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滁县地区畜牧业生产历史渊源流长,早在汉代,本区境内就已有畜类栖息之舍,并且懂得“育六畜则民富”的道理。
明天启元年(1621年),《凤阳新书》记载“二十家之畜一马二牛足以引重,里群其羊足以资货,而牧者利于野矣,家以犬豕鸡鸭而老者利于堂矣”和清代劝令农民“孽养牲畜,如北方之羊,南方之彘,牧养得法,乳字以时,对于生计,不无裨益”。
民国4年(1915年),在凤阳县石门山建立种畜场,民国32年(1943年),在滁县建立绵羊场。民国35年,(1946年),国民政府农业部又在滁县建立种牛繁殖改良场,建国前夕,全区生猪存栏27.4万头,大牲畜存栏16.88万头,羊存栏0.64万头,禽存栏244.2万只。
建国以后,本区畜牧业饲养主要有:马、驴、骡、猪、羊、禽、蜂、鸽、鹌鹑等。
建国43年来,本区畜牧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
“一五”计划时期,全区正处于农业互相合作化高潮,大牲畜经作价评议入社,多数地方坚持自愿互利、合理作价的原则。1955—1956年,初级社向高级社过渡,耕畜作为生产资料,全部作价入社,由于一部份农民对党的政策不够理解,曾经一度出现宰杀耕牛现象。省人民政府于1955年4月29日发出《关于耕畜买卖问题的指示》,是年12月30日,国务院又发出《关于防止宰杀耕牛和保护发展耕牛的指示》和《关于坚决贯彻禁止宰杀和保护耕畜的政策的通报》,本区各级人民政府在认真贯彻《指示》、《通报》的同时,发放贷款,帮助缺牛户购买耕牛,建种畜繁殖场。到1957年,大牲畜饲养量有较快发展。全区达到24.33万头。每头役畜负担耕地由1949年的52.4亩下降到46.10亩。
“二五”计划时期:1958年,全区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耕牛作为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耕牛以集体饲养为主。在此期间,因受“共产风”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畜牧业生产损失较大。但当时对耕牛仍执行保护政策,限制流通和宰杀。一些牧草资源比较丰富的低山区和丘陵地区,牛力仍有余。但多数地方耕牛饲养量明显下降。为了扭转耕牛数量、质量下降趋势,全区建立配种繁殖奖励制度,合理解决配种和小牛饲养报酬,提倡养用合一;同时选择有养牛经验、热爱养牛事业的人担任饲养员,贮留耕牛越冬草料,鼓励发展养牛业。全区又从外省引进秦川牛、南阳牛、河曲马、蒙古马、关中驴等良种牲畜200余头,从贵州省引进大批役牛。尽管如此,终因种种原因,大牲畜生产仍然连续5年呈下降趋势。到1962年,全区仅有大牲畜14.96万头,低于1949年16.88万头的水平。每头役畜平均负担耕地由1957年的46.10亩上升到1962年的65.23亩。
1963—1978年,畜牧业生产实行公养私养并举,以私养为主。使畜牧业生产水平逐渐回升。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把社员的自留地和家庭饲养传统说成是“资本主义”,禁止社员饲养大牧畜,再一次挫伤了农民饲养畜禽的积极性。197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大力发展养猪业的通知》,全区以养猪为中心,全面发展畜牧业生产,制订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各项具体措施,恢复家庭饲养业,全区畜牧业又趋于发展。1978年底,大牲畜存栏量23.19万头,比1965年增长33.54%,但年均递增仅2.45%。每头役牛负担耕地由1965年的57.14亩,下降为1978年的39.91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区畜牧业生产发展进入最快最好的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特别强调发展牛、羊、兔等草食动物。全区各地继续鼓励社员家庭养牛、养猪、养羊,积极改良品种,合理利用草场,实行轮流放牧,提高载畜量,保护牲畜,做好防疫工作。1983—1985年,对养殖业政策进一步放宽,流通进一步搞活。以规模养殖为中心,形成千家万户畜牧业生产的高潮。1985年进行规模养殖的“两户一体”(专业户、重点户和经济联合体)已发展到2.47万户。是年3月,全区养殖业大会召开,总结分析“六五”时期养殖业的发展状况,明确“七五”期间发展养殖业的指导思想:畜牧业既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又要为90年代更快地发展打下基础增添后劲。其发展重点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杂交优势利用,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牛、猪、禽、羊、兔全面发展。1990年,全区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制订和落实一系列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1991年以后,畜牧业生产开始由传统养殖向商品生产养殖过渡,畜牧业继续得到全面发展。全区在大牲畜生产方面,实行完善耕牛管理使用责任制,扶持“两户”发展耕牛;开放耕牛市场,耕畜流通不受区域限制;建立配种网点,推广人工授精等措施,大牲畜生产有较快地发展。生产水平最高的是1988年,饲养量为39.85万头,其中存栏38.42万头,出栏1.43万头。到1992年底,全区畜牧业产值为9.56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4.28%。
1949—1992年滁县地区大牲畜发展情况表

1949—1992年滁县地区生猪发展情况统计表

1949—1992年滁县地区家禽发展情况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