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七节 嘉山县
嘉山县位于滁县地区北部,江淮分水岭北侧,地处北纬32°27′~33°13′、东经117°55′~118°25′之间。东临江苏盱眙,西迄凤阳,南枕江淮分水岭与滁州市、来安县、定远县接壤,北隔淮河与五河县和江苏省泗洪县相望。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335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58.22万人。县城距行署驻地滁州市铁路里程为64公里,公路里程为75公里。民国以前,境内元县建置,其地为周边州、县管辖。民国21年(1932年),析盱眙、滁县、定远、来安四县边缘地置嘉山县。
农业嘉山县是省内以农业为主的县份之一,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高梁、玉米、豆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烟叶等。烤烟被确定为国家“优质烟”出口基地,1989年获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颁发的“金叶奖”和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金杯奖”。1992年总产量310万公斤。县内茶叶和蚕桑生产历史悠久,茶叶生产被列为国家和省基地县。境内有大片丘陵岗地及水域,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境内主要国营林场有管店、鲁山、西桃园和紫阳林场,森林覆盖率为11%。全县主要水域有女山湖、七里湖及多个大中型水库,鱼类有鳊、草、鲤、鲂等8目16科60余种,其中河蟹、银鱼是重要的出口商品,远销新加坡、港澳等地。近年来,水产养殖发展很快,已成为国家水产养殖和商品鱼基地。全县1992年农业总产值4.61亿元,人均产粮570公斤,农村社会总产值9.3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15元。
工业建国初期,全县仅有一些私营作坊和手工业。1978年以后县内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初步形成以酿酒业为龙头,化肥、皮革、机电、建材、纺织等多种行业发展的轻工业主导型格局。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乡镇工业有了大的发展,到1990年底,全县拥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381个,固定资产原值1.4亿元,净值1亿多元。随着全县工业技改的不断扩大,共开发出新产品100多项,其中通过省级以上鉴定的就有30多项。全县工业企业中有2个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1个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199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8.60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3.21亿元的65%。全县主要工业企业有明光酒厂、皖东拖车厂、嘉山县铸石厂、明光凹凸棒石粘土材料厂、明光金鸡服装厂等。其中明光酒厂是全县的龙头企业,历史悠久,规模较大,是国家二级企业。
交通运输设县治前,嘉山地处滁县、定远、盱眙、来安四县边陲,素称“弃地”。建国后公路发展迅速,以县城明光为中心,以104国道和定盱线为主要干线的公路网已经形成。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59公里,1992年货运量73.5万吨。京沪铁路从县境西南穿境而过,在县境内的铁路线长46公里,设有明光、管店、三界、张八岭等车站,其中明光站为三等站,货物年吞吐量在300万吨以上。境内水上航运历史悠久,现仍在使用的王摆渡始于五代时期。水上航线主要有池河和女山湖两条主要航道,通航里程94公里,可直通淮河、长江。水上年货运量23.94万吨。
邮政电讯境内古道为邮驿必经之路,民国14年(1925年)设立的明光邮局为现代邮局之始。建国后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邮电事业发展很快,全县现有邮电机构34个,代办邮电所14个,邮路总长达到1466公里,市话交换机总容量3160门,装机2310部。长途电话数字微波接收站已建成使用,国内国际长途直拨已进人网络。1992年邮电业务总量391.4万元。
商贸1990年全县有国营、集体商店55家,职工3000多人。1992年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2.70亿元。全县先后建有非金属矿产品、农副土产品、粮油食品等外贸商品生产基地,有7大类(纺织品、工艺品、丝绸、粮油食品、土特产品、非金属、医疗保健品)近50多种产品进人国际市场。1992年全县外贸商品收购总额1523万元。
文化艺术民国22年,在当时的县治三界设立民众教育馆,1949年初在明光镇设立人民教育馆,1951年更名嘉山县文化馆。现有建筑面积1490平方米,设群艺、美术、摄影等组。文化馆前建有文化广场,分设有篮球场和儿童乐园。乡(镇)有42个文化馆,其中35个建有文化中心。县图书馆建筑面积1052平方米,藏书5.12万册,全县有4个乡(镇)建立了图书巡回借阅网点。县城设有工人文化宫和工会俱乐部。县新华书店年图书发行量89万册。全县建有22座影剧院,拥有1.3万个座位,电影放映单位55个。民间还自发成立了一些剧团和马戏团。建国后全县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1952年建立广播收音站,次年扩建成县有线广播站,1985年建成县广播电台。1983年兴建电视差转台,后陆续建成县电视台和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全县电视覆盖面达95%以上。
教育科技1949年境内有私塾133所,私立小学36所,公办小学10所,中学1所。经过建国后四十多年的发展,到1992年全县有普通中学40所,教职工1574人,在校学生2.14万人;小学369所,教职工3308人,在校学生5.34万人;农职业中学11所,在校学生2426人。全县适龄儿童人学率达97.8%,年巩固率98.6%,毕业率97.7%,已通过省验收成为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县。全县重视少数民族教育,有1所回民小学,13名教职工全部是回族,有学生200名,70%为回民子弟。
县内设有农业科学研究所和结核病防治所等科研机构,全县有科技人员6500多名。自1978年以来,获省及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项,其中农业区划获国家区划办一等奖,凹凸棒粘土饲料添加剂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医疗卫生民国27年(1938年),明光始创慈善医院。建国后,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到1992年,全县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74个。其中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健所各1个。拥有病床912张,医疗卫生人员1173名。主要医疗设备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县内的四山村医院是省内最早的一所麻风病医院,自1956年成立至今收容治疗了省内外37个县(市)的700多名患者。全县地方病已逐渐消失,疾病发病率控制在2%。
体育1956年成立县体育运动委员会。1981年建成县城体育馆,面积784平方米,有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训练房各1个,在省内县级体育设施中处于前列。现有等级裁判员25名,其中一级裁判员2名。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先后有3名本县籍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其中获世界乒乓球冠军1人、世界技巧冠军1人、全国技巧冠军1人。
社会保障1982年恢复县保险公司。1992年承保额6.52亿元,保费和储金收入1078.2万元。全县有集体办敬老院28个,民政部门办福利企事业单位43个。1992年县财政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费274万元。
农业嘉山县是省内以农业为主的县份之一,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高梁、玉米、豆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烟叶等。烤烟被确定为国家“优质烟”出口基地,1989年获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颁发的“金叶奖”和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金杯奖”。1992年总产量310万公斤。县内茶叶和蚕桑生产历史悠久,茶叶生产被列为国家和省基地县。境内有大片丘陵岗地及水域,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境内主要国营林场有管店、鲁山、西桃园和紫阳林场,森林覆盖率为11%。全县主要水域有女山湖、七里湖及多个大中型水库,鱼类有鳊、草、鲤、鲂等8目16科60余种,其中河蟹、银鱼是重要的出口商品,远销新加坡、港澳等地。近年来,水产养殖发展很快,已成为国家水产养殖和商品鱼基地。全县1992年农业总产值4.61亿元,人均产粮570公斤,农村社会总产值9.3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15元。
工业建国初期,全县仅有一些私营作坊和手工业。1978年以后县内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初步形成以酿酒业为龙头,化肥、皮革、机电、建材、纺织等多种行业发展的轻工业主导型格局。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乡镇工业有了大的发展,到1990年底,全县拥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381个,固定资产原值1.4亿元,净值1亿多元。随着全县工业技改的不断扩大,共开发出新产品100多项,其中通过省级以上鉴定的就有30多项。全县工业企业中有2个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1个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199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8.60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3.21亿元的65%。全县主要工业企业有明光酒厂、皖东拖车厂、嘉山县铸石厂、明光凹凸棒石粘土材料厂、明光金鸡服装厂等。其中明光酒厂是全县的龙头企业,历史悠久,规模较大,是国家二级企业。
交通运输设县治前,嘉山地处滁县、定远、盱眙、来安四县边陲,素称“弃地”。建国后公路发展迅速,以县城明光为中心,以104国道和定盱线为主要干线的公路网已经形成。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59公里,1992年货运量73.5万吨。京沪铁路从县境西南穿境而过,在县境内的铁路线长46公里,设有明光、管店、三界、张八岭等车站,其中明光站为三等站,货物年吞吐量在300万吨以上。境内水上航运历史悠久,现仍在使用的王摆渡始于五代时期。水上航线主要有池河和女山湖两条主要航道,通航里程94公里,可直通淮河、长江。水上年货运量23.94万吨。
邮政电讯境内古道为邮驿必经之路,民国14年(1925年)设立的明光邮局为现代邮局之始。建国后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邮电事业发展很快,全县现有邮电机构34个,代办邮电所14个,邮路总长达到1466公里,市话交换机总容量3160门,装机2310部。长途电话数字微波接收站已建成使用,国内国际长途直拨已进人网络。1992年邮电业务总量391.4万元。
商贸1990年全县有国营、集体商店55家,职工3000多人。1992年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2.70亿元。全县先后建有非金属矿产品、农副土产品、粮油食品等外贸商品生产基地,有7大类(纺织品、工艺品、丝绸、粮油食品、土特产品、非金属、医疗保健品)近50多种产品进人国际市场。1992年全县外贸商品收购总额1523万元。
文化艺术民国22年,在当时的县治三界设立民众教育馆,1949年初在明光镇设立人民教育馆,1951年更名嘉山县文化馆。现有建筑面积1490平方米,设群艺、美术、摄影等组。文化馆前建有文化广场,分设有篮球场和儿童乐园。乡(镇)有42个文化馆,其中35个建有文化中心。县图书馆建筑面积1052平方米,藏书5.12万册,全县有4个乡(镇)建立了图书巡回借阅网点。县城设有工人文化宫和工会俱乐部。县新华书店年图书发行量89万册。全县建有22座影剧院,拥有1.3万个座位,电影放映单位55个。民间还自发成立了一些剧团和马戏团。建国后全县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1952年建立广播收音站,次年扩建成县有线广播站,1985年建成县广播电台。1983年兴建电视差转台,后陆续建成县电视台和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全县电视覆盖面达95%以上。
教育科技1949年境内有私塾133所,私立小学36所,公办小学10所,中学1所。经过建国后四十多年的发展,到1992年全县有普通中学40所,教职工1574人,在校学生2.14万人;小学369所,教职工3308人,在校学生5.34万人;农职业中学11所,在校学生2426人。全县适龄儿童人学率达97.8%,年巩固率98.6%,毕业率97.7%,已通过省验收成为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县。全县重视少数民族教育,有1所回民小学,13名教职工全部是回族,有学生200名,70%为回民子弟。
县内设有农业科学研究所和结核病防治所等科研机构,全县有科技人员6500多名。自1978年以来,获省及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项,其中农业区划获国家区划办一等奖,凹凸棒粘土饲料添加剂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医疗卫生民国27年(1938年),明光始创慈善医院。建国后,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到1992年,全县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74个。其中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健所各1个。拥有病床912张,医疗卫生人员1173名。主要医疗设备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县内的四山村医院是省内最早的一所麻风病医院,自1956年成立至今收容治疗了省内外37个县(市)的700多名患者。全县地方病已逐渐消失,疾病发病率控制在2%。
体育1956年成立县体育运动委员会。1981年建成县城体育馆,面积784平方米,有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训练房各1个,在省内县级体育设施中处于前列。现有等级裁判员25名,其中一级裁判员2名。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先后有3名本县籍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其中获世界乒乓球冠军1人、世界技巧冠军1人、全国技巧冠军1人。
社会保障1982年恢复县保险公司。1992年承保额6.52亿元,保费和储金收入1078.2万元。全县有集体办敬老院28个,民政部门办福利企事业单位43个。1992年县财政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费27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