滁县专署改属安徽省人民政府领导。
9月,皖北区滁县师范更名为安徽省滁县师范学枝,并由定远县炉桥镇迁至滁县园艺场办学。
11月下旬,开展失业人员登记工作。到次年元月,全区共登记各类失业人员6815人。
是月,全区各县抽调民工参加嘉山县泊岗治淮工程,历时半年余。
冬,全区各地按照地委部署开始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
年底,全区普遍建立了县、区、乡三级民主政权,县级各界人民代表会全部成立。
是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房屋、畜栏、阴沟、垃圾、沟塘进行了清理,大大改善了群众的卫生条件。夏秋时节,流动性疫病明显减少。
是年,开展公私合作造林运动,按“公二私八”分成。
1953年
1月29日,地委召开地直机关干部大会,号召全体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广泛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命令主义、反违法乱纪(简称新“三反”)斗争。
3月20日~4月20日,全区开展贯彻《婚姻法》宣传月。由省派来的工作队54人及地、县两级抽调的1137人分别到各乡镇及城镇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婚姻法》,对旧思想进行批判。
5月1日,地委指示各地加强粮食市场管理,迅速禁止私商在本区采购粮食。
春,全椒、滁县、来安三县相继召开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6月,安徽省大型自流灌溉工程之一定远县古城坝、响水坝灌溉工程全部竣工,该工程可灌溉农田3.4万亩。
8月中旬,“水鬼毛人”谣言从苏北传入本区,引起社会动荡,政令难以推行,严重影响了生产。对此,专区和各县抽调多名干部深入基层,加强宣传,及时平息了谣言。
11月,全区自上而下地宣传贯彻以“一化三改造”(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义改造)为中心内容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即对农民余粮实行计划收购,城镇人口粮食实行计划供应。关闭粮食自由市场。与此同时地委作出《对城镇粮食计划供应的意见》,提出粮食计划供应实施的具体方案。
是年,实行县级财政制度。当年全区县级财政收入145.1万元,占全区预算支出的25%。
是年,全区取缔一贯道、同善社、关门道等17种反动道会门组织。其中取缔一贯道头子、坛主、点传师23名,管制83名,登记237名,基本捣毁了这一反动组织。
1954年
1月,凤阳县试办淮光高级社,这个社是由一些初级社、互助组联合办起来的,入社农户522户、人口2744人、耕地11736亩。这是本区出现的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月,滁县、嘉山、凤阳三县发动群众在沙河集、张八岭、石门山等地沿津浦铁路两侧植树造林,到3月底,共造林6000余亩。
4月,滁县——南京音响电报电路开通。
5月11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将嘉山县女山湖区编制抽出一半给盱眙淮河港成立淮河港区级政权。
5月17日,来安县半塔区有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和推行生产责任制,实行“按件计工”、“小段包工”。
夏,全区遭受多年不遇的洪涝灾害。5月中旬,滁县、来安、全椒、定远、嘉山等县均在一昼夜内降暴雨100~200毫米。7月1日以后,各县暴雨连绵,雨量均在400~500毫米之间,个别地方高达700毫米,河水陡涨,山洪暴发,造成严重水灾。据统计,全区农田受灾面积162万亩,其中重灾124万亩,受灾农户123420户,251153人,倒坍房屋10万间,财产损失达300万元。是年,全区共动员干部群众17万余人投入抗洪救灾工作中,抢筑堤防91万方土石方,抢运粮食9591万斤,转移群众17万余人。全年支出抢险经费18.37万元。
7月上旬,全区组织大批医务人员分赴淮堤、圩堤和其它灾区,救治患病群众。至年底,共治疗民工及灾民7万余人,占患病人数的95%以上,治愈率在84%以上。
11月,全区供销合作事业发展迅速,至月底已建立基层供销社100个,各种商业零售网点785个,拥有社员56万人,占总人口的18.3%,拥有股金80万元。供销社的发展,在农村开始构成了巨大的商业网,占领了农村商业阵地,打击资本主义的中间剥削。
是月,大成企业公司发电厂在滁城南郊扩建新厂,于次年10月建成。建成后的新电厂完全脱离大成企业公司成为独立的企业,改名滁县电厂。
12月,国营安徽省滁县运输公司汽车队成立,这是全区成立的第一个国营汽车队。
12月27日,全区各地普降大雪,平地雪深近4尺,灾情严重。
是年,全区实行粮食“三定”,即定产、定购、定销。在实行粮、袖、棉统购的同时,对全区1490户粮、油、棉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由国家管理的粮食市场66个,棉布经营店285个,粮油代销店128人,加工厂502个。
是年,天长县草庙乡女民歌手娄丽红在全省民歌会演中获一等奖。
1955年
2月,全区各地开始分批进行改造落后乡工作,通过发动群众,纠正与补划过去漏划的地主、富农,没收其财产,追回他们分散的财物。
3月1日,新版人民币在全区发行。全区8县共发行新版人民币1187916元,回收旧版人民币1187916万元。
3月25日,地委要求在圩区推广全椒县十字乡栽培双季稻经验。
4月14日,盱眙县划归江苏省管辖。 5月,江苏省江浦县渔民受灾后到本区河流捕鱼,与全椒、滁县、来安三县渔民发生纠纷,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批示,专署与江苏省协商解决了纠纷。
5月26日,地委通知各县委迅速组织力量,动员外出灾民回乡生产,杜绝灾民流落街头和强讨、抢吃等现象,以安定社会秩序,从根本上解决灾民今后的生活问题。
7月,全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货币工资制。
9月,全区各地传达学习毛泽东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批判“小脚女人”思想,迎接农业合作化高潮到来。
10月28日凌晨,南下巡视的毛泽东主席专列停靠滁县站,毛泽东在列车上接见了中共滁县地委副书记陈振亚、余健,听取了他们关于滁县专区农业合作化情况的汇报。
11月上旬,滁县有线广播站建成,这是安徽省第一座县农村有线广播站。是年冬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史继明率领由7人组成的工作组到滁县开展建设农村广播网试点,阜阳、宿县等地也派人参加建网试点。到次年底,全县有线广播网初步建成。来安、全椒、炳辉等3县也相继建成县城广播站。
12月,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对凤阳县城西乡党支部和武店乡农民陈学孟两个领导办社的典型作了重要批示。
是月,为适应农业合作化运动发展的需要,全区各地大规模训练办社干部和社内骨干。
是年,全区推销国家经济建设公债103万元。
1956年
1月19日,滁县与宿县两专区合并成立蚌埠专区。撤销滁县专署,所辖各县改属新设立的蚌埠专署。同时撤销中共滁县地委,所辖各县县委隶属中共蚌埠地委。
2月,各地在整顿农业合作社过程中积极吸收鳏寡孤独户入社,高级社实行“五保”(保吃、保穿、保烧、保住、保葬,孤儿还实行保教),使其生养死葬都有依靠。
春,在推广“三改”过程中,中共蚌埠地委决定从淮南(指原滁县专区)水稻产区抽调乡村干部397名到淮北(指原宿县专区)各县帮助稻改(即将旱田改造后种水稻),并从淮北抽调300多名干部到淮南学习水稻种植技术。1958年1月,中共蚌埠地委、专署决定再次从淮南水稻产区抽调有水稻种植经验的区、乡干部和农民共1700多人到淮北帮助稻改。
春,各县在农业生产中开始普遍推广双轮双铧犁,园盤耙、播种机等新式农具。
6月26日,省委同意原凤阳县第一初中改名为安徽省凤阳中学,另在凤阳县成立安徽省凤阳师范学校,本年招生。同时将滁城新增的中学命名为滁县第二初级中学。
7月,滁县黄圩乡新春农业社举办农忙食堂,设事务长、会计各1人,炊事员2人,一般以生产队为单位。食堂办起来后减轻了女社员的家务劳动,节省了劳动力,地委向全区介绍了这个做法。
9月,滁县名医张西侯参加国家卫生部召开的研究治疗乙脑工作座谈会。
是年,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琅琊寺、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年,滁县大王乡民歌手李传江、胡文亮演唱的“山头调”和“杂不弄咚哟”山歌,获安徽省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特等奖。后两人又同赴北京在怀仁堂参加全国文艺调演,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57年
1月,滁县、来安、全椒、炳辉,定远、凤阳、嘉山等县遵照中共蚌埠地委指示精神抽调干部下乡,实行“四同”,即同农民同吃、同住、同生产,同当地干部团结好。此举目的在于改进领导作风,同时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3月,滁县、炳辉、全椒、凤阳、定远等县动员有宣传能力的干部向农民宣传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对反革命分子、富农分子利用少数富裕中农闹退社,借机进行破坏活动者予以坚决回击。
5月13日,凤阳县成立治淮工程管理所。
8月19日,定远县朱巷乡耿岗古墓出土唐代铭器、镇暮怪兽和征东铁铸人像等文物。
秋,定远县三和集出土殷商时代铜鼎一件。
1958年
1月9日,经蚌埠专署同意建立滁县沙河集、花山,嘉山县管店,定远县岱山,全椒县孤山,凤阳县曹店等国营林场。
3月,中国科协在来安县召开南方11省科普现场会,来安县荣获“科普之乡”称号。
春,滁县、来安、全椒、炳辉、定远、凤阳、嘉山等7县按照蚌埠专署的统一布置开展大规模的除“四害”群众运动。“四害”指老鼠、苍蝇、蚊子、麻雀(后改为臭虫)。
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到天长县、滁县视察。
是月,滁县花山、关山、城西等乡发生狼害。20多天内吃掉7个小孩,咬伤25人,咬死家畜44只。7月15日滁县成立除狼害指挥部。抽调500多名民兵组成除害大队,经过8天围捕,打死狼6只,初步平息了狼患。
8月18日,滁县、来安、全椒、炳辉、凤阳、定远、嘉山等7县在中共蚌埠地委作出《关于试办人民公社的意见》后,一哄而起掀起大办人民公社热潮,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7县农户就百分之百地加人了人民公社。
9月,滁县、全椒、定远、来安、炳辉等县开展群众性的大炼钢铁运动。
10月,滁县、全椒、来安、炳辉、定远、凤阳、嘉山等7县的农村人民公社普遍办起了公共食堂和托儿所。
是月,来安县开始续建1946年7月停建的半塔烈士纪念塔,1960年建成。原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为纪念碑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964年5月1日,原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为纪念碑题写了碑文。
是年,滁县开始兴建城西水库、沙河集水库、和平水库(今深秀湖)、余家洼水库和军民水库。1960年5月,城西水库和沙河集水库基本完工,两库总库容量达到1.5亿立方米,可灌溉全县40%的耕地。
是年,津浦铁路复线工程动工,沿线的凤阳、嘉山、滁县3县动员数万民工兴建路基。
1959年
1月,苏联专家佛·佛·波波娃来滁县考察林业生产情况。
2月,滁县、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嘉山、炳辉等7县撤销人民保险公司机构,停办保险业务。
是月,校址设在蚌埠郊区双龙山的淮河师范迁至凤阳县城北九华山麓,同时恢复原校名安徽省凤阳师范学校。
7月11日,安徽省农业厅批准在滁县沙河集建立蚕种场。
秋,安徽省文化局决定在醉翁亭修建欧阳修纪念馆,并请著名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为纪念馆题匾。
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炳辉县恢复原县名天长县。
冬,国家计委批准兴建的定远炉桥电灌站一、二、三、四、五级站土建工程开工。
是年,由水电部统一调拨一套苏制15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给滁县电厂,该机组于次年7月1日投产发电。
1960年
春,滁县、全椒、来安、天长、定远、凤阳、嘉山等县农村因上年秋季粮食歉收,加之受浮夸风影响实行高征购,致使粮食、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群众因过度饥饿患浮肿病和子宫脱垂病者很多,非正常死亡现象也时有发生。各级党政领导采取紧急措施,除尽可能发放救济粮外,还组织医务人员赴农村救治患病群众。
10月1日,罗炳辉纪念馆在天长县城建成并对外开放。
12月,滁县、全椒、来安、天长、凤阳、定远、嘉山6县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进行整风整社,纠正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特殊化风、生产瞎指挥风(即“五风”)等方面的错误。26日,地委书记李坚代表地委在全区公社党委书记会议上作关于“五风”错误的检查。
是年,开展征集淮海战役文物资料工作,其中凤阳县征集到21件,来安县征集18件,滁县、全椒县征集12件,嘉山县征集6件。
是年,滁县、全椒、来安、凤阳、嘉山等县分别成立医学科研室及小组,会同蚌埠专区医学科研室在中央寄生虫病研究所、省地方病防治所和安徽医学院的帮助下,进行粪便无害化科研并取得初步成果,各地开始推行滁县、全椒县试点经验。
1961年
1月,各县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精神,清理“一平二调”帐目,组织退赔兑现。截止4月底,全区共清出平调款3219.4万元,其中县以上平调款1525.8万元,公社以下平调款1693.6万元。已退款2091.9万元,其中有实物折款1538.8万元。
3月18日,省委决定撤销蚌埠专员公署,恢复成立滁县专员公署,辖滁县、全椒、来安、天长、定远、凤阳、嘉山、肥东等8县。专署机关驻滁城。同时,恢复成立中共滁县地委,辖滁县等8县县委。
3月30日,滁县沙河集街道发生严重火灾,损失折合人民币32.6万元。
是月,全区贯彻省委《关于推行“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办法的意见》,由点到面推行“责任田”。仅二、三个月时间,就有14550个生产队实行了“责任田”(占生产队总数的72.2%)。农村形势很快好转,社员称之为“救命田”。
春,各地贯彻中共中央《农村人民公社条例》,普遍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坚持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并划给社员适当的自留地、自留山。
5月,嘉山、定远、凤阳、全椒等县发生蝗灾,到6月7日统计已达36605亩,主要分布在沿淮湖洼地、沟沿等,密度高的地方达每平方米4头左右,其中在全椒县南屏公社荒草圩达到每平方米1~2千头。
6月,全区根据省委部署,全面压缩城镇人口,到8月底统计己精减压缩56948人,占任务的88%。
8月18日,地委作出《关于当前生产中若干具体政策的意见》,明确在实行“责任田”以后,对非包产田的收入坚持谁种谁收,集体和社员个人开垦的零星荒地,也一律实行谁种谁收的政策。
9月下旬,全区开始培训骨干,为进一步搞好1962年“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奖励办法”作准备。到10月底统计,全区已训练骨干2万多人,其中县里训练公社干部531人、大队干部3388人,以区或公社为单位训练生产队干部17833人。
是年,由于连续几年“五风”错误,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区农业连年减产,1961年粮食总产量下降到4.04亿公斤,低于1949年4.175亿公斤水平。
1962年
1月23日,专署发布关于广泛开展造林护林的布告,要求全区进行大面积造林,除建立用材林基地外,公社、大队和生产队都必须利用一切宜林荒山荒地和河滩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并广泛开展四旁植树。
3月,全区按照扩大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对近几年来被错误批判和处分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甄别平反,分清是非,增强团结。至年底,全区已甄别结论9万余人,占应甄别人数的96%。
3月20日,省委作出改正“责任田”的决定。全区于4月底以前改正4096个生产队,约占生产队总数的30%。其余部分分两批到1963年秋收后全部改完。
6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视察嘉山县管店公社。
是月,为压缩工业战线,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全区共精减职工9万多人,减少城镇人口5万人,减少吃商品粮人口89300人。
7月16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工作组在全椒县古河公社西刘生产队调查这个队在改正“责任田”之后采取瞒上不瞒下的办法,先后把400亩地又划到户耕种的情况。
冬,全区农村普遍开展冬学教育活动。
1963年
2月26日,地委派出工作组进驻滁县腰铺公社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到9月上旬基本结束。
3月18日,凤阳县明中都皇故城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将凤阳县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月31日,地委批转来安县水口公社常郢生产队在贯彻中央农业“六十条”过程中实行“三基本”办法,即对社员实行基本劳动日、基本肥料、基本工分。指出这是贯彻按劳分配政策和健全生产责任制的一项有效措施,要求在全区逐步推广。
是月,全区首次开展学雷锋活动。
5月,全区城镇县以上机关和工商企业普遍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广泛开展“三史”(家史、村史、社史)教育,组织群众回忆对比,忆苦思甜。
10月22日,地委作出全区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规划,全区300个公社除已经搞过试点的13个公社外,其余的287个公社计划分6批在3年内完成。
1964年
1月21日,地委撤销书记处,不设常委,原地委第一书记改称地委书记,原书记处书记改称地委副书记。新一届地委由李彬、丁明志、高峰等12人组成,李彬任地委书记。
3月20日,全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滁城召开。 4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拨款重建定远县藕塘革命烈士陵园。
6月,全区县以上机关在职干部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热潮,先后建立学习小组1178个。
7月1日,中共滁县地委机关报《滁州报》创刊。
是月,安徽省农垦厅在天长县筹建大旷圩农场,次年春建成。
8月,本区被中共中央华东局作为社会主义教育试点地区,中共中央办公厅、华东局和安徽省委均派人参与本区的社教运动。全椒县作为首批运动开展单位。华东局、省、地、县委组织社教总团。由于这场运动的指导思想“左”倾,采取了“扎根串连”、首先解决干部问题、整个运动由工作队领导等错误做法,致使在搞运动的地方一大批基层干部遭到错误打击和处理。
秋,全区农业战线普遍开展“农业学大寨”活动。
11月,全椒县医院被列入全省十大战备医院之一,并同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
是年,全区各地积极试办半耕半读学校,逐步满足贫下中农子女的入学要求。
是年,本区第一条35千伏输电线路宁(南京下关热电厂)张(堡)线路建成投产。第一座35千伏变电所——张堡变电所投产运行。
1965年
1月,中共中央发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后,全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内容改为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简称“四清”),并明确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4月30日,省人民委员会同意将安徽农学院畜牧兽医系迁往凤阳县,与凤阳农业学校合并,凤阳农校改为该院附设的中技部,统由安徽农学院领导。
是月,地委先后组织专、县、区、公社、大队5级主要负责干部和部分生产队长、农业技术员到安庆地区参观农业生产。
6月23日,定远县杜集区所辖杜集、沛河、朱巷、陆桥、隆兴5个公社划归新建的长丰县。
7月2日,召开全区农村耕读小学和农业中学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当时全区已试办耕读小学1.3万所,学生4625万多人,试办农业中学159所,学生5900多人。这次会议上,有83个先进集体和239名先进工作者受到了表扬和奖励。
是月,肥东县划属巢湖专区。
9月7日,成立滁县专区“四清”工作总团党委,由中共中央办公厅赖祖烈,中共中央华东局罗毅、贺汝仪等及本省和专区部分负责人组成,党委成员共有17人。下辖定远、凤阳两个总分团,从9月起,在定远、凤阳两县城乡开展面上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运动)。
10月4日,滁城兴建自来水厂。
12月13日,专区同意成立滁城公安消防大队。
1966年
2月25日,地委召开全区学习毛泽东著作经验交流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有341人。会议期间播放了焦裕禄、麦贤得、王进喜的事迹报告录音,还组织了部分代表到地直机关、工厂和学校作专场报告。
3月,地委组织13名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成立“讲师团”到全区各地作巡回报告,有1.6万人听了报告。
5月,全椒县南屏公社万利大队联合生产队在搞“试验田”时,实行“定产到田,超产奖励”的办法。地委在批转这个情况报告时认为这种做法是“责任田”的复活,是犯了“方向性的错误”。
7月27日,地委批准地直党群口、农口、文口、财口、政法口、工口成立文化革命领导小组。
8月24日,《滁州报》改名为《皖东大众》。由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错误路线的干扰和破坏,报纸曾五次更名,先后改为《新华社电讯》、《新皖东报》、《皖东报》、《皖东通讯》。(《滁州报》1980年7月1日复刊。)
8月下旬,滁城红卫兵走上街头横扫“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此后不久,琅琊寺内佛像全部被砸烂,醉翁亭内的欧(阳修)文苏(轼)字的《醉翁亭记》碑刻被毁坏。
是月,滁县、全椒、天长、定远等4县从江苏省汤泉购回一批带有钉螺的水浮莲放养,省卫生厅从芜湖、徽州、安庆3个专区抽调15名血防人员到本区协助查螺灭螺工作。
10月8日,专署印发关于迅速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的紧急通知,要求国营汽车增加双班运输,机关、企业、农场的汽车和拖拉机必须负担社会运输,搬运公司和社队要充分发挥马车、平板车、独轮车的作用,组成副业运输队。
12月7日,专署对关于定远县五个关闭企业固定资产报废的报告作了批复,同意对定远县农机厂等五个关闭企业的固定资产净损失35.7万余元按销帐查案的精神作报废处理。
1967年
2月,在上海“一月风暴”影响下,地委、专署机关受冲击,工作陷于瘫痪。各级党政机关也相继被夺权,党组织被迫停止活动。
是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滁县军分区和驻滁6483部队奉命“支左”。同时成立滁县专区支左联络处。
3月7日,专区支左联络处召开滁城干部大会,军分区政委符益群作动员报告,强调要掌握斗争大方向,积极发展壮大“左派”,实现大联合。同时提出要坚持抓革命,促生产。
是月,滁县专区革命生产委员会(简称滁县专区革产会)成立,代行专署的工作职能。
6月15日,专署办公室关于罗山寺水库用水纠纷问题,业经双方县、区社、大队代表充分酝酿协商达成协议:1、罗山寺水库管理使用权归凉亭大队;2、凉亭大队同意分部分水源给赵拐大队,供水量每年最高为3万立方米,供水年限为3年。
是年,“文化大革命”进入高潮。全区各级党政机构陷于瘫痪,社会上和各单位的群众组织均分成两派,派性斗争不断,有的发生武斗,给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1968年
4月,工人阶级宣传队、解放军宣传队、贫下中农宣传队(简称工宣队、军宣队、贫宣队)进驻全区中学,领导学校“斗、批、改”。
5至8月,全区各县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
7月16日,滁县专区革命委员会在滁城召开成立大会。专区革委会由军、干、群三结合组成,实行“一元化”领导,取代了地委、专署的领导职能,下设办事组、政治工作组、生产指挥组和人民保卫组,每个组下设若干小组、取代原来地直机关各部、委、办、室、局的职权。
9月21日,专区革委会要求各地认真清理阶级队伍,重点是深挖“叛徒”、“特务”、“反革命两面派”和“现行反革命分子”。
10月底,地直及基层各单位、学校均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
是年,因伏旱严重,滁县、来安、全椒3县抽调人力和机械在南京市浦镇江口建翻水站,提长江水倒灌滁河、清流河抗旱。
1969年
3月5日,著名美学家吕荧因受迫害在北京清河农场逝世。吕荧于民国4年(1915年)出生于天长县仁和集新何庄,曾任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特约翻译。著有《美学书怀》等文艺理论和美学专著。
3月8日,经中共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批准成立中共滁县专区核心领导小组,后改称中共滁县专区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包可悦任组长。这个组织是以“支左”部队为主的临时性的党的领导机构,到1971年6月选举产生滁县地委时撤销。
4月8日,专区革委会批准成立滁县专区工人代表大会委员会、滁县专区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委员会和滁县专区大中学校红卫兵代表大会委员会。
7月17月,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分配本区接收安置上海市中学毕业生6000名到农村插队落户。
是年,本区局部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
1970年
2月21日,中共滁县专区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通知全区各地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如》三个文件(简称“一打三反”),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按照中央文件精神,立即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打三反”的群众运动。
3月,专区革委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派出11名干部到滁县进行建立新县委试点。经过近7个月的工作到10月27日滁县召开第四次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滁县县委领导班子。
7月14日~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李德生到本区检查工作,听取了专区和各县革委会负责人汇报,走访了部分厂、矿和农村社、队。李德生在检查中要求滁县专区各级领导班子要有个新作风,使滁县地区出现一个新气象、新面貌。
10月,全区各级学校废除升学考试制度,实行推荐制度。
是月,安徽农学院林学、茶叶、蚕桑三个系由合肥市迁至滁县沙河集办学,成立安徽农学院滁县分院。1982年滁县分院撤销。
12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空军高炮18师政委刘蔚林奉命率领一批干部来本区“支左”。
是年,安徽省革委会先后分配天长县“江淮”牌卡车10辆,成立天长县汽车队,俗称“江淮车队”。
1971年
1月11日,专区革命委员会要求全区根据省革委会革保字(70)86号文件精神进行人口普查工作,主要是对1970年元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的常住人口进行全面的户口登记和人口查对。
2月15日,专区革委会作出开发定远石膏矿的决定,同时成立定远石膏矿筹建组。
4月2日,滁县专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滁县地区革命委员会,同时启用滁县地区革命委员会公章。
5月,全区各地遵照毛泽东主席“关于在全党进行一次思想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的指示,普遍开展“批陈(伯达)整风”。
6月9日~11日,中共滁县地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605人,选举产生中共滁县地区第一届委员会,委员45人,候补委员10人,刘蔚林当选为中共滁县地委书记,许兴隆、陈作霖、高超为地委副书记。会议通过了“加强自身革命化建设”和“加强基层领导班子革命化建设”两个决议。
是月,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中的引江水道工程完工,同时建成乌江船闸和节制闸。
9月,在省新河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嘉山县四山村麻风病院的医务人员走向社会查病治病。从9月5日起至12月底,对天长、全椒、来安、滁县、凤阳、定远6县进行了麻风病调查,检查疑拟对象2936人,确诊121人。同时还举办麻风病防治知识学习班173期,培训社队医生1230人。
11月,定远县麻风病院在韭山建成,收治麻风病患者69人。
12月24日~31日,地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9日和12日李德生在北京两次接见地委副书记、地区革委会主任陈作霖时对滁县地区工作的指示,着重讨论本地区农业过去为什么没有搞上去和能不能搞上去以及怎样搞上去的问题,研究1972年全区农业生产“跨大步”的措施。
是年,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在滁县施集公社建立战备医院,有病床20张。此后每年轮换一次医务人员,至1979年撤回,共轮换近60人次。
1972年
1月10日,地委提出抓“三早”(早稻、早玉米、早山芋),要求各地把抓“三早”作为避灾保收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是月,位于琅琊山顶的滁县地区电视转播台建成,开始用二频道、发射功率为1千瓦的黑白电视发射机,收转安徽电视台节目。
是月,全区各地认真贯彻中共中央(71)82号文件,落实“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等多项农村经济政策,开始纠正一些“左”的做法,农业生产形势有所好转。
2月19日,根据省委部署,地委通知全区各级党组织有计划地向广大群众传达中共中央(1972)4号文件,揭发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及其炮制的《“571”工程纪要》反革命纲领。
6月19日,成立滁县地区治淮指挥部,吴炎武兼任指挥。
7月,来安县相官公社胡圩大队出土玛瑙碗一只,经省有关部门鉴定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后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0月24日,为加强领导,统一管理,有计划地维修,地区革委会决定将曾于1968年下放滁县管理的琅琊寺收回地区管理。
10月28日,地区组织有关人员到江苏省苏州地区和上海市郊区参观学习,历时8天,主要学习这些地方农业学大寨和农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是年,全区第一个机械化养路道班在滁县珠龙建成。
是年,天长县水上运输合作社自行制造的一艘70座水泥客轮下水,开行天长镇至白塔河新河口航班,这是本区自行制造的第一条客轮和开行的第一条客班。
是年,滁县三官中学初一学生王大充在7月17日期终考试中作弊,被教师发现批评后自杀身亡。地、县两级革委会作出这个事件是“旧考试制度造成的、是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的结论。1974年1月,“四人帮”(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4人组成的反革命集团)炮制了“河南马振扶公社中学事件”后,王大充自杀事件被安徽省革委会定性为“安徽的马振扶事件”,致使与事件有关的人员受到错误的处理。
1973年
1月15日~18日,共青团滁县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滁城召开,选出常委13名,委员56名,陈言荣当选为团地委书记。
3月,为加强本区民兵建设,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省军区决定给本区29个民兵连配发武器。
是月,在本区参加“三支”、“两军”的318名人员陆续返回部队。
4月25日,是日傍晚滁县腰铺、花山、施集等十几个公社和全椒县十字、谭墩、石沛、复兴等十个公社突降大暴雨,一般降雨量100毫米以上,局部达到200毫米左右,并伴有龙卷风和蚕豆大冰雹。共刮坏房屋5229间,倒塌房屋520间,冲坏秧田5300余亩,淹没苗床稻子7000多万斤。
6月2日~5日,滁县地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在滁城召开,选举出常委14名,委员56名,何俊英当选为地区妇联主任。
6月11日,是日下午4时至5时半,天长县仁和、金集等13个公社突降暴雨,并伴有狂风、冰雹,风力达11级。共刮坏房屋11472间,倒塌1229间,受灾农作物面积达41650亩。大风还刮倒高压电杆90根,打伤耕牛25头,打伤16人,其中1人触电死亡。
9月26日,为加强战备,地委、军分区及各县抽调一批干部组成43个检查组,对本区民兵和驻军的战备工作进行检查,并帮助解决战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974年
1月18日,滁县地区淮河修防局和汊河闸管理所成立。
2月,全区开展大规模的“批林(彪)批孔(丘)”运动。
3月12日,滁县汽车运输公司第三车队(驻定远)驾驶员俞跃年驾驶“71”型大客车从合肥返回定远,行至肥东县八斗岭时违章直供汽油致使车厢起火,烧死旅客9人,烧伤22人,客车报废,直接经济损失达10万多元。这是本区有客车运输以来的特大交通事故。
4月,为解决独山水库淹没区与灌区的矛盾,地区革委会决定将嘉山县所属张铺营、保桥、罗田3个大队划归滁县,与滁县黄泥公社上洪大队合并成立张铺营人民公社。
6月17日,下午4时至8时全区7县的235个公社遭受风雹灾害,其中受灾最重的有88个公社,受灾人口126万,农田160万亩。共刮坏房屋39.5万间,刮倒高压电线杆1500多根,广播线杆1.4万根,打伤耕牛97头,死3头,受伤人员有670人,死亡11人。
7月27日~31日,天长、来安、滁县、全椒4县普降大雨,5天累计降雨一般都在300毫米左右,最大日雨量汊河集达230毫米。4县共有45个公社受灾,洪水冲毁水库8座,房屋3300间,破圩14个。受灾人口达66万。死亡12人,受灾农田96万亩,其中严重受涝33万亩。
8月12日~14日,阿尔巴尼亚岩盐考察组参观定远盐矿。
是月,本区首次在旱灾严重的定远、凤阳、嘉山3县开展人工降雨,共向云层发射碘化银人工降雨弹2030发,降雨效果显著。凤阳县总铺公社在40分钟内降雨81毫米。
11月16日~21日,全区地、县委负责人和农林部门负责人共15人赴本省庐江县和湖北省广济县参观考察,学习这两个县发展林业生产的经验。
是年,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海运学院在本区开办业余函授教育,共招收学员600名。
1975年
2月,全区各级干部认真学习毛泽东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落实“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方针。
4月29日,为强化本区城乡社会治安,是日夜23时至24时全区城乡统一行动,进行一次政治大清查,共清查13981户,逮捕、拘留了一批犯罪分子,收容劳动教养和强制劳动一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人员,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09起。
5月26日~30日,全区地震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要求全区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和加强地震工作,建立广泛的群众测报网。
6月下旬,全椒县红卫、城东、谭墩等3区的6个公社发现以腹泻、头痛、低热、全身无力为主要症状的流行病。到7月8日止共发病3962人,以小集公社发病2千人为最多。在地区、县和区社医院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6月27日~7月1日,两省(安徽、江苏)四地区(扬州、淮阴、宿县、滁县)市场管理联防协作会议在本区召开,会议介绍了各地市场管理经验,讨论如何进一步加强联防协作工作。
8月中旬,滁县、来安、嘉山等县突降大雨,最大降雨量达500毫米以上,滁河水位达12.64米,清流河水位达16.86米,分别比历史最高水位高0.24米和1.23米。17日因受台风影响,来安县24小时最大降雨量为442毫米,嘉山县自来桥24小时最大降雨量为539.2毫米,其中1小时最大降雨量为192.2毫米,造成严重涝灾。
9月,原安徽省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医院移交本区接管,改称滁县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11月8日,地区革委会通知凤阳县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明中都皇城和皇陵石刻两处历史文物。
11月21日,全区各县交通警察中队成建制划属公安机关领导。
12月,来安县粮食局在全国粮食科技情报会上介绍本县“露天泥麦堆”储种法。次年5月,地区革委会要求全区学习来安县的这一做法。
是年,全区开展大规模的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共抽调1万1千多名工作队员有重点地分赴92个区、公社、镇和一批企事业单位。
是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队确认天长县汊涧公社马家墩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石梁公社土城大队古城址为商周时期古城址。
是年,全区有1680个大队实行合作医疗,占大队总数为87%。全区赤脚医生总数达到4171人(其中女赤脚医生1209人),卫生员、接生员18172人。
1976年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次日起全区人民自发举行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
1月21日,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之一的滁河疏浚工程完成,总计完成土石方2千多万方。
2月,南京军区后勤部所属汪波荡农场移交来安县管理。
4月,全区改变革命委员会“一元化”领导机构,恢复地、县委工作机构。
是月,全区各地普遍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6月7日,根据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1976年的震情趋势,地委决定成立防震抗震指挥部,王郁昭任指挥。
6月25日~26日,以钦库利上将为团长的赞比亚军事友好代表团一行9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才千和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等陪同,到驻本区磨盘山的解放军179师参观战术示范表演。
7月26日,唐山发生大地震。各地受此影响到处在室外搭盖防震棚,造成一片恐慌。全区中小学因此而推迟开学,开学后不少学校因考虑防震需要在防震棚中上课。
8月2日,凤阳县明皇陵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8月上旬,全区陆续接收唐山地震灾区伤员2千人。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全区人民沉浸在悲痛之中,以各种形式,进行悼念活动。18日,在滁城体育场举行追悼大会,沉痛吊唁毛泽东主席,各县设分会场,全区共有20万人收听了北京追悼大会的实况。
10月24日,滁城5万军民隆重集会,庆祝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
12月4日~11日,以穆苏古里准将为团长的坦桑尼亚军官学习参观团一行30人,由解放军总参谋部外事局赵春正副局长陪同,到本区磨盘山观摩解放军179师战术演习。
12月25日,滁县城内公共汽车公司成立。次年3月,滁城城内公共汽车正式运营。
1977年
1月31日,地区革委会通如各地认真做好城镇下放居民工作,对倒流回城的下放居民要采取坚决措施,迅速动员他们返回农村“抓革命,促生产”。
3月~5月,地委抽调394名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分成115个调查组,历时80多天,对全区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状况、落实农村经济政策桔妥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快农业发展步伐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地委提出了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的六项措施。
4月,全区组织干部群众运用多种形式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5月26日~6月5日,地委召开全区农业学大寨汇报会议,地委书记王郁昭在会上作了《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贯彻落实抓纲治国战略决策,进一步掀起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新高潮》的工作报告。
8月上旬,嘉山、凤阳两县沿淮湖洼地发生蝗虫灾害,受灾面积达7.1万亩,其中嘉山县3.8万亩,凤阳县3.3万亩,一般每亩有蝗虫6~39头,密度高达180头。经过组织力量治理,灾情得到控制。
8月25日,地区革委会印发《滁县地区物价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各地加强物价管理,落实物价政策,严肃物价纪律。
9月,地委就天长县铜城镇“徐东海丧葬鼻件”作出严肃处理,决定立即解散中共铜城区委和铜城镇委。中共安徽省委将此事通报全省。《人民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此事作了报道。
10月,全区恢复大学和中等学校升学考试制度。
11月7日,地委通知各级党组织把科技战线上被“四人帮”颠倒了的是非纠正过来,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对用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及时加以调整。
是年,滁县水产研究所的“人工半咸水河蟹育苗工艺”被国家科委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国家科委和安徽省科委共同投资在城西水库的小岛上兴建了研究基地。1981年9月该项目研究获得成功,国家科委委托省科委在滁召开中试鉴定会,鉴定结果表明此项研究成果居国际领先地位。
1978年 2月,来安县烟陈公社魏郢生产队实行“包产到组,超产全奖,减产全赔”的生产责任制,这是安徽省较早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队。当年全队生产粮食6.25万公斤,比上年增产4.7%。
2月~5月,全区开展财经纪律大检查。检查中,纠正了一些领导班子中无政府主义现象,刹住了违反财经纪律等不正之风,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干部,促进了生产发展。
3月24日,全区各县成立革委会科学技术委员会,恢复成立县科学技术协会。
夏,全区累计降雨量只有133毫米,比上年同期减少220毫米。7月以后持续高温,日蒸发量在15毫米左右,旱情严重。全区大部分河道断流,水库、塘坝干涸,有3254个生产队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严重减产。
7月19日,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到凤阳县检查工作,听取关于马湖公社实行联产责任制的情况汇报后,对其做法给予肯定和支持。
7月22日~24日,日本天豪公司和荻原株式会社一行6人到滁县考察试种蔺草。年底该公司选定滁县、来安两县部分农村为其蔺草种植基地。
9月下旬,地委根据全区四级干部会议上反映的联产计酬的几个典型,派出3个调查组分别到来安县烟陈公社魏郢生产队、天长县新街公社和来安县广大公社进行了调查。10月上旬,写好的3份调查报告送省委领导审阅。万里嘱咐,这些办法可以先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
10月20日,地委印发了关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3份调查报告,这是本区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由不联产到联产的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文件下发后,不到两个月时间,全区实行联产责任制试点的单位逐步增加到5611个,占全区生产队总数的26.7%。
10月,来安县十二里半公社山尧大队前郢生产队经中共来安县委书记王业美同意,实行包产到户。
11月上旬,中共安徽省委在本区召开落实农村经济政策座谈会,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简称“省委六条”),这个政策对调动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是个很大突破。
12月2日,全区各县重新设置检察院,并于本月中旬正式办公。
是年,恢复设立嘉山、天长两所师范学校。
1979年
1月,全区各地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两个农业文件,解除了“联产”这个禁区,此后各种形式的联产责任制蓬勃兴起,迅速发展。
是月,女山湖引淮工程开工,此项工程旨在为定远、凤阳、嘉山3县解决抗旱水源。到次年6月,抗旱一级枢纽工程基本峻工。
2月,凤阳县梨园公社严岗大队小岗生产队18户社员(全队共20户,有2户无人在家)召开“秘密会议”,讨论决定实行包干到户,决定将全队517亩耕地按人口分包到户,耕牛和大农具作价到户。会议形成的3条决议于1984年7月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的珍贵文献被征集到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
是月,凤阳县城南公社岳林大队岳北生产队实行农业大包干到组的责任制。
3月10日,滁县地区革委会改称安徽省滁县地区行政公署,原地区革委会所属单位均归属行署领导。5月16日,正式启用安徽省滁县地区行政公署印章。
是月,天长县湖滨公社医生张学仁与江苏省金坛县血防人员一起在湖滨公社大王庙北大滩首次检获活钉螺。
4月20日,为便于生产和生活,经国务院批准来安县文山公社所属王渡、联合、高涵3个生产队划归江苏省南京市管辖。
5月,滁县师范学校迁至滁县六中校址办学,原滁县师范改称安徽师范大学滁州教学点。1980年安师大滁州教学点改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
6月5日,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到定远、凤阳2县检查工作,在听取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关于实行农业大包干调动了群众生产积极性的情况汇报后,给予了肯定和支持。
8月2日至9月3日,中共安徽省委在本区召开继续深入讨论真理标准问题座谈会。要求继续解放思想,研究新情况,解决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工矿企业贯彻调整方针以及按劳分配等问题。
9月16日,地委作出关于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八项规定”,对于正确处理好队、组之间关系以及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中共安徽省委以(1979)86号文件将滁县地委的这个文件及其12个附件转发到全省的大队党支部,要求各地参照执行。 10月26日,国营全椒县孤山林场经营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得到省委肯定,省委决定在全省林业系统推广。
12月22日,《安徽日报》发表长篇通讯介绍来安县玉明公社一些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一年来发生的变化,文章标题为《柳一万和华八千》,并配发评论员文章《治穷之妙方》。
12月28日,凤阳县城南公社齐涧大队获全国农业战线先进单位称号,受到国务院表彰。
是年,全区新法接生率达到95.95%,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0.23%,首次达到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新法接生普及标准。
是年,全区农村逐步实行联产责任制,当年粮食总产达到14.17亿公斤,向国家交售粮食3.1亿公斤,第一次超额2.6亿公斤完成粮食征购、超购任务。
1980年
2月24日(农历正月初九),滁县恢复传统的琅琊山庙会,本区及蚌埠市、南京市的10余万游客参加了本届庙会。
是月,凤阳县考城公社试办了一个贸易货栈,主要是代购代销农副产品,销售日用杂货。它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集体经济”的观念。
3月6日,全区召开农业科学技术大会,总结交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经验,制定农业科技发展规划,促进本区农业生产全面发展。
3月24日,驷马山引江灌区滁河一级站建成并试机运行。该站可抽水灌溉定远、全椒等县约140万亩农田。
是月,滁县花山公社花山大队将集体茶场承包给专业户经营。
5月31日,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讲话中旗帜鲜明地赞扬农业大包干责任制,特别提到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一年翻身,改变了面貌。
6月18日,中国扬子电气公司在滁城宣告成立,同时成立以行署副专员冯骏为董事长的由24人组成的董事会。中国扬子电气公司是由19家工厂组成的横向经济联合体。
9月,嘉山县桥头公社6户农民联合起来,自筹资金办了一个粮油加工厂,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这是本区农村经济改革后出现的第一个经济联合体。
10月21日~22日,根据中美地震研究科技合作议定书及其附件的安排,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夏普和安德森两位博士到嘉山县境内野外实地考察研究郯庐断裂带。
是月,行署同意筹款203.3万元修建来安县半塔烈士陵园陈列堂等设施。
冬,滁县、来安、嘉山3县有70多人和10多头牲畜死于狂犬病。11月底,疫情得到遏制。
1981年
1月,来安县在县委书记王业美倡导下,成立扶贫委员会,并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抽调干部到基层调查走访贫困户。凡人均口粮不足150公斤、经济收入60元以下的均列为扶贫对象,由各级干部分头包干,限期脱贫。这个办法很快在全区和全省推广。来安县委书记王业美三次赴京,分别在中央民政干校学习班和全国第七、第八次民政工作会议上汇报扶贫工作情况和经验。
是月,全区首次发行国库券。
是月,女山湖引淮灌溉工程旧县闸建成。
是月,中央电视台庞啸、赵化勇、董石才来本区拍摄《联产计酬以后》4集电视片,并于5月23日至30日在《观察与思考》栏目里连续播出。
3月9日,新华社《内部参考》全文刊登中共滁县地委就总结1980年年终分配工作向省委所作的报告,题目是《从滁县地区1980年分配情况看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形势的变化》。3月15日《安徽日报》用通栏标题全文刊登了这个报告,3月23日《人民日报》摘要发表了这个报告。国家农委的《农委简报》和农业部《公社财务》亦先后刊登了这个报告的全文或部分。3月17日,滁县、来安、嘉山3县共投资334.5万元兴建104国道滁县地区段。次年底,该区段建成通车。
3月21日,开工兴建蚌埠至滁县二网络22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该线路途径凤阳、定远和滁县3县,次年基本建成。
3月24日,地委正式印发《关于完善、提高包产到户责任制的暂行规定》(统称“三十五条”),对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后如何坚持生产队的经济主体地位,完善土地承包以及健全合同制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对全区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后,国家农业部《农村工作通讯》全文发表了这个文件,法制出版社也将该文件编入《农业生产责任制与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一书中。
4月14日,农业部部长林乎加到凤阳、定远两县考察农业生产责任制,肯定了包产到户也是一种社会主义性质的责任制。
5月1日,是日下午5时许,滁县、来安、天长、凤阳、嘉山等6县的52个公社、430个生产大队、3910个生产队遭受严重的龙卷风和冰雹袭击,受灾农作物总面积约37.69万亩,毁坏房屋2.09万间,并发生人畜伤亡。
6月下旬,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纪珂申请并被批准加入天长县郑集公社农民科学种田协会,被聘为该协会名誉会长。
是月,凤阳县考城公社试行股份制办磷肥厂,发动群众投资入股,每股500元。这是本区80年代最早出现的股份制企业。
7月,天长县新华公社创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并以大队为单位建立6所分校,共有学员523人,教师由区和公社农技员以及经过培训的回乡知识青年担任,为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和扫盲闯出了一条新路。
8月,美国马里兰州大学前副校长、前总统卡特科技政策办公室顾问委员会成员南希·冈萨列斯博土到凤阳县考察访问。
是月,全区从农村基层非国家干部中选招147名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员。
是月,凤阳县考城公社进行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改革试点,建立乡党委、乡政府,人民公社改为农工商联合总公司。
9月,全区开始对区、公社卫生院和大队合作医疗进行改革,逐步过渡到多种形式的联医计酬责任制。
12月8日,成立滁县地区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和滁县地区编史修志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两个机构,一套班子。1985年1月,分设中共滁县地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滁县地区行署地方志办公室。 12月16月,地委、行署《关于加强领导,狠抓赌博、封建迷信、请客受礼和乱占耕地等歪风的情况报告》上报省委、省政府。26日省委以皖办发[1981]109号文转发全省。
12月17日,日本国日中友好协会机关报《日本与中国》新闻采访团到凤阳县参观访问。回国后,他们在报刊上连续报道了凤阳县实行农业大包干的情况。
12月21日~24日,滁州纺织厂为筹集资金委托中国工商银行滁县支行信托部发行招工股票1692份,其中甲类股1292份,每股4000元,乙类股400份,每股3000元,共筹集资金528.8万元,开创全国集资办厂的先例。《人民日报》、《安徽日报》、《工人日报》等全国十几家报纸和一些电台对此事作了专门报道。
是年,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在琅琊山麓建成全国第一个水文实验基地。
是年,全区由于全面推行包干到户责任制,粮食总产量达到20.44亿公斤,油料总产达到1.45亿公斤,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90.2%。棉花和烤烟总产也分别达到26.7万担和23万担。
1982年
2月18日~20日,全区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在滁城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如何搞好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调整和改革,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步伐。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本区范围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卫生工作会议。
2月20日,英国《卫报》社记者吉廷斯在《光明日报》社记者陪同下,来本区采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情况。
3月8日,国家粮食部批复滁县粮食中转储备库扩建增容,扩建后该库仓储容量达到4200万公斤。
3月29日,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周伯萍一行4人来本区调查了解计划生育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情况。
4月15日,国家民政部社会救济司在本区召开6省农村扶贫工作座谈会,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安徽等6省民政厅及本区各县和肥西县的民政局、扶贫办公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5月5日,地委、行署印发《关于实行集体提留队筹社管的通知》,这是实行农业大包干后防止乱筹款、乱摊派、乱开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项重大措施,是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个重要内容。
6月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皇甫山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位于滁县最西端,距县城35公里。
8月,地委从地直各有关部门抽调干部40多人,组成调查组就如何放宽政策搞活集镇经济问题进行调查。
10月24~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代理省委第一书记周子健、副省长程光华等陪同下来本区视察,随行人员有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乔石、郝建秀以及中共中央委员杨德中、李鹏,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卢良恕,商业部副部长姜习,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陈昊苏等。视察期间,胡耀邦深入工厂、农村,同工人、农民进行广泛接触,开展调查研究,并听取了地委主要负责人的汇报。
11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滁县,设立滁州市,以原滁县的行政区域为滁州市的行政区域,新设立的滁州市为由滁县地区行署领导的县级市。
11月30日,全区小城镇工作会议在凤阳县临淮镇召开,研究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开创城乡经济建设新局面。
12月8日~9日,共青团滁县地委召开全区青年助耕包户、送温暖活动表彰大会。“助耕包户”活动是本区团员青年的创造性举措,它通过帮助、照顾困难户、五保户,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培养了一代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新人。
12月9日~21日,地委、行署组织由地、县负责人参加的赴沪学习参观团一行16人到上海参观学习,并与上海市有关方面就两地经济技术协作问题进行了初步商谈。
1983年
1月,地委、行署作出全面开放粮油市场的决定,规定农民完成国家统、超购任务后多余的粮油可自由加工,自由上市销售。
2月2日,国家商业部同意在凤阳县临淮镇建立一座粮食中转储备库,库容1亿斤,总投资630万元。
3月3日~6日,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美国友人韩丁到凤阳县农村访问。
3月18日,滁城万人集会,庆祝全区第一批农民买到汽车,感谢第一汽车制造厂对本区农民的支援,这次本区农民一次购买解放牌5吨载重汽车100辆。
3月中旬,全区有计划地进行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实行政社分设。到5月底,全区251个公社都分别成立乡党委、乡政府,结束了人民公社体制。
3月30日,地委、行署和滁县军分区贯彻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组建预备役部队的指示,决定在本区组建预备役师,其中地直机关及滁州市组建师机关和直属单位,来安、全椒、定远3县各组建一个步兵团,嘉山县组建一个炮兵团。
5月4日~5日,朝鲜《劳动新闻》代表团一行7人应《人民日报》社邀经到凤阳县农村采访,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情况。
6月1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与天长、凤阳两县签订协议书,将这两个县列为商品粮基地县,实行钱粮挂钩的经济责任制。
是日,凤阳县与南京农学院联合举办农学专修班。
7月,全区普遍开展学习《邓小平文选》活动。
8月17日,是日凌晨滁州卷烟厂发生火灾,大火烧毁砖木结构厂房1200平方米及部分设备,直接经济损失24.8万元。
9月12日~16日,地委在凤阳县召开全区四级干部会议,全面分析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以来农村的大好形势,确定迅速把农村经济发展方向转移到发展商品生产上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振兴。
12月5日,地委、行署组织由地委书记吴炎武带队的赴沪学习参观团,与上海有关方面商谈经济协作,疏通了对口洽谈协作项目的渠道。各县分别同上海市郊有关县结成协作对子。参观团在沪期间,上海市市长汪道涵接见了参观团全体人员。
是年,滁州市成为安徽省第一个向国家人均贡献粮食千斤以上的县(市),人均贡献粮食1045斤。粮食商品率亦居全省之首。
是年,本区成为全国6个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翻一番的地区(市)之一。
1984年
1月29日,滁城南滁路(今清流东路)建成全城第一座铁路、公路立交桥。
2月17日,地委、行署发出《关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区各地发动群众掀起植树造林高潮,加速实现皖东全面绿化。
2月下旬,地委组成30多人的工作组,进驻滁州市乌衣镇进行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合并原来平行分设的镇和乡,升格为标准镇,实行以镇带村的行政管理体制,组织农民自筹资金进镇落户,务工经商,发展第三产业。
2月~4月,全区抽调380名干部对19个不同类型的小城镇进行重点调查,目的是了解小城镇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搞好小城镇的发展规划,加快本区小城镇建设步伐。
5月2日,地委、行署办公会议决定利用原滁县地区钢厂厂址引进意大利冰箱生产线筹建电冰箱厂,定名为“中国扬子电气公司电冰箱总厂”。10月18日原在六安地区的军工企业江淮机械厂迁至滁州市,与中国扬子电气公司电冰箱总厂合并。1988年11月15日,中国扬子电器公司电冰箱总厂引进意大利西塔尔冰箱生产线通过国家验收,设计能力为单班年产15万台200立升以上容积的电冰箱。
是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滁州市小组成立。
是月,地委作出《关于“集体搭台,农民唱戏”的几点意见》,要求全区党政机关和机关干部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与农民的剩余劳力和资金结合起来,组成各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发展商品生产,搞好社会服务。是月,地委调查组赴凤阳县属几个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就工业企业借鉴农村改革经验进行探索,并提出经济承包责任制的意见。凤阳县先行试点,不久即在全区工商企业普遍推开,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6月17日~20日,《光明日报》连续4天在头版刊登《访滁散记》,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滁县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7月6日~17日,联合国区城发展中心官员、高级经济师马萨到凤阳县访问,了解小城镇建设情况。
9月上旬,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到凤阳县视察工作。
9月26日,国家科委授予滁州市赵乃刚“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12月,经国家科委评审核准,赵乃刚发明的“河蟹繁殖的人工半咸水及其工厂化育苗工艺”获1984年度国家发明一等奖。
10月1日,为庆祝国庆35周年,定远县人工驯养的灰喜鹊在天安门广场游行队伍的彩车上放飞。是日共放飞128只,以信号收回98只,其余30只飞落中山公园内。
是月中旬,地委组织千人调查团对全区农村产业结构变革进行广泛调查。这次调查历时两个月,写出调查材料613篇。
11月10日,成立地委人大工作办公室。
11月26日,地委、行署作出《关于集资办学若干问题的规定》,要求各县(市)多方筹集教育基金,在1986年基本实现“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的要求。
是年,来安县汽车运输个体户毛正池自购大客车1辆,运行来安至滁州客班,这是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全区第一个客运个体户。
1985年
1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一行9人来本区视察,主要考察本区粮食、生猪和蔬菜的生产和加工情况。
是月,中共中央决定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后,全区各地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
3月29日~4月7日,滁县地区赴沪经济技术协作代表团在上海市进行了为期8天的商谈活动,与上海方面签订协议28项,达成意向性协议77项,开设窗口8处。
4月20日,地委、行署印发搞活企业的12项政策性规定,要求各级领导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是月,在本区滁州市大王乡发现一处商周时期古遗址,后定名为濮家墩遗址。
6月20日,地委、行署通知各地放开搞活国营小型商业企业,实行“改、租、转、售”。
7月18日~20日,日本高知县林业考察团一行17人到沙河集林业总场和孤山林场考察林业生产和木材加工情况。
9月,全区第一个大型农贸市场滁州市丰乐市场建成营业。
是月,全区中学由三二制改为三三制,即初、高中学制均为三年制。
10月6日,沙河集、管店两个林业总场及其所属分场由省林业厅移交滁县行署领导,编入地直单位序列,业务归口行署林业局。
11月11日,地委作出《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八项规定》,规定农村集体提留人均负担总额不得超过10元。为了保证“八项规定”的实施,地委还将这个文件的主要内容印在农户农业生产责任制合同本上,便于农民群众自行对照和监备。
11月30日,重新兴建的吴敬梓纪念馆在全椒县城吴敬梓故居附近的北极阁建成。
是月,省考古研究所在定远县七里塘乡袁庄村发掘出夹砂红褐陶,红陶胎器物釜、盂、鼎,磨制的斧、铲,骨制针锥等出土文物300多件,被初步确定为江淮流域原始社会早期文化类型“侯家寨文化”。
12月14日,国家林业部批复省林业厅,同意在滁州市琅琊山林场由部、省、地联合建设安徽省琅琊山森林公园。根据省林业厅通知精神,滁州市成立“琅琊山森林公园筹备处”,负责森林公园的筹建工作。
是年,安徽省卫生厅为本区78名有三十年以上工龄的护士颁发荣誉证书。
1986年
1月28日,下午5时,天长县高庙乡万圩村五圩队西南上空突降一块陨石,长17厘米,被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命名为“天长陨石”。
2月21日,地委、行署决定在全区全面推行党政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目标管理这一现代管理方法引入党政机关,作为改进领导作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奋斗目标的一项突破性措施。
5月7日~10日,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在本区召开部分城市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江西、福建、安徽等6省1市和25个省辖市负责人。本区列席人员同与会代表洽谈,达成133项意向协议。
是月,团中央授予天长县仁和集乡陶庄村团支部“优秀青年之家”称号。
6月5日~2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来本区调查研究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7月10日~8月6日,嘉山,来安、全椒、凤阳等县33个乡(镇)先后遭到龙卷风和冰雹袭击,损坏房屋1万余间,受灾农作物3.3万商,伤16人,死4人。
8月31日~9月4日,日本国内最大的民间广播电视公司东京放送TBS电视台一行5人到滁州市和天长县农村拍摄小学新生开学典礼、独生子女教育、计划生育等情况。
9月10日,滁州市被国家教委授予“基础教育先进县”称号。
9月28日,由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张友道、地委顾问张曙东、陈宏恕率领本区各县负责人赴辽宁省铁岭市观察学习,双方结为友好地市。
11月8日,行署办公室与各县(市)政府办公室开通电话传真业务。
12月16日,滁州市百货一店发生重大火灾,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滁州市保险公司全额赔付117.9万元,为本区自有保险业务以来的最大一笔赔付。
是月,全国首家乡镇金融所——天长县汊涧镇金融所成立。
是年,全区松林发生大面积褐斑病、赤枯病等病害,发病面积占全区松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行署成立专门的林业抗灾工作指挥部,积极进行防治。
是年,定远县林业局陈力生、李新民等人研制成功的人工驯养灰喜鹊防治松毛虫的应用研究,获本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年
2月13日~14日,福建省漳州市政协副主席张国举(定远籍人)一行4人来本区洽谈购买粮食问题,并就双方感兴趣的项目达成了一些意向性协议。
2月20日,地委、行署提出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发展小果园、小鱼池、小竹园、小作坊等,促进家庭能量的进一步释放。
3月30日,地委、行署作出《关于扶贫工作的若干规定》,要求各县以乡(镇)为单位,摸清扶贫对象基本情况,作出规划,限期帮助他们脱贫。同时,要切实保障农村中困难户的基本生活,保证不出问题。
是月,原中共滁县地委书记王郁昭所著《大包干与大趋势》一书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本专著记述了滁县地区农业大包干责任制的由来和发展,系统地总结了领导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的工作经验。
5月1日,全椒、嘉山、天长、定远4县部分乡(镇)遭到龙卷风和暴雨袭击,共毁坏房屋828间,农作物24万亩。
5月4日~13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4城市原新四军二师老同志一行15人来本区访问,走访了他们当年生活、战斗过的来安县半塔、大刘郢,天长县龙岗、铜城,定远县藕塘、大桥、站岗,全椒县大马厂、管坝等地。
6月,团中央授予共青团天长县委“优秀青年之家”称号。
8月15日~17日,美国斯坦福大学柯尔曼教授和美籍华人刘忠光教授应地质矿产部邀请到本区进行蓝片岩地质考察。
9月8日~16日,原省政协主席张恺帆、原中纪委副秘书长杨思九等一行8人来本区重访阔别40多年的淮南抗日根据地。
10月26日,4位保加利亚画家应中国文联和中国美术家协会邀请到滁州市琅琊山写生。
是月,由《淮南抗日根据地》编审委员会主编的《淮南抗日根据地》一书由中共党史资出版社出版发行。
11月13日,定远县观音寺粮站因违章使用磷化铝引燃9个露天粮堆,烧毁粮食1250斤,救火时又污染粮食约11.5万公斤。
12月20日,地委、行署颁发嘉奖令,决定命名定远县岱山乡小黄庄和83127部队榴炮二连为军民共建先进单位。
是年,滁州市开通20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
1988年
1月3日~17日,地委举办区、镇、乡党委书记学习中共十三大文件培训班,联系本区改革实际,系统地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和制订全区经济发展战略及措施。
1月27日,地委作出《关于区内城乡企业开展横向联合有关具体政策的规定》,鼓励发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城乡联合,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2月上旬,地委派出考察组到广州、深圳、东莞等地进行为期5天的考察学习,同时还与香港企业界人士就开展内引外联工作进行了初步接触。
4月16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黄镇到凤阳县和滁州市视察。在视察中他强调指出: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要重视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4月中旬,地委通知来安县委,纠正以收取补偿费方式办理进镇农民“农转非”户口的做法,并告知其它县(市),一律不许仿效这一做法。
是月,在上海中国剧场举行的扬剧广播电视大赛中,天长县扬剧团濮玉清获“白玉兰银奖”,该团另有4名演员分别获“优秀演员奖”和“新秀奖”。《新民晚报》曾予报道:“小剧占领大舞台”。
6月7日~12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项南来本区考察访问,对本区的改革和建设提出了很多指导性意见。
9月,全区广泛开展生产力标准大讨论。这是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之后的又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10月,全区个体工商户选送251种产品参加省工商局、省个体劳动者协会联合举办的名优特新产品展销,受到一致好评。
11月15日~17日,地委、行署在来安县召开全区深化乡镇企业改革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引入竞争机制、深挖企业内部潜力的经验,克服困难,推进全区乡镇企业在调整中继续发展。
12月,新编《全椒县志》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安徽省第一代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式正式出版发行。
是年,天长县被国家教委等单位授予“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扫除文盲先进县”和“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称号。
是年,定远县销售粮食2.18亿公斤,成为全国12个销售粮食大县之一,国家商业部授予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县光荣称号。
1989年
1月21日~25日,意大利共产党机关报《团结报》驻北京记者丽娜·坦布里诺到滁州市和凤阳县采访,了解农村改革情况并走访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和农户。
1月28日,是日晚9时许琅琊山铜矿46号矿体因采空突然塌陷,塌陷面积约150平方米,深达7米多。由于及时采取了应急措施,塌陷区居民得以顺利搬迁,未造成人员伤亡。
3月2日,地委和来安县委共同抽调8名干部到来安县张山乡进行农业企业化经营工作的试点,并很快扩大到整个来安县。以后这项工作被纳入全区“小康工程建设”中。
4月9日,地委、行署决定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服务。为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同时规定了相应的奖励办法。
5月9日,地委作出搞好农科教三位一体规划,决定从新学年开始各县(市)将原来全日制中学转一所为农科教结合的职业学校。
是月中下旬,滁州师专部分学生受北京动乱的影响,上街游行,并拦阻火车,欲赴京串联,后被劝阻。
8月17日,地委、行署召开地直暨滁州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彻底清查、坚决镇压反革命暴乱分子的工作方案的请示》的通知精神,部署本区清查、清理的重点和具体实施方案。
是月,行署邮电局801长途自动交换设备安装投产,同时开办国内长途直拨业务。
9月,新编《琅琊山志》由琅琊山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完成,黄山书社出版。
10月26日,地委、行署作出《关于加快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要求各县在1990年底前把乡镇一级的“六站一公司”(即农技站、农经站、农机站、水利水产站、畜牧兽医站、林果站、乡镇企业供销公司)建立起来。到1990年底,全区260个乡镇己建成“六站一公司”1499个,占乡镇应建站总数的90.2%。
是月下旬,地委书记陆子修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的全国燎原计划与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县工作会议,并在会上介绍了滁县地区实施燎原计划、推进农科教一体化的情况。
12月22~2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专程来本区调查研究、考察工作,参观了明光酒厂、扬子电冰箱总厂等单位,同干部、工人、农民进行广泛的交谈。
12月31日,行署批准成立民间对外经贸组织“中国贸促会滁县地区支会”和“中国国际商会滁县地区商会”。
1990年
1月5日,地委、行署发出《关于筹措农村办学经费,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几点意见》要求各地从当年起适当增加农村教育附加费的征收比例。
3~4月,地委先后派出两批考察组赴江苏、浙江、上海3省(市)考察乡镇企业,开展横向联系。
4月11日,地委办公室印发《机关干部下基层工作守则》,对全区地、县两级1500名下到农村基层的机关干部自身革命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月7~10日,全国部分省(市)农科教结合工作座谈会在本区召开。这次会议由国家农业部、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国家林业部和中国农业银行联合主办。
5月2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基督教主教丁光训一行8人来本区参观访问。
6月13日,地委、行署和滁县军分区联合作出《关于加强民兵应急分队建设的决定》,要求全区建设和保持一支训练有素的民兵应急力量,坚定不移地把应急分队建设工作抓紧抓好。
是月,行署邮电局开办无线寻呼业务。
7月1日,全区进行第四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全区总户数为882705户,总人口3802592人,其中男性1956392人,女性1846205人,全区有汉、回、苗、彝、壮、布依、满等37个民族。
7月17日,地委书记陆子修、地区纪委书记王豫新筹一行5人赴黑龙江省西北部进行考察,洽谈合作事宜。并就推锗蒜苔,购进木耳、毛毯等问题与有关单位进行了接触,签订了意向性协议。
7月26日,全省第三届青少年运动会在本区召开。
8月13~17日,地委、行署组织全区工业大检查,抽调行署经委、计委、财办和金融、财税、物资、电力等23个单位的58人参加,分别检查了全区88个县属以上单位。通过检查促进了全区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七五”、“八五”规划的衔接。
8月28~31日,全国水稻叶龄模式开发推广会议在本区召开。
9月12日,行署副专员陈六赴合肥迎接由省委负责人点燃的“亚运之光”火炬。火炬在全区六县一市传递。
9月20日,地委、行署在滁城青少年影剧院召开刘少奇在皖东50周年纪念大会。
11月18日,地委、行署作出《关于发展学全柴、赶铜城活动的决定》。要求全区各地学习全椒县柴油机厂和天长县铜城镇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
是月,新华社记者陈宝善、孔祥迎在本区调查采访,写出《农业大包干带来工业大发展》等3篇报道,首先刊载于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上,接着分别在11月27日《安徽日报》和11月28日《人民日报》上摘要发表,省委书记卢荣景和省长傅锡寿在看了《国内动态清样》报道后分别作了批示。
12月10日,地委、行署、滁县军分区、滁县预备役师联合作出决定,在全区开展学习姜从友活动。姜从友是本区嘉山县洪庙乡人,时任南京军区坦克某师工兵营道桥二连连长。他1978年入伍后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克尽职守,廉洁奉公,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学雷锋积极分子。
12月上旬,定远县抽调专人由一名副县长带队,对该县天河乡粮站职工内外勾结大肆贪污国家资财问题进行检查处理,历时40多天。次年元月27日,召开全县万人广播大会,公开处理了15名犯罪分子,追回脏款10万余元。
是月,地委、行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组织党政机关干部下基层的通如》精神,从地直机关抽调394名干部,分赴全区6个县(市)的78个乡(镇)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帮助贫困村队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1991年
1月4~12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天任带领省直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与本区人大代表共12人,对本区进行了为期9天的视察,重点了解全区1990年的政治、经济形势,工农业生产情况,廉政建设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以及贯彻实施《行政诉讼法》情况。 1月11日,地委、行署决定对本区乡镇企业发放“绿卡”,实行择优扶持,重点突破,整体推动。
是月,安徽省教育委员会在来安县幼儿园召开构图说话研讨会,上海、河北及本省一些幼儿园的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幼教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全国幼教研究会副理事长潘洁作讲演。
春,滁州市大王乡在18个村民小组实行土地反租倒包,每亩付给农户180元租金后再转包给有技术专长的人。
4月18~22日,南京军区在郭兴福生前所在的驻滁部队某师隆重举行郭兴福教学法创立30周年纪念活动。中央军委、南京军区及省、地负责人参加了纪念活动。
4月17日,中顾委常委李德生来本区视察,参观了中国扬子电气公司电冰箱总厂。
4月19~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来本区视察。
4月29日,行署颁布《关于鼓励外商投资优惠政策的实施办法》。
5月19日,国务委员李贵鲜视察中国扬子电气公司电冰箱总厂。
6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由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省长傅锡寿陪同,深入本区视察灾情,先后察看了全椒县襄河闸抗洪抢险工地、滁州市琅琊乡粮站和中国扬子电气公司电冰箱总厂。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张友道向李鹏总理作了工作汇报。
夏,本区连遇特大暴雨袭击,降水持续时间之长、强度之大、受灾范围之广、灾情之重是历史上罕见的。从6月11日~14日、6月29日~7月3日、7月6日~10日连续三次暴雨成灾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造成许多工厂停产,交通中断,房屋倒塌,城乡一片泽国。据统计,共淹没大秋作物477万亩,受灾人口242.5万人,其中特重灾79个乡镇倒塌房屋6151户91100间,淹死大牲畜706头、生猪3.8万头。全区有444家县属以上工业企业和3.7万个乡镇企业被迫停产。据统计,这场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8.9亿元。
7月22日,驻沪空军向本区捐助救灾物资交接仪式在上海空军基地举行,张友道专员代表地委、行署向部队赠送锦旗并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向在沪的皖东籍老同志通报了全区灾情。
9月19日,滁县地区第七届运动会召开,本次运动会分成年组和少年组,共设8个比赛项目。全部比赛项目于12月结束,其中少年组田径、游泳两个项目中有31人打破18项地区记录。
9月29日,行署发出慰问电,感谢国家卫生部、铁道部和省卫生厅援滁疫病防治工作队以及全区各级疫病防治工作队为灾区群众防病、治病做出的贡献。
10月23~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视察全椒柴油机总厂。
11月1~9日,地区体委举办中苏技巧邀请赛,这是本区首次举办的国际性比赛。
11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来本区视察。江泽民在省、地负责人陪同下先后视察了来安县水口镇、中国扬子电气公司电冰箱总厂和全椒柴油机总厂。在听取地委、行署领导的工作汇报后指出: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开放,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同日,江泽民总书记检阅滁州预备役师并为该师题词:“建设一支训练有素的预备役部队”。
12月,滁县地区粮油食品局、来安县粮油食品局和天长县大通区粮站被评为全国安全储粮先进单位,全椒县粮油食品局仓储股邵凯和定远县兴隆粮站保管员谢荣立被评为全国安全储粮先进工作者,受到国家商业部表彰。
是月,在天长县城郊乡三角圩水利工地上清理、发掘出汉代墓葬23座,出土三批漆、木、玉、铜、陶器等文物700多件。其中11件精品参加中国文物精华展览。
1992年
1月1日,《滁州报》改名为《滁州日报》,同时改为周六刊。
是月,国家农业部受予天长县塑料编织厂厂长叶世渠“全国乡镇企业家”称号和“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荣誉称号。农业部、人事部还联合授予叶世渠“全国农业模范”光荣称号。
1月26日,嘉山县举行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庆祝大会和“双拥”模范单位及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2月16日,省民政厅同意滁县地区撤区并乡方案。全区撤销35个区公所,合并乡镇后,全地区各县(市)共辖61个乡、76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
3月,陈天庚、李志坚、傅振欣主编的《悲壮交响曲》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赞颂了滁县地区人民在1991年抗洪斗争和重建家园过程中涌现出的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记述了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对全区人民的关怀和各方面给予滁县地区的大力支持。
4月11~30日,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李昌率领中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科技与经济咨询工作委员会的14位专家、学者来本区考察,并进行调查、咨询活动。
4月13~18日,联邦德国克里斯朵夫防盲协会东亚地区眼科顾问克里斯蒂夫妇到滁县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爱德基金会防盲点指导工作。
5月30日,地委召开扩大会议,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广才宣读省委关于调整滁县地区党政班子的决定,吴天栋任地委书记,陈天庚任地区行署专员。省委副书记孟富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6月上旬,地委、行署组织地直有关单位赴淮南市考察学习“马上就办工作方法”的经验。同月25日地委、行署作出《关于在地直党政机关推行“马上就办”工作方法的决定》。
6月25日,地委、行署决定建立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址选在城南滁全路两侧至京沪铁路之间的宽阔地带,总体规划面积为15平方公里,拟建高新技术产业区、工业区、商贸区、行政区以及文化旅游生活区等若干小区。9月25日,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破土动工。
7月29日,行署颁布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和内联企业优惠政策。
8月,滁州全椒一级汽车专用公路工程破土动工。该路全长18.5公里,路基宽25米,分上下行车道,混凝土路面。该路与合宁高速公路相连接,大大缩短了本区通往沿海及内陆大城市的时空距离。
12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滁县地区,设立省辖地级滁州市,同时撤销原地辖县级滁州市。新成立的地级滁州市辖琅琊、南谯两区和天长、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嘉山等6县。
是年,全区发生严重旱灾,4~7月份全区累计降雨仅184~356毫米,比历年平均值少三至五成,全区有4个县城,44个乡镇的近50万人口和18万头大牲畜饮用水发生困难。全区因灾减产粮食2.46万斤,直接经济损失8.45亿元。
是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达61.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35.5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财政收人4.13亿元。
周简王二年(公元前584年)
南方逐渐强大的吴国与中原诸侯在钟离(今凤阳县临淮关)举行会议,这是中原诸侯第一次与吴国往来的聚会,此后吴国就有了向北发展的意图。
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
吴国边邑卑梁(今天长县石梁镇)与楚国边邑钟离儿童争桑,致两家相攻,卑梁人被杀。卑粱大夫怒攻钟离,被楚王灭。吴王发兵攻楚,一举灭其钟离、居巢。史称“卑粱之衅”。
秦
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年)
七月,农民起义军首领陈胜、吴广令部将葛婴连克钟离、东城(今定远县三官集),立囊疆为楚王。
西汉
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
十二月,项羽兵败垓下,进至阴陵(今定远县靠山乡),迷途,又带领仅剩的28骑逃至东城四聩山(今定远县二龙乡境内)被灌婴包围。突围后南逃至乌江亭(今和县乌江镇)自刎。
前元八年(公元前172年)
准南厉王子刘良封为东城(今定远县东南三官集)侯。
永光五年(公元前39年)
夏及秋大水,淮南阴陵、东城、全椒等县“雨坏乡聚居舍,水流杀人”。
东汉
汉安三年(144年)
九江郡范容、周生等率众起义,攻取城邑。阴陵人马勉、徐凤起兵响应,筑营于当涂山中(今定远县城西北45公里)。永嘉元年(145年)三月,九江郡都尉腾抚率官兵镇压,捕杀马勉、范容、周生等1500余人。徐凤率余众攻东城,杀东城和西曲阳(治今凤阳县龙头坝)两县县令,后遭官兵伏击,徐凤兵败被杀。
建宁五年(172年)
鲁肃出生于东城。建安二年(197年),鲁肃率部属百余人离乡随周瑜到江南投奔孙吴。
东晋
大兴元年(318年)
七月,淮南郡阴陵(今定远县靠山乡)、西曲阳等县发生蝗害,禾苗受损。次年五月,蝗害又再度发生。
咸安元年(371年)
桓伊破前秦王鉴、张蚝军于全椒县城内积玉桥。
太元四年(379年)
前秦遣军大举南侵,兖州刺史谢玄率军三万进驻白马塘(今天长县东北),连克前秦军。后谢玄以石梁为据点,步步进逼,使前秦军节节溃败,退屯淮阴,江北遂安。
太元八年(383年)
前秦苻坚大举犯晋,遣梁成为先锋率精兵5万屯洛涧(今定远县炉桥镇西北)。十一月,晋先锋都督谢玄派遣刘牢之率精兵5千抵洛涧,袭击前秦兵,大破,斩梁成。
南北朝
南朝宋元徽元年(473年)
置新昌郡,属徐州,迁郡、县(顿丘)治于涂中镇(今滁州市区)。
南朝梁普通五年(524年)
十月,梁武帝派定远将军曹世宗攻魏收复淮南失地,将西曲阳、阴陵、东城三县并为定远县,并置定远郡,郡、县治于东城(今定远县下马铺)。唐天宝四年(745年)迁县治于今县城。
隋
开皇九年(589年)
废新昌郡,并高塘、乐钜二县入顿丘县,改县名为新昌县。改南谯州为滁州。开皇十八年,又改新昌县为清流县。
大业三年(607年)
废滁州,清流县改属江都郡。
唐
武德三年(620年)
复置滁州,治清流(今滁州市)。
景龙三年(709年)
析清流县东部置永阳县。
天宝元年(742年)
十一月,淮西节度副使刘展反唐,攻占滁州。
是年,析江都、六合、高邮三县地置千秋县,属淮南道扬州。县名因开元十七年(729年)所定唐玄宗诞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而来。天宝七年改“千秋节”为“天长地久节”,千秋县亦更名为天长县。
大历六年(771年)
滁州刺史李幼卿与法琛禅师在州城西南琅琊山中兴建佛寺一所,代宗李豫赐名“宝应寺”。大历年间(766~799年)还在今全椒县草庙乡境内建成神山寺,该寺现存大殿一座,前进楼房一幢。
建中二年(781年)
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他在滁任职期间写下《滁州西涧》、《游琅琊山寺》等诗文。
大和二年(828年)
李绅出任滁州刺史。其时滁地多虎,百姓因害怕设机阱滥捕。李绅到任后,令停止捕虎。
开成元年(836年)
滁州刺史李德裕拆除破败祀宇240余所,建军营4座,并在州署建东斋水阁,命名为“怀嵩楼”。
乾符三年(876年)
十二月,王仙芝、黄巢两支农民起义军在搓枒山(今定远县西北)会师。广明元年(880年),起义军攻克滁州。
五代十国
南唐升元二年(938年)
改永阳县为来安县,县治在今城北双塘乡瓦岗村。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迁县治于今县城。
后周显符三年(956年)
二月,殿前都虞侯赵匡胤袭滁州清流关,败南唐兵马15万人,攻占滁州城。
是年,赵匡胤部在滁抓捕“盗贼”百余人,按律当斩。州判赵普请赵匡胤先审讯后裁决,经审,“盗贼”中十之七八为误捕,遂释。
北宋
天圣七年(1029年)
合肥县人包拯由代理庐州知府刘筠举荐出任定远县知县。
景祐四年至宝元二年(1037—1039年)
包拯出任天长县令,有智破牛舌案闻世。
庆历五年(1045年)
十月,文学家、龙图阁直学士欧阳修由河北都转运按察使转任滁州知州。
庆历六年(1046年)
琅琊山开化禅寺住持僧智仙为欧阳修建成醉翁亭,欧阳修作《醉翁亭记》一文传世。同年,欧阳修在滁州城西丰山之麓筑丰乐亭,并作《丰乐亭记》一文。
皇祐五年(1053年)
仁宗赵祯下诏,遣史奉安太祖御容于滁州。为安放宋太祖赵匡胤图像及其御书,在琅琊山开化禅寺内修建御书阁。
绍圣二年(1095年)
州人在醉翁亭北侧建二贤堂,祭祀对滁州建设有功的两位知州——王禹偁和欧阳修。
南宋
建炎三年(1129年)
知州向子伋在琅琊山建成山城一座,周十余里,聚军民于城中抵御金兵。
是年,金将粘没喝兵焚全椒县城。
绍兴十年(1140年)
三月,金兵攻陷濠州(今凤阳县临淮关)。南宋将领杨沂中、王德领兵救濠州,遇伏兵败退;岳飞率部进驻定远后,金兵始退回淮河以北。
乾道八年(1172年)
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其时,滁州因数次被金兵攻陷,百姓外逃,城垣残败,田园荒芜。辛弃疾到任后简赋舒征,收容流亡,修整街市,发展生产,使滁州面貌焕然一新。
元
至元十三年(1276年)
升滁州为滁州路,置滁州路总管府。至元十五年,降路为州,属扬州路。
天历元年(1328年)
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县(今嘉山县洪庙乡跃龙岗)。至正十二年(1352年)二月定远人郭子兴起兵反元。三月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加入农民起义军。初为亲兵,后因军功屡有升迁。至正十五年朱元璋在滁州建立太阳翊元帅府。至正十六年率部攻占集庆(今南京)。至正二十一年,小明王韩林儿封其为吴国公。至正二十四年自称吴王。至正二十八年称帝,国号明。洪武元年至洪武三十一年(1368~1398年)在位,死后谥号太祖。
明
洪武三年(1370年)
朱元璋追封已故郭子兴为滁阳王,诏有司在城中建滁阳王庙以祭祀。
洪武六年(1373年)
兵部在滁州设立统一管理放牧繁殖军马的机构——太仆寺,令滁州军民养殖马、牛。永乐初年(1403年)另设北京太仆寺后,滁州太仆寺改称南太仆寺,负责管理周边六州二府的马政。
洪武七年(1374年)
朱元璋罢建中都城,改设中立府。不久又将府治迁往新城,改称凤阳府。同年置凤阳县,府、县同治。
天顺四年(1460年)
秋七月,“淮水决,败凤阳县城”。
嘉靖十五年(1536年)
吏部尚书胡松撰修四卷本《滁州志》。已佚。
万历十六年(1588年)
天长县大疫,死者枕籍。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六月十六日滁州大雨,“连昼夜,洪水暴涨,溺死男妇近千”。
天启二年(1622年)
南太仆寺少卿冯若愚为保护立于醉翁亭旁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石碑,建宝宋斋。
崇祯八年(1635年)
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占凤阳。起义军入城后,斩凤阳府如府颜容暄,火烧皇陵和龙兴寺。
崇祯十年(1637年)
七月,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克定远县城。
清
康熙六年(1667年)
析江南省为安徽、江苏两省。安徽省设三道,本区境内凤阳、定远二县隶属凤颍六泗道之凤阳府,天长县隶属凤颍六泗道之直隶泗州,全椒、来安二县隶属安庐滁和道之直隶滁州。
康熙七年(1668年)
六月十七日,全椒地大震,后数日小震,城墙倒塌40余丈。
康熙十一年(1672年)
夏,滁州蝗虫成灾。州署令百姓捕捉,交蝗一石给米三升,蝗势顿减。
康熙二十三年(1685年)
凤阳府知府耿继志主修《凤阳府志》共四十卷,现存安徽省图书馆。
康熙四十年(1701年)
夏,吴敬梓出生于全椒县城北河湾街。乾隆十四年(1749年),吴敬梓写成《儒林外史》。乾隆十九年十月二十八日,吴敬梓病逝于扬州。
乾隆六年(1741年)
七月,天长、来安大雨,“山水暴涨,坏民宅,死者甚众”。
乾隆二十年(1755年)
废临淮县,改称临淮关,其地并入凤阳县。
嘉庆二年(1797年)
著名女学者王贞仪病逝。王贞仪生于乾隆三十三年,原籍天长县,后迁居江宁(今南京市),对天文历数等颇有研究,著有《德风亭初集》等。
道光十二年(1832年)
著名画家、文学家宣鼎(号瘦梅)出生于天长县城东。宣鼎一生坎坷,著有文言短篇小说集《夜雨秋灯录》等,约在光绪六年(1880年)前病逝。
咸丰三年(1853年)
三月,定远人陆遐龄与寿县捻军首领戴遐龄率众起义,围攻定远县城,并接连攻下朱家湾、张桥、老人仓、界牌集等地。安徽巡抚周天爵带兵围剿起义军,六月,捕杀陆遐龄父子等40余人。
五月,太平天国将领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率部北伐,连克滁州、凤阳,后由临淮关渡淮河北上。
咸丰八年(1858年)
三月,太平军李秀成部攻占滁州。
八月,太平军前军主将陈玉成与后军主将李秀成率部于滁州乌衣大败清钦差大臣德兴阿、胜保和帮办军务总兵鞠殿华,歼清兵3000多人。
九月,太平天国滁州守将李昭寿叛变降清改其部为“豫胜营”,并自改姓名为李世忠。
咸丰九年(1859年)
七月,太平军英王陈玉成率部围攻来安、全椒县城,数月未克,释兵而去。守滁清军李世忠部害怕太平军复至,纵兵清野,将滁城周围百里乡村农民的粮食抢劫一空。是年冬,滁州、来安、全椒等县乡民饿死甚多,白骨遍野。
咸丰十年(1860年)
四月,清将袁甲三移师围攻定远捻军,太平军陈玉成部自南京驰援,连破清军,袁部退逃临淮。
十二月,太平军、捻军联合救援安庆,清将袁保恒、张德胜乘机攻陷定远。
光绪七年(1881年)
全椒人薛时雨重建醉翁亭和丰乐亭。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滁州知州熊祖诒主修十卷本《滁州志》,现存安徽省图书馆。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滁州始设邮政局,隶属南京邮界。民国元年(1912年),滁州邮政局改为滁县邮务局。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天长县成立县教育会,这是本省成立最早的5个县级教育会之一。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全椒县大疫,死者无数。基督教徒储燮庭在县城南门丁字街口开设广济诊所,收治病人。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定远县士绅穆钟昆等,因定城回民子弟较多入官立学堂饮食不便,捐款在城内开办回民学堂一所。
宣统二年(1910年)
九月,津浦铁路浦口至临淮关段开始售票载客。
宣统三年(1911年)
滁县基督教会在城内开设教会医院。
中华民国(以下简称民国)
民国2年(1913年)
1月,安徽中华银行在凤阳县临淮关设立分行,同年7月撤销。
是年,中国交通银行在凤阳县临淮关设立分行。
民国3年(1914年)
安徽省设淮泗道,辖滁县、来安、全椒、天长、定远、凤阳等县,道尹驻凤阳县城。
民国4年(1915年)
陈子衡在凤阳县临淮关创办淮上火柴公司,次年正式投产,拥有职工500余人,年产量约12000多箱。民国2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凤阳后该公司倒闭。
是年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凤阳县临淮关设立分行。
民国6年(1917年)
英美颐中烟草公司在凤阳县门台子建立烤烟厂,占地30亩,职工100多人,生产的烤烟运往上海制作卷烟。
是年,中国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滁县部分工人应募赴法国从事后方生产。
民国8年(1919年)
5月,滁县、凤阳、定远等地师生组织示威游行,抵制日货,声援北京学生反帝爱国运动。
民国10年(1921年)
凤阳县刘府至蚌埠的简易公路完工,这是本区境内最早修建的公路。
是年,上海万国储蓄会在天长县设立分会,为区内开办奖储之始。
民国14年(1925年)
宋德全在杨家巷口开办滁城第一家私人西医院。
民国15年(1926年)
2月,中共凤城临时小组成立,组长朱完白,这是本区境内成立的第一个中共党组织。
5月,中共滁县独立支部成立,隶属中共南京地委领导。
冬,直系军阀孙传芳部溃逃定远,蹂躏百姓。民众自发组织“红枪会”自卫,朱湾红枪会杀死直鲁联军数百人,定城、斋朗红花会击毙其军长马齐等10多人,迫使直鲁联军向北溃逃。
是年,江苏六合人王德才在滁城东关外开办面粉厂,安装一台2千瓦直流发电机,供生产和照明。民国20年王德才将自己开办的面粉厂定名为大成面粉厂。
是年,定远县商人何玉吾等人合股购汽车1辆,成立鹏飞汽车运输公司。同年凤阳县士绅合伙购置2辆福特牌汽车,经营蚌埠至凤阳的客货运输,这是本区境内较早的汽车运输。
民国17年(1928年)
5月,南京金陵大学学生、共青团南京市委委员李模中回家乡定远县界牌集开展建团活动,成立本区最早的一个共青团支部,李任团支部书记。
是年,滁州人章心培和琅琊山开化律寺僧达修、赞泉编纂第一部《琅琊山志》,计四册八卷。因私人编纂,内容比较简略。
民国19年(1930年)
滁县霍乱大流行,死者不计其数,仅城内一个宋德全私人医院就住进500多名病人。
民国20年(1931年)
8月,中共定远县委成立后不久在吴圩山人刘村召开大会,宣布成立定远县红军司令部,戴国兴任政委兼总指挥,刘朝富任副指挥。会后,戴、刘二人率部攻打坝张,火烧大地主张在贵的圩子。是月26日,张在贵儿子张慕韩带领地主武装围攻山人刘,戴国兴遇难,农民暴动失败。
是年,建成来安至滁县的简易公路。
是年,滁县、来安、全椒、天长、凤阳、定远均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来安县十圩九破,全椒“街市水淹五、六尺、溺死老弱妇幼不计其数”。洪水过后,到处倾墙颓壁,死尸遍野,满目凄惨。
民国21年(1932年)
3月,中共长淮特委任命赵连轩为凤阳县委书记,同时派刘小平到临淮关一带领导农民暴动。后刘小平叛变投敌,致使凤阳的中共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先后有60多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群众被捕入狱。
10月,中共长淮特委书记朱务平在凤阳县门台子被捕。11月25日,朱务平、赵连轩等25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11月,滁县、来安、定远、盱眙4县相邻地区各划出一部置嘉山县,县治初设于三界,抗战胜利后迁至明光镇。
是年,华洋义赈会在本区发放赈款和贷款,救济水灾后的农民。
是年,开行凤阳县临淮关至五河县城的客轮,承运的有“华清”和“福太”两艘蒸汽客轮,两轮各有30个座位。
民国23年(1934年)
中国银行先后在滁县县城、摈山县明光和凤阳县临淮关三地设立办事处。
民国25年(1936年)
4月,女作家丁玲、画家徐悲鸿夫妇及女散文家方令孺应友人之邀同游琅琊山。方令孺作《琅琊山游记》一文记之。
是年,本区各县纷纷设立安徽地方银行办事处,并开始建立信用合作组织。
是年,国民政府导淮委员会在天长县境人高邮湖的咽喉二马桥南侧修建1个小型船闸,长30米,宽10米,闸门宽5.8米,这是本区境内修建最早的船闸。
民国26年(1937年)
12月18日,日军侵占滁县县城。几天之内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嘉山等地先后为日军侵占,皖东沦陷。
民国27年(1938年)
2月4日下午,从滁县北上的日军一部冲进凤阳县山马村,逐户搜索,枪杀无辜村民。全村被杀350多人,有16户被杀绝。日军在山马村停留3天,临走时放火把全村房屋烧光。
3月底,新四军第四支队所属之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开赴全椒敌后地区。
5月18日,日军为报复前一天晚在明光与石门山车站之间遭地方抗日游击队袭击,集中70余人兵力从明光城出发,一天之内血洗凤阳县香炉和嘉山县天门、高郢等3个村庄,共屠杀老百姓170多人,纵火焚烧村庄,制造3起血案。 11月,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在定远县设立皖北行政公署,颜仁毅为主任。同时收编地方土杂武装成立第十二游击纵队,颜任司令。
12月,共产党员李教清带领省动委会第六工作团在定远、凤阳一带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成立农抗会、妇抗会、儿童团等抗日民众组织。
民国28年(1939年)
4月,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分编为八团和挺进团。八团在定远藕塘等地开展抗日斗争,挺进团开赴定、凤、嘉接壤地带开辟新战场。
7月1日,新四军第五支队在定远县安子集宣布成立,罗炳辉任司令员,郭述申任政治委员。不久,第五支队开赴津浦路东开展抗日斗争。
8月,在淮南津浦路东坚决抗击日军的陈文地方部队在天长县小关遭到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所属部队的围歼,陈文被俘遇害。
9月5日,新四军第五支队在罗炳辉指挥下与日军激战3昼夜,攻克来安县城,毙敌40余人。11月21日,日军重占来安县城,第五支队于23日再克来安县城,毙伤敌人200余人。
12月初,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抵达定远县藕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驻地。不久,刘少奇率中原局机关移驻滁县瓦屋薛村,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中原局会议,传达贯彻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民国29年(1940年) 1月,成立中共皖东津浦路东省委,书记张劲夫。
是月,成立中共皖东津浦路西省委,书记刘顺元。
3月上旬,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在苏皖支队配合下,反击国民党军队5000余人对津浦路西藏自治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侵犯,取得界牌集、大桥、定远城、施集等反顽战斗的胜利,打退了顽军的进攻,保卫了路西抗日根据地。
3月17日,定远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魏文伯任县长。
3月21日,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鲁苏战区副司令韩德勤乘新四军江北部队主力在皖东津浦路西进行自卫反击战,路东兵力空虚之机,纠集10个团约1万余人向路东根据地发动全面进攻,并集中主力围攻驻来安县半塔集的新四军第五支队后方机关。28日由罗炳辉统率新四军江北部队第五支队主力、第四支队第七团和苏皖支队回师路东大举反击,韩德勤部全线溃逃,半塔保卫战取得了胜利。
4月18日,皖东津浦路东人民抗敌联防委员会成立,贺希明为主任(8月20日后,邓子恢、方毅为正副主任)。路东联防司令部同时成立,杨梅生任司令。
4月中旬,皖东津浦路西定远、凤阳、滁县三县联防办事处成立,推选定远县县长魏文伯任联防办事处主任。
4月24日,由江北指挥部直属教导队与第五支队教导队合并组建的新四军江北军政干部学校成立,张云逸兼任校长,赖传珠兼任副校长,校址设在天长县汊涧镇大觉寺(今汊涧中学内)。
5月,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路东省委由刘顺元、方毅、李世农、祁式潜组成,刘顺元任省委书记;路西省委由彭康、喻屏、黄岩、谭光廷组成,彭康任省委书记。
是月,为了加强反扫荡、反磨擦的武装力量,皖东津浦路西省委决定成立路西联防司令部,任命魏文伯为司令员,彭康为政治委员。同年9月,司令员由梁从学接任,政治委员由谭光廷接任。
是月,皖东津浦路西抗敌联防办事处发行凤定滁三县“娠灾公债券”。
7月1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9周年,皖东党政军在来安半塔附近大田郢驻地召开干部大会,刘少奇在会上发表了《作一个好的党员、建设一个好的党》演讲。
8月1日,皖东津浦路西各县联防委员会成立,主任黄岩、副主任魏文伯。
是月,津浦路东各县联合中学成立。
10月,皖东津浦路西联中迁移到路东,与路东联中合并为淮南联合中学,简称淮南联中,方毅、吕惠生任正、副校长。校内设中学班、师范班、政工班、预备班。校址设在来安半塔。同年冬实行精兵简政,该校停办。
是月下旬,刘少奇率江北军政干校学员和其他干部共1000余人离开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赴苏北领导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工作。
民国30年(1941年)
1月13日,皖东津浦路东第一届临时参议会在天长县张公铺召开。邓子恢向大会作《抗日民主政府一年半施政工作总报告》,大会选举邓子恢为参议长,开明士绅朱雨江、赵坚为副参议长。
2月中旬,日伪军纠集3000余兵力,分四路向皖东津浦路西扫荡。新四军第二师路西部队在凤阳山、史家湾、瓦屋刘一线积极抗击,并在皇甫山、花山、曲亭、施集与敌激战,粉碎了敌人扫荡。3月3日,全椒县总队乘胜收复周家岗。
春,新四军第二师在天长县铜城镇创办“新群烟草公司”,生产“飞马牌”香烟。
4月,皖东津浦路东地区农民抗敌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李世农任总农抗理事长。大会号召各地农抗会做好“三七分租、二五减租”、“分半计息”、“老债还本”、优抚抗属、生产开荒等工作。
是月,淮南行政学院成立。校址设在天长县大通镇,设有行政系、财经系、艺术系,方毅兼任院长,祁式潜任副院长,程曙天任教育长。
9月18日,皖东津浦路西召开第一届第一次临时参议会,选举魏文伯任参议长,梅子明、刘子谷任副参议长。
11月初,国民党桂军出动6个团兵力先后侵占全椒县周家岗、定远县大桥等地。新四军第二师为保卫皖东津浦路西根据地,决定以第四、六旅组成津浦路西野战司令部进行自卫反击。从17日起连续发起大桥、新张家等战斗,全歼桂军3个营。战后新四军将全部俘虏优待释放。
11月26日,国民党桂军第一七一师副师长兼第十游击纵队司令李本一率部向滁县西南黑狼庙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第十三团防地发动围攻。团长林英坚率第一、二营前往增援被围的第三营,途经余家坪附近与桂军展开遭遇战。第三营于当日下午4时被迫放弃黑狼庙阵地,冲出重围。此战共毙桂军300余人,第十三团亦遭损失,团长林英坚英勇牺牲。
民国31年(1942年)
1月,皖东津浦路东联防办事处改称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主任方毅,副主任汪道涵。与此同时,路东联防司令部改为准南军区。司令员杨梅生,政委刘顺元(兼)。
2月,淮南银行在津浦路东成立,行长龚意农。行址设在天长县葛家巷。该行发行的淮南币在淮南抗日根据地内流通,以抵制因法币贬值对根据地经济的冲击,稳定和活跃根据地商品市场。同年8月,淮南银行在津浦路西定远县藕塘镇设立淮南银行路西分行。
3月8日,皖东津浦路东妇女抗敌协会总联合会成立,王榕任理事长。
5月,皖东津浦路东青年抗敌协会总联合会成立,王昭铨任理事长。
秋,皖东津浦路西地区召开各界代表大会,成立总农抗、总妇抗、总青抗,选举涂中庸任总农抗理事长,周健南任总妇抗理事长,郭凌任总青抗理事长。
12月10日,皖东津浦路西召开党政军扩大会议,新四军第二师政委郑位三在会上作《论敌后斗争新阶段》的报告,副师长罗炳辉作军事工作总结。
是年,新四军第二师在津浦路西的定远藕塘开办织布厂和兵工厂,生产布匹和手榴弹、枪榴弹等武器。同年,第二师卫生部在津浦路东的来安县大刘郢筹建制药厂,生产片、合、酊剂等药品。
是年,滁城大成面粉厂建成发电车间,安装本区历史上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容量100瓦,电压330伏。
是年,滁县电灯公司成立,地址在滁城鲜鱼巷口钟楼巷。滁县电灯公司架设本区历史上第一条输电线路,自大成面粉厂发电车间,往东关、东大街、中心街到四牌坊,全长1.73公里。
民国32年(1943年)
2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成立淮南苏皖边区委员会(简称淮南区党委),谭震林任区党委书记、刘顺元任副书记,下辖津浦路东、路西两个地委。同时成立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方毅任行署主任,下辖津浦路东、津浦路西两个专员公署。为贯彻中共中央和华中局关于“精兵简政”的指示精神,淮南区党委、淮南军区和新四军第二师机关合署办公。
3月,中共淮南区党委和新四军淮南军区统一成立敌工委员会,领导部队和地方开展日伪军工作。同时组建津浦铁路工委和第二师铁路便衣大队,开展津浦铁路南段两侧地区的工作。
春,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供给处在天长汉涧创办“东联烟草公司”,生产“工农牌”和“长江牌”香烟。
春,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在天长县汊涧镇召开各县医药代表会议,成立淮南医学会,选举淮南行署卫生处长杨祝为理事长。
5月,中共淮南区党委授予来安半塔杨言德合作社“淮南合作运动先锋”光荣称号。
6月,中共淮南区党委在来安县大刘郢成立区党委党校,各旅、团和县委均举办了党训班,组织干部分期分批参加整风学习。
是月,淮南抗日根据地主要负责人带领调查组,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推动整风学习运动的开展,促进根据地建设和发展。写出的调查报告主要有刘顺元的《安乐、殿发两乡乡选调查》、方毅的《安乐乡调查》、张劲夫的《东庙区七贤乡的让息斗争》、李世农的《对乡村雇工工作的几点意见》等。
夏,开办淮南中学,校址设在天长县铜城镇,张劲夫兼任校长,王昭铨任副校长。
8月20日,中共淮南区党委发出《关于反扫荡中展开群众游击战争的指示》。 11月18日,中共淮南区党委在殿发乡进行乡选实验工作,至12月7日结束。殿发乡乡选工作的成功,为淮南全区民主建政提供了经验,推动了全区民主乡选工作的开展。
12月,淮南津浦路东来安县半塔区大余郢村成立骆腾云生产互助组。
民国33年(1944年)
1月5日,新四军淮南军区召开战斗英雄授奖大会,表彰1943年淮南路西根据地涌现出来的陈昭发、安德文等50名战斗英雄。
2月,淮南津浦路西专署领导当地军民在定远县藕塘镇建立抗日烈士纪念塔。
3月18日,淮南军政民各界决定在半塔集修建烈士纪念塔。会后不久,纪念塔破土动工。民国35年,民主政府北撤转移时停建。
4月1日,淮南《新路东报》改名为《淮南日报》。《新路东报》于民国29年12月创刊,初为中共皖东津浦路东省委机关报,后改为准南区党委机关报。《淮南日报》民国35年8月28日停刊。
是月,驻全椒县古河的国民党第十游击纵队司令柏承君在国民党皖东军政指挥官漆道征支持下,伪造“破获共产党地下组织网”假案,大肆逮捕和杀害无辜群众,前后3个月中有千余人被捕入狱,约数百人被杀害,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皖东惨案。
秋,新华社淮南支社成立,社长姚溱。
10月2日,美国盟军一架军用飞机在嘉山县境内坠毁,萨伏依中校等5名机组成员跳伞后被嘉山县民兵营救脱险。14日由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参谋长张元寿负责护送至定远县界牌集东北瓦屋刘,安全移交给国民党第一七一师。跳伞牺牲的另2名飞行员,被安葬在自来桥山上。民国35年5月,周恩来指示嘉山县政府把2位盟军烈士遗骸交给美方代表。
11月9日,日伪军约7000余人向淮南津浦路西根据地中心区扫荡,二师政委谭震林率新四军第二师路西指挥所到全椒县周家岗与第五旅会合,指挥反扫荡。经路西军民不断打击和袭扰,日军于16日撤退。
冬,淮南中学改为淮南公学,设普通班、师范班、政工班、艺术班、财经班、卫生班等,从中培养根据地干部。
是年,淮南抗日根据地各大集镇设置保健堂,为穷苦民众治病,深受百姓欢迎。
民国34年(1945年)
2月上旬,淮南津浦路西根据地召开群英大会,路西各县和部队的劳动模范、战斗英雄、模范工作者共400多人出席了大会。
3月11日,淮南苏皖边区召开第一届群英大会,路西头等民兵英雄袁帮良、路东劳动英雄骆腾云等代表作了典型汇报。
5月30日,淮南津浦路东根据地公营工厂与合作社工厂职工代表大会开幕,成立路东职工联合会。大会对工资、医药、女工工作等问题作出决议,通过了劳动公约。
8月1日,成立华中银行,行址设在天长县张公铺,原淮南银行改为华中银行三分行。
8月19日,为适应战略反攻,新四军军部决定将淮南津浦路东地方部队编成淮南独立旅,旅长罗占云,政治委员李世焱,下辖第三、四、五团。另组成淮南路东军分区,司令朱云谦、政委李世农。
是月,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军区发动攻势作战,分别向津浦、淮南铁路沿线日伪据点及蚌埠、合肥等城市进攻,先后收复定远、来安、嘉山、天长等4座县城,扩大了淮南解放区。在8年抗战中,淮南解放区军民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新四军第二师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发展到近5万人,共歼灭日伪军2.5万余人。解放区建立了2个专员公署、17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拥有人口330余万,解放区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
9月,国民政府接管的滁县邮政局与新四军接管的来安县邮政局交换邮件,成为解放区与国民党统治区的邮件进出口局之一。
是年底至次年春,淮南军区卫生部先后派出两批人员在天长县城建立天长人民医院,阮汉清任院长,拥有100张床位、30名工作人员。同时在天长城东关建立天长第二人民医院,洪雪任院长。
民国35年(1946年)
2月,中共淮南区委、淮南军区及中共华中三地委、三专署各机关及《淮南日报》社等直属机构先后迁驻天长县城。
5月中旬,国民党第四十八军以9个团的兵力分7路向华中第四分区即淮南津浦路西地区大举进攻。为保存力量,四地委、四专署及各县地方干部在新四军第二师第六旅掩护下分批撤向淮南路东地区,留下部分武装坚持游击斗争。
6月29日,为纪念在21日病逝的新四军第二副军长罗炳辉领导建立淮南解放区的功绩,苏皖边区政府决定将天长县改名为炳辉县。
7月2日,驻守嘉山县三界炮台山的新四军淮南军区嘉山大队区中队遭到国民党桂军1个团的包围进攻,虽经奋力抵抗终因力量悬殊,最后全部牺牲。
7月16日,国民党新五军第四十五师、第九十六师及第七十四师之五十八旅大举进攻淮南解放区。为保存有生力量,淮南军区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在进行适当反击后于7月29日与淮南区党委及地方党政干部全部撤出解放区,留下军区副参谋长朱云谦率十六团和来安、嘉山、盱眙等三县地方武装撤到山区坚持斗争。
7月20日,中原解放军皮定钧旅由皖西到达定远县境内,随后又进入津浦路东解放区。
是日,淮南独立旅在阻击国民党军队进犯的战斗中于天长县东王庙西北的碾庄、高庄一带全歼美式装备的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第五十八旅一个加强营,共毙伤200余人,俘获400余人。这是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首次重创国民党王牌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
民国36年(1947年)
2月,中共淮南工作委员会所属第二工委在山东省临沂县组成中共定滁全县委员会和第三大队。
7月,中共定滁全工委随军南下,在淮南津浦路东地区开展游击活动。
是月,天长县城霍乱流行,民众十死四五,街头巷陌,死者接踵而卧(其中一部分为国民党士兵),元人掩埋,生者纷纷逃离县城,县城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是年,郑万钧教授在滁县琅琊山中发现两种榆树新种,分别命名为“琅琊榆”和“醉翁榆”。建国后,这两个树种被确定为安徽省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
民国37年(1948年)
2月,淮南支队和华东野战军一部先后攻克天长县龙冈和铜城镇,全歼国民党天长县保安队7个保安中队。
3月,中共淮南工委决定组成中共定滁县委员会、定滁县政府和县总队,陈振亚任县委副书记、姜汉三任县长兼总队长、谢捷三任副县长兼副总队长。
4月,成立中共路西地委、路西专署和路西军分区(6月,改为江淮四地委、四专署、四分区),杨效椿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罗平任专员、孙传家任司令员。
7月,定滁县军民粉碎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武装的“百日清剿”。
11月25日,中共江淮区党委指示江淮一地委在津浦路东天高地区组建中共滁州市委和滁州市工作队,准备接管滁县。
民国38年(1949年)
1月18日,定远县城解放。定滁县领导机关及武装力量进驻定远县城,建立中共定远县委和定远县政府。
1月24日,是日凌晨滁城解放。当日下午在天(长)高(邮)解放区成立的中共滁州市委率工作队进驻滁城,鉴于滁州市辖区太小,仍定名滁县,并分别成立中共滁县县委、县政府和军事管制委员会,县委书记胡锡川,县长方浩,军管会主任张雷平。
是月底,全区各县相继解放。
是月,来安县大余郢农民骆腾云根据本村不少农户既无耕畜又缺乏劳力等情况,组织大余郢互助组,这是本区解放后成立的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
3月,解放军某部三十五旅和滁县军分区共抽调10余名医务人员转业地方,借用牛奶场10多间旧屋,组建滁县专区卫生院。
是月,华中银行江淮一支行迁人滁城,后改为中国人民银行滁县支行。
4月,解放军江淮一分区改称皖北一分区,江淮四分区改称皖北定远分区。6月下旬,皖北一分区和定远分区合并成立皖北滁县军分区,并分别成立中共皖北区滁县地方委员会、皖北行署滁县行政区专员公署和滁县军分区,陈雨田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罗平任专署专员、艾明山任军分区司令员。
春,沿滁河及其支流的县、乡组织船民参加支援渡江战役的水上运输,仅炳辉县就组织400多名船民随解放大军过江,一部分船民直到上海解放后才胜利返回家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1日,全区各县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是日,中共滁县地委机关刊物《滁县通讯》正式出刊。
是月,全区各县先后成立人民政府。
12月22日,地委、专署通知各地认真做好灾民安置工作,发动社会互济。如果因干部工作疏忽造成灾民饿死者,必须追究责任。
是月,全区各县普遍开展反匪反霸的群众斗争。
1950年
2月,地委号召全区各级干部紧急动员起来,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搞好社会互济。同时发动群众多种蔬菜,组织灾民兴修水利,实行以工代赈。
3月14日,专署训令各地严禁宰杀耕畜、力畜,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春,在全区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公债券的募集及还本付息均以实物计算标准,单位定为“分”,年息5%。截止6月底全区共推销63557分(含江浦、盱眙),占任务的76.4%。全区人民银行同时开办折实存款和保本保值储蓄。
5月1日,全区进行“5.1”节大游行,开展拥护缔结和平公约,反对美帝国主义武装日本的签名运动。到9月底,全区参加和平签名的人数达到200多万人。
6月11日,地委作出《关于整顿干部思想作风的计划》,要求各县、区委针对某些干部以功臣自居及享乐观念、闹地位、闹待遇等错误思想,开展整风学习,扫除思想障碍,以便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是月,全区广泛开展抗美援朝运动。通过订立爱国公约、召开各界人民抗美援朝代表会议,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开展增产节约和捐献武器运动,全区共捐款150万元(折合新版人民币)。
夏,全区在滁县大王乡、关山乡和来安县殿发乡(今属大余郢乡)进行土地改革试点工作。
夏,滁县天主教会本堂、意大利籍神甫魏怀德与南京天主教“圣母军”指导司铎赵洪声神甫联络,在滁成立反动组织“圣母军”,主要活动是在信教群众中灌输仇视新社会制度思想和反对宗教界日益高涨的革新潮流。1951年6月,该组织被公安机关侦破。同年11月2日,在滁城召开600多人大会,公审魏怀德。不久,魏怀德被武装押解,驱逐出境。
12月,定远县收音站成立,这是本区解放后成立最早的广播机构。1952年县人民政府拨款1000元购置扩音机和高音喇叭等广播设备,并配备发电设备,建成定城镇有线广播站。
冬,全区普遍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到次年春,全区699个乡(镇)中完成土地分配的有642个乡。与土地改革运动深入开展的同时。全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镇压反革命运动。
是年,全区普遍遭受各种自然灾害,受灾总面积657万亩,其中水灾面积106万亩,旱灾面积195万亩,虫灾面积323万亩,风雹灾面积12万亩。
是年,滁县专区辖滁县、来安、全椒、炳辉、定远、凤阳、嘉山、盱眙等9个县、57个区、693个乡镇、4426个行政村、21803个组、518900户。总人口23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有210.8万人,占总人口的88.1%,全区耕地面积约885.66万亩。
是年,滁城城区面积为1.7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约1.7万人,各类房屋建筑面积共有32.9万平方米。
1951年
1月22日,毛泽东主席为滁县地区文工团题词:“面向农村”。
是月,中共滁县地委广播室成立,主要设备有50瓦扩音机一台和收音机、话筒等。
3月,地委决定在全区范围内有计划地开展整党工作。同时要求各地培训先进分子入党,扩大党的基层组织。到年底,全区共建立党组织822个,共有党员14814人,比解放初期增长3倍多。
4月下旬,滁县、嘉山等县相继发生麦蜘蛛、小麦黑穗病、地老虎、行军虫、蝗虫等虫害,农业生产损失严重。
5月30日下午,定远、嘉山、全椒、凤阳等县出现狂风暴雨,并降冰雹,大如鸡蛋,小如蚕豆,持续约30分钟。冰雹打坏了许多农作物,其中定远县受灾最为严重。
7月,赴朝慰问团代表姚锦泉分别到全区各县作报告,介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事迹。
10月12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发行,全区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热潮。
是月,专区组织25000名民工支援宿县专区疏浚崇潼河工程,完成土方300余万方。
11月3日,专署颁发《禁烟禁毒布告》,严禁各地种植、贩运、买卖及吸食鸦片等毒品。
冬,来安县大余郢骆腾云互助组在地委工作组的帮助下,带头创办了全区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大余郢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当时人社的共有21户、60人,实行土地入股,收益按照“土(地)四(成)劳(力)六(成)”的比例分配。
年底,专署发布《滁县专区颁发土地证整理地籍委员会紧急指示》,在已实行土地改革的地方颁发土地房产所有证,以确定产权,保护农民翻身果实,稳定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是年,架设了专区至9个县的电话线路。
是年,淮上烟厂迁入滁城。
1952年
1月,滁县与蚌埠首次开通音响电报电路。
是月,专署发布《希动员所有千部对本署贪污、浪费与官僚主义现象提出意见并大胆检举》的通如,正式部署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与此同时,在全区工商业户中开展“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
3月27日,滁县沙河区新集乡发现一条从来安方向飞来的约500米长7米宽的昆虫带。经县卫生院化验,此虫带有细菌,传染回归热病源单球菌。
4月,盱眙县300多名农业劳动模范向嘉山县全体农民发起开展爱国增产运动的挑战,嘉山县农民积极应战。同月地委颁发《爱国丰产竞赛运动实施办法》后,全区广泛开展了“十亩、百村、千组、万户”的爱国丰产竞赛运动。
是月,江浦县划归江苏省管辖。
8月26日,滁县专署改属安徽省人民政府领导。
9月,皖北区滁县师范更名为安徽省滁县师范学枝,并由定远县炉桥镇迁至滁县园艺场办学。
11月下旬,开展失业人员登记工作。到次年元月,全区共登记各类失业人员6815人。
是月,全区各县抽调民工参加嘉山县泊岗治淮工程,历时半年余。
冬,全区各地按照地委部署开始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
年底,全区普遍建立了县、区、乡三级民主政权,县级各界人民代表会全部成立。
是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房屋、畜栏、阴沟、垃圾、沟塘进行了清理,大大改善了群众的卫生条件。夏秋时节,流动性疫病明显减少。
是年,开展公私合作造林运动,按“公二私八”分成。
1953年
1月29日,地委召开地直机关干部大会,号召全体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广泛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命令主义、反违法乱纪(简称新“三反”)斗争。
3月20日~4月20日,全区开展贯彻《婚姻法》宣传月。由省派来的工作队54人及地、县两级抽调的1137人分别到各乡镇及城镇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婚姻法》,对旧思想进行批判。
5月1日,地委指示各地加强粮食市场管理,迅速禁止私商在本区采购粮食。
春,全椒、滁县、来安三县相继召开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6月,安徽省大型自流灌溉工程之一定远县古城坝、响水坝灌溉工程全部竣工,该工程可灌溉农田3.4万亩。
8月中旬,“水鬼毛人”谣言从苏北传入本区,引起社会动荡,政令难以推行,严重影响了生产。对此,专区和各县抽调多名干部深入基层,加强宣传,及时平息了谣言。
11月,全区自上而下地宣传贯彻以“一化三改造”(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义改造)为中心内容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即对农民余粮实行计划收购,城镇人口粮食实行计划供应。关闭粮食自由市场。与此同时地委作出《对城镇粮食计划供应的意见》,提出粮食计划供应实施的具体方案。
是年,实行县级财政制度。当年全区县级财政收入145.1万元,占全区预算支出的25%。
是年,全区取缔一贯道、同善社、关门道等17种反动道会门组织。其中取缔一贯道头子、坛主、点传师23名,管制83名,登记237名,基本捣毁了这一反动组织。
1954年
1月,凤阳县试办淮光高级社,这个社是由一些初级社、互助组联合办起来的,入社农户522户、人口2744人、耕地11736亩。这是本区出现的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月,滁县、嘉山、凤阳三县发动群众在沙河集、张八岭、石门山等地沿津浦铁路两侧植树造林,到3月底,共造林6000余亩。
4月,滁县——南京音响电报电路开通。
5月11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将嘉山县女山湖区编制抽出一半给盱眙淮河港成立淮河港区级政权。
5月17日,来安县半塔区有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和推行生产责任制,实行“按件计工”、“小段包工”。
夏,全区遭受多年不遇的洪涝灾害。5月中旬,滁县、来安、全椒、定远、嘉山等县均在一昼夜内降暴雨100~200毫米。7月1日以后,各县暴雨连绵,雨量均在400~500毫米之间,个别地方高达700毫米,河水陡涨,山洪暴发,造成严重水灾。据统计,全区农田受灾面积162万亩,其中重灾124万亩,受灾农户123420户,251153人,倒坍房屋10万间,财产损失达300万元。是年,全区共动员干部群众17万余人投入抗洪救灾工作中,抢筑堤防91万方土石方,抢运粮食9591万斤,转移群众17万余人。全年支出抢险经费18.37万元。
7月上旬,全区组织大批医务人员分赴淮堤、圩堤和其它灾区,救治患病群众。至年底,共治疗民工及灾民7万余人,占患病人数的95%以上,治愈率在84%以上。
11月,全区供销合作事业发展迅速,至月底已建立基层供销社100个,各种商业零售网点785个,拥有社员56万人,占总人口的18.3%,拥有股金80万元。供销社的发展,在农村开始构成了巨大的商业网,占领了农村商业阵地,打击资本主义的中间剥削。
是月,大成企业公司发电厂在滁城南郊扩建新厂,于次年10月建成。建成后的新电厂完全脱离大成企业公司成为独立的企业,改名滁县电厂。
12月,国营安徽省滁县运输公司汽车队成立,这是全区成立的第一个国营汽车队。
12月27日,全区各地普降大雪,平地雪深近4尺,灾情严重。
是年,全区实行粮食“三定”,即定产、定购、定销。在实行粮、袖、棉统购的同时,对全区1490户粮、油、棉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由国家管理的粮食市场66个,棉布经营店285个,粮油代销店128人,加工厂502个。
是年,天长县草庙乡女民歌手娄丽红在全省民歌会演中获一等奖。
1955年
2月,全区各地开始分批进行改造落后乡工作,通过发动群众,纠正与补划过去漏划的地主、富农,没收其财产,追回他们分散的财物。
3月1日,新版人民币在全区发行。全区8县共发行新版人民币1187916元,回收旧版人民币1187916万元。
3月25日,地委要求在圩区推广全椒县十字乡栽培双季稻经验。
4月14日,盱眙县划归江苏省管辖。 5月,江苏省江浦县渔民受灾后到本区河流捕鱼,与全椒、滁县、来安三县渔民发生纠纷,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批示,专署与江苏省协商解决了纠纷。
5月26日,地委通知各县委迅速组织力量,动员外出灾民回乡生产,杜绝灾民流落街头和强讨、抢吃等现象,以安定社会秩序,从根本上解决灾民今后的生活问题。
7月,全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货币工资制。
9月,全区各地传达学习毛泽东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批判“小脚女人”思想,迎接农业合作化高潮到来。
10月28日凌晨,南下巡视的毛泽东主席专列停靠滁县站,毛泽东在列车上接见了中共滁县地委副书记陈振亚、余健,听取了他们关于滁县专区农业合作化情况的汇报。
11月上旬,滁县有线广播站建成,这是安徽省第一座县农村有线广播站。是年冬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史继明率领由7人组成的工作组到滁县开展建设农村广播网试点,阜阳、宿县等地也派人参加建网试点。到次年底,全县有线广播网初步建成。来安、全椒、炳辉等3县也相继建成县城广播站。
12月,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对凤阳县城西乡党支部和武店乡农民陈学孟两个领导办社的典型作了重要批示。
是月,为适应农业合作化运动发展的需要,全区各地大规模训练办社干部和社内骨干。
是年,全区推销国家经济建设公债103万元。
1956年
1月19日,滁县与宿县两专区合并成立蚌埠专区。撤销滁县专署,所辖各县改属新设立的蚌埠专署。同时撤销中共滁县地委,所辖各县县委隶属中共蚌埠地委。
2月,各地在整顿农业合作社过程中积极吸收鳏寡孤独户入社,高级社实行“五保”(保吃、保穿、保烧、保住、保葬,孤儿还实行保教),使其生养死葬都有依靠。
春,在推广“三改”过程中,中共蚌埠地委决定从淮南(指原滁县专区)水稻产区抽调乡村干部397名到淮北(指原宿县专区)各县帮助稻改(即将旱田改造后种水稻),并从淮北抽调300多名干部到淮南学习水稻种植技术。1958年1月,中共蚌埠地委、专署决定再次从淮南水稻产区抽调有水稻种植经验的区、乡干部和农民共1700多人到淮北帮助稻改。
春,各县在农业生产中开始普遍推广双轮双铧犁,园盤耙、播种机等新式农具。
6月26日,省委同意原凤阳县第一初中改名为安徽省凤阳中学,另在凤阳县成立安徽省凤阳师范学校,本年招生。同时将滁城新增的中学命名为滁县第二初级中学。
7月,滁县黄圩乡新春农业社举办农忙食堂,设事务长、会计各1人,炊事员2人,一般以生产队为单位。食堂办起来后减轻了女社员的家务劳动,节省了劳动力,地委向全区介绍了这个做法。
9月,滁县名医张西侯参加国家卫生部召开的研究治疗乙脑工作座谈会。
是年,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琅琊寺、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年,滁县大王乡民歌手李传江、胡文亮演唱的“山头调”和“杂不弄咚哟”山歌,获安徽省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特等奖。后两人又同赴北京在怀仁堂参加全国文艺调演,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57年
1月,滁县、来安、全椒、炳辉,定远、凤阳、嘉山等县遵照中共蚌埠地委指示精神抽调干部下乡,实行“四同”,即同农民同吃、同住、同生产,同当地干部团结好。此举目的在于改进领导作风,同时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3月,滁县、炳辉、全椒、凤阳、定远等县动员有宣传能力的干部向农民宣传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对反革命分子、富农分子利用少数富裕中农闹退社,借机进行破坏活动者予以坚决回击。
5月13日,凤阳县成立治淮工程管理所。
8月19日,定远县朱巷乡耿岗古墓出土唐代铭器、镇暮怪兽和征东铁铸人像等文物。
秋,定远县三和集出土殷商时代铜鼎一件。
1958年
1月9日,经蚌埠专署同意建立滁县沙河集、花山,嘉山县管店,定远县岱山,全椒县孤山,凤阳县曹店等国营林场。
3月,中国科协在来安县召开南方11省科普现场会,来安县荣获“科普之乡”称号。
春,滁县、来安、全椒、炳辉、定远、凤阳、嘉山等7县按照蚌埠专署的统一布置开展大规模的除“四害”群众运动。“四害”指老鼠、苍蝇、蚊子、麻雀(后改为臭虫)。
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到天长县、滁县视察。
是月,滁县花山、关山、城西等乡发生狼害。20多天内吃掉7个小孩,咬伤25人,咬死家畜44只。7月15日滁县成立除狼害指挥部。抽调500多名民兵组成除害大队,经过8天围捕,打死狼6只,初步平息了狼患。
8月18日,滁县、来安、全椒、炳辉、凤阳、定远、嘉山等7县在中共蚌埠地委作出《关于试办人民公社的意见》后,一哄而起掀起大办人民公社热潮,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7县农户就百分之百地加人了人民公社。
9月,滁县、全椒、定远、来安、炳辉等县开展群众性的大炼钢铁运动。
10月,滁县、全椒、来安、炳辉、定远、凤阳、嘉山等7县的农村人民公社普遍办起了公共食堂和托儿所。
是月,来安县开始续建1946年7月停建的半塔烈士纪念塔,1960年建成。原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为纪念碑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964年5月1日,原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为纪念碑题写了碑文。
是年,滁县开始兴建城西水库、沙河集水库、和平水库(今深秀湖)、余家洼水库和军民水库。1960年5月,城西水库和沙河集水库基本完工,两库总库容量达到1.5亿立方米,可灌溉全县40%的耕地。
是年,津浦铁路复线工程动工,沿线的凤阳、嘉山、滁县3县动员数万民工兴建路基。
1959年
1月,苏联专家佛·佛·波波娃来滁县考察林业生产情况。
2月,滁县、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嘉山、炳辉等7县撤销人民保险公司机构,停办保险业务。
是月,校址设在蚌埠郊区双龙山的淮河师范迁至凤阳县城北九华山麓,同时恢复原校名安徽省凤阳师范学校。
7月11日,安徽省农业厅批准在滁县沙河集建立蚕种场。
秋,安徽省文化局决定在醉翁亭修建欧阳修纪念馆,并请著名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为纪念馆题匾。
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炳辉县恢复原县名天长县。
冬,国家计委批准兴建的定远炉桥电灌站一、二、三、四、五级站土建工程开工。
是年,由水电部统一调拨一套苏制15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给滁县电厂,该机组于次年7月1日投产发电。
1960年
春,滁县、全椒、来安、天长、定远、凤阳、嘉山等县农村因上年秋季粮食歉收,加之受浮夸风影响实行高征购,致使粮食、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群众因过度饥饿患浮肿病和子宫脱垂病者很多,非正常死亡现象也时有发生。各级党政领导采取紧急措施,除尽可能发放救济粮外,还组织医务人员赴农村救治患病群众。
10月1日,罗炳辉纪念馆在天长县城建成并对外开放。
12月,滁县、全椒、来安、天长、凤阳、定远、嘉山6县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进行整风整社,纠正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特殊化风、生产瞎指挥风(即“五风”)等方面的错误。26日,地委书记李坚代表地委在全区公社党委书记会议上作关于“五风”错误的检查。
是年,开展征集淮海战役文物资料工作,其中凤阳县征集到21件,来安县征集18件,滁县、全椒县征集12件,嘉山县征集6件。
是年,滁县、全椒、来安、凤阳、嘉山等县分别成立医学科研室及小组,会同蚌埠专区医学科研室在中央寄生虫病研究所、省地方病防治所和安徽医学院的帮助下,进行粪便无害化科研并取得初步成果,各地开始推行滁县、全椒县试点经验。
1961年
1月,各县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精神,清理“一平二调”帐目,组织退赔兑现。截止4月底,全区共清出平调款3219.4万元,其中县以上平调款1525.8万元,公社以下平调款1693.6万元。已退款2091.9万元,其中有实物折款1538.8万元。
3月18日,省委决定撤销蚌埠专员公署,恢复成立滁县专员公署,辖滁县、全椒、来安、天长、定远、凤阳、嘉山、肥东等8县。专署机关驻滁城。同时,恢复成立中共滁县地委,辖滁县等8县县委。
3月30日,滁县沙河集街道发生严重火灾,损失折合人民币32.6万元。
是月,全区贯彻省委《关于推行“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办法的意见》,由点到面推行“责任田”。仅二、三个月时间,就有14550个生产队实行了“责任田”(占生产队总数的72.2%)。农村形势很快好转,社员称之为“救命田”。
春,各地贯彻中共中央《农村人民公社条例》,普遍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坚持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并划给社员适当的自留地、自留山。
5月,嘉山、定远、凤阳、全椒等县发生蝗灾,到6月7日统计已达36605亩,主要分布在沿淮湖洼地、沟沿等,密度高的地方达每平方米4头左右,其中在全椒县南屏公社荒草圩达到每平方米1~2千头。
6月,全区根据省委部署,全面压缩城镇人口,到8月底统计己精减压缩56948人,占任务的88%。
8月18日,地委作出《关于当前生产中若干具体政策的意见》,明确在实行“责任田”以后,对非包产田的收入坚持谁种谁收,集体和社员个人开垦的零星荒地,也一律实行谁种谁收的政策。
9月下旬,全区开始培训骨干,为进一步搞好1962年“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奖励办法”作准备。到10月底统计,全区已训练骨干2万多人,其中县里训练公社干部531人、大队干部3388人,以区或公社为单位训练生产队干部17833人。
是年,由于连续几年“五风”错误,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区农业连年减产,1961年粮食总产量下降到4.04亿公斤,低于1949年4.175亿公斤水平。
1962年
1月23日,专署发布关于广泛开展造林护林的布告,要求全区进行大面积造林,除建立用材林基地外,公社、大队和生产队都必须利用一切宜林荒山荒地和河滩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并广泛开展四旁植树。
3月,全区按照扩大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对近几年来被错误批判和处分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甄别平反,分清是非,增强团结。至年底,全区已甄别结论9万余人,占应甄别人数的96%。
3月20日,省委作出改正“责任田”的决定。全区于4月底以前改正4096个生产队,约占生产队总数的30%。其余部分分两批到1963年秋收后全部改完。
6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视察嘉山县管店公社。
是月,为压缩工业战线,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全区共精减职工9万多人,减少城镇人口5万人,减少吃商品粮人口89300人。
7月16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工作组在全椒县古河公社西刘生产队调查这个队在改正“责任田”之后采取瞒上不瞒下的办法,先后把400亩地又划到户耕种的情况。
冬,全区农村普遍开展冬学教育活动。
1963年
2月26日,地委派出工作组进驻滁县腰铺公社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到9月上旬基本结束。
3月18日,凤阳县明中都皇故城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将凤阳县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月31日,地委批转来安县水口公社常郢生产队在贯彻中央农业“六十条”过程中实行“三基本”办法,即对社员实行基本劳动日、基本肥料、基本工分。指出这是贯彻按劳分配政策和健全生产责任制的一项有效措施,要求在全区逐步推广。
是月,全区首次开展学雷锋活动。
5月,全区城镇县以上机关和工商企业普遍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广泛开展“三史”(家史、村史、社史)教育,组织群众回忆对比,忆苦思甜。
10月22日,地委作出全区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规划,全区300个公社除已经搞过试点的13个公社外,其余的287个公社计划分6批在3年内完成。
1964年
1月21日,地委撤销书记处,不设常委,原地委第一书记改称地委书记,原书记处书记改称地委副书记。新一届地委由李彬、丁明志、高峰等12人组成,李彬任地委书记。
3月20日,全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滁城召开。 4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拨款重建定远县藕塘革命烈士陵园。
6月,全区县以上机关在职干部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热潮,先后建立学习小组1178个。
7月1日,中共滁县地委机关报《滁州报》创刊。
是月,安徽省农垦厅在天长县筹建大旷圩农场,次年春建成。
8月,本区被中共中央华东局作为社会主义教育试点地区,中共中央办公厅、华东局和安徽省委均派人参与本区的社教运动。全椒县作为首批运动开展单位。华东局、省、地、县委组织社教总团。由于这场运动的指导思想“左”倾,采取了“扎根串连”、首先解决干部问题、整个运动由工作队领导等错误做法,致使在搞运动的地方一大批基层干部遭到错误打击和处理。
秋,全区农业战线普遍开展“农业学大寨”活动。
11月,全椒县医院被列入全省十大战备医院之一,并同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
是年,全区各地积极试办半耕半读学校,逐步满足贫下中农子女的入学要求。
是年,本区第一条35千伏输电线路宁(南京下关热电厂)张(堡)线路建成投产。第一座35千伏变电所——张堡变电所投产运行。
1965年
1月,中共中央发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后,全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内容改为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简称“四清”),并明确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4月30日,省人民委员会同意将安徽农学院畜牧兽医系迁往凤阳县,与凤阳农业学校合并,凤阳农校改为该院附设的中技部,统由安徽农学院领导。
是月,地委先后组织专、县、区、公社、大队5级主要负责干部和部分生产队长、农业技术员到安庆地区参观农业生产。
6月23日,定远县杜集区所辖杜集、沛河、朱巷、陆桥、隆兴5个公社划归新建的长丰县。
7月2日,召开全区农村耕读小学和农业中学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当时全区已试办耕读小学1.3万所,学生4625万多人,试办农业中学159所,学生5900多人。这次会议上,有83个先进集体和239名先进工作者受到了表扬和奖励。
是月,肥东县划属巢湖专区。
9月7日,成立滁县专区“四清”工作总团党委,由中共中央办公厅赖祖烈,中共中央华东局罗毅、贺汝仪等及本省和专区部分负责人组成,党委成员共有17人。下辖定远、凤阳两个总分团,从9月起,在定远、凤阳两县城乡开展面上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运动)。
10月4日,滁城兴建自来水厂。
12月13日,专区同意成立滁城公安消防大队。
1966年
2月25日,地委召开全区学习毛泽东著作经验交流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有341人。会议期间播放了焦裕禄、麦贤得、王进喜的事迹报告录音,还组织了部分代表到地直机关、工厂和学校作专场报告。
3月,地委组织13名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成立“讲师团”到全区各地作巡回报告,有1.6万人听了报告。
5月,全椒县南屏公社万利大队联合生产队在搞“试验田”时,实行“定产到田,超产奖励”的办法。地委在批转这个情况报告时认为这种做法是“责任田”的复活,是犯了“方向性的错误”。
7月27日,地委批准地直党群口、农口、文口、财口、政法口、工口成立文化革命领导小组。
8月24日,《滁州报》改名为《皖东大众》。由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错误路线的干扰和破坏,报纸曾五次更名,先后改为《新华社电讯》、《新皖东报》、《皖东报》、《皖东通讯》。(《滁州报》1980年7月1日复刊。)
8月下旬,滁城红卫兵走上街头横扫“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此后不久,琅琊寺内佛像全部被砸烂,醉翁亭内的欧(阳修)文苏(轼)字的《醉翁亭记》碑刻被毁坏。
是月,滁县、全椒、天长、定远等4县从江苏省汤泉购回一批带有钉螺的水浮莲放养,省卫生厅从芜湖、徽州、安庆3个专区抽调15名血防人员到本区协助查螺灭螺工作。
10月8日,专署印发关于迅速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的紧急通知,要求国营汽车增加双班运输,机关、企业、农场的汽车和拖拉机必须负担社会运输,搬运公司和社队要充分发挥马车、平板车、独轮车的作用,组成副业运输队。
12月7日,专署对关于定远县五个关闭企业固定资产报废的报告作了批复,同意对定远县农机厂等五个关闭企业的固定资产净损失35.7万余元按销帐查案的精神作报废处理。
1967年
2月,在上海“一月风暴”影响下,地委、专署机关受冲击,工作陷于瘫痪。各级党政机关也相继被夺权,党组织被迫停止活动。
是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滁县军分区和驻滁6483部队奉命“支左”。同时成立滁县专区支左联络处。
3月7日,专区支左联络处召开滁城干部大会,军分区政委符益群作动员报告,强调要掌握斗争大方向,积极发展壮大“左派”,实现大联合。同时提出要坚持抓革命,促生产。
是月,滁县专区革命生产委员会(简称滁县专区革产会)成立,代行专署的工作职能。
6月15日,专署办公室关于罗山寺水库用水纠纷问题,业经双方县、区社、大队代表充分酝酿协商达成协议:1、罗山寺水库管理使用权归凉亭大队;2、凉亭大队同意分部分水源给赵拐大队,供水量每年最高为3万立方米,供水年限为3年。
是年,“文化大革命”进入高潮。全区各级党政机构陷于瘫痪,社会上和各单位的群众组织均分成两派,派性斗争不断,有的发生武斗,给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1968年
4月,工人阶级宣传队、解放军宣传队、贫下中农宣传队(简称工宣队、军宣队、贫宣队)进驻全区中学,领导学校“斗、批、改”。
5至8月,全区各县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
7月16日,滁县专区革命委员会在滁城召开成立大会。专区革委会由军、干、群三结合组成,实行“一元化”领导,取代了地委、专署的领导职能,下设办事组、政治工作组、生产指挥组和人民保卫组,每个组下设若干小组、取代原来地直机关各部、委、办、室、局的职权。
9月21日,专区革委会要求各地认真清理阶级队伍,重点是深挖“叛徒”、“特务”、“反革命两面派”和“现行反革命分子”。
10月底,地直及基层各单位、学校均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
是年,因伏旱严重,滁县、来安、全椒3县抽调人力和机械在南京市浦镇江口建翻水站,提长江水倒灌滁河、清流河抗旱。
1969年
3月5日,著名美学家吕荧因受迫害在北京清河农场逝世。吕荧于民国4年(1915年)出生于天长县仁和集新何庄,曾任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特约翻译。著有《美学书怀》等文艺理论和美学专著。
3月8日,经中共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批准成立中共滁县专区核心领导小组,后改称中共滁县专区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包可悦任组长。这个组织是以“支左”部队为主的临时性的党的领导机构,到1971年6月选举产生滁县地委时撤销。
4月8日,专区革委会批准成立滁县专区工人代表大会委员会、滁县专区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委员会和滁县专区大中学校红卫兵代表大会委员会。
7月17月,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分配本区接收安置上海市中学毕业生6000名到农村插队落户。
是年,本区局部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
1970年
2月21日,中共滁县专区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通知全区各地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如》三个文件(简称“一打三反”),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按照中央文件精神,立即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打三反”的群众运动。
3月,专区革委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派出11名干部到滁县进行建立新县委试点。经过近7个月的工作到10月27日滁县召开第四次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滁县县委领导班子。
7月14日~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李德生到本区检查工作,听取了专区和各县革委会负责人汇报,走访了部分厂、矿和农村社、队。李德生在检查中要求滁县专区各级领导班子要有个新作风,使滁县地区出现一个新气象、新面貌。
10月,全区各级学校废除升学考试制度,实行推荐制度。
是月,安徽农学院林学、茶叶、蚕桑三个系由合肥市迁至滁县沙河集办学,成立安徽农学院滁县分院。1982年滁县分院撤销。
12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空军高炮18师政委刘蔚林奉命率领一批干部来本区“支左”。
是年,安徽省革委会先后分配天长县“江淮”牌卡车10辆,成立天长县汽车队,俗称“江淮车队”。
1971年
1月11日,专区革命委员会要求全区根据省革委会革保字(70)86号文件精神进行人口普查工作,主要是对1970年元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的常住人口进行全面的户口登记和人口查对。
2月15日,专区革委会作出开发定远石膏矿的决定,同时成立定远石膏矿筹建组。
4月2日,滁县专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滁县地区革命委员会,同时启用滁县地区革命委员会公章。
5月,全区各地遵照毛泽东主席“关于在全党进行一次思想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的指示,普遍开展“批陈(伯达)整风”。
6月9日~11日,中共滁县地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605人,选举产生中共滁县地区第一届委员会,委员45人,候补委员10人,刘蔚林当选为中共滁县地委书记,许兴隆、陈作霖、高超为地委副书记。会议通过了“加强自身革命化建设”和“加强基层领导班子革命化建设”两个决议。
是月,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中的引江水道工程完工,同时建成乌江船闸和节制闸。
9月,在省新河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嘉山县四山村麻风病院的医务人员走向社会查病治病。从9月5日起至12月底,对天长、全椒、来安、滁县、凤阳、定远6县进行了麻风病调查,检查疑拟对象2936人,确诊121人。同时还举办麻风病防治知识学习班173期,培训社队医生1230人。
11月,定远县麻风病院在韭山建成,收治麻风病患者69人。
12月24日~31日,地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9日和12日李德生在北京两次接见地委副书记、地区革委会主任陈作霖时对滁县地区工作的指示,着重讨论本地区农业过去为什么没有搞上去和能不能搞上去以及怎样搞上去的问题,研究1972年全区农业生产“跨大步”的措施。
是年,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在滁县施集公社建立战备医院,有病床20张。此后每年轮换一次医务人员,至1979年撤回,共轮换近60人次。
1972年
1月10日,地委提出抓“三早”(早稻、早玉米、早山芋),要求各地把抓“三早”作为避灾保收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是月,位于琅琊山顶的滁县地区电视转播台建成,开始用二频道、发射功率为1千瓦的黑白电视发射机,收转安徽电视台节目。
是月,全区各地认真贯彻中共中央(71)82号文件,落实“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等多项农村经济政策,开始纠正一些“左”的做法,农业生产形势有所好转。
2月19日,根据省委部署,地委通知全区各级党组织有计划地向广大群众传达中共中央(1972)4号文件,揭发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及其炮制的《“571”工程纪要》反革命纲领。
6月19日,成立滁县地区治淮指挥部,吴炎武兼任指挥。
7月,来安县相官公社胡圩大队出土玛瑙碗一只,经省有关部门鉴定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后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0月24日,为加强领导,统一管理,有计划地维修,地区革委会决定将曾于1968年下放滁县管理的琅琊寺收回地区管理。
10月28日,地区组织有关人员到江苏省苏州地区和上海市郊区参观学习,历时8天,主要学习这些地方农业学大寨和农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是年,全区第一个机械化养路道班在滁县珠龙建成。
是年,天长县水上运输合作社自行制造的一艘70座水泥客轮下水,开行天长镇至白塔河新河口航班,这是本区自行制造的第一条客轮和开行的第一条客班。
是年,滁县三官中学初一学生王大充在7月17日期终考试中作弊,被教师发现批评后自杀身亡。地、县两级革委会作出这个事件是“旧考试制度造成的、是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的结论。1974年1月,“四人帮”(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4人组成的反革命集团)炮制了“河南马振扶公社中学事件”后,王大充自杀事件被安徽省革委会定性为“安徽的马振扶事件”,致使与事件有关的人员受到错误的处理。
1973年
1月15日~18日,共青团滁县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滁城召开,选出常委13名,委员56名,陈言荣当选为团地委书记。
3月,为加强本区民兵建设,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省军区决定给本区29个民兵连配发武器。
是月,在本区参加“三支”、“两军”的318名人员陆续返回部队。
4月25日,是日傍晚滁县腰铺、花山、施集等十几个公社和全椒县十字、谭墩、石沛、复兴等十个公社突降大暴雨,一般降雨量100毫米以上,局部达到200毫米左右,并伴有龙卷风和蚕豆大冰雹。共刮坏房屋5229间,倒塌房屋520间,冲坏秧田5300余亩,淹没苗床稻子7000多万斤。
6月2日~5日,滁县地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在滁城召开,选举出常委14名,委员56名,何俊英当选为地区妇联主任。
6月11日,是日下午4时至5时半,天长县仁和、金集等13个公社突降暴雨,并伴有狂风、冰雹,风力达11级。共刮坏房屋11472间,倒塌1229间,受灾农作物面积达41650亩。大风还刮倒高压电杆90根,打伤耕牛25头,打伤16人,其中1人触电死亡。
9月26日,为加强战备,地委、军分区及各县抽调一批干部组成43个检查组,对本区民兵和驻军的战备工作进行检查,并帮助解决战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974年
1月18日,滁县地区淮河修防局和汊河闸管理所成立。
2月,全区开展大规模的“批林(彪)批孔(丘)”运动。
3月12日,滁县汽车运输公司第三车队(驻定远)驾驶员俞跃年驾驶“71”型大客车从合肥返回定远,行至肥东县八斗岭时违章直供汽油致使车厢起火,烧死旅客9人,烧伤22人,客车报废,直接经济损失达10万多元。这是本区有客车运输以来的特大交通事故。
4月,为解决独山水库淹没区与灌区的矛盾,地区革委会决定将嘉山县所属张铺营、保桥、罗田3个大队划归滁县,与滁县黄泥公社上洪大队合并成立张铺营人民公社。
6月17日,下午4时至8时全区7县的235个公社遭受风雹灾害,其中受灾最重的有88个公社,受灾人口126万,农田160万亩。共刮坏房屋39.5万间,刮倒高压电线杆1500多根,广播线杆1.4万根,打伤耕牛97头,死3头,受伤人员有670人,死亡11人。
7月27日~31日,天长、来安、滁县、全椒4县普降大雨,5天累计降雨一般都在300毫米左右,最大日雨量汊河集达230毫米。4县共有45个公社受灾,洪水冲毁水库8座,房屋3300间,破圩14个。受灾人口达66万。死亡12人,受灾农田96万亩,其中严重受涝33万亩。
8月12日~14日,阿尔巴尼亚岩盐考察组参观定远盐矿。
是月,本区首次在旱灾严重的定远、凤阳、嘉山3县开展人工降雨,共向云层发射碘化银人工降雨弹2030发,降雨效果显著。凤阳县总铺公社在40分钟内降雨81毫米。
11月16日~21日,全区地、县委负责人和农林部门负责人共15人赴本省庐江县和湖北省广济县参观考察,学习这两个县发展林业生产的经验。
是年,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海运学院在本区开办业余函授教育,共招收学员600名。
1975年
2月,全区各级干部认真学习毛泽东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落实“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方针。
4月29日,为强化本区城乡社会治安,是日夜23时至24时全区城乡统一行动,进行一次政治大清查,共清查13981户,逮捕、拘留了一批犯罪分子,收容劳动教养和强制劳动一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人员,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09起。
5月26日~30日,全区地震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要求全区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和加强地震工作,建立广泛的群众测报网。
6月下旬,全椒县红卫、城东、谭墩等3区的6个公社发现以腹泻、头痛、低热、全身无力为主要症状的流行病。到7月8日止共发病3962人,以小集公社发病2千人为最多。在地区、县和区社医院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6月27日~7月1日,两省(安徽、江苏)四地区(扬州、淮阴、宿县、滁县)市场管理联防协作会议在本区召开,会议介绍了各地市场管理经验,讨论如何进一步加强联防协作工作。
8月中旬,滁县、来安、嘉山等县突降大雨,最大降雨量达500毫米以上,滁河水位达12.64米,清流河水位达16.86米,分别比历史最高水位高0.24米和1.23米。17日因受台风影响,来安县24小时最大降雨量为442毫米,嘉山县自来桥24小时最大降雨量为539.2毫米,其中1小时最大降雨量为192.2毫米,造成严重涝灾。
9月,原安徽省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医院移交本区接管,改称滁县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11月8日,地区革委会通知凤阳县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明中都皇城和皇陵石刻两处历史文物。
11月21日,全区各县交通警察中队成建制划属公安机关领导。
12月,来安县粮食局在全国粮食科技情报会上介绍本县“露天泥麦堆”储种法。次年5月,地区革委会要求全区学习来安县的这一做法。
是年,全区开展大规模的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共抽调1万1千多名工作队员有重点地分赴92个区、公社、镇和一批企事业单位。
是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队确认天长县汊涧公社马家墩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石梁公社土城大队古城址为商周时期古城址。
是年,全区有1680个大队实行合作医疗,占大队总数为87%。全区赤脚医生总数达到4171人(其中女赤脚医生1209人),卫生员、接生员18172人。
1976年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次日起全区人民自发举行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
1月21日,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之一的滁河疏浚工程完成,总计完成土石方2千多万方。
2月,南京军区后勤部所属汪波荡农场移交来安县管理。
4月,全区改变革命委员会“一元化”领导机构,恢复地、县委工作机构。
是月,全区各地普遍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6月7日,根据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1976年的震情趋势,地委决定成立防震抗震指挥部,王郁昭任指挥。
6月25日~26日,以钦库利上将为团长的赞比亚军事友好代表团一行9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才千和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等陪同,到驻本区磨盘山的解放军179师参观战术示范表演。
7月26日,唐山发生大地震。各地受此影响到处在室外搭盖防震棚,造成一片恐慌。全区中小学因此而推迟开学,开学后不少学校因考虑防震需要在防震棚中上课。
8月2日,凤阳县明皇陵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8月上旬,全区陆续接收唐山地震灾区伤员2千人。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全区人民沉浸在悲痛之中,以各种形式,进行悼念活动。18日,在滁城体育场举行追悼大会,沉痛吊唁毛泽东主席,各县设分会场,全区共有20万人收听了北京追悼大会的实况。
10月24日,滁城5万军民隆重集会,庆祝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
12月4日~11日,以穆苏古里准将为团长的坦桑尼亚军官学习参观团一行30人,由解放军总参谋部外事局赵春正副局长陪同,到本区磨盘山观摩解放军179师战术演习。
12月25日,滁县城内公共汽车公司成立。次年3月,滁城城内公共汽车正式运营。
1977年
1月31日,地区革委会通如各地认真做好城镇下放居民工作,对倒流回城的下放居民要采取坚决措施,迅速动员他们返回农村“抓革命,促生产”。
3月~5月,地委抽调394名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分成115个调查组,历时80多天,对全区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状况、落实农村经济政策桔妥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快农业发展步伐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地委提出了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的六项措施。
4月,全区组织干部群众运用多种形式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5月26日~6月5日,地委召开全区农业学大寨汇报会议,地委书记王郁昭在会上作了《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贯彻落实抓纲治国战略决策,进一步掀起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新高潮》的工作报告。
8月上旬,嘉山、凤阳两县沿淮湖洼地发生蝗虫灾害,受灾面积达7.1万亩,其中嘉山县3.8万亩,凤阳县3.3万亩,一般每亩有蝗虫6~39头,密度高达180头。经过组织力量治理,灾情得到控制。
8月25日,地区革委会印发《滁县地区物价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各地加强物价管理,落实物价政策,严肃物价纪律。
9月,地委就天长县铜城镇“徐东海丧葬鼻件”作出严肃处理,决定立即解散中共铜城区委和铜城镇委。中共安徽省委将此事通报全省。《人民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此事作了报道。
10月,全区恢复大学和中等学校升学考试制度。
11月7日,地委通知各级党组织把科技战线上被“四人帮”颠倒了的是非纠正过来,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对用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及时加以调整。
是年,滁县水产研究所的“人工半咸水河蟹育苗工艺”被国家科委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国家科委和安徽省科委共同投资在城西水库的小岛上兴建了研究基地。1981年9月该项目研究获得成功,国家科委委托省科委在滁召开中试鉴定会,鉴定结果表明此项研究成果居国际领先地位。
1978年 2月,来安县烟陈公社魏郢生产队实行“包产到组,超产全奖,减产全赔”的生产责任制,这是安徽省较早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队。当年全队生产粮食6.25万公斤,比上年增产4.7%。
2月~5月,全区开展财经纪律大检查。检查中,纠正了一些领导班子中无政府主义现象,刹住了违反财经纪律等不正之风,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干部,促进了生产发展。
3月24日,全区各县成立革委会科学技术委员会,恢复成立县科学技术协会。
夏,全区累计降雨量只有133毫米,比上年同期减少220毫米。7月以后持续高温,日蒸发量在15毫米左右,旱情严重。全区大部分河道断流,水库、塘坝干涸,有3254个生产队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严重减产。
7月19日,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到凤阳县检查工作,听取关于马湖公社实行联产责任制的情况汇报后,对其做法给予肯定和支持。
7月22日~24日,日本天豪公司和荻原株式会社一行6人到滁县考察试种蔺草。年底该公司选定滁县、来安两县部分农村为其蔺草种植基地。
9月下旬,地委根据全区四级干部会议上反映的联产计酬的几个典型,派出3个调查组分别到来安县烟陈公社魏郢生产队、天长县新街公社和来安县广大公社进行了调查。10月上旬,写好的3份调查报告送省委领导审阅。万里嘱咐,这些办法可以先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
10月20日,地委印发了关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3份调查报告,这是本区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由不联产到联产的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文件下发后,不到两个月时间,全区实行联产责任制试点的单位逐步增加到5611个,占全区生产队总数的26.7%。
10月,来安县十二里半公社山尧大队前郢生产队经中共来安县委书记王业美同意,实行包产到户。
11月上旬,中共安徽省委在本区召开落实农村经济政策座谈会,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简称“省委六条”),这个政策对调动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是个很大突破。
12月2日,全区各县重新设置检察院,并于本月中旬正式办公。
是年,恢复设立嘉山、天长两所师范学校。
1979年
1月,全区各地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两个农业文件,解除了“联产”这个禁区,此后各种形式的联产责任制蓬勃兴起,迅速发展。
是月,女山湖引淮工程开工,此项工程旨在为定远、凤阳、嘉山3县解决抗旱水源。到次年6月,抗旱一级枢纽工程基本峻工。
2月,凤阳县梨园公社严岗大队小岗生产队18户社员(全队共20户,有2户无人在家)召开“秘密会议”,讨论决定实行包干到户,决定将全队517亩耕地按人口分包到户,耕牛和大农具作价到户。会议形成的3条决议于1984年7月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的珍贵文献被征集到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
是月,凤阳县城南公社岳林大队岳北生产队实行农业大包干到组的责任制。
3月10日,滁县地区革委会改称安徽省滁县地区行政公署,原地区革委会所属单位均归属行署领导。5月16日,正式启用安徽省滁县地区行政公署印章。
是月,天长县湖滨公社医生张学仁与江苏省金坛县血防人员一起在湖滨公社大王庙北大滩首次检获活钉螺。
4月20日,为便于生产和生活,经国务院批准来安县文山公社所属王渡、联合、高涵3个生产队划归江苏省南京市管辖。
5月,滁县师范学校迁至滁县六中校址办学,原滁县师范改称安徽师范大学滁州教学点。1980年安师大滁州教学点改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
6月5日,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到定远、凤阳2县检查工作,在听取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关于实行农业大包干调动了群众生产积极性的情况汇报后,给予了肯定和支持。
8月2日至9月3日,中共安徽省委在本区召开继续深入讨论真理标准问题座谈会。要求继续解放思想,研究新情况,解决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工矿企业贯彻调整方针以及按劳分配等问题。
9月16日,地委作出关于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八项规定”,对于正确处理好队、组之间关系以及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中共安徽省委以(1979)86号文件将滁县地委的这个文件及其12个附件转发到全省的大队党支部,要求各地参照执行。 10月26日,国营全椒县孤山林场经营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得到省委肯定,省委决定在全省林业系统推广。
12月22日,《安徽日报》发表长篇通讯介绍来安县玉明公社一些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一年来发生的变化,文章标题为《柳一万和华八千》,并配发评论员文章《治穷之妙方》。
12月28日,凤阳县城南公社齐涧大队获全国农业战线先进单位称号,受到国务院表彰。
是年,全区新法接生率达到95.95%,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0.23%,首次达到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新法接生普及标准。
是年,全区农村逐步实行联产责任制,当年粮食总产达到14.17亿公斤,向国家交售粮食3.1亿公斤,第一次超额2.6亿公斤完成粮食征购、超购任务。
1980年
2月24日(农历正月初九),滁县恢复传统的琅琊山庙会,本区及蚌埠市、南京市的10余万游客参加了本届庙会。
是月,凤阳县考城公社试办了一个贸易货栈,主要是代购代销农副产品,销售日用杂货。它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集体经济”的观念。
3月6日,全区召开农业科学技术大会,总结交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经验,制定农业科技发展规划,促进本区农业生产全面发展。
3月24日,驷马山引江灌区滁河一级站建成并试机运行。该站可抽水灌溉定远、全椒等县约140万亩农田。
是月,滁县花山公社花山大队将集体茶场承包给专业户经营。
5月31日,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讲话中旗帜鲜明地赞扬农业大包干责任制,特别提到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一年翻身,改变了面貌。
6月18日,中国扬子电气公司在滁城宣告成立,同时成立以行署副专员冯骏为董事长的由24人组成的董事会。中国扬子电气公司是由19家工厂组成的横向经济联合体。
9月,嘉山县桥头公社6户农民联合起来,自筹资金办了一个粮油加工厂,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这是本区农村经济改革后出现的第一个经济联合体。
10月21日~22日,根据中美地震研究科技合作议定书及其附件的安排,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夏普和安德森两位博士到嘉山县境内野外实地考察研究郯庐断裂带。
是月,行署同意筹款203.3万元修建来安县半塔烈士陵园陈列堂等设施。
冬,滁县、来安、嘉山3县有70多人和10多头牲畜死于狂犬病。11月底,疫情得到遏制。
1981年
1月,来安县在县委书记王业美倡导下,成立扶贫委员会,并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抽调干部到基层调查走访贫困户。凡人均口粮不足150公斤、经济收入60元以下的均列为扶贫对象,由各级干部分头包干,限期脱贫。这个办法很快在全区和全省推广。来安县委书记王业美三次赴京,分别在中央民政干校学习班和全国第七、第八次民政工作会议上汇报扶贫工作情况和经验。
是月,全区首次发行国库券。
是月,女山湖引淮灌溉工程旧县闸建成。
是月,中央电视台庞啸、赵化勇、董石才来本区拍摄《联产计酬以后》4集电视片,并于5月23日至30日在《观察与思考》栏目里连续播出。
3月9日,新华社《内部参考》全文刊登中共滁县地委就总结1980年年终分配工作向省委所作的报告,题目是《从滁县地区1980年分配情况看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形势的变化》。3月15日《安徽日报》用通栏标题全文刊登了这个报告,3月23日《人民日报》摘要发表了这个报告。国家农委的《农委简报》和农业部《公社财务》亦先后刊登了这个报告的全文或部分。3月17日,滁县、来安、嘉山3县共投资334.5万元兴建104国道滁县地区段。次年底,该区段建成通车。
3月21日,开工兴建蚌埠至滁县二网络22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该线路途径凤阳、定远和滁县3县,次年基本建成。
3月24日,地委正式印发《关于完善、提高包产到户责任制的暂行规定》(统称“三十五条”),对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后如何坚持生产队的经济主体地位,完善土地承包以及健全合同制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对全区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后,国家农业部《农村工作通讯》全文发表了这个文件,法制出版社也将该文件编入《农业生产责任制与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一书中。
4月14日,农业部部长林乎加到凤阳、定远两县考察农业生产责任制,肯定了包产到户也是一种社会主义性质的责任制。
5月1日,是日下午5时许,滁县、来安、天长、凤阳、嘉山等6县的52个公社、430个生产大队、3910个生产队遭受严重的龙卷风和冰雹袭击,受灾农作物总面积约37.69万亩,毁坏房屋2.09万间,并发生人畜伤亡。
6月下旬,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纪珂申请并被批准加入天长县郑集公社农民科学种田协会,被聘为该协会名誉会长。
是月,凤阳县考城公社试行股份制办磷肥厂,发动群众投资入股,每股500元。这是本区80年代最早出现的股份制企业。
7月,天长县新华公社创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并以大队为单位建立6所分校,共有学员523人,教师由区和公社农技员以及经过培训的回乡知识青年担任,为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和扫盲闯出了一条新路。
8月,美国马里兰州大学前副校长、前总统卡特科技政策办公室顾问委员会成员南希·冈萨列斯博土到凤阳县考察访问。
是月,全区从农村基层非国家干部中选招147名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员。
是月,凤阳县考城公社进行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改革试点,建立乡党委、乡政府,人民公社改为农工商联合总公司。
9月,全区开始对区、公社卫生院和大队合作医疗进行改革,逐步过渡到多种形式的联医计酬责任制。
12月8日,成立滁县地区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和滁县地区编史修志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两个机构,一套班子。1985年1月,分设中共滁县地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滁县地区行署地方志办公室。 12月16月,地委、行署《关于加强领导,狠抓赌博、封建迷信、请客受礼和乱占耕地等歪风的情况报告》上报省委、省政府。26日省委以皖办发[1981]109号文转发全省。
12月17日,日本国日中友好协会机关报《日本与中国》新闻采访团到凤阳县参观访问。回国后,他们在报刊上连续报道了凤阳县实行农业大包干的情况。
12月21日~24日,滁州纺织厂为筹集资金委托中国工商银行滁县支行信托部发行招工股票1692份,其中甲类股1292份,每股4000元,乙类股400份,每股3000元,共筹集资金528.8万元,开创全国集资办厂的先例。《人民日报》、《安徽日报》、《工人日报》等全国十几家报纸和一些电台对此事作了专门报道。
是年,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在琅琊山麓建成全国第一个水文实验基地。
是年,全区由于全面推行包干到户责任制,粮食总产量达到20.44亿公斤,油料总产达到1.45亿公斤,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90.2%。棉花和烤烟总产也分别达到26.7万担和23万担。
1982年
2月18日~20日,全区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在滁城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如何搞好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调整和改革,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步伐。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本区范围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卫生工作会议。
2月20日,英国《卫报》社记者吉廷斯在《光明日报》社记者陪同下,来本区采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情况。
3月8日,国家粮食部批复滁县粮食中转储备库扩建增容,扩建后该库仓储容量达到4200万公斤。
3月29日,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周伯萍一行4人来本区调查了解计划生育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情况。
4月15日,国家民政部社会救济司在本区召开6省农村扶贫工作座谈会,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安徽等6省民政厅及本区各县和肥西县的民政局、扶贫办公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5月5日,地委、行署印发《关于实行集体提留队筹社管的通知》,这是实行农业大包干后防止乱筹款、乱摊派、乱开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项重大措施,是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个重要内容。
6月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皇甫山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位于滁县最西端,距县城35公里。
8月,地委从地直各有关部门抽调干部40多人,组成调查组就如何放宽政策搞活集镇经济问题进行调查。
10月24~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代理省委第一书记周子健、副省长程光华等陪同下来本区视察,随行人员有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乔石、郝建秀以及中共中央委员杨德中、李鹏,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卢良恕,商业部副部长姜习,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陈昊苏等。视察期间,胡耀邦深入工厂、农村,同工人、农民进行广泛接触,开展调查研究,并听取了地委主要负责人的汇报。
11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滁县,设立滁州市,以原滁县的行政区域为滁州市的行政区域,新设立的滁州市为由滁县地区行署领导的县级市。
11月30日,全区小城镇工作会议在凤阳县临淮镇召开,研究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开创城乡经济建设新局面。
12月8日~9日,共青团滁县地委召开全区青年助耕包户、送温暖活动表彰大会。“助耕包户”活动是本区团员青年的创造性举措,它通过帮助、照顾困难户、五保户,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培养了一代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新人。
12月9日~21日,地委、行署组织由地、县负责人参加的赴沪学习参观团一行16人到上海参观学习,并与上海市有关方面就两地经济技术协作问题进行了初步商谈。
1983年
1月,地委、行署作出全面开放粮油市场的决定,规定农民完成国家统、超购任务后多余的粮油可自由加工,自由上市销售。
2月2日,国家商业部同意在凤阳县临淮镇建立一座粮食中转储备库,库容1亿斤,总投资630万元。
3月3日~6日,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美国友人韩丁到凤阳县农村访问。
3月18日,滁城万人集会,庆祝全区第一批农民买到汽车,感谢第一汽车制造厂对本区农民的支援,这次本区农民一次购买解放牌5吨载重汽车100辆。
3月中旬,全区有计划地进行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实行政社分设。到5月底,全区251个公社都分别成立乡党委、乡政府,结束了人民公社体制。
3月30日,地委、行署和滁县军分区贯彻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组建预备役部队的指示,决定在本区组建预备役师,其中地直机关及滁州市组建师机关和直属单位,来安、全椒、定远3县各组建一个步兵团,嘉山县组建一个炮兵团。
5月4日~5日,朝鲜《劳动新闻》代表团一行7人应《人民日报》社邀经到凤阳县农村采访,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情况。
6月1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与天长、凤阳两县签订协议书,将这两个县列为商品粮基地县,实行钱粮挂钩的经济责任制。
是日,凤阳县与南京农学院联合举办农学专修班。
7月,全区普遍开展学习《邓小平文选》活动。
8月17日,是日凌晨滁州卷烟厂发生火灾,大火烧毁砖木结构厂房1200平方米及部分设备,直接经济损失24.8万元。
9月12日~16日,地委在凤阳县召开全区四级干部会议,全面分析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以来农村的大好形势,确定迅速把农村经济发展方向转移到发展商品生产上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振兴。
12月5日,地委、行署组织由地委书记吴炎武带队的赴沪学习参观团,与上海有关方面商谈经济协作,疏通了对口洽谈协作项目的渠道。各县分别同上海市郊有关县结成协作对子。参观团在沪期间,上海市市长汪道涵接见了参观团全体人员。
是年,滁州市成为安徽省第一个向国家人均贡献粮食千斤以上的县(市),人均贡献粮食1045斤。粮食商品率亦居全省之首。
是年,本区成为全国6个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翻一番的地区(市)之一。
1984年
1月29日,滁城南滁路(今清流东路)建成全城第一座铁路、公路立交桥。
2月17日,地委、行署发出《关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区各地发动群众掀起植树造林高潮,加速实现皖东全面绿化。
2月下旬,地委组成30多人的工作组,进驻滁州市乌衣镇进行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合并原来平行分设的镇和乡,升格为标准镇,实行以镇带村的行政管理体制,组织农民自筹资金进镇落户,务工经商,发展第三产业。
2月~4月,全区抽调380名干部对19个不同类型的小城镇进行重点调查,目的是了解小城镇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搞好小城镇的发展规划,加快本区小城镇建设步伐。
5月2日,地委、行署办公会议决定利用原滁县地区钢厂厂址引进意大利冰箱生产线筹建电冰箱厂,定名为“中国扬子电气公司电冰箱总厂”。10月18日原在六安地区的军工企业江淮机械厂迁至滁州市,与中国扬子电气公司电冰箱总厂合并。1988年11月15日,中国扬子电器公司电冰箱总厂引进意大利西塔尔冰箱生产线通过国家验收,设计能力为单班年产15万台200立升以上容积的电冰箱。
是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滁州市小组成立。
是月,地委作出《关于“集体搭台,农民唱戏”的几点意见》,要求全区党政机关和机关干部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与农民的剩余劳力和资金结合起来,组成各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发展商品生产,搞好社会服务。是月,地委调查组赴凤阳县属几个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就工业企业借鉴农村改革经验进行探索,并提出经济承包责任制的意见。凤阳县先行试点,不久即在全区工商企业普遍推开,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6月17日~20日,《光明日报》连续4天在头版刊登《访滁散记》,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滁县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7月6日~17日,联合国区城发展中心官员、高级经济师马萨到凤阳县访问,了解小城镇建设情况。
9月上旬,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到凤阳县视察工作。
9月26日,国家科委授予滁州市赵乃刚“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12月,经国家科委评审核准,赵乃刚发明的“河蟹繁殖的人工半咸水及其工厂化育苗工艺”获1984年度国家发明一等奖。
10月1日,为庆祝国庆35周年,定远县人工驯养的灰喜鹊在天安门广场游行队伍的彩车上放飞。是日共放飞128只,以信号收回98只,其余30只飞落中山公园内。
是月中旬,地委组织千人调查团对全区农村产业结构变革进行广泛调查。这次调查历时两个月,写出调查材料613篇。
11月10日,成立地委人大工作办公室。
11月26日,地委、行署作出《关于集资办学若干问题的规定》,要求各县(市)多方筹集教育基金,在1986年基本实现“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的要求。
是年,来安县汽车运输个体户毛正池自购大客车1辆,运行来安至滁州客班,这是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全区第一个客运个体户。
1985年
1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一行9人来本区视察,主要考察本区粮食、生猪和蔬菜的生产和加工情况。
是月,中共中央决定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后,全区各地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
3月29日~4月7日,滁县地区赴沪经济技术协作代表团在上海市进行了为期8天的商谈活动,与上海方面签订协议28项,达成意向性协议77项,开设窗口8处。
4月20日,地委、行署印发搞活企业的12项政策性规定,要求各级领导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是月,在本区滁州市大王乡发现一处商周时期古遗址,后定名为濮家墩遗址。
6月20日,地委、行署通知各地放开搞活国营小型商业企业,实行“改、租、转、售”。
7月18日~20日,日本高知县林业考察团一行17人到沙河集林业总场和孤山林场考察林业生产和木材加工情况。
9月,全区第一个大型农贸市场滁州市丰乐市场建成营业。
是月,全区中学由三二制改为三三制,即初、高中学制均为三年制。
10月6日,沙河集、管店两个林业总场及其所属分场由省林业厅移交滁县行署领导,编入地直单位序列,业务归口行署林业局。
11月11日,地委作出《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八项规定》,规定农村集体提留人均负担总额不得超过10元。为了保证“八项规定”的实施,地委还将这个文件的主要内容印在农户农业生产责任制合同本上,便于农民群众自行对照和监备。
11月30日,重新兴建的吴敬梓纪念馆在全椒县城吴敬梓故居附近的北极阁建成。
是月,省考古研究所在定远县七里塘乡袁庄村发掘出夹砂红褐陶,红陶胎器物釜、盂、鼎,磨制的斧、铲,骨制针锥等出土文物300多件,被初步确定为江淮流域原始社会早期文化类型“侯家寨文化”。
12月14日,国家林业部批复省林业厅,同意在滁州市琅琊山林场由部、省、地联合建设安徽省琅琊山森林公园。根据省林业厅通知精神,滁州市成立“琅琊山森林公园筹备处”,负责森林公园的筹建工作。
是年,安徽省卫生厅为本区78名有三十年以上工龄的护士颁发荣誉证书。
1986年
1月28日,下午5时,天长县高庙乡万圩村五圩队西南上空突降一块陨石,长17厘米,被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命名为“天长陨石”。
2月21日,地委、行署决定在全区全面推行党政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目标管理这一现代管理方法引入党政机关,作为改进领导作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奋斗目标的一项突破性措施。
5月7日~10日,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在本区召开部分城市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江西、福建、安徽等6省1市和25个省辖市负责人。本区列席人员同与会代表洽谈,达成133项意向协议。
是月,团中央授予天长县仁和集乡陶庄村团支部“优秀青年之家”称号。
6月5日~2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来本区调查研究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7月10日~8月6日,嘉山,来安、全椒、凤阳等县33个乡(镇)先后遭到龙卷风和冰雹袭击,损坏房屋1万余间,受灾农作物3.3万商,伤16人,死4人。
8月31日~9月4日,日本国内最大的民间广播电视公司东京放送TBS电视台一行5人到滁州市和天长县农村拍摄小学新生开学典礼、独生子女教育、计划生育等情况。
9月10日,滁州市被国家教委授予“基础教育先进县”称号。
9月28日,由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张友道、地委顾问张曙东、陈宏恕率领本区各县负责人赴辽宁省铁岭市观察学习,双方结为友好地市。
11月8日,行署办公室与各县(市)政府办公室开通电话传真业务。
12月16日,滁州市百货一店发生重大火灾,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滁州市保险公司全额赔付117.9万元,为本区自有保险业务以来的最大一笔赔付。
是月,全国首家乡镇金融所——天长县汊涧镇金融所成立。
是年,全区松林发生大面积褐斑病、赤枯病等病害,发病面积占全区松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行署成立专门的林业抗灾工作指挥部,积极进行防治。
是年,定远县林业局陈力生、李新民等人研制成功的人工驯养灰喜鹊防治松毛虫的应用研究,获本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年
2月13日~14日,福建省漳州市政协副主席张国举(定远籍人)一行4人来本区洽谈购买粮食问题,并就双方感兴趣的项目达成了一些意向性协议。
2月20日,地委、行署提出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发展小果园、小鱼池、小竹园、小作坊等,促进家庭能量的进一步释放。
3月30日,地委、行署作出《关于扶贫工作的若干规定》,要求各县以乡(镇)为单位,摸清扶贫对象基本情况,作出规划,限期帮助他们脱贫。同时,要切实保障农村中困难户的基本生活,保证不出问题。
是月,原中共滁县地委书记王郁昭所著《大包干与大趋势》一书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本专著记述了滁县地区农业大包干责任制的由来和发展,系统地总结了领导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的工作经验。
5月1日,全椒、嘉山、天长、定远4县部分乡(镇)遭到龙卷风和暴雨袭击,共毁坏房屋828间,农作物24万亩。
5月4日~13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4城市原新四军二师老同志一行15人来本区访问,走访了他们当年生活、战斗过的来安县半塔、大刘郢,天长县龙岗、铜城,定远县藕塘、大桥、站岗,全椒县大马厂、管坝等地。
6月,团中央授予共青团天长县委“优秀青年之家”称号。
8月15日~17日,美国斯坦福大学柯尔曼教授和美籍华人刘忠光教授应地质矿产部邀请到本区进行蓝片岩地质考察。
9月8日~16日,原省政协主席张恺帆、原中纪委副秘书长杨思九等一行8人来本区重访阔别40多年的淮南抗日根据地。
10月26日,4位保加利亚画家应中国文联和中国美术家协会邀请到滁州市琅琊山写生。
是月,由《淮南抗日根据地》编审委员会主编的《淮南抗日根据地》一书由中共党史资出版社出版发行。
11月13日,定远县观音寺粮站因违章使用磷化铝引燃9个露天粮堆,烧毁粮食1250斤,救火时又污染粮食约11.5万公斤。
12月20日,地委、行署颁发嘉奖令,决定命名定远县岱山乡小黄庄和83127部队榴炮二连为军民共建先进单位。
是年,滁州市开通20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
1988年
1月3日~17日,地委举办区、镇、乡党委书记学习中共十三大文件培训班,联系本区改革实际,系统地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和制订全区经济发展战略及措施。
1月27日,地委作出《关于区内城乡企业开展横向联合有关具体政策的规定》,鼓励发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城乡联合,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2月上旬,地委派出考察组到广州、深圳、东莞等地进行为期5天的考察学习,同时还与香港企业界人士就开展内引外联工作进行了初步接触。
4月16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黄镇到凤阳县和滁州市视察。在视察中他强调指出: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要重视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4月中旬,地委通知来安县委,纠正以收取补偿费方式办理进镇农民“农转非”户口的做法,并告知其它县(市),一律不许仿效这一做法。
是月,在上海中国剧场举行的扬剧广播电视大赛中,天长县扬剧团濮玉清获“白玉兰银奖”,该团另有4名演员分别获“优秀演员奖”和“新秀奖”。《新民晚报》曾予报道:“小剧占领大舞台”。
6月7日~12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项南来本区考察访问,对本区的改革和建设提出了很多指导性意见。
9月,全区广泛开展生产力标准大讨论。这是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之后的又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10月,全区个体工商户选送251种产品参加省工商局、省个体劳动者协会联合举办的名优特新产品展销,受到一致好评。
11月15日~17日,地委、行署在来安县召开全区深化乡镇企业改革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引入竞争机制、深挖企业内部潜力的经验,克服困难,推进全区乡镇企业在调整中继续发展。
12月,新编《全椒县志》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安徽省第一代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式正式出版发行。
是年,天长县被国家教委等单位授予“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扫除文盲先进县”和“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称号。
是年,定远县销售粮食2.18亿公斤,成为全国12个销售粮食大县之一,国家商业部授予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县光荣称号。
1989年
1月21日~25日,意大利共产党机关报《团结报》驻北京记者丽娜·坦布里诺到滁州市和凤阳县采访,了解农村改革情况并走访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和农户。
1月28日,是日晚9时许琅琊山铜矿46号矿体因采空突然塌陷,塌陷面积约150平方米,深达7米多。由于及时采取了应急措施,塌陷区居民得以顺利搬迁,未造成人员伤亡。
3月2日,地委和来安县委共同抽调8名干部到来安县张山乡进行农业企业化经营工作的试点,并很快扩大到整个来安县。以后这项工作被纳入全区“小康工程建设”中。
4月9日,地委、行署决定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服务。为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同时规定了相应的奖励办法。
5月9日,地委作出搞好农科教三位一体规划,决定从新学年开始各县(市)将原来全日制中学转一所为农科教结合的职业学校。
是月中下旬,滁州师专部分学生受北京动乱的影响,上街游行,并拦阻火车,欲赴京串联,后被劝阻。
8月17日,地委、行署召开地直暨滁州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彻底清查、坚决镇压反革命暴乱分子的工作方案的请示》的通知精神,部署本区清查、清理的重点和具体实施方案。
是月,行署邮电局801长途自动交换设备安装投产,同时开办国内长途直拨业务。
9月,新编《琅琊山志》由琅琊山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完成,黄山书社出版。
10月26日,地委、行署作出《关于加快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要求各县在1990年底前把乡镇一级的“六站一公司”(即农技站、农经站、农机站、水利水产站、畜牧兽医站、林果站、乡镇企业供销公司)建立起来。到1990年底,全区260个乡镇己建成“六站一公司”1499个,占乡镇应建站总数的90.2%。
是月下旬,地委书记陆子修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的全国燎原计划与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县工作会议,并在会上介绍了滁县地区实施燎原计划、推进农科教一体化的情况。
12月22~2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专程来本区调查研究、考察工作,参观了明光酒厂、扬子电冰箱总厂等单位,同干部、工人、农民进行广泛的交谈。
12月31日,行署批准成立民间对外经贸组织“中国贸促会滁县地区支会”和“中国国际商会滁县地区商会”。
1990年
1月5日,地委、行署发出《关于筹措农村办学经费,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几点意见》要求各地从当年起适当增加农村教育附加费的征收比例。
3~4月,地委先后派出两批考察组赴江苏、浙江、上海3省(市)考察乡镇企业,开展横向联系。
4月11日,地委办公室印发《机关干部下基层工作守则》,对全区地、县两级1500名下到农村基层的机关干部自身革命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月7~10日,全国部分省(市)农科教结合工作座谈会在本区召开。这次会议由国家农业部、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国家林业部和中国农业银行联合主办。
5月2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基督教主教丁光训一行8人来本区参观访问。
6月13日,地委、行署和滁县军分区联合作出《关于加强民兵应急分队建设的决定》,要求全区建设和保持一支训练有素的民兵应急力量,坚定不移地把应急分队建设工作抓紧抓好。
是月,行署邮电局开办无线寻呼业务。
7月1日,全区进行第四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全区总户数为882705户,总人口3802592人,其中男性1956392人,女性1846205人,全区有汉、回、苗、彝、壮、布依、满等37个民族。
7月17日,地委书记陆子修、地区纪委书记王豫新筹一行5人赴黑龙江省西北部进行考察,洽谈合作事宜。并就推锗蒜苔,购进木耳、毛毯等问题与有关单位进行了接触,签订了意向性协议。
7月26日,全省第三届青少年运动会在本区召开。
8月13~17日,地委、行署组织全区工业大检查,抽调行署经委、计委、财办和金融、财税、物资、电力等23个单位的58人参加,分别检查了全区88个县属以上单位。通过检查促进了全区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七五”、“八五”规划的衔接。
8月28~31日,全国水稻叶龄模式开发推广会议在本区召开。
9月12日,行署副专员陈六赴合肥迎接由省委负责人点燃的“亚运之光”火炬。火炬在全区六县一市传递。
9月20日,地委、行署在滁城青少年影剧院召开刘少奇在皖东50周年纪念大会。
11月18日,地委、行署作出《关于发展学全柴、赶铜城活动的决定》。要求全区各地学习全椒县柴油机厂和天长县铜城镇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
是月,新华社记者陈宝善、孔祥迎在本区调查采访,写出《农业大包干带来工业大发展》等3篇报道,首先刊载于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上,接着分别在11月27日《安徽日报》和11月28日《人民日报》上摘要发表,省委书记卢荣景和省长傅锡寿在看了《国内动态清样》报道后分别作了批示。
12月10日,地委、行署、滁县军分区、滁县预备役师联合作出决定,在全区开展学习姜从友活动。姜从友是本区嘉山县洪庙乡人,时任南京军区坦克某师工兵营道桥二连连长。他1978年入伍后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克尽职守,廉洁奉公,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学雷锋积极分子。
12月上旬,定远县抽调专人由一名副县长带队,对该县天河乡粮站职工内外勾结大肆贪污国家资财问题进行检查处理,历时40多天。次年元月27日,召开全县万人广播大会,公开处理了15名犯罪分子,追回脏款10万余元。
是月,地委、行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组织党政机关干部下基层的通如》精神,从地直机关抽调394名干部,分赴全区6个县(市)的78个乡(镇)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帮助贫困村队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1991年
1月4~12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天任带领省直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与本区人大代表共12人,对本区进行了为期9天的视察,重点了解全区1990年的政治、经济形势,工农业生产情况,廉政建设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以及贯彻实施《行政诉讼法》情况。 1月11日,地委、行署决定对本区乡镇企业发放“绿卡”,实行择优扶持,重点突破,整体推动。
是月,安徽省教育委员会在来安县幼儿园召开构图说话研讨会,上海、河北及本省一些幼儿园的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幼教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全国幼教研究会副理事长潘洁作讲演。
春,滁州市大王乡在18个村民小组实行土地反租倒包,每亩付给农户180元租金后再转包给有技术专长的人。
4月18~22日,南京军区在郭兴福生前所在的驻滁部队某师隆重举行郭兴福教学法创立30周年纪念活动。中央军委、南京军区及省、地负责人参加了纪念活动。
4月17日,中顾委常委李德生来本区视察,参观了中国扬子电气公司电冰箱总厂。
4月19~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来本区视察。
4月29日,行署颁布《关于鼓励外商投资优惠政策的实施办法》。
5月19日,国务委员李贵鲜视察中国扬子电气公司电冰箱总厂。
6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由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省长傅锡寿陪同,深入本区视察灾情,先后察看了全椒县襄河闸抗洪抢险工地、滁州市琅琊乡粮站和中国扬子电气公司电冰箱总厂。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张友道向李鹏总理作了工作汇报。
夏,本区连遇特大暴雨袭击,降水持续时间之长、强度之大、受灾范围之广、灾情之重是历史上罕见的。从6月11日~14日、6月29日~7月3日、7月6日~10日连续三次暴雨成灾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造成许多工厂停产,交通中断,房屋倒塌,城乡一片泽国。据统计,共淹没大秋作物477万亩,受灾人口242.5万人,其中特重灾79个乡镇倒塌房屋6151户91100间,淹死大牲畜706头、生猪3.8万头。全区有444家县属以上工业企业和3.7万个乡镇企业被迫停产。据统计,这场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8.9亿元。
7月22日,驻沪空军向本区捐助救灾物资交接仪式在上海空军基地举行,张友道专员代表地委、行署向部队赠送锦旗并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向在沪的皖东籍老同志通报了全区灾情。
9月19日,滁县地区第七届运动会召开,本次运动会分成年组和少年组,共设8个比赛项目。全部比赛项目于12月结束,其中少年组田径、游泳两个项目中有31人打破18项地区记录。
9月29日,行署发出慰问电,感谢国家卫生部、铁道部和省卫生厅援滁疫病防治工作队以及全区各级疫病防治工作队为灾区群众防病、治病做出的贡献。
10月23~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视察全椒柴油机总厂。
11月1~9日,地区体委举办中苏技巧邀请赛,这是本区首次举办的国际性比赛。
11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来本区视察。江泽民在省、地负责人陪同下先后视察了来安县水口镇、中国扬子电气公司电冰箱总厂和全椒柴油机总厂。在听取地委、行署领导的工作汇报后指出: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开放,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同日,江泽民总书记检阅滁州预备役师并为该师题词:“建设一支训练有素的预备役部队”。
12月,滁县地区粮油食品局、来安县粮油食品局和天长县大通区粮站被评为全国安全储粮先进单位,全椒县粮油食品局仓储股邵凯和定远县兴隆粮站保管员谢荣立被评为全国安全储粮先进工作者,受到国家商业部表彰。
是月,在天长县城郊乡三角圩水利工地上清理、发掘出汉代墓葬23座,出土三批漆、木、玉、铜、陶器等文物700多件。其中11件精品参加中国文物精华展览。
1992年
1月1日,《滁州报》改名为《滁州日报》,同时改为周六刊。
是月,国家农业部受予天长县塑料编织厂厂长叶世渠“全国乡镇企业家”称号和“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荣誉称号。农业部、人事部还联合授予叶世渠“全国农业模范”光荣称号。
1月26日,嘉山县举行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庆祝大会和“双拥”模范单位及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2月16日,省民政厅同意滁县地区撤区并乡方案。全区撤销35个区公所,合并乡镇后,全地区各县(市)共辖61个乡、76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
3月,陈天庚、李志坚、傅振欣主编的《悲壮交响曲》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赞颂了滁县地区人民在1991年抗洪斗争和重建家园过程中涌现出的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记述了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对全区人民的关怀和各方面给予滁县地区的大力支持。
4月11~30日,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李昌率领中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科技与经济咨询工作委员会的14位专家、学者来本区考察,并进行调查、咨询活动。
4月13~18日,联邦德国克里斯朵夫防盲协会东亚地区眼科顾问克里斯蒂夫妇到滁县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爱德基金会防盲点指导工作。
5月30日,地委召开扩大会议,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广才宣读省委关于调整滁县地区党政班子的决定,吴天栋任地委书记,陈天庚任地区行署专员。省委副书记孟富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6月上旬,地委、行署组织地直有关单位赴淮南市考察学习“马上就办工作方法”的经验。同月25日地委、行署作出《关于在地直党政机关推行“马上就办”工作方法的决定》。
6月25日,地委、行署决定建立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址选在城南滁全路两侧至京沪铁路之间的宽阔地带,总体规划面积为15平方公里,拟建高新技术产业区、工业区、商贸区、行政区以及文化旅游生活区等若干小区。9月25日,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破土动工。
7月29日,行署颁布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和内联企业优惠政策。
8月,滁州全椒一级汽车专用公路工程破土动工。该路全长18.5公里,路基宽25米,分上下行车道,混凝土路面。该路与合宁高速公路相连接,大大缩短了本区通往沿海及内陆大城市的时空距离。
12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滁县地区,设立省辖地级滁州市,同时撤销原地辖县级滁州市。新成立的地级滁州市辖琅琊、南谯两区和天长、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嘉山等6县。
是年,全区发生严重旱灾,4~7月份全区累计降雨仅184~356毫米,比历年平均值少三至五成,全区有4个县城,44个乡镇的近50万人口和18万头大牲畜饮用水发生困难。全区因灾减产粮食2.46万斤,直接经济损失8.45亿元。
是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达61.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35.5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财政收人4.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