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六节 凤阳县
凤阳县位于滁县地区西北部,地处北纬32°37′~33°03′、东经117°09′~117°58′之间,北濒淮河,与五河县隔河相望,东与嘉山、南与定远接壤,西北和西同蚌埠市、淮南市为邻。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1920平方公里。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64.65万人。全县现辖22个乡(镇),县城距行署驻地滁州市130公里。凤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和发祥地。明以前,境内有古钟离子国、钟离县、濠州等行政建置。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在濠州西南凤凰山建中都城。洪武七年,罢建中都改设中立府,将府治迁往新城改称凤阳府,置凤阳县,沿袭至今。
农业历史上的凤阳县“十年九荒”。建国后,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1979年凤阳县迈出了全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成为农业大包干的发源地,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全县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山芋、高梁、豆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芝麻、烤烟等。1992年粮食总产量36360万公斤,棉花总产量259万公斤,油料总产量2490.5万公斤。全年农业总产值5.9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7元。
全县有水域面积25.6万亩,除淮河因上游工业污染失去渔业利用价值外,其余水面均无工业污染,水质好,天然滋生浮游动植物丰富,为发展渔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92年水产量达496吨,产值1425万元。
工业建国初期境内只有一些手工作坊,70年代开始兴办农机、食品等工业项目,现已形成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采矿、冶金、机电、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等行业。全县主导工业是采矿冶金。以大青山为中心的石英岩矿和以武店为中心的石灰石矿,储量分别达25亿吨和50亿吨以上,石英矿年开采量8万吨,是华东玻璃行业主要原料基地。冶金企业有铁合金矿、砂轮矿、冶金粉末厂,主要产品有矽铁结晶硅、碳化硅磨真磨料、钳粉等。机械电子工业有水箱厂、客车厂、机具厂、农机二厂等。化工工业有化肥厂、磷肥厂、磷铵厂、橡胶厂、制药厂等。轻工业主要有光色玻璃厂、注射器厂。199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9.55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5.46亿元的61.8%。
交通运输县内交通便利,兼有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公路有合(肥)蚌(埠)路和凤(阳)淮(南)路两条干线公路,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全县公路通车里程573公里。1992年全县客运量100万人次,货运量44.4万吨。县境东西部分别有京沪、淮南两条铁路穿境而过,分设临淮关、小溪河、刘府、武店等8个车站,年客运量37万人次,货运量14.4万吨。境内临淮港是历史老港,1957年扩建后有3个码头,可装卸载重500吨的船舶。
商贸全县现有商业网点906个。国营商业有商业局所辖的专营公司和商场及供销社所属的8个公司42个基层社。1909年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9552万元,农副产品收购总额1455万元。对外贸易主要商品有薄荷油、红瓜子、螃蟹、金属硅、矽铁、农副产品及柳绵工艺等。1992年对外贸易商品收购总额982万元。
文化艺术“凤阳花鼓”、“花鼓灯”、“花鼓戏”是凤阳传统的民间艺术之花,尤以凤阳花鼓最为著名,1955年曾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好评。1989年“凤阳花鼓”又代表安徽省参加国家文联举办的首届民间文艺节演出,并获特别奖。凤画起源于明初,是工笔画的一种,为凤阳的传统绘画艺术,距今己有600多年历史。全县有文化馆1所,乡镇文化站59个。图书馆1所,藏书8万册。影剧院13个,共有座位1万个,电影放映队28个。1956年建成县有线广播站,1984年建立县广播电台,1983年建成县电视差转台,有2个频道,覆盖半径95公里。
教育科技境内高等学校有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中等专业学校有凤阳师范学校和凤阳农业机械化学校。有普通中学50所,教职工1744人,在校生2.37万人;小学355所,教职工3121人,在校生6.77万人,农职业中学9所,教职工102人,在校生1502人。
县属主要科研机构有林科所、实用技术研究所、生物研究所等,拥有各类科技专业技术人员4500多人。先后恢复成立了县农学会、理工学会、医学会等科学组织,共有会员1100多人。凤阳菸草所是省农科院驻凤科研单位。全县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和地区级奖,其中“管片式平面百页窗汽车散热器”、“丹凤牌FY640型客车”、“电镀金镍合金眼镜架”等一批新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
医疗卫生全县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4所,其申县直医疗机构7所,拥有病床数945张,医疗卫生人员987人,主要医疗设备有:50一500毫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电脑图机、裂隙灯显微镜、心脏监护仪、牙科综合治疗机和救护车等。计划免疫工作已在全县普及,妇幼保健工作开展广泛,新法接生率达99.5%。各乡镇医院普遍开展了婚前检查、计划生育、优生优育门诊。
体育全县有体育中心1个,田径场10个,篮球场400个(其中灯光球场18个),体育活动室56个。县体育中心占地70亩,设有田径场、游泳池、手球、排球等场地,拥有2100个座位的多功能体育馆1个。县体委设业余体校及摔跤、柔道单项运动学校各1所。向省输送优秀运动人才57名,其中有3人分别获得省柔道冠军、中国式摔跤亚军、古典式摔跤第三名。1986年被评为省体育先进县,1989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社会保障1909年8月,恢复县保险公司,已开设91个险种。1992年承保额10.40亿元,保费和储金收入1009.5万元。全县有集体办敬老院14个,民政部门办福利企事业单位17个。1992年县财政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费4.36万元。
旅游凤阳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有明皇陵、龙兴寺、中都城遗址等,都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然景观有韭山洞、禅窟寺、玉蟹泉等。
农业历史上的凤阳县“十年九荒”。建国后,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1979年凤阳县迈出了全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成为农业大包干的发源地,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全县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山芋、高梁、豆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芝麻、烤烟等。1992年粮食总产量36360万公斤,棉花总产量259万公斤,油料总产量2490.5万公斤。全年农业总产值5.9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7元。
全县有水域面积25.6万亩,除淮河因上游工业污染失去渔业利用价值外,其余水面均无工业污染,水质好,天然滋生浮游动植物丰富,为发展渔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92年水产量达496吨,产值1425万元。
工业建国初期境内只有一些手工作坊,70年代开始兴办农机、食品等工业项目,现已形成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采矿、冶金、机电、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等行业。全县主导工业是采矿冶金。以大青山为中心的石英岩矿和以武店为中心的石灰石矿,储量分别达25亿吨和50亿吨以上,石英矿年开采量8万吨,是华东玻璃行业主要原料基地。冶金企业有铁合金矿、砂轮矿、冶金粉末厂,主要产品有矽铁结晶硅、碳化硅磨真磨料、钳粉等。机械电子工业有水箱厂、客车厂、机具厂、农机二厂等。化工工业有化肥厂、磷肥厂、磷铵厂、橡胶厂、制药厂等。轻工业主要有光色玻璃厂、注射器厂。199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9.55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5.46亿元的61.8%。
交通运输县内交通便利,兼有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公路有合(肥)蚌(埠)路和凤(阳)淮(南)路两条干线公路,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全县公路通车里程573公里。1992年全县客运量100万人次,货运量44.4万吨。县境东西部分别有京沪、淮南两条铁路穿境而过,分设临淮关、小溪河、刘府、武店等8个车站,年客运量37万人次,货运量14.4万吨。境内临淮港是历史老港,1957年扩建后有3个码头,可装卸载重500吨的船舶。
商贸全县现有商业网点906个。国营商业有商业局所辖的专营公司和商场及供销社所属的8个公司42个基层社。1909年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9552万元,农副产品收购总额1455万元。对外贸易主要商品有薄荷油、红瓜子、螃蟹、金属硅、矽铁、农副产品及柳绵工艺等。1992年对外贸易商品收购总额982万元。
文化艺术“凤阳花鼓”、“花鼓灯”、“花鼓戏”是凤阳传统的民间艺术之花,尤以凤阳花鼓最为著名,1955年曾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好评。1989年“凤阳花鼓”又代表安徽省参加国家文联举办的首届民间文艺节演出,并获特别奖。凤画起源于明初,是工笔画的一种,为凤阳的传统绘画艺术,距今己有600多年历史。全县有文化馆1所,乡镇文化站59个。图书馆1所,藏书8万册。影剧院13个,共有座位1万个,电影放映队28个。1956年建成县有线广播站,1984年建立县广播电台,1983年建成县电视差转台,有2个频道,覆盖半径95公里。
教育科技境内高等学校有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中等专业学校有凤阳师范学校和凤阳农业机械化学校。有普通中学50所,教职工1744人,在校生2.37万人;小学355所,教职工3121人,在校生6.77万人,农职业中学9所,教职工102人,在校生1502人。
县属主要科研机构有林科所、实用技术研究所、生物研究所等,拥有各类科技专业技术人员4500多人。先后恢复成立了县农学会、理工学会、医学会等科学组织,共有会员1100多人。凤阳菸草所是省农科院驻凤科研单位。全县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和地区级奖,其中“管片式平面百页窗汽车散热器”、“丹凤牌FY640型客车”、“电镀金镍合金眼镜架”等一批新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
医疗卫生全县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4所,其申县直医疗机构7所,拥有病床数945张,医疗卫生人员987人,主要医疗设备有:50一500毫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电脑图机、裂隙灯显微镜、心脏监护仪、牙科综合治疗机和救护车等。计划免疫工作已在全县普及,妇幼保健工作开展广泛,新法接生率达99.5%。各乡镇医院普遍开展了婚前检查、计划生育、优生优育门诊。
体育全县有体育中心1个,田径场10个,篮球场400个(其中灯光球场18个),体育活动室56个。县体育中心占地70亩,设有田径场、游泳池、手球、排球等场地,拥有2100个座位的多功能体育馆1个。县体委设业余体校及摔跤、柔道单项运动学校各1所。向省输送优秀运动人才57名,其中有3人分别获得省柔道冠军、中国式摔跤亚军、古典式摔跤第三名。1986年被评为省体育先进县,1989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社会保障1909年8月,恢复县保险公司,已开设91个险种。1992年承保额10.40亿元,保费和储金收入1009.5万元。全县有集体办敬老院14个,民政部门办福利企事业单位17个。1992年县财政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费4.36万元。
旅游凤阳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有明皇陵、龙兴寺、中都城遗址等,都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然景观有韭山洞、禅窟寺、玉蟹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